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矿物质营养第八章矿物质营养本章学习目的:了解动物体内矿物元素含量和分布的基础上,掌握矿物元素营养的基本特点,重点掌握矿物元素的主要营养作用及缺乏症。第一节矿物元素概述一、动物体内的矿物元素自然界存在的元素有60多种存在于动物组织器官,其中已确认的45种参与动物体的组成。1、有机元素:占动物体重95%以上,C、H、O、N,构成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2、无机元素:占动物体重不足5%,Ca、P、Na、K、Cl、S、Mg、Fe、Zn、Mn、Cu、Se、I。这部分无机元素就称为矿物元素,其中5/6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1/6分布于身体的各个部位。体内的矿物元素主要起营养调节作用。
在动物体内有明确的生理功能,必须有饲料提供,供给不足则产生特有的缺乏症,及时补充则症状消失的矿物元素称为必需矿物元素。(二)非必需矿物元素(一)必需矿物元素二、矿物质元素的分类非必需矿物元素必需矿物元素矿物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没有发现这些元素的确切功能二、矿物元素的分类61.常量矿物元素(占体重0.01%以上的):钙,磷,钾,钠,氯,镁,硫共7种。2.微量矿物元素(占体重0.01%以下的):铁,铜,钴,锌,锰,硒,碘,钼,氟,铬还有硅,矾,镍,锡,砷等。后5种需要量低,不会出现缺乏。
要证明矿物元素的必需性需通过动物试验,用一种纯合日粮添加或去除某元素后,观察动物的反应。
1.在动物体内稳定存在;
2.每个动物体内存在的浓度大致相同;
3.若从体内撤去该元素,各类动物均产生生理上或结构上的异常症状,而且这种症状可以多次重复再现;一般认为必需元素应具备下列六个条件:
4.再添加这种元素后即可消除撤去后的发生的异常症状;
5.与体内一定的生物化学变化和缺乏症状相关;
6.有措施防止缺乏或治疗,防止缺乏或治疗后上述生物化学异常现象不再发生。三、矿物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1.构成体组织;5/6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钙,磷是骨和牙齿的主要成分,镁,氟也参与骨、牙的构成;2.是调节酶活性的必要因子(作为酶的成分或激活剂Zn、Mn、Cu、Se)锌,锰,铜,硒,磷,钙3.调节细胞代谢:钙,钾,钠,镁等与细胞兴奋性有关,其中钾钠是促进兴奋,钙镁是抑制兴奋。4.调节激素分泌及其功能:碘矿物元素可直接作为激素的组成部分矿物元素可与激素形成稳定的络合关系,完善分子构型,延长作用时间,在激素的靶器官上参与酶系统的形成。5.调节酸碱平衡:钾、钠、氯。6.控制体内一定的渗透压(淋巴,血液,体液正常的渗透压)7.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溶解度一定浓度的Nacl有助于蛋白质的溶解,胃液中的HCl可以溶解饲料中的矿物质。
矿物元素具有两面性:营养作用与毒害作用,取决于剂量。(1)缺乏到一定低限后,出现临床症状或亚临床症状;(2)生理衡稳区,其低限为最低需要量,高限为最大耐受量;(3)超过最大耐受量出现中毒症状。四、矿物元素的营养特点剂量——反应曲线五、矿物元素的需要与供应与动物种类、生理阶段、生产水平有关。1.需要元素牛绵羊猪家禽Fe铁40~60/1003~40/50050~120/300040~80/1000Cu铜5~15/1005~6/15010~15/2503~8/300Mn锰40~100/100030~40/100030~50/40040~60/1000Zn锌50~100/40050~60/30050~80/100050~60/1000Co钴0.1~0.2/300.1~0.2/500.1/500.1/50Mo钼0.5~1.0/60.5~1.0/10<1/20<1/20I碘0.2~0.5/200.2~0.4/500.1~0.2/4000.3~0.4/300Se硒0.1~0.2/30.1~0.2/30.1~0.2/40.1~0.2/4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与最大安全量(mg/kg,DM)
2.供应常用植物饲料Ca不足,P过量,Na不足,K过量,Cl不足,Mg过量。植物性饲料微量元素含量与地区性有关。动物性饲料通常能满足元素需要,或比例适宜。矿物性饲料只能供给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元素需要。第二节常量元素
