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五导学案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_第1页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五导学案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_第2页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五导学案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_第3页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五导学案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_第4页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五导学案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导学案【学习目标】1.从各级组织、自然灾害和监测手段三个方面理解并记忆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概念及主要作用。2.了解遥感技术的特点,理解其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3.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理解其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4.了解自然灾害防御的概念及内涵,理解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重点难点】1.虽然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但充满智慧的人类通过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如RS、GIS、工程和非工程防御等)对灾害进行监测和防御,是可以起到防灾、减灾作用的。2.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知识链接】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概念:由国家、①________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②____________。2.作用eq\b\lc\\rc\}(\a\vs4\al\co1(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提出减灾决策方案3.发展情况eq\b\lc\{\rc\(\a\vs4\al\co1(世界:各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③,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④,))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基本特点:⑤____________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⑥________好、⑦________强。2.时空特点eq\b\lc\{\rc\(\a\vs4\al\co1(空间尺度→⑧观测能力,时间尺度→⑨观测))3.应用举例(1)提供常规⑩__________,观测沙尘、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2)迅速发现一些初发时人眼难以察觉的⑪____________,如森林火灾、赤潮等。(3)监测灾害发展过程中和消除后,灾害发生的⑫________、速度以及是否复发。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功能:主要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①____________、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2.作用:②____________、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③____________等。3.与遥感技术结合eq\b\lc\{\rc\(\a\vs4\al\co1(灾前:圈定危险区,评价④,指导防灾活动,灾中:实况监测灾情,指导⑤,灾后:快速评价⑥,指导救灾活动))四、自然灾害的防御1.含义eq\b\lc\{\rc\(\a\vs4\al\co1(前提:自然灾害发生前,手段:工程性和⑦防御措施,目的: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发生时造成,的⑧))2.具体措施(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a.概念: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⑨____________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⑩________________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b.成就国际成就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决议案”和“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我国成就制定法律法规:以⑪______的手段来规范全社会的减灾行动;颁布减灾规划:把⑫__________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整体之中;进行⑬____________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2)工程性措施措施修建⑭________目的改变自然灾害系统,达到⑮______的目的途径改变⑯____________,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如水利工程措施,生物工程措施等修建阻隔或控制⑰______与人口、财产等直接相遇的工程,如修建大堤、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等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⑱__________,减少灾害损失,如兴建水库、加固房屋等【学习过程】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图解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拓展延伸】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三个核心内容,即谁来测、怎么测、测什么。谁来测——各级组织;怎么测——不同平台;测什么——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自然灾害。2.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近年来,世界各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灾害监测系统,特别是地震、海洋、气象、水文等监测部门每天将各种信息实时传输到后方处理中心,建立了监测、分析和预报系统,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气象、地震、水文和海洋等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特别提示】中国海洋环境监测网提供潮汐、海浪、水温等海洋水文要素预报,风暴潮、巨浪、海冰及厄尔尼诺等海洋自然灾害预报,海洋赤潮预测预警,全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评价与变化趋势预测,海洋生态健康评价,入海河流等重要陆源污染物排海量估算,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旅游季节海水浴场适宜度评价与短期预测,海上溢油风险评价与损失评估等。