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新高考历史预测模拟试卷江苏卷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良渚玉器雕刻技法娴熟,既有阴线刻镂、半圆雕,又有浮雕和透雕,甚至还采用
微雕,工艺复杂而繁缗,尤其是反山出土的“琮王”上的“神徽”,能在一毫米宽度内精刻出
五六条细线来,堪称微雕杰作。这体现了良渚古城()
A.政治组织的神权色彩浓重B.社会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C.手工业技术的专业化程度D.阶级阶层等级较为明显
2.据《汉书•刑法志》记载,“汉兴,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蠲削烦苛,兆民大说。其后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据摭秦
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现实统治的需要B.秦法适应当时的形势
C.统治思想的变化D.国家出现稳定的局面
3.东晋时期接受北方移民最多的地区是今江苏省,史书记载,东晋政权在此地设侨郡23个,
侨县75个,以安置南下的北方移民。北方移民在南京、镇江、常州一带最为集中。由此可推
知,当时江苏地区()
A.人地矛盾空前加剧B.社会经济发展加快
C.政治局势日益动荡D.户籍管理规范统一
4.唐初名将李靖认为“天之生人,本无蕃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而生,由此常习战斗。
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唐中期,政府允许岭南士人参加科举考试,使得岭
南地区“文通经史,武便弓弩,婚嫁礼仪,颇同中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A.儒学复兴运动得到全面推行B.积极推动各族群交往互鉴
C.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D.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5.下图是汾河中游地名关键字统计情况(截至明清时期)。其中的地名信息彰显了()
第1页共13页
A.宗法观念逐渐复苏B.天灾人祸与环境变迁
C.社会经济僵化衰退D.民众愿景与传统伦理
6.在英国攫取治外法权后,清政府视英籍华民为“天朝弃民”,不予管辖和保护;19世纪70
年代以后,清廷秉持国际法规定的属地管辖原则,力争对在华英籍华民的管辖权,并陆续向海
外华民聚集地派驻公使、领事,以便实施不同程度的管辖和保护。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政府()
A.尝试废除治外法权B.民族意识初步觉醒
C.模仿英国外交模式D.外交近代化的趋向
7.在鲁迅的小说《肥皂》中,主人公四铭一面反对女性上学堂、剪头发,咒骂着“男人都像了
和尚还不够,女人又来学尼姑了”,另一面又无视儿子的西洋装扮;一面咒骂英语为“鬼子话”,
另一面又特意为儿子挑选了“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学堂。小说情节反映了西方文化在
中国的传播过程中()
A.国人文化观念革新的艰难B.民众保守与顺应交织的态度
C.国民政府致力于除旧布新D.对广大乡村地区影响程度深
8.1930年中央苏区发表通告,要求各支部开展一个发展女党员女团员的大运动,吸收女工、农
妇中的积极分子入党入团。1932年中央苏区再次掀起发展女党员运动,“不让一个积极进步
的劳动妇女留在党外”。中央苏区的这一举措意在()
A.激发女性的抗日热情B.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C.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D.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9.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37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北京,会议一致通
过了“加紧争取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运动、拥护召开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等多项决议。此次会
第2页共13页
议的召开体现了当时中国()
A.对国际和平事业的支持B.对睦邻友好政策的深化
C.践行“求同存异”外交理念D.打破西方外交封锁局面
10.1984年,江苏南通将无线电厂、电容器厂等10个市属企业确定为试点单位,赋予企业自主
权,要求试点企业借鉴南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南通力王有限公司的高效经营方式进
行改革。这一措施表明了()
A.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B.多种形式的吸引外资
C.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D.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
11.孟德斯鸠是法国最有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他认为决定一个民族的道德水准、法律性
质和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所居住地域的大小和当地的气候、土壤等地理条件。
这一观点()
A.科学解释了文化差异的成因B.忽略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C.为殖民扩张提供了理论基础D.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启发
12.19世纪以来,英国政府除了承担传统事务外,还增加了社会救济、工厂监督、扶植教育等
新功能,并增设了教育委员会、农业部、卫生部等诸多中央机构,同时许多旧部门也扩大了编
制。以上做法()
A.推动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B.旨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C.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推动国家基层治理完善
13.19世纪中期,拉美作家注重歌颂新大陆本身的大自然与风俗人情,重视对古印第安文学的
发掘和整理。对于同代的印第安人和混血种人,则将他们的生活理想化。在语言方面,拉美作
家主张大量吸收外来语,反对西班牙的纯正语言。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拉美文学()