钙和磷镁钠、钾、氯硫一、钙和磷(一)含量与分布平均占体重的1%~2%98%~99%的钙、80%的磷存在于骨和牙齿,其余存在于软组织和体液中。骨中钙约占骨灰分36%,磷约占17%。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于骨中:一是结晶型化合物,二是非晶型化合物。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采食的钙进入肠吸收部位,在维生素D3刺激下,形成钙结合蛋白,经主动转运进入细胞膜内,少量以螯合物或游离形式吸收;磷吸收以离子为主,也存在易化扩散。(二)吸收与排泄反刍动物钙吸收率:22%~55%,平均45%。磷吸收率:55%。非反刍动物钙吸收率:40%~65%,
磷吸收率:50%~85%。植酸磷消化吸收率低,一般在30%~40%。(二)吸收与排泄影响钙、磷吸收的因素:
1.溶解度对钙、磷吸收起决定性作用;酸性下溶解度大,易被吸收。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以及乳糖,葡萄糖在肠内均可增强小肠酸性。胃液分泌不足,影响吸收。(二)吸收与排泄2.钙磷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也影响吸收;钙磷比例,一般为1~2:1。过多脂肪,草酸,植酸影响吸收。维生素D增强酸性,调节比例,促进沉积。钙生物学功能:1.作为骨骼、牙齿的结构物质;2.控制神经传递物质释放,调节神经兴奋性;抑制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3.激活多种酶的活性;凝血酶,卵磷脂酶。4.促进胰岛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固醇等分泌;5.有自身营养调节功能。(三)生物学功能磷生物学功能:1.与钙参与骨骼和牙齿结构组成;2.参与体内能量代谢,是ATP和磷酸肌酸的组成成分;3.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4.保证生物膜的完整;作为DNA、RNA和一些酶的结构成分,参与许多生命活动。草食动物最易出现磷缺乏,猪、禽最易出现钙缺乏;表现为食欲降低,异食癖,生长减慢,生产力和饲料利用率下降,骨生长发育异常,已骨化的钙磷可能大量游离到骨外,造成骨灰分降低、骨软化,严重至影响其它生理功能。动物典型的缺乏症状为佝偻病、骨疏松症和产后瘫痪。(四)缺乏与过量佝偻病:幼年生长动物钙、磷缺乏表现的典型营养代谢疾病。动物行走步态僵硬或脚跛,甚至骨折;骨骼生长发育明显畸形,长骨末端肿大;骨矿物质元素含量减少,血钙、血磷或者两者含量下降;(四)缺乏与过量典型缺乏:佝偻病猪缺钙引起的佝偻病
前肢跪地骨骼弯曲
鸡缺钙引起的佝偻病30骨软化症:成年动物典型的钙磷缺乏症;钙、磷、维生素D3缺乏、不平衡,高产动物过多动用骨中钙均可引起此病。肋骨等骨骼矿物质分解、形成蜂窝状、容易骨折、骨骼变形。(四)缺乏与过量骨质疏松症:成年动物钙、磷营养代谢疾病。动物骨中矿物质含量均正常,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骨与其他结缔组织基本相似,也由细胞、纤维和基质三种成分组成。但骨的最大特点是细胞基质具有大量的钙盐沉积,成为很坚硬的组织,构成机体的骨骼系统。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骨基质蛋白质合成障碍,减少矿物质沉积,使骨的绝对总量减少。长期低钙摄入,使骨的代谢功能减弱、骨总灰份减少和骨强度降低。(四)缺乏与过量产后瘫痪:产后瘫痪也称乳热病。是成年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急性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病。此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产奶对钙的需要突然增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的分泌不能适应这种突然的变化,缺钙引起产后瘫痪。(四)缺乏与过量34奶牛产后瘫痪姿势过量:过量钙抑制反刍动物瘤胃中微生物的作用,降低饲粮消化率。过量钙降低脂肪的消化率(脂肪酸和钙结合成钙皂)。过量钙影响磷、锰、铁、镁、碘等元素的吸收。过量磷引起甲状旁腺(升高血钙、降低血磷)机能亢进。(四)缺乏与过量在影响钙、磷的适宜需要和供给量多种因素中,VD的影响最大。(VD对钙、磷代谢的调节是通过其在肝脏经/25-羟化酶、肾脏羟化酶/1α-羟化酶后的产物1,25二羟维生素D3起作用的。1,25二羟维生素D3激活肠上皮的钙磷运输体系、增强小肠粘膜对钙磷的通透性,促进钙、磷吸收的作用)钙磷来源和不同动物对其利用情况不同,单胃动物利用无机和动物性来源的钙磷更有效。钙磷之间或与其它营养素和非营养物质间平衡也影响两者的利用。动物对钙磷有一定的耐受力,但高钙与磷、镁、铁等相互作用可导致这些元素缺乏出现缺乏症。(五)来源和吸收动物对饲粮中钙耐受力为:占日粮的%
