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三一模文言文一汇编
【25一模徐汇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18分)
①罗士信,齐州历城人。隋大业时,长白山贼王薄、孟让攻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
士信年始十四,短而悍,固请自效。须陀谓曰:“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士信怒,
重著二甲,左右双缝而上马,须陀涉而从之。击贼潍水上阵才列士信驰至贼所刺杀数人贼
皆胎惧无敢亢。须陀乘之,大破贼。
②及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随裴仁基归密,署总管,俾统所部讨王世充。身被重创,见获
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礼之,与同寝食。后得密将那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士信耻
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拜陕州道行军总管,因垛世充。
③士信行则先锋,反则殿,有所获,悉散戏下有功者,或脱衣解马赐之,士以故用命。然
持法严,至亲旧无少牙,其下亦不甚附。师次洛阳,攻千金堡,授绛州总管,封郑国公。
④寻从秦王击刘黑闹洛水上,得一城,王君廓戍之,贼急攻,溃而出。王语诸将:“孰能
守此?”士信日:“愿以守。”乃命之。士信已入,贼悉众攻,方雨雪,救军不得进。城
陷,黑阈欲用之,不屈而死,年二十八。王哆性,购其尸以葬,谥日勇。初,士信为仁基
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日:“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须陀壮而从之⑵因谋世充
15.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⑴至亲旧无少贷()
A.施与,给予B.借贷C.赦免,宽恕D.推卸责任
⑵王隐悼()
A.暗自悼念B.沉痛悼念C.私下悼唁D.稍作悼唁
16.可填入④段方框内的一项是()。(1分)
A.或B.然C.故D.且
17.第①段画曲线部分有四处需加句读,请用“/”标识出来。(4分)
击贼潍水上阵才列士信驰至贼所刺杀数人贼皆胎惧无敢亢
18.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士信年始十四,短而悍,固请自效。须陀谓曰:“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
19.本文对《旧唐书》中的相关记载有所补记。请根据以下表格中的内容,分析本文
补记的内容对刻画罗士信形象的作用。(4分)
《旧唐书》本文
士信行则先锋,反则殿,有所获,悉
散戏下有功者,或脱衣解马赐之,士以故
(未记载)
用命。然持法严,至亲旧无少贷,其下亦
不甚附。
遣士信入城王语诸将:“孰能守此?”士信目:“愿
据守。以守。”乃命之。
(四)18分
14.认为……结实强壮(1分)图谋,营求(1分)
15.⑴C(1分)⑵B(1分)
16.D(1分)
17.击贼潍水上/阵才列/士信驰至贼所/刺杀数人/贼皆胎惧无敢亢
18.罗士信才十四岁,身材短小精悍,坚决要求出力杀贼。须陀对他说:“你的身体还承
受不起铠甲的重量,怎么能上阵打仗呢!”(5分)
19.⑴通过补记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多个侧面:身先士卒,赏罚分明(宽严相济),不徇
私情,深受士兵拥戴。⑵通过补充细节,进一步凸显人物孤勇的性格。(4分,各2分)
【参考译文】
罗士信是齐州历城人。隋朝大业年间,长白山贼寇王薄、孟让攻打齐州,通守张须陀率领
士兵反击贼寇。罗士信才十四岁,身材短小精悍,坚决要求出力杀贼。须陀对他说:“你
的身体还承受不起铠甲的重量,怎么能上阵打仗呢!”罗士信很生气,穿上双层铠甲,左
右两边带着弓袋上马,须陀认为他很强壮,就跟着他。他们在潍水岸边迎击贼寇,战阵刚
排列开,罗士信就骑马冲入贼寇军营,刺杀数人,贼寇们都惊恐地看着不敢反抗。张须陀
乘机大破贼兵。
后来张须陀被李密杀死,罗士信跟随裴仁基归降了李密,委任总管一职,让他统领本部人
马讨伐王世充。罗士信遭受重伤,被王世充抓获。王世充爱惜他的才能,给他优厚的待遇,
与他一同吃饭睡觉。后来王世充得到李密手下的将领那元真等人,于是罗士信逐渐地被疏
远排斥了。罗士信以与他们为伍为耻辱,率领统领的一千多名部下前来投靠唐高祖李渊,
被授予陕州道行军总管一职,趁机图谋王世充。
罗士信出战就当先锋,返回时就殿后,有所收获,全都分给部下有功劳的人,有时候脱下
战服解下战马赏赐给他们,军士们因此愿意为他效命。然而罗士信执法严格,就连最亲近
的旧部都很少宽恕,手下也都不敢与他太亲近。他们的军队驻扎洛阳,攻打下千金堡,罗
士信被授予绛州总管,封为郑国公。
不久,罗士信跟秦王李世民在洛水攻打刘黑阖,攻下一城,由王君廓戍守,贼兵快攻,王
君廓溃败逃出城外。王君廓对诸位将领说道:“谁能守住此城?”罗士信答道:“我愿意
来守城。”于是命令罗士信守城。罗士信入城后,贼兵全都来攻城,当时正下着雪,救援
的军队无法前进。城池失陷,刘黑阖想要重用罗士信,罗士信因不愿屈服而被处死,年仅
二十八岁。秦王沉痛悼念他,重金求得他的尸体埋葬了他,谥号为“勇”。当初,罗士信
被裴仁基礼遇,等到东都平定,罗士信拿出家中资财把裴仁基埋葬在北邙来回报他对自己
的恩德,并说:“如果我死了,就把我埋葬在他的旁边。”到他死后,就如他所希望的那
