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期末综合测试卷(二)-勤径学升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全程时习测试卷(人教版2024辽宁专用)_第1页
2024-2025学年期末综合测试卷(二)-勤径学升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全程时习测试卷(人教版2024辽宁专用)_第2页
2024-2025学年期末综合测试卷(二)-勤径学升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全程时习测试卷(人教版2024辽宁专用)_第3页
2024-2025学年期末综合测试卷(二)-勤径学升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全程时习测试卷(人教版2024辽宁专用)_第4页
2024-2025学年期末综合测试卷(二)-勤径学升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全程时习测试卷(人教版2024辽宁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期末综合测试卷(二)—勤径学升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全程时习测试卷(人教版2024辽宁专用)

一、选择题(★)1.2022年2月,北京成功举办第24届冬奥会。大量创新技术的应用为“绿色奥运”增光添彩。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为比赛场馆制冰B.利用氢燃料电池为奥运村客车提供动力C.利用加压技术将氢气液化储存在“飞扬”火炬中D.利用模具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2.下列有关硬水性质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取样品B.滴加肥皂水C.振荡D.加热水样(★★)3.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4.广州北部水厂采用了先进的超滤膜净水技术,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关于水的净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C.超滤膜可降低水的硬度D.自来水属于混合物(★★)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一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一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水分子很小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一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COB.2个氢原子:H2C.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D.镁离子:Mg+2(★★)7.白藜芦醇(C14H12O3)广泛存在于葡萄、桑棋等植物果实中,它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个白藜芦醇分子中含有6个H2分子和1个O3分子B.1个白藜芦醇分子是由14个碳元素、12个氢元素和3个氧元素组成的C.白藜芦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4D.白藜芦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8.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得的氧气常会有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发生以下反应产生了C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为KMnO4B.MnO2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中有3种氧化物D.Cl2可用于自来水生产中杀菌消毒(★★★)9.天然气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常用燃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B.天然气燃烧能放出热量C.天然气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D.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10.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C.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D.探究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的高低

A.AB.BC.CD.D二、填空与简答(★★★)11.水是生命之源。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展开了关于水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一】探究水的净化过程(1)同学们到自来水厂参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净化过程如图一所示,其中沉淀、__________、吸附是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活性炭可以用来吸附__________、异味、毒气等。(2)同学们到野外露营,取山泉水饮用,如果利用塑料瓶、吸管、石英砂、小卵石、纱布、活性炭、蓬松棉来设计一套如图二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可以填充在A、B、C区域的物品依次为__________。【活动二】探究水的组成:(3)宏观辨识:①小组同学用图三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两个玻璃管内的体积均为30mL,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管内都产生了气体,均可以用__________来检验生成的气体,但观察到的现象不同,说明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该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

实验编号氢氧化钠固体质量负极体积正极体积收集时间A0.50g1.08mL0.5mL5分钟B1.01g2.83mL1.32mLC5.26g8.16mL4.06mL②电解水时,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增强导电性,有利于水的分解。分别向100mL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电解水的实验记录如上表所示。对比三组实验,考虑课堂实验演示效果,应选择实验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更合适。③理论上电解出氢气的体积应该是氧气的2倍,但上述三组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都略大于2:1,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不考虑气密性问题)。(4)微观探析:根据图四微观示意图,用分子和原子观点解释该化学变化的过程是__________。(5)符号表征: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1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酒是百姓餐桌的一种饮品,通常是用含有淀粉的原料酿制白酒。我国的白酒生产中,传统的固态发酵法的制作过程主要有以下步骤:原料粉碎→配料(原料混合)→蒸煮糊化→冷却→拌醅→入窖发酵→蒸酒(蒸馏)粮食酿造的白酒(主要成分是乙醇)中含有醛类物质,而由乙醇(或甲醇)勾兑的假酒不含醛类物质,因此,可以通过对醛类物质的检验来鉴别真、假白酒。下面是真、假白酒的对比实验: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真酒,再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并记录实验现象;将真酒换为假酒,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表:

酒的种类40%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1.0mL2.0mL3.0mL真酒无色浅黄色黄色假酒无色无色无色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白酒酿造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步骤是______。(填序号)

A.原料粉碎B.配料C.入窖发酵D.蒸馏(2)粮食酿造的白酒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我国交通法规定禁止酒后驾驶。交通警察使用的一种酒精检测仪中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其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______。(4)鉴别某样品白酒真伪的方法是:取5mL样品白酒于试管中,加入______mL4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观察溶液的变色情况,若______则样品为真酒。(5)工业上常采用乙烯水化法制取乙醇,即在加热、加压、催化剂的作用下使乙烯和水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①反应前后,______的种类不变。(填“分子”或“原子”)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6)生活处处有化学。请列举一个实例展示化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______。三、实验题(★★★)1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学们用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任务一:制取气体(1)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气体,完成下列表格。

制取气体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常用发生和收集装置(填序号)O2________________CO2________________【分析讨论】(2)用图1中B装置制取气体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3)装置C与B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拓展探究】探究二氧化锰、氧化铜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在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分别将注射器内盛有的3mL5%的双氧水注入试管中,利用注射器收集氧气,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和时间关系如图3所示。(4)图2实验中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液面左低右高,说明此化学反应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5)分析图3可知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此外还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写一点即可)。任务二:探究性质如图是探究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的相关实验。(6)为保证实验1现象明显,请写出一条有效措施__________。图中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7)实验2中先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其中体现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反应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四、科学探究题(★★★★★)14.小明在网上查到一个趣味小实验,用蜡烛测氧气含量可以得到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提出问题】(1)小明认为:蜡烛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结果应该是氧气体积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空气体积的1/5。带着这个疑问,小明按网上的方法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探究1】如图1,在盛有足量水的容器中放一根燃着的蜡烛,然后用盛满空气的玻璃圆筒倒扣住蜡烛。【现象】(2)一开始蜡烛继续燃烧,稍后水中冒出几个气泡,然后逐渐熄火,圆筒内液面逐渐上升,最终停留在等分线4处。请你解释进入约1/5体积的水的原因_______。【实验探究2】(3)小明利用课本中红磷测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继续探究:把红磷换成蜡烛,瓶中水换成足量澄清石灰水。在蜡烛熄灭后打开弹簧夹前,还振荡了瓶中的石灰水,进行这项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写出该操作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打开弹簧夹后发现水只进入了约1/10体积。【反思评价】水为何只进入了约1/10体积?【实验探究3】(4)小明又继续探究瓶内剩余气体的成分。把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内,发现红磷没有立即熄灭,而是燃烧一段时间后再熄灭,同时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结论:蜡烛燃烧熄灭后剩余气体中含有_______。【交流小结】请依据以上探究分析蜡烛能否测定氧气含量?_____。【拓展探究】小明继续对红磷熄灭后的剩余气体进行探究,把点燃的镁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镁条仍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