猪:1.0%、禽:1.2%、产蛋禽:4.0%、牛:2.0%、绵羊:2.0%;动物对饲粮中磷耐受力为:猪:1.5%、禽:1.0%、产蛋禽:0.8%、牛:1.0%、绵羊:0.6%。动物生产力提高,则增加钙、磷需要。(五)来源和吸收钙、磷来源:植物性饲料中含钙均低。豆科植物含钙量稍高,而禾本科籽实及其副产品与块根块茎饲料含钙少,大量饲用时要注意补钙。石粉、磷酸氢钙、骨粉、贝粉等。石粉、贝粉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中钙含量约占干物质的36%~38%。骨粉、磷酸氢钙约含钙23%。鱼粉、肉骨粉和乳中含钙也较多。(五)来源和吸收谷实和糠麸含磷量丰富,秸杆和块根块茎含磷量一般较低,而青绿饲料中的青绿玉米和甜菜叶含磷量最低。动物性饲料含磷丰富,如鱼粉、肉骨粉。骨粉、脱氟磷酸盐(如磷酸一钙[Ca(H2PO4)
2H2O]、磷酸二钙[Ca2HPO4
2H2O]和磷酸钙[Ca3(PO4)2]等)。有效磷作为饲料含磷量的指标。(五)来源和吸收二、镁(一)含量与分布动物体含镁0.05%60%~70%存在骨骼中,占骨灰分的0.5%~0.7%30%~40%存在于软组织中参与骨骼和牙齿组成。作为酶的活化因子或直接参与酶组成(磷酸酶、氧化酶、激酶、肽酶和精氨酸酶)。参与DNA、RNA和蛋白质合成。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保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二)生物学功能反刍动物主要经前胃壁吸收,单胃动物主要经小肠吸收。可分简单离子扩散吸收和形成螯合物经易化扩散吸收两种形式。吸收率受动物种类、年龄、饲料类型及饲料中的拮抗物、镁的存在形式等因素的影响。(三)吸收与代谢镁的代谢随动物年龄和组织器官不同而变化,成年动物体内贮存和动用镁的能力低,生长动物则较高,必要时可动用骨中80%的镁用于周转。镁主要是由粪中排出;泌乳动物可随乳汁排出一定数量的镁。(三)吸收与代谢非反刍动物需镁低,约占饲粮的0.05%,一般饲料均能满足。反刍动物需镁高,一般是非反刍动物的4倍,易出现缺乏症。(四)缺乏与过量缺镁可引起厌食、生长受阻、过度兴奋、痉挛、肌肉软弱和心肌坏死等,严重导致昏迷死亡。血液学检查:血镁降低。可能出现肾钙沉积、肝中氧化磷酸化强度降低,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等症状。镁缺乏症常见于乳牛、肉牛和绵羊。(四)缺乏与过量青草痉挛症:原因:成年产奶牛体内镁储存量低、青草中镁含量低、吸收率低。表现:神经过敏,肌肉发抖,呼吸弱,心跳过速,抽搐和死亡。(四)缺乏与过量青草痉挛症与产褥热区别:产褥热:血镁正常,血钙、血磷和可溶性钙含量大幅度下降。青草痉挛症:血钙、血磷正常,血镁下降。(四)缺乏与过量产褥热或产后瘫痪,是一种与低血钙有关的奶牛群体中最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发生于奶牛产后1-3天,以昏迷和瘫痪为主要特征。(四)缺乏与过量过量表现为:采食量下降,生产力降低,嗜睡,运动失调和腹泄,直至死亡。当蛋鸡饲粮镁含量高于1%时生长速度下降,产蛋率下降,蛋壳变薄。一般饲料均可满足需要,尤其是糠麸、饼粕和青饲料含镁丰富,每千克干物质可含有3-10g。谷实含镁量也高,每千克干物质可达1.5-2g。块根块茎等也含有较多的镁。可用硫酸镁、碳酸镁、氧化镁补饲。三、钠、钾、氯(一)含量分布与功能高等哺乳动物体内钠、钾、氯含量按无脂干物质计算分别为0.15%、0.30%和0.1%~0.15%,血浆中分别含330、2、370mg/100ml。三者主要分布在体液和软组织中,钠分布在细胞外,存在于体液中,钾主要分布在肌肉和神经细胞内,氯在细胞内外均有。功能:作为电解质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控制水代谢;钠和其它离子共同参与维持正常肌肉和神经的兴奋性。以重碳酸盐(碳酸氢盐,HCO3-
)形式和唾液一起排出的钠(NaHCO3)离子可抑制反刍动物瘤胃中产生过量酸,从而可为瘤胃微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一)含量分布与功能钾还是维持神经和肌肉兴奋性重要因子。它还参与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糖元的形成必有一定量的钾沉积)。氯以盐酸(HCl)形式参与胃酸形成,保证胃蛋白酶所需pH值。此外,氯还可与唾液中
-淀粉酶形成复合物,从而可增进