样埋在裴仁基墓旁。
[25一模金山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20题。(21分)
魏知古传
①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
相王府司马。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②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日:“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
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日,罔哪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
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
转徒,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
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
不纳。复谏目:“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颗颗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
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弹,太仓之米不支。臣
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僮,陛下欲何方以
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若乘中国饥
虚,窥犯亭郭,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③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帝)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
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
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
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目: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
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日忠。
④所荐浸水令吕太一、蒲州司功参军齐浣、右内率骑曹参军柳泽、密尉宋遥、左补阙袁晖、
右补阙封希颜、伊阙尉陈希烈,后皆有闻于时。(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注】①啸(fU):违背。②戡(kan)翦:平定剪除。
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从猎渭川,献诗以讽()(2)自是恩意尤渥()
15.结合文意,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2分)
⑴苍生颛颛以谓朝有新政()
A.温和B.肃静C.景仰D.波涛汹涌
(2)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
A.表明B.识别C.表彰D.精细
16.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内的一项是()。(1分)
A虽B.而C.且D.乃
17.把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18.第③段画波浪线部分有四处需加句读,请用“/”标识出来。(4分)
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日忠
19.分析第②段魏知古对皇帝“复谏”能够成功的原因。(5分)
20.简析第④段对塑造魏知古人物形象的作用。(2分)
(四)21分
14.(2分)(1)委婉劝谏,婉言规劝(2)优厚
15.(2分)(1)C(2)C
16.(1分)B
17.(5分)违背人事,违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群心动摇,众说纷扰。
评分说明:关键词:“乖”“起”“崇”“藉藉”,整体意思理解正确,各1分。
18.(4分)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评分说明:标识四处或以内的,标对一处给1分。标识四处以上的,多标一处扣1分,扣到0
分为止。
19.(5分)答案示例:魏知古复谏睿宗停止建观,有理有据,有礼有节。先肯定睿宗治政有
功绩;再针对朝廷府库空虚、官员日增等现实问题,层层推进;最后联系当下国家内忧外患的
现实问题,深入分析,恳切希望睿宗停止建观。他的进谏过程始终从君王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措辞委婉恳切,态度真诚,故复谏成功。相较而言,第一次进谏仅关注一个现实问题,事实证
据不足,说服力不强。
评分细则:
