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模拟题历史历史(福建卷)(考试版A4)_第1页
2024中考模拟题历史历史(福建卷)(考试版A4)_第2页
2024中考模拟题历史历史(福建卷)(考试版A4)_第3页
2024中考模拟题历史历史(福建卷)(考试版A4)_第4页
2024中考模拟题历史历史(福建卷)(考试版A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福建卷)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商代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文字,其中有大量诸如农、田、井、米、耕、桑、麦、黍、粟、禾等字。这反映当时(

)A.耕作技术先进 B.农具种类丰富 C.古代农业发展 D.仅限农业记载2.“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诗句颂扬的伟大工程是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士都采取宽容的政策,“合则留,不合则去”,允许人才流通、学术自由,让他们著书立说、发表个人的意见。此举()A.提高了儒学地位 B.促进了思想解放 C.结束了兼并战争 D.加速了民族交融4.《资治通鉴·晋纪》记载:“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该材料可用来说明古代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

)A.目的 B.过程 C.原因 D.结果5.《洛阳伽蓝记》记载,汉人王肃刚入仕北魏,不习惯奶酪羊肉。之后,“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同时北魏“朝仪国典咸自肃出”。这主要反映了(

)A.胡汉矛盾已经根除 B.民族文化互相交融C.少数民族逐渐汉化 D.北魏物质生活丰富6.目击唐朝建立的温大雅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记述李渊“勇敢、刚烈和足智多谋”,在后世的新、旧《唐书》中,李渊却是碌碌无能、暮气沉沉且胸无大志之辈。这说明(

)A.历史人物复杂多变 B.历史目击者的记录更可信C.历史真相无从考证 D.历史认识受时代变迁影响7.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A.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B.开凿运河,创立科举C.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黄袍加身,重文轻武8.“1063年起,开封取消宵禁,晚上居民可在城中自由走动,商场和娱乐场彻夜开业……店铺、工场设于全城,坊里已去掉原先的围墙。”材料表明当时(

)A.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B.宋代手工业的发达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劳动人民生活幸福9.下图所示,北京城虽历经元朝、明朝的修缮演进,但城市的层级规划和对称格局始终延续。这种建筑风格集中体现了古代中国(

)A.城市的建筑技术遥遥领先 B.注重城市规划科学合理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念 D.北京城是国际性大都市10.下列表格反映的主题是(

资源名称地图清朝疆域图(1820年)视频《民族英雄郑成功》图片金奔巴瓶、伊犁将军府、军机处、达赖、班禅金印A.早期国家的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1.《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记载,1871-1880年,江南制造总局刊印译书98种235册,译成未印者45种140余册;这些译书绝大多数是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对当时的知识界,尤其是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产生了启发和影响。据此可知,这些“西书”的翻译出版(

)A.开启了传播西方自然科学之门 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军事文化侵略C.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演变 D.直接促使维新变法提上议事日程12.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八块浮雕中的第一块《虎门销烟》:一反常态的没有出现知名人物,而是一箱又一箱的烟土被倾倒入销烟池中,在浓烟滚滚的混沌背景下,是普通的销烟志士们清晰而坚毅的神情。将这块浮雕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块浮雕是为了强调(

)A.农民阶级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B.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C.近代中国由沉沦向复兴迈进的转折D.仁人志士探索救国道路的艰辛历程13.阅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俄签订《瑷珲条约》 B.中日签订《马关条约》C.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D.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14.下图漫画所反映的史实成为哪一事件的导火线(

)A.公车上书 B.武昌起义C.五四爱国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15.陈独秀说:“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在他们的共同推动下,这场“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A.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开始出现 B.诗词逐渐被杂文和小说所代替C.使用白话文写作逐渐普及开来 D.建立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16.下图所示情景直接体现了A.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B.北洋政府统治的终结C.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7.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了2枚纪念邮票:“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八路军战士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了8枚纪念邮票;“‘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两套邮票相比,后者(

)A.突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B.强调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D.呈现了抗战中不同力量的历史地位18.1936年张学良发表对时局宣言“东北沦亡,时逾五载……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材料反映的事件促成了(

)A.国共第一次合作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 D.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19.如图为毛泽东参加某次大会的代表证,这次会议(

)A.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D.讨论了和平建国的方案20.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回顾所学知识,在改革开放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A.计划经济的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21.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高指标、瞎指挥泛滥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2.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远洋贸易的腾飞 B.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C.导弹部队的发展 D.海军武器的更新换代23.17世纪晚期,一位科学家解释自己的天文学理论时说:“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这位科学家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贝多芬24.运用时间轴培养时空观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如下图的时间轴中,与③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拿破仑帝国 D.法国大革命25.导致下图中各职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26.一部纪录片中有这样的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分别是(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发明内燃机 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C.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D.提出进化论、发明蒸汽机车27.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火车的问世C.内燃机的发明 D.电子计算机的出现28.下列是不同时期世界形势示意图。其中能够反映当前世界形势的是(

)A.B.C.D.第Ⅱ卷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29.(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责任感和时代要求的结合,促使他(亚历山大二世)充满活力地在其任期的头十年完成了改革的绝大多数工作。……在其统治末期,他成了一个悲剧性人物,……他以及俄国的悲剧在于他没有明确的思想,……不知道该怎样把其基本保守的本能和19世纪下半叶现代化的要求协调起来。由于不能高瞻远瞩,所以,他在许多同时代人眼中有时像个改革家,而有时则又像个改革的反对派。——[美]沃尔特·G·莫斯《俄国史》(1)根据材料,概括亚历山大二世在统治末期成为“悲剧性人物”的原因。(2分)(2)你是否同意作者对亚历山大二世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30.(12分)中国近现代翻译了大量外来书籍,这一过程折射了中国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翻译西方书籍情况时间翻译西方书籍情况数据来源1860-1899共翻译西书555种:其中应用科学225种,含工艺、矿务船政等;自然科学162种,含算学、电学、化学、光学、动植物学等;社会科学123种,内含哲学、历史、法学文学、教育等。徐维则《东西学书录》1900-19111902-1904翻译西书共计533种:其中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学等书籍327种;自然科学112种,应用科学56种。1900-1911年翻译的书籍中,比较重要的有《天演论》《民约论》《达尔文天择篇》《政治思想之源》《无政府主义》《共和政体论》等社会科学书籍。顾燃光《译书经眼录》材料二

1900-1911,各地共译西书至少有1599种,占晚清100年译书总数的69.8%。据统计,仅1902-1904翻译的533种书籍中,日文原著就有321种,占译书总数的60.2%,英文原著89种,占16.7%。——摘编自王美英《中国阅读通史》材料三

1919-1922翻译的部分俄国书籍《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雇佣劳动与资本》《共产党宣言》《劳动者的觉悟》《上海厚生纱厂的湖南女工问题》《苏维埃政权当前的任务》——摘编自李伟《中国近代翻译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1860-1899年间到1900-1911年间翻译书籍类型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900-1911年间所翻译书籍的特点。(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这一时期所翻译书籍的时代价值。(4分)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管理彰显主权地区时期机构新疆西汉设置①,管辖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新疆地区。西藏元朝设置②,掌管西藏军民的各项事务。台湾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材料二

文物见证历史材料三

统一成为共识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进行革行对话,达成“九二共识”。——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①--②的机构名称。元朝还有什么富有中国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4分)(2)根据材料中图片背后的历史实践,归纳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4分)(3)材料三中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坚持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台湾回归,有那些不利的因素?(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该怎样维持边疆地区的稳定和繁荣?(2分)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