A.促进了拉丁美洲地区的统一B.推动拉美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C.发挥了反对殖民文化的作用D.强化了拉美人民的民主认同
14.俄国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将大批读物送到农村,供农民阅读。如彼得格勒的一党组织,
在1917年4月至7月,就给最边远的西伯利亚等地区送去了5万多份报刊及大量的小册子和
传单。这些举措()
A.发展并巩固了工农联盟B.瓦解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C.推动了农民思想革命化D.保证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15.联合国的一项研究显示,1961—1971年,5.3万名科学家(包括工程师和医生)从第三世界
第3页共13页
移民美国,其中1970年移民美国的科学家对美国国民收入的贡献为37亿美元,而当年美国对
第三世界的官方援助只有31亿美元。这表明二战后()
A.发达国家垄断国际人才市场B.新的国际秩序仍有待完善
C.第三世界的发展充满了艰辛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在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官员与吏员有明显区别,但也存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
关系。
著作相关表述
“夫吏者,民之师也"''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
《汉书》
是为少吏”“吏员自佐史至丞相”
《叶适“(宋代官员)条令宪法多所不济”“不习国家台省故事”“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
集》“簿书期会,一切惟胥吏之听”
《青阳“自至元以下,始浸用吏,虽执政大臣,亦以吏为之。由是,中州小民粗识字、能
集》治文书者,得入台阁共笔割,累日积月,皆可以致通显”
《清会“设在官之人以治其房科之事,日吏"“皆选于民而充之,役五年而更焉……役满
典》不退者,舞文弄法者,皆治以法”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汉代至清代官员与吏员的关系。(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广泛设置吏员的影响。(9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广方言馆”,开设初期仅设英文馆,后增设法文
馆、算学馆、天文馆、翻译馆,招收“师禀颖悟、根器端静之文童”,学成后可充任各衙门及
海关的“翻译官”。1868年,清政府创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官办西书翻译机构——江南制造
局翻译馆,专门引进、翻译西方科技类典籍,先后聘请了中外59名学者参加译书。译书涉及
的方面有农学、矿学、兵学、史志、算学、天文学、医学、船政等。截至1911年,翻译馆共
出版译著200多种,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是晚清历史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机构。
——摘编自张晓琳、刘树勇《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译述活动》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译者更多地把目光投向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作品。
从1949年开始,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先后成立了翻译工作者协会。1953年,中央编译局成
第4页共13页
立,它的任务是有计划地翻译全部马列著作。此外,大批学者、知识分子以及高校教师投入苏
联文学作品译介中。如,汝龙译《契诃夫小说选》《复活》;草婴译《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等。这一阶段,中国翻译事业转变“引进”的身份,也开始将本国作品翻
译成外文,例如,许渊冲先生英译了《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
三百首》《毛泽东诗词选》等。
——摘编自刘科、朱桂兰《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翻译事业的特点和翻译成果初探》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翻译活动的差异。(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翻译成果显著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翻译事业
的历史作用。(7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1933年6月,德国国会通过决议,开始施行高速公路项目计划。希特勒任命军
需部长弗里茨•托德为高速公路项目责任人,并招募12万失业劳动者参与高速公路建设。希
特勒要求,德国高速公路网必须能让军车在一天之内横贯德国的东西南北,一些路段还必须能
够临时起降飞机;路面铺设耐高温强度高的沥青,平均厚度要达到70厘米,雨天行车不会打
滑;高速公路的标线和护栏都有反光材料;还要求修建紧急停靠地带、高架桥、立交桥,加油
站、连锁餐厅等配套设施。1933—1939年,德国修建了3000多千米的高速公路,这些高速公
路将全国重要城镇连接起来,还通向周边国家。
——摘编自叶海晨《希特勒的高速公路及汽车情结与政治及战争》
材料二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线建成通车。1997年之前,我国高速公路主要
布局在华北、东北和华东及西南地区,西部的新、青、云、藏及湘等省区尚未建设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主要采取分省、分段的方式进行建设,其中多数以省会城市为起点,向本省其他重要
城市进行延伸。然而到2004年,除西藏外,所有省区均已建较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并集中在
华北、华东和东南地区;高速公路布局在各地呈不同模式,包括线性、辐射式和网络式等;区
际网络开始形成,包括华北、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前三者已成网并向周边地
区拓展延伸。
——摘编自王成金《中国高速公路网的发展演化及区域效应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基本情况。结合所学,说明德国高速公路建设的
背景。(8分)