第一,内容分析。魏知古先肯定睿宗治政有功绩(“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颛颛以
谓朝有新政”);再指出朝廷内府库空虚、官员日增等现实问题(“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
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弹,太仓之米不支。”);
又在前谏未果之事实上(“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再次联系当下国家面临内
忧外患的现实问题(“今……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恳切希望睿宗停止建观。内容
完整2分,概述不完整扣1分。
第二,策略方法。先肯定君王的政绩,再列举事实,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理有据、有礼有节,
层层推进,深入分析。始终从君王的角度(对象)考虑问题,使谏言易于被接受。以上2个得
分点,1点1分。
补充角度:语言表达。用反问句(如“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复何以防之?”)强调现实状
况之紧迫;用假设推论后果的影响(如‘'若……”),增强谏言的力度。以上给满1分为止。
第三,前后比较。第一次进谏仅关注一个现实问题(“地皆百姓所宅”),事实证据不足,故
说服力不强。以上必答,1分。
20.(2分)答案示例:本段写魏知古推荐的人多且后来都名噪一时,从侧面体现了魏知古的
正直和有眼光,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凸显了史传文学的完整性,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评分说明:角度分析1分,作用或效果1分。
【25一模嘉定区】
(四)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14―19题。(19分)
①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少好学,无所爱玩,不知棋局几道、樗蒲茵■名。从祖玄,
吴时学道得仙,以其练丹秘术授弟子郑隐。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后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
见洪深重之,以女妻洪。洪传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
②太安中,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檄洪为将兵都尉冰别率破之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
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乃参广州刺史嵇含军事。及含遇害,遂停
南土多年,征镇檄命一无所就。元帝为丞相,辟为掾。以平贼功,赐爵关内侯。干宝深相亲友,
荐洪才堪国史,领大著作,洪固辞不就。以年老,欲练丹以祈遐寿,闻交趾出丹,求为句漏令。
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日:“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口。
③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其自序曰:“权贵之家,虽咫尺弗从也:知道之士,
虽艰远必造也,道士弘博洽闻者寡,而意断妄说者众。今为此书,粗举长生之理。世儒徒知服
膺周孔,莫信神仙之书,不但大而笑之,又将谤毁真正。故子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目《内篇》,
其馀驳难通释,名曰《外篇》,大凡内外一百一*h六篇。虽不足藏诸名山,且欲缄之金匮,以
示识者。
④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啧,析理入微。后忽与邓岳疏云:
当远行寻师,克期便发。岳得疏,狼狈往别。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
(节选自《晋书•葛洪传》)
【注】①樗茄:赌具。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悉得其法焉()⑵辟为掾()
15.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皆精核是非()
A.精心核查B.精神内涵C.精准核对D精英核心
(2)且欲缄之金匮()
A.沉默B.绳索C.封闭D.书信
16.可填入第②段末尾方框内的一项是(依分)
A.焉B.之C.耳D.矣
17.第②段画浪线部分有五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五处标识出来。(5分)
吴兴太守顾秘檄洪为将兵都尉攻冰别率破之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
18.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今为此书,粗举长生之理。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莫信神仙之书,不但大而笑之,又将谤毁
