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贵州省清镇市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质量监测理科综合试卷(无化学试卷)-初中化学_第1页
2024-2025学年贵州省清镇市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质量监测理科综合试卷(无化学试卷)-初中化学_第2页
2024-2025学年贵州省清镇市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质量监测理科综合试卷(无化学试卷)-初中化学_第3页
2024-2025学年贵州省清镇市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质量监测理科综合试卷(无化学试卷)-初中化学_第4页
2024-2025学年贵州省清镇市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质量监测理科综合试卷(无化学试卷)-初中化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贵州省清镇市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质量监测理科综合试卷(无化学试卷)—初中化学

一、选择题(★★)1.2024年全国低碳日的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露天焚烧塑料袋B.开发和利用新能源C.积极植树、造林、种草D.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闻气体气味C.读液体体积D.塞进橡皮塞(★★)3.科学家运用了模型建构的方法探索原子的结构。下列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过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B.汤姆孙等人在原子中发现了电子,推翻了道尔顿实心球模型C.卢瑟福等人通过粒子散射实验修正了汤姆孙葡萄干布丁模型D.卢瑟福核式模型是最完善的原子结构模型,不会被替代(★★)4.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A.2H表示两个氢分子B.Mg2+表示两个镁离子C.3Fe表示三个铁原子D.“3S2-”中的“2”表示三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与电子数之和B.汞和氧化汞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C.镁原子和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D.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78%(★★★)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所以物理变化也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B.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所以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C.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D.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7.如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过程中固体或气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已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①t1前未达到反应所需温度②曲线b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③在t1~t2时段,固体物质种类最多④加热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保持不变

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与简答(★★)8.化学是服务于生产、生活,并不断推动人类进步的自然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从物质分类角度:空气是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利用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获得液氧,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合理膳食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障,青少年要适量饮用牛奶,牛奶中富含丰富的钙,这里的“钙”指的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或“元素”)(3)我国是发明陶瓷、冶炼金属等较早的国家,烧制瓷器所用的黏土中含氧、硅、铝、铁等元素,其中______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在烧制过程中利用了空气中的氧气,体现了氧气具有______性。(★★★)9.化学实验的神奇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化学的美。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根据如图相关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完成表格中的问题。

实验现象反应的表达式反思与评价甲:_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______乙: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丙:有气泡产生,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______从实验安全分析,过氧化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丁: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热,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上升至刻度“1”处。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此实验的反应原理是______(★★★)10.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2023年10月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在“天宫”空间站会师。据研究团队介绍,神舟十七号之后的飞船都将应用锂离子电池,锂电池造价较高,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用钠电池代替锂电池。空间站中的二氧化碳处理系统,可以将呼出的二氧化碳加氢处理,转化成甲烷(CH4)和水(H2O),实现二氧化碳的再利用,其转化过程如图。(1)空间站供氧方式之一是携带氧气罐。从微观角度分析,6000L的氧气在加压条件下能装入40L钢瓶中的原因_______。(2)如图是锂原子和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锂原子核内有______个质子。(3)钠与锂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失电子能力越强,活泼性越强。由此推测,锂的活泼性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钠的活泼性。(4)由如图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5)有同学提出,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实例说明你的观点_______。三、实验题(★★★)11.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2)若使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3)如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4)①空气质量指数(airqualityindex,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数,如图为某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情况,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最高的物质为_______,当天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户外运动。②若要获取其他天气情况,“检测站”还需安装_______(答一种)等气象传感器。③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在生活中能做什么?______。四、科学探究题(★★★)12.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蜡烛的性质、燃烧后的产物进行了探究。(1)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投入水中,观察到蜡烛浮在水面上,由此得出石蜡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2)同学们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___现象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欲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从而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3)同学们在做实验时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有一缕白烟冒出,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如图所示)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此现象说明白烟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4)同学们又利用传感器采集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至熄灭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以下分析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该实验说明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熄灭B.曲线1表示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曲线2表示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变化C.蜡烛燃烧有时会有黑烟产生,说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D.燃着的蜡烛能在浓度为15%O2、5%CO2和80%N2的混合气体中保持燃烧五、实验题(★★★)13.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微观粒子的性质。【实验一】如图1所示,烧杯A中装有20mL蒸馏水,并滴入了几滴酚酞溶液,烧杯B中装有10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A、B罩起来。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关于酚酞变红的原因,小组同学取酚酞溶液浸泡后晾干的无色干燥纸条,用图2实验进行验证。(1)兴趣小组在探究图1实验活动时,下列图标与本实验无关的是______。

A.B.C.D.(2)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不用做甲实验,理由是_______。(3)实验观察到乙中______,丙中纸条变红色,证明使酚酞变红的是氨与水反应生成的氨水。【实验二】某同学按图3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待传感器开始工作后,打开中间的弹簧夹,使烧瓶两端联通,记录数据变化如图4所示。请回答:(4)实验观察到装有二氧化碳的烧瓶中______,说明氧分子在不断运动。(5)查阅资料可知二氧化碳分子质量大于氧气分子质量,由图4可得出:分子质量与分子的运动速率成______(填“正比”或“反比”)。(6)若将两烧瓶同时放入40℃热水中,发现相同时间内气体浓度比常温时变化更大,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还与______有关。六、科学探究题(★★)14.催化剂的相关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任务一】认识催化剂(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其______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任务二】探究催化剂小组同学进行制备氧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氯化铁粉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发现有大量气泡生成,于是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查阅资料】氯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提出问题】其他同类物质是否对过氧化氢分解具有催化作用呢?【实验探究】(2)分别量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置于编号为A、B、C的试管中。

序号操作现象结论实验1向试管A中加入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带火星的小木条______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较慢实验2向试管B中加入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0.5g氯化铁,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______实验3向试管C中加入10mL5%过氧化氢溶液和_______,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氯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3)分别取等质量0.03g二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