2025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细胞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效应T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由46条变为92条B.由于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和细胞壁,所以不能发生渗透吸水和失水C.细胞中包括蛋白质、核酸在内的有机物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2.如下图是果蝇染色体上的白眼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B.白眼基因片段中,含有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C.基因片段中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就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3.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某地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B.调查物种丰富度时,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C.过度放牧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D.即便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高寒草甸依然发生着演替4.任何自然种群是不可能无限增长的,种群达到一定密度后,就会因某些限制因素的作用而停止增长。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与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样方法可以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小动物种群的密度B.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能够间接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C.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群死亡率随之增高,这可能与种内斗争加剧有关D.改善限制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则该种群密度会增加,导致丰富度提高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生物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的个体也能患有遗传病B.杂交育种能将两个物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到一起,并能产生可稳定遗传的后代C.用γ射线照射乳酸菌可能会引发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能产生多种基因组合,提高子代对环境的适应力6.下图表示酵母菌培养过程中其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酵母菌达到的最大值与起始数量有直接关系B.ab段酵母菌数量下降可能是营养不足或pH下降导致的C.若bc段过滤掉培养液中的有害物质并增加营养,酵母菌数量将持续增加D.cd段酵母菌的数量基本不变,说明在这个阶段酵母菌不进行繁殖7.下列各项的结果中,不可能出现3:1比值的是()A.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子代中不含15N与含15N的DNA数量之比B.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黄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之比C.酵母菌同时进行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并消耗相同葡萄糖时,吸入的O2与产生的CO2总量之比D.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8.(10分)“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其研究证实DELLA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而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以下叙述不合理的是A.植物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B.植物生长—代谢的平衡是体内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赤霉素通过抑制DELLA蛋白基因的表达解除其阻遏效果D.DELLA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二、非选择题9.(10分)亚洲瓢虫的鞘翅呈现色彩丰富的斑点,鞘翅的黑缘型、均色型和黄底型分别由SASA、SESE和ss控制。为研究鞘翅色彩的遗传特点,用三组亚洲瓢虫进行杂交实验,F1自由交配得F2,其结果如下表:杂交组合亲本子一代子二代甲均色型×黄底型新类型一均色型:新类型一:黄底型=1:2:1乙黑缘型×黄底型新类型二黑缘型:新类型二:黄底型=1:2:1丙新类型一×新类型二黄底型:新类型一:新类型二:新类型三1:1:1:1?(1)欲确定子一代新类型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需对其进行_________。(2)若仅考虑鞘翅的色彩斑点由SA、SE和s基因决定,则与之相关的瓢虫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表现型有_________种。(3)根据甲、乙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分析,子一代全为新类型,子二代出现图中不同表现形的现象称为_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_________分离。(4)丙组的子一代进行自由交配,在子二代中出现新类型的概率为_________。欲测定新类型三的基因型,可将其与表现型为_________瓢虫测交,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则新类型三为杂合子。(5)为了进一步明确鞘翅斑点的遗传特点,研究者又将黑缘型和均色型杂交,子代表现为两种亲本性状的嵌合体(如图所示),这种显性现象称为镶嵌显性。这种显性类型与人类AB血型的表现形式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将双亲的显性性状在_________表现,后者是将双亲的显性性状在子一代同一个体的相同细胞中表现。10.(14分)回答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问题。(1)家庭酿制葡萄酒时,采摘的葡萄一般只需冲洗,晾干,不需要接种相应菌种,原因是_________。果醋的制作往往在果酒制作基础上进行,请用相关反应式表示:_________。(2)腐乳“闻着臭,吃着香”且易于消化吸收,腐乳易被人体吸收是因为豆腐中的成分发生了如下变化:_______;腐乳的发酵过程中能起到防腐作用的物质有_________三类。毛霉能在豆腐块上生长,是因为豆腐块能为其提供无机盐、水______等四大类基本营养物质。(3)在腌制泡菜过程中,需要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_________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_色物质。亚硝酸盐在定条件下还会转变为致癌物质_________。若制作的泡菜特别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11.(14分)如图是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得出的温度对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测定的放氧速率为指标)。据图分析回答:(1)由图可知,适合草莓生长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____。该温度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或“不一定是”)草莓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测得,40℃培养条件下草莓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高于35℃培养条件下,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践表明,种植密度过大,草莓单株光合作用强度会下降,限制草莓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12.科研人员在杂交瘤细胞的基础上,获得了双杂交瘤细胞,能够产生双特异性抗体,该抗体可以同时结合两种抗原。(1)科研人员将抗原α、β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引起机体的__________免疫,__________分泌相应抗体。(2)科研人员获得上述小鼠的脾脏细胞,制备两种杂交瘤细胞。每种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结构、与抗原结合的情况如图1所示。①制备杂交瘤细胞时,需将上述小鼠的脾脏组织,用__________处理获得单细胞后,再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得到两种杂交瘤细胞。将两种杂交瘤细胞用__________试剂处理促进其融合,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天然成分)培养。如果两种细胞成功融合,则会同时表达出抗体的重链A、B和轻链a、b,这种细胞称作双杂交瘤细胞。②抗体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重链和轻链均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两条重链依赖于A1或B1进行组装(A1与B1相同),重链与轻链的组装依赖于恒定区A2、a或B2、b(a与b相同)。因此,双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种类较多,其中有一种抗体能同时与抗原α、β结合称为双特异性抗体,如图2。请将A1、A2、B1、B2、a、b、α、β等字符填入下面的表格中__________。123456A2α③为使双杂交瘤细胞只产生图2所示双特异性抗体,降低纯化分离成本,科研人员对重链、轻链的结构进行改造。改造思路是在A、B、a、b的恒定区通过改变__________,进而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实现“榫卯”式互补组装的唯一性,这种改造属于现代生物技术中的__________工程。(3)结合双特异性抗体特点,请分析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