二、GI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GIS的功能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其简要工作程序如下:2.GI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拓展延伸】RS与GIS的优势结合对灾害监测的作用三、自然灾害的防御1.自然灾害防御的内涵2.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与工程性防御措施(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2)工程性防御措施【方法突破】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的区别凡是通过减灾规划、防灾法律、减灾管理及减灾教育等途径达到防灾减灾目的的防御,即非工程性防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20世纪末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工程性防御的关键是修建防灾工程,故二者的区别就是“工程”,在于“软件”和“硬件”的差别。【基础达标】国家减灾委提出要重点开展自然灾害监测新技术和监测仪器设备研究,加强新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据此回答1~3题。1.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由国家、区域以及地方等各级组织来监测的B.只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和灾后评估的作用C.监测平台既有空中的,也有地面上的D.可以对大气圈中的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进行监测2.下列选项中不是我国已经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起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是()A.气象监测网B.地震监测网C.水文监测网D.资源监测网3.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中监测对象的是()①气象灾害②地质灾害③水文灾害④生物灾害⑤气象雷达⑥基层社区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4.下列属于非工程性防御工程的是()A.研制、发射地球资源卫星进行自然灾害的监控B.退耕还林及打坝筑堤C.建设三峡水利枢纽工程D.完善各种法律法规,规范全社会的减灾行动5.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①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将人们迁离沿海居住③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④在海岸种植红树林保护海岸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案例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2011年6月中国长江中下游发生暴雨洪灾洪水的跟踪、动态监测——遥感;评估工作——地理信息系统2011年7月17日广西西江入讯以来首次超警洪水对暴雨和洪水的监测——遥感2011年6月22日,台风“海马”侵袭珠江口水位监测——遥感;综合评估——地理信息系统(1)用于防灾减灾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技术是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2)在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方面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当这些技术发展到更高水平后,能够引导着人类从趋利避害到______________发展。(3)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基础是什么?其具有哪些功能?【拓展提升】一、单项选择题2012年第4号热带风暴“古超”的中心6月13日08时位于美国关岛西南方大约590km的西北太平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23m/s),中心最低气压为990hPa。预计,“古超”将以每小时15km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未来两天对我国近海海域无影响。据此回答1~3题。1.获取台风“古超”图像信息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信息高速公路2.预测台风的移动方向,主要应用的地理技术是()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信息高速公路3.对台风进行监测,利用的是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中的()A.气象监测网 B.地震监测网C.水文监测网 D.海洋环境监测网4.防御地质灾害的正确做法是()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②植树造林,减小滑坡和泥石流的频率和强度③陡坡地开山采石,可减少滑坡发生④砍伐森林,让地表水畅流,可减少泥石流发生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5.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森林火灾面积B.土地干旱程度C.洪峰流量D.植物病虫害程度自然灾害的防御就是在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工程性或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据此回答6~8题。6.关于中国在非工程性防御方面所做的工作,正确的是()A.1990年成立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B.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C.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D.通过多种方式,分别对不同人群进行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7.下列防护林工程兼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功能的是()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B.沿海防护林体系C.平原防护林体系D.“三北”防护林体系8.建设格栅坝预防地质灾害,属于工程性防御措施中的()A.改变地表环境B.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C.改变财物等的特征,提高抗灾性能D.以上都不符合二、综合题9.读“我国某区域七月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1)试分析图示区域剧烈的风沙灾害的自然成因。(2)试列举该区域防治风沙灾害的措施。(3)对风沙灾害的监测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__。10.读图,完成相关问题。(1)图中措施属灾害防御中的________性防御措施。(2)从图中可以看出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此工程的建设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保护人口、财产的安全。(3)除此图反映的方式外,该类灾害防御措施还有哪两种方式?(4)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在我国________地区分布最典型,试从地质、地形、气候条件加以分析。(5)防御此类灾害,你认为还可采取哪些非工程性措施?【学习反思】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救援与救助的含义,掌握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2.