真正。
19.葛洪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14.(2分)(1)全部(2)征召
15.(2分)⑴A(2)C
16.B(1分)
17.(5分)
吴兴太守顾秘檄洪为将兵都尉/攻冰别率/破之/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
18.(5分)如今我撰写这部书,大略地列举阐述长生的道理。世上的儒生只知道衷心信服周公、
孔子的学说,没有人相信神仙之类的书籍,不但自高自大(对其加以夸大)而讥笑它,而且还
要诋毁那些真知正见。
19.(4分)
葛洪是一位精通儒学、道学、医学、炼丹术,著述丰厚有影响的学者、隐者,具有博闻强识、
淡泊名利、专注学问、精辨析理的学术品质。结合内容分析。
评分说明:总结形象特征,1分;具体分析,3分。
[25一模杨浦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19分)
①公讳绛,字希深。其先陈郡阳夏人。以试秘书省校书郎起家,中进士甲科,守太常寺奉
礼郎,七迁至尚书兵部员外郎以卒。尝知汝之颍阴县,通判常州、河南府,为开封府三司度支
判官,与修真宗史,知制诰。最后以请知邓州,遂葬于邓,年四十六。
②公以文章贵朝廷,其制诰,世所谓常、杨、元、白①不足多也。而又有政事材,遇事尤
剧尤若简而有余。所至辄大兴学舍。庄懿、明肃太后起二陵于河南,不取一物于民而足,皆公
力也。后河南闻公丧,有出涕者,诸生至今祠公像于学。邓州有僧某,诱民男女数百人,以昏
夜聚为妖,积六七年不发。公至,立杀其首,弛其余不问。又欲破美阳堰,废职田,复召信臣
故渠,以水与民,而罢其岁役,以卒,故不就。于吏部所施置,为后法。
③其在朝,大事或谏,小事或以其职言。郭皇后失位,称《诗•白华》以讽,争者贬,公
又救之。尝上书论四民失业,献《大宝箴》,议昭武皇帝不宜配上帝,请罢内作诸奇巧。因灾
异推天所以谴告之意言时政。又论方士不宜入宫,请追所赐诏。又以为诏令不宜偏出数易,请
由中书、密院然后下。其所尝言甚众,不可悉数。及知制语自以其近臣上一有所不闻其责今豫
②我愈慷慨欲以论谏为己事。故其葬也,庐陵欧阳公铭其墓,尤叹其不寿,用不极其材云。卒
之日,欧阳公入哭其堂,椀无新衣;出视其家,库无余财。盖食者数十人,三从孤弟侄皆在,
而治衣栉才二婢。平居宽然,貌不自持,至其敢言自守,矫然壮者也。
(王安石《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谢公行状》,有删节)
【注】①常、杨:即常衮、杨炎,是唐代宗时中书舍人,掌制诰。元、白:即元稹、白居
易。②豫:通“与"。
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世所谓常、杨、元、白不足多也()(2)争者贬()
15.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遇事尤剧尤若简而有余()
A.剧烈B.艰难C.强大D.疾速
(2)矫然壮者也()
A.高举状B.勇武状C.高傲状D.出众状
16.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所至辄大兴学舍。庄懿、明肃太后起二陵于河南,不取一物于民而足,皆公力也。
17.第③段画线部分有四处需加句读,请用“/”标识出来。(4分)
及知制诰自以其近臣上一有所不闻其责今豫我愈慷慨欲以论谏为己事
18.对比以下有关“邓州僧案”的叙写,赏析王安石的用词之妙。(3分)
邓州有僧某,诱民男女数百人,以昏夜聚为妖,积六七年不发。公至,立杀其首,弛其余
不问。(王安石《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谢公行状》)
先时,有妖僧者以伪言诱民男女数百人,往往昼夜为会,凡六七年不废。公则取其首恶二
人置之法,余一不问。(欧阳修《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谢公墓志铭》)
欧阳修以“惟德之明,惟仁之茂,惟力之为,而公有之”评价谢绛。请结合本文第③段中的事
例加以分析。(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19分)
14.(2分)(1)答案示例:赞许,推崇;(2)答案示例:直谏,规劝
15.(2分)(1)B;(2)B
16.(4分)答案示例:他每到一处都会大力兴建学校。为庄懿、明肃太后在河南建造两座
陵墓时,没有向百姓索取任何物品就完成了,这都是谢绛的功劳。
评分说明:省略主语,兴,起二陵于河南,于民,判断句。一点1分,扣完为止。
17.(4分)答案示例:及知制诰/自以其近臣/上一有所不闻/其责今豫我/愈慷慨欲以论谏
为己事。
18.(3分)答案示例:“积”“发”两个动词表明案件积沉已久,无人揭发,表现谢公执政
的魄力。“立”表明谢公行事果断,“弛”字写他对从犯的宽厚。无论是动词的使用上,还是
副词的描述上,都塑造出一位有处事轻重疾徐有分寸、能力出众的官员形象。
评分说明:“积”“发”的分析1分;“立”的分析1分;“弛”的分析1分;官员形象的综
合分析1分。一点1分,给满为止。
19.(4分)答案示例:欧阳修赞扬谢公德行贤明,仁义有加,尽职尽责。他面对君王贵戚
失德失位,能直言进谏,驱赶方士,提议规范诏令流程,展现其明辨是非、坚持正道的德
行,始终把天下兴衰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他为同僚尽力奔走,多次上书为百姓言事,
清廉为官,死后家无余财,可见其品德高尚,富有仁爱之心。
评分说明:欧阳修评价的意思1分;结合事例分析3分。