-淀粉酶的活性。反刍动物前胃,钠和氯可经偶联的主动吸收机制吸收。在一般情况下,钠主要通过糖和氨基酸的吸收而吸收。三者都是一价离子,也能通过简单扩散吸收。吸收部位是十二指肠,其次是胃、小肠后段和结肠(主要钠)。(二)吸收和排泄进入体内的钠,90%~95%经尿排出体外,部分也可通过粪、皮肤、汗腺、奶和蛋排泄,钾和氯的排泄与钠类似。(二)吸收和排泄各种动物饲料钠都较缺乏,其次是氯,钾一般不缺乏。三者任缺一个均可表现食欲差、生长慢、失重、生产力下降和饲料利用率降低,也导致血浆含量和粪含量降低。(三)缺乏或过量成年动物缺钠食欲不振、精神萎糜、消瘦、异嗜。严重缺乏可发生肌肉阵颤、四肢运动失调、心律不齐等症状,最终往往因极度衰竭而致死。(三)缺乏或过量家禽缺钠能量和蛋白质利用率降低,并影响正常繁殖。母鸡产蛋率下降、体重减轻。猪缺钠可导致相互咬尾或同类相残、食欲明显变差。奶牛缺钠初期变现为异食癖,对食盐特别有食欲,随着缺钠时间延长则产生厌食,被毛粗糙、体重减轻,乳产量下降、乳脂率和乳钠含量下降。动物缺钾表现为生长受阻、肌肉软弱、异食癖等。猪对钾的需要量较少,一般正常的植物性日粮钾的含量超过猪的实际需要,且猪对饲料中钾的利用率很高可达70%,故猪一般不会感到钾的缺乏。
(三)缺乏或过量鸡在实验性缺氯条件下,可使生长受阻,血浆中该元素水平下降,血液脱水,出现神经症状,最终可导致死亡。哺乳动物实验性缺氯,主要表现为肾功能受损,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中氯的含量明显减少。(三)缺乏或过量过量:任食食盐可导致中毒,表现为腹泻、极度口渴、产生类似脑膜炎样的神经症状;钾过量,降低镁吸收率。各种动物对饲粮中食盐的耐受力为:奶牛:5.0%.猪:5.0%、马:3.0%
火鸡:3.0%、鸡:3.0%、鸭:3.0%各种动物对水中食盐的耐受力为:奶牛:1.0%.猪:1.0%、马:0.6%
火鸡:0.4%、鸡:0.4%、鸭:0.4%(三)缺乏或过量大部分植物性饲料均缺钠,因此,在实际饲养中必须用食盐(含钠36.7%)补充。幼龄动物因母乳中钠量较高,足以满足其需要。鸡无汗腺且尿中多为尿酸,故对钠极为敏感,多饲可引起中毒致死。(四)饲料来源谷实含钾一般在0.45%~0.55%之间,而玉米在0.3%~0.35%以下。糟渣类含钾量最低的,仅为0.1%~0.2%。青绿饲料含钾丰富,可达2.2%~2.5%。饼粕类尤其是大豆饼粕含量也较多,一般含量为1.2%~2.2%。氯在各种植物性饲料中的含量均甚少,如大多数谷实含氯在0.1%以下,在饲养中用食盐补充钠、氯的不足。
(五)电解质平衡与营养
电解质平衡的营养生理重要性:
电解质是动物体内酸碱平衡缓冲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电解质平衡有利于调节水的代谢和摄入,保证营养素的适宜代谢环境,避免重要营养素(如赖氨酸等),在体内充当碱性离子(如钾不足)利用而降低营养素的代谢利用率。已有实验证明动物在低营养条件下,补充碳酸氢钾表现出赖氨酸节约效应。动物对钠、钾、氯摄人量的变化反应非常敏感,摄人量增加,饮水量即增加。酸碱平衡变化甚至影响体内钙、磷和维生素D3的代谢。电解质平衡失调带来的危害:电解质平衡失调对动物有相当大的危害。电解质平衡失调会打破离子平衡、酸碱平衡和体内的缓冲系统,其危害包括生产性能下降、动物腹泻、家禽蛋壳质量下降、肉鸡出现胫骨粗短症、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动物抗应激能力下降等。
电解质的营养已成为挖掘动物营养和饲养潜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饲粮酸碱度或电解质平衡与体内电解质平衡之间、酸碱平衡与营养物质利用率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四、硫(一)含量分布与功能动物体内约含硫0.16%~0.23%,少量以无机硫酸盐的形式存在于血中。体内硫主要以有机形式存在于蛋氨酸、胱氨酸及半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中。维生素中的硫胺素、生物素中也含硫。无机硫主要在回肠以易化扩散方式吸收,也可能存在简单扩散吸收;有机硫按含硫氨基酸吸收机制转运吸收,主要部位是小肠。单胃只能消化吸收无机硫酸盐和有机物中的硫。反刍动物消化道的微生物将一切外源硫转变成有机硫。(二)吸收和代谢吸收入体内的无机硫及有机硫分别参与各自的代谢。吸收进入体内的无机硫不能转变成有机硫,更不能转变成含硫氨基酸,动物利用无机硫合成体蛋白质,实质上是微生物的作用。但动物都能利用无机硫合成粘多糖(硫酸角质素、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等)。硫主要经粪和尿两种途径排泄。(二)吸收和代谢饲养实践中,动物缺硫通常是在缺乏蛋白质时才会发生。硫缺乏表现为:消瘦、角、蹄、爪、羽生长缓慢。自然条件下硫不易过量,当过量时则使动物产生厌食、失重、便秘、腹泻、抑郁等毒性反应,直至死亡。(三)缺乏或过量动物性蛋白质如鱼粉、肉粉、血粉、水解羽毛粉等含硫可达0.35%~0.85%。植物性蛋白质饲料,饼粕类含硫为0.25%~0.40%,谷实和糠麸含硫量为0.15%~0.25%,青玉米及块根块茎含硫贫乏仅0.05%~0.1%。用雏鸡试验也证明,增加日粮中无机硫的含量可减少含硫氨基酸的需要,并可增进体内牛磺酸的生物合成,利于雏鸡生长,减少雏鸡啄羽。(四)饲料来源