人的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但效应T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能再分裂了;由于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和细胞壁,所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但能发生渗透吸水和失水;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同时还可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蛋白质、核酸、多糖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详解】A、效应T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B、渗透作用需具备半透膜和浓度差,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可以充当半透膜,当细胞内外有浓度差时即可发生渗透吸水和失水,B错误;C、核酸是细胞的结构物质,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D、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D。【点睛】质壁分离和渗透作用的条件不同,质壁分离必须满足活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有浓度差等条件。2、A【解析】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四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碱基。【详解】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A正确;

B、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B错误;

C、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C错误;

D、组成基因片段中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有4种碱基,4种脱氧核苷酸,D错误。

故选A。【点睛】熟悉基因的本质与结构组成是分析判断本题的关键。3、B【解析】

识图分析可知,该图是研究放牧对某地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因此自变量是放牧强度,因变量是物种丰富度。根据柱状图可知,从2010年到2012年,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从2010年到2012年,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A正确;B、调查物种丰富度时,是对物种数目的调查,应该全部统计,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B错误;C、过度放牧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因此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C正确;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健康发展,更好地利用高寒草甸,但该地区群落会发生演替,D正确。故选B。4、C【解析】

1、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详解】A、样方法可以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的密度,A错误;B、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B错误;C、随着种群密度增大,而空间资源有限,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死亡率随之增高,C正确;D、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改善限制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则该种群密度会增加,但不影响丰富度,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特别区分物种丰富度这个概念,物种丰富度是群落水平上的概念。5、B【解析】

遗传病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杂交育种是将父母本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详解】A、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的个体也能患有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正确;B、杂交育种只能将同一物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到一起,在两个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交配,B错误;C、用γ射线(物理因素)照射乳酸菌可能会引发基因突变,C正确;D、基因重组能产生多种基因组合,产生多种变异个体,提高子代对环境的适应力,D正确。故选B。6、B【解析】

“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酵母菌培养过程较为符合S型增长趋势,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酵母菌达到的最大值(K值)与环境条件有关,起始数量可能会影响达到K值的时间,但不会改变K的数量,A错误;B、ab段酵母菌数量下降可能是酵母菌数目增多导致营养不足或代谢产物引起pH下降导致的,B正确;C、若bc段过滤掉培养液中的有害物质并增加营养,酵母菌数量可能会增加,但由于环境条件限制,不会一直增加,C错误;D、cd段酵母菌的数量基本不变,说明在该阶段酵母菌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属于图形分析题,利用好相关的知识,读懂图意,进行图文转换即可得出正确选项。7、C【解析】

1、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子细胞中;2、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反应式是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个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1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1个卵细胞+3个极体;4、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详解】A、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三次,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为2个,所以不含15N的DNA与含15N的DNA数量比=(8-2):2=3:1;A正确;B、Yy×Yy→3Y_、1yy,Rr×RR→1R_,所以后代表现性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3:1,B正确;C、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分解1mol葡萄糖需消耗6molO2,并生成6molCO2,进行无氧呼吸时消耗1mol葡萄糖生成2molCO2,所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相同时吸入O2的量与两者产生的CO2总量之比6:(6+2)=3:4,C错误;D、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因此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3:1,D正确。故选C。【点睛】结合基因分离的实质、有氧呼吸的过程、卵细胞的形成和DNA的复制方式分析选项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分析】赤霉素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休眠,提早用来播种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乙烯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