第5页共13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意义。(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西方学者亨廷顿认为:1500年以前,安第斯文明和中美洲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及
相互之间基本上没有交往,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以及黄
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也相互没有影响。1500年以后,世界各个文明开始交融。随着西方文明的
兴起,西方文明开始对其他文明产生持续的、不可抗拒的和单方向的冲击。20世纪,特别是
在冷战结束之后,文明从西方文明对其他文明单方向影响和支配的阶段走向所有文明之间强烈
的、持续的、多方向的相互作用阶段。未来,儒家文明、中东文明、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将会
主宰国际政治。
——摘编自李永珍《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亨廷顿关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的观点。(要求:围绕材
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第6页共13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良渚玉器的雕刻技法娴熟,特别是“能在一毫米宽度内精刻出五六条细线来”,
足见其玉器的雕刻技术水平的高超,这可以体现良渚古城手工业技术的专业化程度,C项正确。
材料中只能体现“神徽”的雕刻工艺,无足够的信息说明良渚古城政治组织的神权色彩浓重,
排除A项;材料中只能体现良渚玉器雕刻技法娴熟,社会贫富分化和阶层等级通过玉器的雕
刻反映不出来,排除B、D两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初从约法三章到萧何取秦法“宜于时者,作律九章”,都是为了适应
当时政治形势的发展,满足现实统治的需要,A项正确。萧何取秦法“宜于时者,作律九章”,
说明秦法并不是完全适应当时的形势,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统治思想变化对法律的影响,
材料中的变化主要是从现实统治的需求出发,排除C项;材料中显示“其后四夷未附,兵革
未息”,说明国家局势并不稳定,采用《九章律》是为了稳定国家局势,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晋时期,江苏境内有大批的北方移民,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移民不仅给
江苏地区带去了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从而使江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加快,
B项正确。人地矛盾空前加剧的说法夸张,排除A项;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稳定,吸引了众多
的北方移民,政治局势日益动荡说法错误,排除C项;侨郡和侨县的设立表明江苏地区对户
籍管理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不能就此得出该地区的户籍管理实现了规范统一,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初名将李靖主张对边疆地区实行优抚政策,唐中期,政府重视发展岭
南地区的教育,允许岭南士子科举入仕,这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维持边疆地区的稳定,体现
了唐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重视,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促进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题干信息与儒学复兴运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无法体现各族群交往互鉴,排除B项;
因俗而治指的是利用当地原有的习俗进行治理,而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移风易
俗而非因俗而治,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提取柱状图中的信息,“安”“义”“兴”“平”“贤”“丰”“善”等关键字个数较
第7页共13页
多。“安”“平”“丰”代表了对生活的期许,“义”“贤”“善”等渗透了传统道德理念,
据此可推测出这些地名彰显了传统伦理观念和民众的良好愿景,D项正确。“逐渐复苏”的动
态过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通过地名关键字无法直接推测出当地社会经济的衰退,
也无法直接体现天灾人祸与环境变迁的情况,排除B、C两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对外籍华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不予管辖和保护”,
到注意依据国际法行使权利,“力争对在华英籍华民的管辖权”“实施不同程度的管辖和保护”,
这反映出清政府的外交逐渐与国际接轨,是外交近代化的体现,D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清
政府只是力争对在华英籍华民的管辖权,并非尝试废除治外法权,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意识初步觉醒,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当时英国的外交是以武
力为后盾进行的强权外交,排除C项。
7.答案:B
解析: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四铭一方面排斥西方文化,一方面又主动接受西方文化,这反
映了民众对西方文化保守与顺应相交织的态度,B项正确。材料既反映了文化观念移易的艰难,
也反映了对新文化的接纳,A项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材料并未体现政府的作用,排
除C项;根据“英文……学堂”“西洋装扮”等信息可知,小说中情节应发生于城市,排除D
项。
8.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中央苏区在土地革命时期重视发展女党员和女团员,这有利于调动女性
积极参与革命运动的热情,扩大党组织的群众基础,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B项正确。