[25一模浦东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一19题。(19分)
张孟兼传
(明)方孝孺
①张孟兼者,名丁,金华之浦江人也。孟兼为人侃侃自许,涉猎书史,颇有俊才,为乡里所称。
②会天子诏征才能士,郡县以孟兼名上,擢国子学录,礼部主事,迁太常司。而是时。诚意伯
刘基以文章有重名,与翰林学士宋先生俱为天下所尊信。基气豪,不肯妄下人,而独喜称孟兼,
尝为上言:“今天下文章士第一为翰林学士宋濂臣基次之不敢辞又其次则有张生孟荒。其余臣
不知也。”
③除孟兼为山西按察司佥事。孟兼廉劲疾恶,抵司,纠摘奸猾,无所贷,株连徒党,相援引。
每一事株流数十。吏民见张金事出行部,皆凛然堕胆,如畏鬼神,声闻朝廷,升副使,移山东。
④山东布政使吴印,乃钟山主僧,上亲选拜官妻女,用金帛宠之甚厚。印以见知人主,自尊重,
礼节少简。孟兼自负其能无敌,且印新用,又僧也,易之。印候孟兼,由中门入。孟兼以为印
虽位大,然我风宪司,不当由我中门,召守卒笞之。月朔望入学,谒孔子毕。令诸生执经讲说,
孟兼故以语侵讥印,印不平。印上书言状,请去位避孟兼之横,否者口为所挤。上大怒,遂械
孟兼至阙下,廷诘之,命卫士摔发摘挚,垂死,特论弃市。
⑤初,孟兼迁副使山东,自陈父老,大夫为之请假,上许之。孟兼归至家,县令丞皆门谒,奉
酒牲为礼,孟兼坐受其拜不答,魔酒却之。乡人皆劝其少逊让,和以下人,孟兼不听。
⑥孟兼之才,使能克已下人,虽不幸,未必死;而欲尊大其势,而眇略它人,谬矣。([明]焦
就选编的《国史献征录》,有删改)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无所贷()⑵特论弃市()
15.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⑴纠摘奸猾()
A.检举B.督察C.矫正D.纠集
⑵相援引()
A.荐举B.牵连C.带领D.引进
16.可填入第4段方框处的一项是()。(1分)
A.且B.乃C.方D.以
17.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五处需加句读,请用“/”标识出来。(5分)
今天下文章士第一为翰林学士宋濂臣基次之不敢辞又其次则有张生孟兼
18.把第4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月朔望入学,谒孔子毕,令诸生执经讲说,孟兼故以语侵讥印,印不平。
19.分析第5段补叙的作用。(4分)
泗)(19分)
14.(1)宽恕,宽容(1分)(2)判决(1分)
15.(l)A(l分)(2)B(1分)
16.16.D(1分)
17.今天下文章士/第一为翰林学士宋濂/臣基次之/不敢辞/又其次则有张生孟兼(5分)
18.每月初一、十五进入学校,拜谒孔子完毕后,命令学生们拿着经书讲学,张孟兼故意用言
语讥讽吴印,吴印心中不平。(5分)
19.补充叙述了张孟兼在迁任山东副使前的情况,包括自陈父老请假回家,县令丞拜访时
他的傲慢态度等。作用是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他自负、不懂谦逊的性格特点,为后文他
得罪吴印并最终被处死的结局做了铺垫,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也揭示了他悲剧命运的原因。
(4分)
[25一模奉贤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19分)
①崔篆,涿郡安平人也。祖父朝,昭帝时为幽州从事,谏幽州刺史无与燕刺王通,及剌王
败,擢为侍御史。父舒,历四郡太守,所在有能名。
②篆为舒小子,初为郡文学,以明经征诣公车。太保甄丰举为步兵校尉,篆辞日:“吾闻
伐国不问仁人,战陈不访儒士。此举奚为至哉?”遂投劾归。
③王莽嫌诸不附己者,多以法中伤之。时,篆兄发以佞巧幸于莽,位至大司空。母师氏能
通经学、百家之言,莽宠以殊礼,赐号义成夫人,显于新世。
④后以篆为建新大尹,篆不得已,及叹目:“吾生无妄之世,值浇、羿之君,上有老母,
下有兄弟,安得独洁己而危所生哉!”乃遂单车到官,称疾不视事,三年不行县。门下掾倪敞
谏,篆乃强起班春。
⑤所至之县,狱案填满。篆垂涕目:“嗟乎!刑罚不中,乃陷入于阱。此皆何罪,而至于
是!”遂平理,所出二千余人。掾吏叩头谏曰:“朝廷初政,州牧严苛。宥过申冤诚仁者之心
然独为君子将有悔乎!”篆曰:“如杀一大尹赎二千人,盖所愿也。”遂称疾去。
⑥建武初,朝廷多荐言之者,幽州刺史又举篆贤良。篆辞归不仕,客居荥阳,闭门潜思。
临终作赋以自悼,名曰《慰志》。其辞目:愍余生之不造兮,丁汉氏之中微。遂悬车以紫马兮,
绝时俗之进取。聊优游以永日兮,守性命以尽齿。贵启体之归全兮,庶不忝乎先子。
(选自《后汉书・崔驷列传》有删改)
注:①王莽:(前45年―23年)原为外戚,后篡汉建立新朝。②浇、羿:中国历史上的
暴君。③班春:颁布春耕之令。
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以明经征诣公车()(2)愍余生之不造兮()
15.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谏幽州刺史无与燕剌王通()
A.交往B.沟通C.陈述D.传递
(2)遂投劾归()
A.抛弃B.跳入C.放置D.呈递
16.第⑤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标识出来。(3分)
宥过申冤诚仁者之心然独为君子将有悔乎
17.将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吾生无妄之世,值浇、羿之君,上有老母,下有兄弟,安得独洁己而危所生哉!
