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福建卷)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考古学者发现,殷墟各遗址出土的商代人骨普遍有明显跪坐姿势形成的痕迹,且年龄越大越明显。甲骨文中亦有众多和跪坐姿势相关的文字(题1图)据推测,这种跪坐姿势是()A.礼仪规范的结果 B.狩猎生活的需要C.战斗训练的要求 D.刑罚残酷的表现2.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迎来了第一次精神觉醒。有学者认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较早自觉地、直接地思考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问题的人,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3.《齐民要术》一书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这部书()A.图文并茂,艺术水平高 B.语言生动,可读性强C.家喻户晓,传播范围广 D.内容丰富,综合性强4.唐代繁荣的陆路东西贸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唐的政治势力退出内陆亚洲而陷于衰落。南宋建立后,国家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成为南宋对外物质交往的主要途径。材料的主旨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 B.陆路贸易的阻断C.海外贸易的兴盛 D.贸易路线的变化5.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反映出()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B.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C.南北方耕作技术差距很大 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6.有鉴于台湾所用南明永历年号的钱文甚多,1689年,清政府发行“康熙通宝”钱币(图2),其背而刻有满文、汉文书写的“台”字。这表明清朝()A.推翻了南明政权的统治 B.大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C.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D.货币受南明钱文影响大7.有学者认为,1840年之后,西学输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比较慢,对士大夫的影响长时间只停留在表面,尤其是和日本相对比。下面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8.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八旗军队缺乏战斗力,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这个趋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明显。由此可知()A.汉族官僚集团地位逐渐上升 B.八旗军队被地主武装取代C.太平天国运动改变阶级结构 D.洋务运动带来了国富兵强9.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这说明,“1894年的那场大败”()A.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 B.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C.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 D.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10.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这种现象反映了()A.民族危机逐渐缓和 B.时局影响社会风气C.清朝统治秩序崩溃 D.新式学堂得到发展11.叶圣陶在1911年的日记中写到:“10月12日,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由此推知辛亥革命()A.基础广泛 B.发展迅速 C.结束帝制 D.取得成功12.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A.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C.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13.“为血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叙述的是()A.黄花岗起义 B.五四运动 C.南昌起义 D.一二·九运动14.下列图组反映的历史主题是()黄埔军校北伐誓师大会国民党逮捕革命群众南昌起义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15.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16.“我们党领导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A.三湾改编 B.吴起镇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会宁会师17.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A.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 B.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C.借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18.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法庭是露天的围合空间,围墙的高度让每个人都可以从外面观看到里面的情景并可以随时参与案件审理甚至表达自己的见解。这种布局体现了()A.法律制度健全 B.城市自治原则C.法庭功能齐全 D.民主政治理念19.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是按教会法规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这体现了大学自治地位的()A.免赋税特权 B.教育自主权 C.司法特权 D.生命安全权20.《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释放奴隶也列入列国通法”“被释放,便是从管辖下得到释放”这一记载,说明拜占庭帝国()A.专制统治日益巩固 B.奴隶处境有所改善C.法制时代全面开启 D.废除封建领主特权21.历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指出“在1815年以前大约三十年的这一时期,发生的两次‘革命’——政治革命主要影响欧洲大陆,而经济革命则在英国表现最为活跃。”这两次革命分别是指()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B.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C.拿破仑战争和工业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和工业革命22.长期以来,俄国是一个“冰封”的内陆帝国,渴望拥有自己的“温水港”,不管通过哪一条路,它都要通向这个或那个海洋,但海洋全都在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的控制之下。据此推知()A.夺取出海口是俄国对外扩张重要步骤B.俄国是个封闭自守的国家C.