第三节微量元素71铁锌铜锰硒其它微量元素
碘钴钼氟铬学生自学并总结:逻辑顺序:1.含量与分布2.营养生理功能3.吸收和代谢4.缺乏和过量5.来源一、铁(一)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各种动物平均含铁量为40mg/kg,60%~70%分布于血红蛋白质中,2%~20%分布于肌红蛋白质中,0.1%~0.4%分布在细胞色素内。一、铁(一)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营养生理功能参与载体组成、转运和贮存营养素:血红蛋白是体内运输氧和二氧化碳最主要载体,肌红蛋白是肌肉在缺氧条件下作功的供氧源,转铁蛋白是铁在血中循环的转运载体。参与体内物质代谢:各种酶的活化因子。生理防卫机能:转铁蛋白、乳铁蛋白。(二)吸收和代谢动物消化道吸收铁的能力差,吸收率只有5%~30%,在缺铁情况下可提高到40%~60%。十二指肠是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大多以螯合或以转铁蛋白结合的形式经易化扩散吸收。(二)吸收和代谢影响铁吸收的因素:非反刍动物的年龄、健康状况、体内铁的状况、胃肠道环境、铁的形式和数量对铁吸收均有影响。妊娠家畜通过胎盘将铁转移给胎儿的能力,因畜种而不同。有些家畜新生仔畜肝中有大量贮备,但仔猪贮备量低。虽然饲喂妊娠母猪大量铁,也不能明显提高胎儿体内贮备。因此仔猪易缺铁。各种家畜乳中含铁均低。增加日粮铁未见乳中含铁量增高。(二)吸收和代谢动物体内的铁,由于在代谢过程中可反复被利用,因而很少排出体外。通常,除肠道分泌与皮肤、消化道和尿道上皮细胞脱落损失微量外,几乎不存在其它途径的损失。主要经粪排泄,随尿可排出少量铁。(二)吸收和代谢缺乏:缺铁时最常见的症状为低色素小红血球性贫血。生长慢、昏睡、可视粘膜变白、呼吸频率增加、抗病力弱,严重时死亡率高。仔猪缺铁时虚弱无神,皮肤发皱、苍白、被毛粗糙、瘦弱。严重者呼吸困难、头肩部肿胀、血红素含量下降;(三)缺乏和过量(三)缺乏和过量缺铁的原因可能是幼畜体内贮备少,迅速生长而使需要量增高,乳中含量低等造成;另外由于吸血性内寄生虫侵害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铁的耐受量分别为:猪:3000mg/kg,禽:1000mg/kg、各种天然植物饲料一般均含铁较多。青草、干草及糠麸均是富含铁的饲料,约150~350mg/kg。动物性饲料中含铁均丰富,约410~530mg/kg。可以预防初生幼畜缺铁,但畜禽对其中的铁利用较差。也可用含铁化合物进行补饲,如氯化亚铁、硫酸亚铁、柠檬酸铁、葡萄糖酸铁及酒石酸铁等,上述铁盐的利用率均较好,幼畜均能够良好地吸收和利用。(四)饲料来源二、锌(一)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多数哺乳动物与禽类体内含锌平均为30mg/kg,锌在体内分布不均匀,骨骼肌约占50%~60%,骨髓占30%。生理功能:参与体内酶组成;维持上皮细胞和皮肤的正常形态、生长和健康,其生化基础与锌参与胱氨酸和粘多糖代谢有关;维持激素的正常作用;维持生物膜正常结构和功能,防止生物膜遭氧化损害和结构变形,对膜中正常受体的机能有保护作用。(一)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二)吸收和代谢锌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在十二指肠,空肠也能吸收一部分。吸收量约为进食量的5%~40%。缺乏:皮肤不完全角质化是诸多动物缺锌的典型表现。缺锌家畜最明显症状生长受阻。缺锌还导致食欲不振以及血浆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血浆锌浓度降低,皮肤和被毛损害、雄性器官发育不良、母畜繁殖性能降低和骨骼异常等。(三)缺乏和过量猪缺锌,四肢下部、眼、嘴周围和阴囊出现皮肤不完全角化症。禽类缺锌,羽生长不良和出现皮炎,雏鸡缺锌可导致骨短粗。(三)缺乏和过量母鸡饲喂缺锌日粮虽无异常症状,但种蛋孵化率下降到40%~50%以下,孵出雏鸡生命力弱,畸型增高。饲粮锌的耐受量为:猪:1000mg/kg绵羊:300mg/kg牛:500mg/kg(三)缺乏和过量植物性饲料一般均含有一定量的锌,如青草、干草、糠麸和饼粕等均含有较多的锌,谷实中的玉米和高粱含锌量较低10~15mg/kg,块根块茎饲料含锌最为贫乏4~6mg/kg。动物性饲料如鱼粉等含锌较多约165mg/kg;当饲料含锌不足时,可用含锌化合物如硫酸锌、碳酸锌、氧化锌、蛋氨酸锌等补饲。