18.简析第②段对于塑造崔篆人物形象的作用。(3分)
19.根据文章内容推测崔篆最终“辞归不仕,客居荥阳,闭门潜思”的原因。(4分)
14.(2分)(1)去、前往、赴任(2)怜惜、哀怜
15.(2分)⑴A(2)D
16.(3分)宥过申冤/诚仁者之心/然独为君子/将有悔乎
17.(5分)我生在无道的乱世,遇上浇、羿这样的国君,上有老母,下有兄弟,怎么能只为了
保持自己的高洁而使生养自己的人陷入危险呢?
18.(3分)崔篆认为自己是个儒生,不能担任步兵校尉这个军事职务,所以拒绝了太保甄丰的
举荐,表现了他刚直耿介、不贪权势的精神品质。
19.(4分)遇到王莽篡位专权的乱世,崔篆本就不情愿出来做官;面对新朝严苛政法下民不聊
生的状况,崔篆深感悲愤无力;自己的宗族受到王莽的宠幸,富有权势,崔篆感到羞耻惭愧。
【25一模闵行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19分)
①孙黄,字仲衍,南海人。于书无所不读,为诗文多不属稿,立笔而就,气象雄浑,暇暇
乎魏晋之风。自少负节概,不妄交。耕夫贩妇望而目之日“孙先生”。
②元季避乱山泽间。东莞何真保有南海,洪武改元,征南将军平章廖永忠至。真求黄作书
请归附。曲尽诚款,永忠不戮一人而南海帖然者,黄之力也。三年庚戌,始诏天下设科取士,
黄以诗经中高选,会试中书,入对大廷,皆在前列,赐进士出身。
③寻出主虹县薄。时经兵燹,十室九空。加意劳来民,还其业。甫一载被选入为翰林典籍。
学士宋濂、乐韶凤,承旨詹同,亟称许之。日侍上左右,奏对敏便口容观飘逸,濂辈皆自以为
莫及。居翰林三载,力求补外,为平原簿。无何,以事逮系。有旨输左校,板筑萧墙,望都门
讴吟为粤声。督工以闻召至上前陈所作诗皆思爱语特命释之。
④十一年,罢归田里,放迹云林中。益肆力于问学,所见益深,有较死生齐物我之意,尝
和陶潜《归去来辞》以写其情,其一日《怀灵荃》,志不忘君也。十五年,被召,拜苏州府经
历。苏为东吴剧郡,素号难治。黄赞画有方,政用大和。以事谪成辽东,怡然就道。是年竟以
党祸见杀,人皆劝其以疏自明。黄不答,歌一诗长啸以就刑。
⑤番禺赵绚作黄传,称其究天人性命之理,为岭表儒宗,官虽不甚显,而所至有声,出处
穷达,夷险一■致云。
【注释】[1]孙黄为蓝玉题画,坐诛,临刑口占日:霰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
舍,今夜宿谁家。死后太祖闻知此诗目:有如此好诗,不覆奏,何也?并诛监斩者。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无何,以事逮系()(2)亟称许之()
15.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黄赞画有方。()
A辅佐参谋B主持治理C规划计划D.官职名称
(2)为岭表儒宗()
A表率B外面C上奏D.显扬
16.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一项是()。(1分)
A者B故C然D而
17.第③段画线部分需要加句读的四处是()。(4分)
督工A以闻B召C至D上E前F陈G所H作I诗J皆K忠L爱M语N特0命P释之
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以事谪成辽东,怡然就道。是年竟以党祸见杀,人皆劝其以疏自明。
19.请分析诗文在孙^人生浮沉中的价值。(4分)
14.(1)逮捕、关押、拘禁、囚禁、抓捕(捆绑、抓、束缚,不给分);
(2)多次、屡次、几次
15.(1)A(2)B
16.D
17.BFJN(多选、错选1处扣1分)
18.(孙)因为某事被贬驻守辽东,(他)安然地踏上贬谪的路途。这年最终因为结朋
党酿成的灾祸被杀。大家都劝他用上书的形式证明自己的清白。
评分要点:主语、以事、谪戍、是年、见、疏、自明。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19.孙^善写诗文,这不仅是其才华所现,也是其风骨、气质、品格之由来(1分),
是其得到世人尊重的原因之一(1分),孙^在科举中以诗经中高选(1分)。在贬戍
中,因为吟诗作诗得到赦免(1分)。罢归田里,以诗抒怀(1分)。临刑吟诗,怡然
赴死(1分)。诗文既能让他展现才华、表露心声(1分),又可让他于困境中寄托精
神和安定心灵(1分),亦助其摆脱拘禁,重获自由(1分)。
评分标准:事例概括3分,价值分析1分。事例应与人生浮沉相关。
【25一模宝山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14-19题。(20分)
①周文襄①为侍郎巡抚十九年,为尚书巡抚又二年,百姓不知凶荒,朝廷不知缺乏。或问
之,目:“当时济农仓米常数十万,一遇水旱,即据实奏闻,求免岁粮,上无不准,所免之数,
即以济农仓米补完。所以民不知凶荒,朝廷不知缺乏也。”问:“当时何处得此米?”日:“此
有二项。其一,奏改南京公侯禄米于各府关支,省下运耗十五万;其一,奉例劝分得来又六万,
每岁兑军起运毕,令催粮里甲,运此十二万米入济农仓。赈济补灾之外,岁有宽余皆积之,此
米所以多也。”
②粮运过江遭风损失者,公皆先知,人以为异。久之乃知公于金焦二山各委一僧使日具风
水报各与数健卒给其使令。人感其诚,无不尽力。其思虑详而计算密,虽处家者亦恐不能然也。
③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瘦。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
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公笑而抚之,且
毕其说而去。其心勤民事如此。然自视歉然,有感怀一首云:“日宴忘餐夜半兴,薄书烦恼为
无能。秉心初拟逢衡鉴,任慧宁知越准绳。法在恤民民反病,事因除弊弊愈增。前非未悟羞簸
援,敢叹微躯践薄冰。”(节选自焦就《玉堂丛语》卷二)
七年,江南大稔,诏令诸府县以官钞平汆备振贷,苏州遂得米二十九万石。故时公侯禄米、
军官月俸皆支于南户部。苏、松民转输南京者,石加费六斗。忱奏令就各府支给,与船价米一
斗,所余五斗,通计米四十万石有奇,并官钞所汆,共得米七十万余石,遂置仓贮之,名曰“济
农”。振贷之外,岁有余羡。(节选自《明史•周忱传》)
【注释】①周文襄:周忱,时任江南巡抚,总督税粮。②关支:领取。③劝分:劝导有积
储的人接济别人。④兑:交付、支付。起运;开始运送。⑤以官钞平汆备振贷:用官府发行的
钱票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以备荒年救济出售。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法在恤民民反病()(2)江南大稔()
15.结合文意,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⑴然自视歉然()
A.谦虚B.不足C.道歉D.理亏
(2)通计米四十万石有奇()
A.奇异B.出入C.单数D.余数
16.第②段画线部分有四处需加句读,请用“/”标识出来。(4分)
久之乃知公于金焦二山各委一僧使日具风水报各与数健给其使令。