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D.农奴制阻碍俄国海洋战略23.明治政府在地税改革过程中,设立了许多新税种,如地方税、户头税、酱油税等,农民不堪重负,纷纷破产,一部分流入城市。这些措施客观上()A.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 B.推动废藩置县实施C.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 D.刺激日本海外扩张24.1600年,在法国和苏格兰,每6个成年人仅有一个略微识字,到1800年,苏格兰90%以上的成年人识字,法国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识字,到1850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60%以上的成年人能够读书写字,这种变化根源于欧洲()A.识字人口比例扩大 B.人口结构的变化C.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资本主义的发展25.1921年,列宁曾就新经济政策说过,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列宁强调的是()A.加快农业集体化的紧迫性 B.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C.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可能性 D.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26.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出现了很多新式武器,包括喷气式飞机和雷达等;有空中火力支持的航空母舰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水面横行的“巨舰大炮”彻底过时。这表明()A.战场形势变幻莫测 B.科技改变战争形态C.海洋战争成为关键 D.战术战法灵活多变27.2023年6月23日,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北约将在日本建立联络处。这将是北约在亚洲建立的第一个联络处。北约的举动体现了()A.遏制苏联的需要 B.冷战思维的延续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多极化的强化28.1990年,《纽约时报》一篇关于美国中西部工业的文章说:“有些工厂中发生了好像原子弹爆炸一样的变化,装配生产线在全速运转,并裁减了大部分操作工人。”由此可见()A.美苏两国冷战达到新高潮 B.美国推进西部大开发C.计算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D.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共44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九年级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选取了《国际歌》的歌词作为研习素材。(注:《国际歌》诞生于巴黎公社失败后,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鼓舞着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国际歌》歌词(节选)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摘自《国际歌》中译肖三版(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指导无产阶级斗争的科学理论。(2分)(2)李老师组织同学们演唱《国际歌》,小历同学选择悲壮的情绪,小史同学选择高亢、激昂的情绪。你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情绪才符合这一时期的历史情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巴黎公社的知识,说明理由。(6分)30.教科书是课程的承载,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轫》《星轺指掌》《中西合历》《分化津梁》《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新加坡刑律》《中国古公法论略》《富国策》《万国公报》《各国史略》《英文举隅》——摘自《同文馆题名录》材料二亚细亚洲,占全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摘自《最新地理教科书》(1905年)材料三1931~1945年教科书部分章目教料书部分章目《复兴历史教科书》国耻和民族复兴运动《新修正标准初中本国史》日军的暴行《初级小学补充教材》战时儿章应有的态度与责任、抗日的民族团结、汉奸的下场《战时补充教材》战时常识、国防算术、国民防空必读——摘编自《民国历史教科书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并概括其反映的时代需求。(4分)(2)根据材料二,简述与传统的“天朝”观念相比,《最新地理教科书》对世界的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类教科书的时代意义。(2分)31.人才流动与科学发展密切相关。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多次转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6至20世纪初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中心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时间1540—1620年1660—1840年1840—1910年——摘编自潘教峰《钻石模型——解读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更替》等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从欧洲出逃的科学家(部分)科学家类别故乡成就奥托·勒维生物学家德国诺贝尔奖得主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物理学家德国诺贝尔奖得主卡尔·科里夫妇生物学家捷克斯洛伐克诺贝尔奖得主约翰·冯·诺伊曼数学家匈牙利计算机之父艾尔温·薛定谔物理学家奧地利诺贝尔奖得主——摘编自张津瑞、林广《地图上的美国史》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处于欧洲战争前沿的英国只在与战争紧密相关的武器研制领域、医学领域,才向高水平的流亡科学家们立即提供了继续他们职业生涯的机会。传统的移民国家美国,不仅远离战场,而且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包容性较强的自由竞争的社会。当时又处于科学、教育和文化发展的上升期,因而往往能为流亡科学家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而大西洋彼岸的其他国家(如加拿大),尽管也有移民传统,但当时只愿接收农场、森林、矿山和血汗工厂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而不是知识精英。因此,美国能够对那些已经流亡到英国等国的知识难民产生出越来越强烈的吸引力。——整理自李工真《世界科技中心的洲际转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与“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相关的历史事件。(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学家逃离欧洲的主要原因,并归纳美国对“知识难民”产生强烈吸引力的原因。(4分)(3)综上所述,根据材料一、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