1930—1932年苏区的主要斗争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而非日本帝国主义,排除A项;中央苏
区的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但这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C项;这
一举措可以优化党员队伍和团员队伍的性别结构,但其主观目的并非优化党员结构,排除D
项。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召开加强了亚洲及太平洋区域
的和平运动,促进了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体现了当时中国对国际和平事业的支持,A项正确。
睦邻友好政策是针对中国周边国家及地区的政策,材料不仅仅涉及中国周边国家,排除B项;
1955年4月的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
第8页共13页
除C项;“打破西方外交封锁局面”夸大了此次会议的作用,排除D项。
10.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1984年,南通将10个市属企业确定为试点单位,赋予企业自主权,说明
是在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国家才开始推行现代企业制
度,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借鉴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深化改革,未涉及多种形
式吸引外资,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直到21世纪初才基本建立起来,排除D项。
1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孟德斯鸠过度强调地理条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忽视了人类在创造文明
时的主观能动性,B项正确。孟德斯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并非对文化差异的科学解释,
排除A项;材料与殖民扩张理论无关,排除C项;孟德斯鸠时期社会主义思想并未产生,排
除D项。
12.答案:A
解析:工业革命后,英国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管理职能的急剧扩张,管理的事务日益
复杂,促使建立近代官员录取制度的要求日益高涨,材料中的一系列做法推动了近代西方文官
制度的建立,A项正确。材料涉及了政府职能的变化,体现的是如何更好地治理国家,不仅仅
是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排除B项;近代民族国家在19世纪之前已经逐渐形成,与题目时间不
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职能以及中央机构的变化,不能直接推动基层治理的完善,
排除D项。
13.答案:C
解析:到西班牙殖民统治,文学创作深受西班牙殖民文化的影响。拉美作家重视对古印第安文
学的发掘和整理,主张大量吸收外来语,反对西班牙的纯正语言,这有助于增强拉美人民的民
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具有反对殖民文化的作用,C项正确。拉丁美洲地区至今仍未统一,A
项史实不符,排除;1804年海地的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B项时空错
位,排除;民族意识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
态,民主意识是人们对于民主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往往表现为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或改
善而出现的对以往政治的反思和对现实政治的要求,材料中拉美文学更多强调的是拉美人民的
民族意识,D项概念混淆,排除。
14.答案:C
解析:布尔什维克向农村派送大量报刊、传单和小册子,直接目的就是宣传革命思想,促进农
第9页共13页
民的思想革命化,使他们更倾向于支持布尔什维克的政治主张,C项正确。材料中的举措有利
于建立工农联盟,但不能说发展并巩固了工农联盟,排除A项;二月革命已推翻了沙皇专制
统治,排除B项;材料中的举措有利于十月革命的胜利,但不能“保证”胜利,排除D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第三世界移民美国的科学家在美国创造的价值与美国对第三世界的
官方援助之间的差值,意味着人才流失给第三世界带来了严重的损害,表明第三世界的发展充
满艰辛,C项正确。“垄断”说法绝对,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当时尚未建立起新的国
际秩序,谈不上“有待完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第三世界实力的增长,得不出世界多
极化趋势加强的结论,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关系:汉代是“以吏为师”“吏官相通”;宋代是“吏官分途”“官弱吏强”;
元代是“以吏治国”“官由吏得”;清代是“吏官严分”“严格治吏”。(4分)
(2)积极影响:协助了行政运行,保证政令实施;维系了社会安定,稳定专制统治;传承了
专业技术,弥补官员数量和能力不足;吏员制度发展不断推动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的
变革,也对当今公务员制度具有历史借鉴意义。(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
消极影响:存在借位揽权、徇私舞弊、盘剥百姓等行为,一定程度上危及统治。(3分)
解析:第(1)题关系,根据材料“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吏员自佐史至丞相”并结合
所学得出汉代是“以吏为师”“吏官相通”;根据材料“条令宪法多所不谙”“不习国家台省
故事”“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得出宋代是“吏官分途”“官弱吏强”;根据材料“至元以下,
始浸用吏,虽执政大臣,亦以吏为之”“累日积月,皆可以致通显”得出元代是“以吏治国”
“官由吏得”;根据材料“设在官之人以治其房科之事,曰吏"“役满不退者,舞文弄法者,
皆治以法”得出清代是“吏官严分”“严格治吏”。
第(2)题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方面分析。积极方面主要从稳定统治和
有利于国家治理及后世影响等方面说明;消极方面主要从徇私舞弊及对统治的威胁等方面说明。
17.答案:(1)差异:目的:晚清时期迎合洋务运动的需要,维护清政府统治;新中国传播无