(四)饲料来源三、铜(一)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体内平均含量为2~3mg/kg,约50%在肌肉组织中。畜体内以肝、脑、肾、心脏、眼的色素部分以及被毛中的含铜量最高;其次为胰、脾、肌肉、皮肤和骨骼。幼龄家畜体组织中的铜浓度高于成年家畜。多数哺乳动物初生时肝中均有大量铜贮备,肝中铜贮备约占畜体铜总量的一半。(一)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生理功能:作为金属酶组成部分直接参与体内代谢(细胞色素氧化酶);维持铁的正常代谢,有利于血红蛋白合成和红细胞成熟;参与胶原和弹性蛋白合成,促进骨骼构成。(二)吸收和代谢消化道各段均吸收铜,主要部位是小肠,绵羊大肠也具有较强的吸收力。铜的吸收率低,约5%~10%。铜吸收方式受饲粮铜含量的影响,当浓度低时,主要经易化扩散,高时可经简单扩散吸收。(二)吸收和代谢内源铜主要经胆汁由肠道排泄,消化道其它部位与肾也排泄少量内源铜。(三)缺乏和过量各种动物长时间缺铜表现为贫血,可能是因为缺铜降低了含铜酶在代谢中的作用,使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合成受阻。缺铜引起猪和家禽骨异常,长骨外层变薄。(三)缺乏和过量猪心血管损伤和出血,仔猪软弱、发生贫血;鸡则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下降、中死。雏鸡活力弱,也可发生出血。禽类缺铜主要是红细胞受损,且在胚胎中形成结缔组织。缺铜引起畜禽骨异常,长骨外层变薄。(三)缺乏和过量过量表现:生长受阻、贫血、肌肉营养不良和繁殖障碍等。动物对饲粮中铜耐受量为(mg/kg):猪:250、鸡:300(四)饲料来源各种植物性饲料、牧草、糠麸、饼粕中含量均较多。动物需要量又较低,所以通常不发生缺铜症。但当土壤缺铜或高钼时,常因饲料中含量低或高钼干扰铜的吸收而导致缺铜。补喂常用硫酸铜、氯化铜或碳酸铜。(四)饲料来源高剂量铜125~250mg/kg可促进生长肥育猪的生长和增重。铜可抑制猪消化道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对猪的采食量、消化酶活性及生长调控激素的刺激有关。四、锰(一)含量、分布和营养作用动物体内含锰低,大约0.2~0.3mg/kg,肝、骨、肾、胰腺含量较高,约1~3mg/kg,肌肉含量较低,约0.1~0.2mg/kg,骨中占总体锰25%。锰分布于所有体组织中,以肝、骨骼、脾、胰及脑下垂体中的浓度最高。肝脏中锰的含量比较稳定;而骨骼和被毛中的含锰量则受食入饲料中锰量的影响,当食进大量锰时,被毛中的锰量可超过肝中含量。(一)含量、分布和营养作用营养作用:是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胆固醇代谢中作为酶活化因子或组成部分;锰是骨骼有机基质形成过程中所必需的两种重要酶,即多糖聚合酶和半乳糖转移酶的激活剂。当缺锰时因这两种酶的活性降低而影响骨骼的正常形成。(一)含量、分布和营养作用营养作用:锰还是二羧甲戊酸激酶发挥催化胆固醇合成所不可缺少的因素,故当缺锰时胆固醇生物合成减少。而胆固醇为性激素的前体,所以缺锰会引起性激素缺乏,影响正常的繁殖功能。是维持大脑正常代谢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锰可能还与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关。消化道吸收细胞都能吸收锰,但主要在十二指肠。进入吸收细胞内的以游离形式或复合物转运至肝,氧化态锰与转铁蛋白结合再进入循环。当饲粮浓度低时、吸收部位存在低分子配位体、动物处于妊娠期以及鸡患球虫病,可提高锰的吸收;饲粮中高铁、钙和磷降低其吸收;锰的来源对吸收影响较大。主要经胆汁和胰液从消化道排泄,经小肠粘膜上皮和肾排出一部分。(二)吸收和代谢共有的症状为:生长停滞、骨骼畸形(腿短、弯曲、关节肿大)、繁殖功能紊乱以及初生幼畜四肢运动失调等。骨异常是缺锰典型症状,禽类缺乏时产生滑腱症和软骨营养障碍;滑腱症:胫骨和跖骨之间的关节肿大畸形,胫骨扭向弯曲,长骨增厚缩短,腓长肌腱滑出骨突,严重者不愿走动,不能站立,甚至死亡。(三)缺乏和过量软骨营养障碍:下颌骨缩短呈鹦鹉状,鸡胚的腿、翅缩短变粗,死亡率高。猪则为脚跛、后踝关节肿大和腿弯曲缩短;缺锰导致骨异常的原因:不能使糖基转移酶活化而影响粘多糖和蛋白质合成,使钙化缺乏沉积基质,造成单位骨基质矿物质沉积过量,骨变粗短。(三)缺乏和过量过量可引起动物生长受阻、血和胃肠道损害,有时出现神经症状。各种动物的耐受量:禽为2000mg/kg,牛羊为1000mg/kg,猪为400mg/kg。(三)缺乏和过量植物性饲料含锰均较丰富,而动物性饲料含锰却较少。多数饲草含锰甚多50~200mg/kg,谷实和糠麸含锰也较多50~80mg/kg,但玉米和大麦籽实含锰甚少分别是4~6mg/kg和8~10mg/kg。在以玉米等低锰饲料为基础饲料饲喂猪、鸡时应考虑锰的补给。