识记灾前准备阶段的两个核心问题和中国的十个国家级救灾物质储备基地。3.了解灾中应急的含义及其包括的内容。4.了解灾后恢复的目标以及救灾方针和救灾形式。【重点难点】1.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的主要任务及措施。2.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在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知识链接】一、灾前准备1.准备内容eq\b\lc\{\rc\(\a\vs4\al\co1(救灾物资的①→物质基础,↑,核心任务,↓,救灾物资的②→到达时间))2.我国的救灾物资储备(1)救灾物资分类:生活类物品、③________物品、医用物品、④__________类物品。(2)国家级储备基地:天津、⑤________、沈阳、合肥、⑥________、武汉、长沙、⑦______、成都、⑧______。二、灾中应急1.概念: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⑨____________。2.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⑩____________。3.主要内容(1)交通通行能力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⑪____________,所以在受灾时要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以保证⑫________与灾区的交通畅通。(2)救灾应急预案是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⑬____________,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三、灾后恢复1.目的eq\b\lc\{\rc\(\a\vs4\al\co1(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⑭,增强未来灾害发生的⑮))2.核心措施(1)修复、重建eq\b\lc\{\rc\(\a\vs4\al\co1(⑯:供水、供电、通信等系统,⑰: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2)恢复⑱________________。3.救援形式:包括政府救济、⑲__________、国际救济等。4.我国防灾、救灾体系【学习过程】一、灾前准备【拓展延伸】灾前准备涉及三大问题:①储备什么,储备多少,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②储备到哪里,这主要由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③谁去救,一般由各地政府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来承担主要救灾任务,近年来有了专业救援队。【方法突破】判断一个国家的灾前准备是否到位的依据灾前准备是否到位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储备基地的选择是否符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全国主要的灾区;二是救灾物资数量是否充足,种类是否因不同的灾种、时间而不同;三是救灾人员是否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进行抢灾、救灾。二、灾中应急1.灾中应急的概念和目的(1)概念: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2)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2.灾中应急的措施三、灾后恢复1.灾后恢复的目的和救援形式2.我国的救灾方针和救灾体系【拓展延伸】灾害保险是风险分散及灾后恢复的一个强有力的措施。我国的灾害保险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属起步时期。【基础达标】1.灾害救援与救助过程的三个核心环节是()①灾前准备②应急预案③灾中应急④灾后恢复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2.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A.储备物资的种类 B.储备救灾物资C.交通便捷程序D.储备物资的地点3.对灾民的救援方式主要有()①政府救济②民间救济③国际救济④个人救助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4.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类救灾物资的是()A.生活类物品 B.救生类物品C.娱乐类物品 D.医用物品5.下列属于灾后重建的生命线有()A.农业 B.工业C.商业 D.通信6.读“灾后恢复图”,回答以下问题。(1)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填上相应的内容。(2)我国多年来坚持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救灾的工作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减灾的主要管理部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央为推进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下拨中央财政资金41610万元,这属于救援形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地号召干部职工每年拿出一日工资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这属于救援形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提升】一、单项选择题救灾物资的储备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不同地区灾种有差异,所以救灾物资的储备应因时、因地、因灾种而异。据此回答1~2题。1.若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储备物资中,节水设施、救生器具以及净水剂等比重较大,则该基地最有可能是()A.武汉 B.成都C.西安 D.昆明2.探生仪器、破拆工具、顶升设备和起重设备等多用于以下哪种储备()A.地质灾害 B.海洋灾害C.生物灾害 D.气象灾害3.下列交通线一般不作为自然灾害主要应急交通线的是()A.公路 B.高速公路C.航空 D.水运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后,日本政府紧急启动国家一级救灾应急响应。据此完成4~6题。4.下列属于灾中应急行动和对策的是()①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②对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③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④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5.属于次生灾害源的是()①输油管②水坝③核电站④堤岸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6.救灾应急预案()①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②应急预案主要是在灾中应急中发挥作用③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也毫无办法④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2011年受强降雨影响成昆铁路北端沿线出现地质灾害,从图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A.a B.BC.c D.d8.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A.救生圈 B.外伤用药C.破拆工具 D.