17.将第③段画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5分)
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
18.两个语段都写到了周忱设立济农仓的事,但是笔记体与史传的写法有别,请比较两者
在选材上的不同。(3分)
19.如果让你考核官吏,结合上述材料,评价周忱的治理能力。(4分)
(四)周忱传(20分)
14.(2分)(1)困苦,疲敝(2)丰收,成熟
15.(2分)(1)B(2)D
16.(4分)久之/乃知公于金、焦二山各委一僧/使日具风水报/各与数健卒/给其使令。
17.(5分)周公到了林下,与(他)并排坐下,很详细地与他交流百姓生活中的事,不久随
从人员到了,(他)才知道(对方)是巡抚大人,(对周公)磕头道歉,请求原谅。(得分点:
,,与并坐”中间、,,始知”前省略句,悉,俄而,为。一点1分。)
18.(3分)笔记体大多是见闻记录,材料来自周公的谈话,问答对话形式,讲清实施要点;
而《明史》所载史料,主要以官府诏令等书面公文为依据,规范详实地说明具体收支。(每个
语段分析中来源、特点各1分,满分为止。答史传资料更具有客观性、可信度也可)
19.(4分)周忱开源节流,善于经营,他将原先公侯在南京支取禄米的做法,改为去各府县
就近支取,节省了粮食运输损耗的成本,又在丰年以官钞平价买米以备赈灾借贷,充实了官仓。
同时,派僧侣通报水文天气,与百姓促膝谈心,既了解基层实情,又有利于作出正确决策。可
见,周忱是一个深谙经济之道,虑事周密、精明能干的良吏(或者:善于发现问题、能够对症
下药的优秀管理者)。(“开源节流”两种做法各1分;“了解基层实情”两点各1分;总评
1分,满分为止。)
[25一模崇明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①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年四十,口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
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②是时,少府①五鹿⑥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
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
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左右。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
角。”由是为博士。
③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日:
“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者也。臣
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日“安昌侯张禹。”上大怒,
日:“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左将军辛庆忌
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目:“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因当容之。臣
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目:“勿易!因而辑之,以
旌直臣。”
④云自是之后不复仕,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
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目:“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目:“小
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其教授,择诸生,然后为弟子。
⑤赞日:昔仲尼称不得中行,则思狂狷。世称朱云有不知而作之者,我亡是也。
(节选自《汉书》)
【注释】①少府:古代官名。②五鹿:复姓。③赞:论赞,用以阐发作者或注家对人物、
事件的评论。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2)以旌直臣()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⑴连拄五鹿君()
A.支撑B.驳倒C.依靠D.抵制
(2)因而辑之()
A.辑录B.安抚C.和睦D.修补
17.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1分)
A.乃B.故C.而D.且
18.第②段画线句应有五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5分)
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
19.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者也。
20.第⑤段中作者评价“昔仲尼称不得中行,则思狂狷。”请结合文本内容以及下列材料,
简要分析你对“狂狷”的理解。(4分)
材料:子日:“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
路》)
邢禺《论语注疏》:“狂者进取于善道,知进而不知退;狷者守节无为,应进而退也。”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15.(1)勉励/振奋(2)表彰
16.(1)B(2)D
17.A
18.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
19.如今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君主,对下不能给百姓带来利益,都是空占着职位、白吃饭不
做事的,就是孔子所说的‘目光短浅的人不可以辅佐国君‘,’如果担心失去职位,就无所不用其
极了,
评分说明:1个分句1点,错1点扣1分,扣完为止。
20.朱云不顾五鹿充宗尊贵受宠的身份,以智略驳倒他,体现出其不惧权贵坚守学说的品质;
当廷犯颜直谏,体现出其倔强正直,唯正义是举的品质;不顾丞相之邀,坚持教授学生的行为,
体现其倔强性格,及其有所不为的品质。综上,“狂狷”应包含直道而行,刚正不屈以及坚守内
心有所不为之义。
评分说明:文本内容概括3分;狂狷内涵概括2分。
【25一模虹口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