组织中,成

熟的果实中

更多促进果实成熟促进香蕉、凤梨等果实成熟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将要脱落的

器官和组织

中含量多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详解】植物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A正确;植物生长—代谢的平衡从根本上是受到体内基因控制调节的结果,除外还受到环境作用的影响,B正确;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可见赤霉素并不能抑制DELLA蛋白基因的表达,C错误;DELLA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可见DELLA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D正确。二、非选择题9、染色体组型分析66性状分离等位基因5/8黄底型新类型一:新类型二为1:1子一代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部位)【解析】

由甲、乙、丙可知,SAs为新类型二,SEs为新类型一,SASE为新类型三。丙中的F1为黄底型(ss)∶新类型一(SEs)∶新类型二(SAs)∶新类型三(SASE)=1∶1∶1∶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SA∶SE∶s=1∶1∶2,丙组的子一代进行自由交配,子二代为:黑缘型(SASA)∶均色型(SESE)∶黄底型(ss)∶新类型一(SEs)∶新类型二(SAs)∶新类型三(SASE)=4∶4∶16∶16∶16∶8。【详解】(1)染色体组型分析是对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剪贴、排列等,可以确定子一代新类型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2)若仅考虑鞘翅的色彩斑点由SA、SE和s基因决定,则与之相关的瓢虫的基因型有6种(SASA、SASE、SESE、SAs、SEs、ss),表现型有6种(黑缘型、新类型三、均色型、新类型二、新类型一、黄底型)。(3)根据甲、乙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分析,子一代全为新类型,子二代出现图中不同表现形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可导致子代出现性状分离。(4)丙组的子一代进行自由交配,在子二代中出现新类型的概率为2/8新类型一(SEs)∶2/8新类型二(SAs)∶1/8新类型三(SASE)=5/8。测交是跟隐性的个体进行杂交,欲测定新类型三的基因型,可将其与表现型为黄底型(ss)瓢虫测交。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新类型一:新类型二为1:1,则新类型三为杂合子(SASE)。(5)图中可以看到镶嵌显性是将双亲的显性性状在子一代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部位)表现,而人类AB血型的表现形式是将双亲的显性性状在子一代同一个体的相同细胞中表现。【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且结合显性的相对性,考查学生对分离定律实质的理解。学生要有一定的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要有一定的计算基本功。10、发酵用的酵母菌是葡萄皮上附着的野生型酵母菌蛋白质水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酒、香辛料、盐碳源、氮源对氨基苯磺酸玫瑰红亚硝胺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发酵【解析】

1、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2、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3、泡菜的制作原理:(1)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对比,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详解】(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是附着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不需要接种相应菌种。在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反应式为:。(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各种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眆酸,小分子更易被人体吸收;酒、香辛料、盐在腐乳的发酵过程都能起到防腐作用;毛霉能在豆腐块上生长,是因为豆腐块能为其提供无机盐、水、碳源、氮源等四大类基本营养物质。(3)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需要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物质。亚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还会转变为致癌物质亚硝胺。若制作的泡菜特别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发酵。【点睛】本题考查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1、35℃不一定是因为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5℃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大,但没有测定该温度下的呼吸速率,所以无法确定实际(真正)光合速率的大小,也就不能确定是否是光合作用最适温度40℃培养条件下,放氧速率降低,草莓净光合速率减小。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吸收)速率减小,导致40℃培养条件下草莓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高于35℃培养条件下光照强度和CO2浓度【解析】

分析题图:自变量为温度变化,因变量是光照下植物放氧速率,由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该指标即为净光合速率。由图中曲线变化可知,35℃为该净光合速率的最适温度,但它不一定代表了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因为还需考虑呼吸作用速率;40℃培养条件下CO2的吸收速率小于35℃培养条件下的CO2的吸收速率,因此,40℃培养条件下草莓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高于35℃培养条件下;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详解】(1)由图中曲线变化分析可知,35℃为该净光合速率的最适温度,也是草莓生长的最适温度;但该温度不一定代表了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因为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5℃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大,但没有测定该温度下的呼吸速率,所以无法确定实际(真正)光合速率的大小,也就不能确定是否是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该曲线表示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的放氧速率即净光合速率,同时也代表着植物在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速率。由图分析,40℃时净光合速率小于35℃时的净光合速率,因此,40℃时草莓叶肉细胞间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