棉衣07省道嘉兴征费管理所从5月13日下午开始对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运输抗震救灾物资的车辆全面开通绿色通道,凡持有县级以上民政局或红十字会开具的运输抗震救灾物资通行费函告单的车辆一律可以免费通行。9.材料中“绿色通道”的开启,说明在受灾时应该()A.提高运速B.优先保障应急交通线C.恢复灾区的对外通讯D.提倡用空运10.下列对灾中应急的叙述,正确的是()A.灾中应急是在灾害发生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对策B.灾中应急的范围较小,主要包括生命线工程的紧急防护措施C.保护生命线工程可以确保救灾通道和通讯的畅通,提高交通通行能力D.生命线工程主要包括交通、通信、供电、水坝、供气、输油等2009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登陆,造成1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读图,回答11~13题。11.关于“卡特里娜”飓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飓风中心风力最大B.是强烈的热带反气旋C.当“卡特里娜”飓风在新奥尔良登陆时,莫比尔市吹西北风D.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12.减轻飓风或台风灾害损失的主要措施是()①加强飓风或台风的监测和预报②建立灾害救治系统,加强灾后救治工作③人工减弱飓风的强度④改变飓风的移动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13.除本地区外,世界上常受飓风或台风影响的地区是()A.东北大西洋沿岸B.东南太平洋沿岸C.北印度洋沿岸D.地中海沿岸14.为确保发生灾害时,救灾通道和通讯的畅通,应采取的措施有()①实行交通管制②清理路障③保证救灾物资的充足④对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二、综合题15.2008年3月21日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和策勒两县交界处发生里氏7.3级地震,倒塌房屋2363间,97603人因这次地震受灾。据此结合图回答以下问题。(1)下列关于此次灾害救援与救助的说法,你认为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救援与救助说法是否可信理由①民政部首先从武汉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运4000顶救灾帐篷支援灾区②民政部紧急启动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运救灾棉被4500床,妥善安置受灾群众③驻新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紧急投入抢险救灾行动④全力抢修生命线工程。电力、电信、水利部门在最短时间内对受损情况进行恢复⑤地震部门严密监测震情,收集各种异常情况,认真分析地震发展趋势(2)你认为救援队员需要的医用物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救援装备有________、________。(3)在该次救援中,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16.读材料,完成下问题。材料1:中新网2011年1月3日电新年伊始,贵州大部、湖南出现了大范围的持续性冻雨天气,贵州全省、湖南部分地区道路结冰严重,对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造成严重影响。公安交管部门已迅速启动恶劣天气应急机制,全力投入到湖南、贵州冻雨恶劣天气交通应急管理工作中。材料2:(1)本次冻雨灾害造成相关地区用电紧张,主要影响因素有()①降水量少,水电发电量少②各主要交通线路受雨雪、冰冻影响,煤炭输送严重受阻③生活用电量大增④受冰雪冻害影响,输电线路严重受损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2)形成此次灾害的天气系统是()(3)简述冻雨灾害对受灾地区造成的损失可能有哪些?(4)对于这次冻雨、雪灾政府部门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5)通过这次的冰雪灾害,能使我们在预防、减轻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方面获得怎样的启示?【学习反思】3.3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如何做好防震准备。2.掌握避震及震后自救和互救的方法技巧。3.理解掌握如何做好防洪准备及洪水中的应急措施及救助。【重点难点】认识并掌握地震和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知识链接】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地震是①____________、最具②________的自然灾害之一。1.防震准备实施地区地震③________实施单元家庭实施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召开④__________具体内容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对策;树立防震意识;清楚震时逃生途径;掌握⑤__________方法2.避震(1)最可宝贵的自救机会:开始感到晃动到⑥____________的十几秒时间。(2)地震发生时,选择最佳的避震方法,往往能减小灾害损失。室内平房或一楼选择“⑦____”现代高层建筑⑧__________,防止被坠物砸伤室外室外空旷地方活动到⑨____________躲避街上行走迅速远离高层建筑物和危险物行驶的汽车抓牢扶手,降低重心,⑩____再下车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避开玻璃门窗、橱窗或柜台3.震后自救与互救(1)自救eq\b\lc\{\rc\(\a\vs4\al\co1(学会⑪的基本方法,谨防烟尘呛闷窒息的危险,尽量减少⑫))(2)互救eq\b\lc\{\rc\(\a\vs4\al\co1(先救近,后救⑬,先易后难,先救“⑭”,后救“人”,注意倾听⑮的呼救声,仔细确定被困人员⑯))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1.防洪准备eq\b\lc\{\rc\(\a\vs4\al\co1(关注汛期⑰,学会游泳、划船等技能,准备⑱))2.洪水应急能逃脱尽量逃向⑲______,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关好房门,⑳____________谨防被毒蛇、毒虫咬伤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不能逃脱借助eq\o(○,\s\up1(21))__________,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3.洪水中的救助(1)特点:主要在洪水eq\o(○,\s\up1(22))____________进行,eq\o(○,\s\up1(23))______更为重要。(2)内容详细过程具体方法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eq\o(○,\s\up1(24))__________抛eq\o(○,\s\up1(25))__________、救生衣;划船、游泳去救人如何抢救eq\o(○,\s\up1(26))__________科学eq\o(○,\s\up1(27))______;人工eq\o(○,\s\up1(28))______【学习过程】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1.避震时间地震发生时,人们从开始感到晃动到房屋倒塌一般有十几秒的时间。其中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地震发生往往需要3~5秒,然后以最快速度躲避的时间也只有7~9秒。2.避震方法室内避震要点:避震方式选择①地震时不要跳楼;②城市和农村均可采用“伏而待定”避震法避震空间选择就地躲避在易于形成三角空间、开间小的地方避震时行动方式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眼睛、掩住口鼻注意事项紧急避险时,千万要避开门、窗、阳台、走廊、过道和电梯等死亡线3.防震准备及震后自救与互救【特别提示】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撤离应选择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二、防洪准备与互救1.