为补充日粮中锰的不足,可采用硫酸锰、碳酸锰、氯化锰、氧化锰及蛋氨酸锰等。(四)饲料来源五、硒(一)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体内含硒约0.2~0.25mg/kg,肝、肾及肌肉中的含硒量较多,但含量受摄入硒量的影响,当家畜食入中毒水平的硒5~10mg/kg,肝、肾中硒的浓度可达5~7mg/kg。生理功能:参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组成,且以此形式发挥生物抗氧化作用,有保护细胞膜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作用;对胰腺组成和功能有重要影响;可保证肠道脂肪酶活性,促进乳糜微粒正常形成。(一)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的繁殖功能影响免疫功能108(二)吸收和代谢主要吸收部位是十二指肠,少量在小肠其它部位。硒的吸收率较高,约为35%~85%。植物硒存留率较无机硒高。
硒的代谢较复杂,先转变成硒化物,后以负二价形式形成有机硒,才可起营养作用。母畜补硒,可通过胎盘转移给胎儿。预防仔畜缺硒,此时蛋氨酸硒更易转移。硒通过粪、尿和呼吸排泄。但各排泄途径的比例因摄入方法、组织硒水平与畜别而不同。低水平口服硒时,大量由粪排出。增加进食水平,粪中硒相对稳定。呼气硒不断增高。(二)吸收和代谢缺乏表现:缺硒引起的症状,与维生素E的不足症相似。营养性肝坏死:多发生于猪、兔,病畜肝脏细胞坏死,仔猪常因肝坏死而突然死亡。雏鸡渗出性素质病:发病一般在3~6周龄,胸、腹部皮下出现大块水肿,积聚血浆样液体、毛细血管异常、渗透性增强而使皮下组织充血。此外,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含量显著降低。饲粮中添加不饱和脂肪酸时,病情更趋严重。(三)缺乏和过量白肌病:各种家畜均可发生,多见于幼龄家畜,而羔羊的发病率最高。因肌肉球蛋白的合成受阻而使骨骼肌和心肌退化萎缩。心脏损害的羔羊并不表现跛行而突然死亡。患白肌病的病畜血液中硒的浓度由正常的0.1~0.2
g/ml下降至0.01~0.02
g/ml以下。(三)缺乏和过量(三)缺乏和过量生长停滞:缺硒家畜生长缓慢,不能达到正常体重。繁殖机能紊乱:缺硒地区常发现大量母羊空怀,缺硒母羊妊娠末期易发生胚胎死亡。配种前2~3周和分娩前一个月各口服5mg硒能有效防止胚胎死亡。(三)缺乏和过量(三)缺乏和过量过量:当掇入5~10mg/kg硒可产生慢性中毒,表现为消瘦、贫血、关节强直、脱毛和影响繁殖等。摄入500~1000mg/kg硒可出现急性或亚急性中毒,轻者盲目蹒跚,重者死亡。(四)饲料来源缺硒地区因饲料和牧草含硒量低,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为动物补硒。在食盐中喷洒含硒溶液,或将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加入混合矿物盐中饲给家畜,是现今许多国家常用的补硒方式。其次可用亚硒酸钠溶液作皮下或肌肉注射(小家畜和大家畜按0.1%和0.5%溶液浓度,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1~0.2mg)。(四)饲料来源再有施用硒肥以提高饲料作物和放牧地含硒量,是为家畜补硒的重要途径。为家禽补硒时,可将亚硒酸钠溶于水中供其随意饮用。六、碘(一)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动物体平均含0.2~0.3mg/kg,分布全身组织细胞,70%~80%存在于甲状腺内,血中碘以甲状腺素形式存在,少量游离存在于血浆中。(一)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主要的功能是参与甲状腺组成,调节代谢和维持体内热平衡,对繁殖、生长、发育、红细胞生成和血液循环起调控作用;参与特殊蛋白质的代谢和胡萝卜素转变为VA过程。(二)吸收和代谢在消化道各部位都可吸收主要经尿排泄,生产动物经产品也可排泄。动物缺碘,因甲状腺细胞代偿性实质增生而表现肿大,生长受阻,繁殖力下降。妊娠母畜缺碘,导致胎儿发育受阻、胎儿吸收、流产、死胎、仔畜出生无毛或被毛疏稀,皮厚而干燥。繁殖家畜缺碘,生殖机能减退,母畜发情不规律。公畜性欲下降,精液品质不良。幼龄动物缺碘叫呆小症,成畜则导致粘液肿。(三)缺乏和过量动物对饲粮中碘的耐受量为:生长猪:400mg/kg禽:300mg/kg牛羊:50mg/kg超过耐受量可造成不良影响,猪血红蛋白水平下降,鸡产蛋量下降。(三)缺乏和过量(四)饲料来源