①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
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
去。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
林宗闻而让蕃目:“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
蕃乃谢焉。
②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
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口:“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
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
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③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
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里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
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目:“范滂清裁,犹以
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节选自《后汉书•范滂传》)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滂执公仪诣蕃⑵复为太尉黄琼所辟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⑴请署功曹()
A.布署B.考核C.充任D.记录
(2)寝而不召()
A.搁置B.休息C.罢免D.平息
17.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18.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7分)
郭林宗闻而让蕃目:“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
议也?”
19.第③段是如何塑造范滂这一人物形象的?请加以分析。(4分)
(四)(18分)
15.(2分)(1)拜访(2)征召
16.(2分)(1)C(2)A
17.(3分)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18.(7分)答案示例:郭泰(林宗)听说后就债备陈蕃说:“像范滂(孟博)这样人,怎么能够
用一般官府的礼仪来拘束他(或:让他遵守一般官府的礼仪来拜见你)呢?现
在你成全了他宁愿辞宣也不肯屈就的美名,自不是自己招来了不懂得优待贤士的恶评(或:
不好的评论)吗?
评分说明:前三个分句各1分,后两个分句各2分。
19.(4分)答案示例:第③段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塑造范滂的形象。正面
描写了他将品行不端之人全都斥退赶走、坚持不任用自己的外甥李颂等事迹;侧面描写了太
守宗资对他的格外器重以及书佐朱零宁愿被鞭打也不愿违背他的事。通过正侧结合,表现了
范滂大公无私(品行高尚)、执法严明(嫉恶如仇)的形象。
评分说明:方法1分,分析2分,形象概括1分。
【25一模普陀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14-19题(19分)
①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授刑部主事。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
文谓礼日:“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
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②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蔚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御史孔
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日:“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目:“为
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
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③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
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治中陈翼讦其过,权贵因中之,左迁云南副使。
④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目:“吾以除秽也。”
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既而出位揖之日:“明日有公事,
诸君幸相谅。”遂劾罢不职者八人。未几卒。
⑤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
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
⑥天启初,谥贞肃。《明史•卷一百五十九》
【注】①体:规定、准则。②贞肃:忠贞严正。
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庶全汝母子命()(2)用王翱荐()
15.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⑴儒不能难()
A.怨恨B.报复C抵挡D.辩驳
(2)权贵因中之()
A.造谣B.面对C.笼络D.伤害
16.把第②段画直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
公但别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17.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
18.根据第③④段,概述杨继宗“力持风节”的具体表现。(3分)
19.本文第⑤段补叙的内容是否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