防洪准备2.洪水中的救助【方法突破】地震与洪水救助差异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而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通常在水灾之前能把人、牲畜、财物转移到安全地带。地震的救助主要是在震后进行的,并且以自救为重点,因为地震的发生是瞬间的,只有先救己才能救别人;而洪水的救助主要是在洪水发生过程中进行,并以互救为重点,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三、其它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1.龙卷风中的自救2.滑坡、泥石流中的自救(1)发生的时间: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2)发生的地点:山区、半山区的村庄。(3)自救方法①发现迹象马上转移疏散。②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③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泥石流方向往山下跑。④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⑤扎营时,不要选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基础达标】1.读图判断下列防雷电的方法哪种是正确的()2.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3.关于地震和洪水灾害的共同点是()A.都具有可预报性B.都是在灾后进行救助C.都是以自救为重点D.都可以准备一个避难袋2012年6月,南方部分省区连续强降雨成灾。一些地区的社区、企业、中小学校、幼儿园加强组织开展专门的紧急疏散和自救、互救与逃生演习活动,据此回答4~5题。4.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洪准备的是()①训练爬高能力②预备钢制家具③听汛期天气预报④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⑤学会游泳⑥学习救生演习的知识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 D.④⑤⑥5.在进行互救演习时,把落水人救上岸的常见方式有()①抛救生圈、救生衣②划船去救人③游泳去救人④做人工呼吸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6.由于灾难事故而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而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下面在灾害发生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理由。(2)结合下图说明地震后被埋压时如何进行自救。【拓展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目前来说,最不可预知且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是()A.地震 B.洪水C.火灾 D.风灾2010年4月青海省玉树地震后,青海消防总队果洛支队救援官兵成功搜救出一名被埋压130h的藏族妇女。据此完成2~3题。2.藏族妇女在震后被埋130h能够生还关键是有正确的自救措施,下列关于震后自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B.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援救C.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3.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救老人、小孩,后救其他人③先救“生”,后救“人”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4.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迅速下车躲避B.桥梁一般比较坚固,可以躲到桥底下C.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躲避D.高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作为躲避场所5.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圈6.在洪水灾害发生时,下列应急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B.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C.把家中所有贵重财物搬移到高处D.攀爬大树躲避洪水7.在龙卷风灾害中,下列自救方式合理的是()A.如在室内应将门窗关紧B.在野外时,应抱住大树C.在野外时,可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D.在室内时,躲在与龙卷风方向相同的小房间内8.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错误的是()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二、综合题9.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不仅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当地震发生时,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是什么?在教室、楼房内、公共场所应怎样正确避震?10.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__救助措施,其救助措施主要包括: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按图示内容完成下表。图所属救助过程具体方法ABC(3)同地震的救助相比,洪水中的救助,主要是在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更为重要。【学习反思】3、1【参考答案】[知识链接]一~二、①区域②网络系统③灾害监测系统④自然灾害监测系统⑤观测范围⑥实时性⑦动态性⑧全球⑨同步⑩大气云图⑪突发性灾害⑫规模三~四、①空间定位②预报预警③灾情评估④危险程度⑤抗灾活动⑥灾害损失⑦非工程性⑧危害和损失⑨减灾规划⑩公众减灾教育⑪法律⑫减灾规划⑬防灾减灾⑭防灾工程⑮减灾⑯地表环境⑰灾害⑱抗灾性能[基础达标]1.B2.D3.A4.D5.C6.(1)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2)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化害为利(3)GIS技术。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拓展提升]1.A2.B3.A4.A5.C6.D7.D8.B9.(1)较大的昼夜温差、干旱的气候、强劲的风力和松散的地表条件。(2)措施主要有建设砾石沙障、防护林带、人工草地和灌溉工程等。(3)遥感技术10.(1)工程(2)滑坡泥石流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的直接相遇(3)改变地表环境;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4)西南地质:地处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地震频发,岩石破碎。地形:山区地形起伏大,岩石风化严重。气候:夏季多暴雨。(5)加强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和防灾减灾意识等。3、2【参考答案】[知识链接]①种类和数量②储备地点③救生类④取暖御寒⑤哈尔滨⑥郑州⑦南宁⑧西安⑨行动和对策⑩影响和危害⑪到达时间⑫救援区⑬行动方案⑭最低⑮抵抗能力⑯生命线⑰生产线⑱生活、生产秩序⑲民间救济⑳预防民政部合作[基础达标]1.C2.B3.B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