产阶级文化,服务于人民大众。内容:晚清时期以实用科学为主,新中国主要是马列著作、苏
联文学、本国优秀文学作品等。活动方向:晚清时期以引进为主,新中国为引进和推介相结合。
(每点2分,共6分)
(2)原因:社会进步;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翻译工作者队伍壮大;人民大众的需求;中苏关
第10页共13页
系的密切。(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
历史作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社会转型。(每点1分,共3分,任
答3点即可)
解析:第(1)题差异,从目的、内容和活动方向三个方面分析。首先,晚清时期和新中国成
立初期翻译活动的目的不同,根据材料“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广方言馆“学成
后可充任各衙门及海关的‘翻译官'”并结合所学得出晚清时期迎合洋务运动的需要,维护清
政府统治;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译者更多地把目光投向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
益的作品”得出新中国传播无产阶级文化,服务于人民大众;其次,晚清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
期翻译活动的内容不同,根据材料“译书涉及的方面有农学、矿学、兵学、史志、算学、天文
学、医学、船政等”得出晚清时期以实用科学为主;根据材料“1953年,中央编译局成立,
它的任务是有计划地翻译全部马列著作。止匕外,大批学者、知识分子以及高校教师投入苏联文
学作品译介中”“也开始将本国作品翻译成外文”得出新中国主要是马列著作、苏联文学、本
国优秀文学作品等;最后,晚清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翻译活动的活动方向不同,根据材料,
“专门引进、翻译西方科技类典籍先后聘请了中外59名学者参加译书”得出晚清时期以引进
为主;根据材料“中国翻译事业转变'引进’的身份,也开始将本国作品翻译成外文”得出新
中国为引进和推介相结合。
第(2)题,第一小问原因,从当时社会进步、政府重视、翻译人才、人民需求及中苏关系等
方面说明。第二小问历史作用,从对科学文化知识、文化交流及社会的发展等方面分析。
18.答案:(1)基本情况: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直接干预);建设目的具有双重性(军用和民
用相结合);建设要求全面具体;建设标准高;配套设施完善(体系完备);建设速度快。(每
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
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重工业的飞速发展;德国面临严重经济危机,通过兴建公共工程
缓解社会矛盾;帝国主义国家矛盾不断激化,德国为发动侵略战争做准备;法西斯政权上台,
利用修建高速公路的功绩笼络民心。(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
(2)特点:起步晚;发展快;范围广;具有阶段性:区域建设不平衡。(每点1分,共2分,
任答2点即可)
(3)意义:提高了中国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大便利
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促进了边疆地
区的开发;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
第11页共13页
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基本情况,根据材料从政府的作用、建设目的、建设的具体成就、
建设的速度等方面分析说明。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可知德国的工业迅速发展;结合材料时
间可知当时德国处于经济危机时期,德国通过兴建公共工程缓解社会矛盾;结合所学可知,从
政治上看,帝国主义国家矛盾不断激化,德国为发动侵略战争做准备;德国法西斯政权上台,
利用修建高速公路的功绩笼络民心。
第(2)题特点,根据材料“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线建成通车”“到2004年,除
西藏外,所有省区均已建较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得出起步晚,发展快,范围广;根据“集中在
华北、华东和东南地区”得出,区域建设不平衡;根据“1988年”“1997年之前”“到2004
年”这几个阶段高速公路发展的状况得出具有阶段性。
第(3)题意义,从交通、社会生活变迁、边疆开发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角度总结说明。
19.答案:示例一观点:1500年以前,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早期文明相互没有影响。
我认为此观点错误。(2分)
评析:早期人类文明诞生在大河流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交通不便,地理阻隔,古代各
个文明间联系甚少,表现出文明的多元特征。随着生产力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居安全护理培训
- 《知名企业物流管理案例解析》课件
- 团体游戏活动策划方案
- 上学期听课心得体会模版
- 农村振兴心得体会模版
- 《NEXAFS原理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 近边X射线精细结构谱 学习课件》
- 《地震知识和应对》课件
- 培训后幼师心得体会模版
- 英语连读规则总结模版
- 环性心境障碍的临床护理
- 求职线上测试题及答案
- 湖南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5届模拟试卷(一)语文+答案
- 2025存量房买卖合同电子版
- 击剑考试题目及答案
- Unit 5 Animal friends Integration(D) 课件 2024-2025学年译林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基于机器学习的秘鲁外海茎柔鱼时空分布及渔场预测分析
- 2025年浙江湖州市城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陕西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教研项目合同协议
- 图书馆笔试题及答案
- 贵州省贵阳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下册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