饲料和饮水中的含碘量则主要决定于各地区的生物地质化学状况。一般而言,远离海洋的内陆山区,其土壤和空气中含碘较少。各种饲料在不同程度上均含有碘,其中以海洋植物含碘量最高,如某些海藻含碘量可高达0.6%。海产鱼加工制成的鱼粉也是碘的良好来源。一般非缺碘地区的植物性饲料,以饲草含碘量较高,可达0.25mg/kg,而精料和块根块茎含量相对较低。但无论何种饲料,通常均难以确保妊娠和泌乳动物对碘的需要。为增加动物碘的供给量,在饲喂动物的食盐中添加碘化钾(或碘酸钙)配制碘化食盐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四)饲料来源七、钴(一)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
钴分布于畜体的所有器官组织中,以肾、肝、脾及胰腺中的含量最多功能:
VB12的构成成分;某些酶的激活剂;参与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代谢;参与造血。(一)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二)吸收和代谢钴的吸收率不高,采食的钴约80%随粪排出。体内钴主要经尿排泄,胆汁排泄部分钴。缺乏时食欲衰退、精神不振、消瘦、生长停滞:若是长期缺乏,则会出现肌肉萎缩、皮肤和粘膜苍白、共济运动失调,最后常因严重衰竭而致死。亚临床缺钴,一般表现为生长不良、产奶量下降、初生幼畜体弱和成活率低。生化检查:肝肾中维生素B12浓度降低。(三)缺乏和过量(三)缺乏和过量
各种动物耐受力强,达10mg/kg。饲粮钴超过需要300倍可产生中毒反应。非反刍动物过量表现为:红细胞增多(四)饲料来源各种饲料一般均含有微量的钴,动物性饲料含钴较多,牧草干物质含钴0.1~0.25mg/kg,谷实则含0.06~0.90mg/kg。八、钼(一)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钼在体内主要存在于骨骼、肝脏和肌肉中。功能:钼是动物体内黄嘌呤氧化酶和硝酸盐还原酶的组成成分。刺激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参与体内铁的代谢,促进肝脏铁蛋白释放铁元素进入血浆。(二)吸收和代谢钼的吸收率约30%。钼来源和动物种类不同,钼的吸收率有差异。内源代谢后的钼经肾、胆汁、产品排泄。(三)缺乏和过量家禽缺钼时,其肝、肾和肠组织中黄嘌呤氧化酶的含量急剧降低,产蛋量虽不降低,但种蛋孵化率有下降的趋势,孵出的雏鸡活力减弱。但至今未发现生产条件下家畜缺钼的典型症状。
(三)缺乏和过量不同种类动物对钼的耐受力不同。反刍动物耐受力低于非反刍动物。其耐受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马〉猪〉羊〉牛。反刍动物中毒表现腹泻、失重、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电力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系统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轻质白矿油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平动磨胶刮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酸乳安定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市场调研
- 2024至2030年中国水解珍珠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市场调研
- 2024至2030年中国单头电动打塞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市场调研
- 2024年中国水冷环保空调数据监测报告
- 2024年中国塑料真空镀膜圣诞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衣服合作置换协议书模板
- 茶店加盟合同协议书范本
- 跨学科实践;自行车-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同步课件
- 康复治疗士测试题及答案
- 汉语言文学自考命题形式试题及答案
- 中国创新药械多元支付白皮书2025
- 《工业机器人仿真技术应用》课件-项目四 工业机器人涂胶工作站的仿真应用
- 2016赋安消防JB-QBH-FS5101W 火灾报警控制器
- 2025-2030年中国泵阀产业运行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CNAS-GL040-2019 仪器验证实施指南
- 芯粒互联系统集成与标准化研究-洞察分析
- KTV服务礼仪培训
- 中药直肠滴入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