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检测(四)_第1页
2025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检测(四)_第2页
2025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检测(四)_第3页
2025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检测(四)_第4页
2025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检测(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综合检测(四)

(满分:100分)

授课提示:对应章末综合检测卷13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寒假期间,小明到上海某公园游玩,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好。下图中的

甲图为“公园内十字路口附近的导游图”,乙图为上午11时(北京时间)小明拍摄

于此路口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照片里的信息,可以判断B的方向是()

A.西北B.东南

C.正南D.正北

2.小明要去图甲中洗手间的最近路线应选择图乙中的()

A.A方向B.B方向

C.C方向D.D方向

解析:第1题,给小明拍照片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1点,从上海来看,太阳位

于南偏东,乙图中小明的影子朝向就应该是西北方向,选A。第2题,根据图乙

中的日影已经推断,B线路为西北方向;而根据图甲的信息可知,洗手间在路口

的西南方向,乙图中C方向为西南方向,故小明到洗手间的最近路线为C方向。

答案:LA2.C

浙江省某学校的地理考察小组计划对附近山区的河流地貌进行考察,进行野

外地理考察活动需要提前对考察方案进行精心设计。据此回答3-4题。

3.方案设计时无须过于关注的环节是()

A.选择合理的考察地点

B.选择适合外出的天气

C.选择方便的交通

D.选择舒适的住宿条件

4.该方案实施的时间定为4月份,主要是因为4月份()

A.是枯水期,有利于学生安全

B.河流地貌特征明显

C.春光明媚,心情舒畅

D.积雪融水多,利于观察

解析:第3题,野外考察需关注的是与考察相关性高的事项,地点、天气、

交通等条件都是对考察活动本身影响较大的问题,需要关注,而住宿条件是否舒

适对考察活动影响不大,不必过分关注,选D。第4题,因为考察的是东南沿海

山区的河流地貌,从安全角度考虑应该避开容易出现洪水的季节,保证队员的人

身安全,4月份雨季还没到来,是枯水期,基本上没有洪水威胁,有利于学生安

全,选Ao

答案:3.D4.A

资料准备是野外地理考察之前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活动属于资料准备工作的是()

A.网上查询考察地点的气候特征

B.到现场寻找当地知情人请教

C.用地质锤实地敲击岩石进行观察

D.用手机APP模拟演练定位方法

6.资料准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

A.详细了解考察地点的地理特征

B.初步了解考察地点的基本情况

C.明确考察往返需要的交通信息

D.T解考察地点附近的风土民情

解析:第5题,野外实习需要准备的资料指的是文献资料或图片,选A。其

余选项不属于考察需要的文献资料。第6题,搜集文献的目的是初步认识考察地

点的自然和人类活动情况,便于进一步设计安排各项活动,选B。

答案:5.A6.B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等功能。GIS可以

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与“地点”“状况”等有关的查询,但GIS还能进行趋势

分析和复杂的模式分析,还可以进行预测性分析等。据此完成7〜8题。

7.如果将GIS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预测、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火灾的所在地点

C.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查明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灾蔓延方向,制订灭火方案

8.有的渔民已经使用GIS技术寻找鱼群,如果渔业生产普遍引进这一技术,

则()

A.可以使渔获量持续增长

B.可能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枯竭

C.大幅度增加渔业生产的成本

D.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渔民生活水平

解析:第7题,GIS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可以通过现有的火势情况,结合

风向、森林面积等预测分析火势的蔓延方向,并制订出详细的灭火方案。第8题,

渔业生产引进GIS技术寻找鱼群,能够降低渔业的生产成本,但会因过度捕捞,

使渔业资源面临枯竭,从而不利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7.D8.B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一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组织夏令营活动的野外考察线路

(虚线)和考察地地形图。读图,回答9〜n题。

9.此次考察需要准备哪些考察装备()

①世界地形图②地质锤③卫星定位仪

④植物标本夹⑤羽绒服⑥雨衣

A.①②③④B.①④⑤⑥

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⑥

10.此次考察活动选定地点后,接下来考察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①撰写报告②查找相关资料③规划考察线路④实地考察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D.④③②①

11.根据地形图,小组同学得出了以下结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陡崖e的相对高差可能是200米

B.c处可以看到d处的风景

C.cd之间的路段线路曲折,耗费体力

D.两山峰的海拔高度相等

解析:第9题,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南方地区,组织夏令营活动,夏

季高温多雨,需要带雨衣,⑥正确。山区定位要带着卫星定位仪,但不用带世界

地形图,①错误,③正确。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最高海拔在600米以上,夏季

气温不会太低,不用带羽绒服,⑤错误。在山区进行考察需要带着地质锤进行地

质考察,用植物标本夹采集标本,②④正确。故选D。第10题,由所学知识可知,

进行野外考察需要先查找相关资料,后规划考察线路,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完后

回来撰写报告,所以考察步骤顺序是②③④①,C正确。故选C。第11题,读图

可知,陡崖e处有3条等高线相交,根据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一l)dWH<(〃

+l)d,其中〃表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是100米,所以200WH

<400米,A正确。d处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由图中cd间等高线可知,

cd之间的等高线向低海拔处弯曲,cd之间为山脊,c处看不到d处的风景,B错

误。cd位于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线路曲折,降低了坡度,不耗费体力,C错

误。两山峰的海拔高度在600〜700米之间,有可能不相等,D错误。故选A。

答案:9.D10.C11.A

2021年7月22日,台风“烟花”逼近闽浙沿海,福建省气象台22日6时42

分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下图为2021年7月22日5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及台

风“烟花”卫星影像示意图。据此完成12〜15题。

12.此时福州的风向为()

A.西南风B.西北风

C.东北风D.正东风

13.利用气象卫星云图不能()

A.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

B.监测台风的移动方向和速度

C.确定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

D.预报台风登陆的准确地点和精确时间

14.关于台风“烟花”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大雾天气

B.秋季台风使南方水稻遭受冻害

C.巨浪摧毁海岸设备、掀翻渔船

D.大海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

15.福建省对此次台风灾害的受灾面积和损失统计以及合理安排灾后重建工

作,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C.5G通信技术D.地理信息系统

解析:第12题,福州位于台风中心的西侧,由于台风中心为低压,过福州作

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西指向东),近地面由于还受摩擦力、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45。左右与等压线斜交,为西北风,B对。故选B。第13

题,对台风的监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在卫星云图上,能够清晰地看见台风的

存在和大小,再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出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出台风的

强度,并监测台风移动的方向、速度和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这些信息对防止和

减轻台风所带来的灾害起着关键的作用。当台风到达近海时,可以利用雷达监测

台风的移动方向。A、B、C对;利用气象卫星云图只能估计预报台风登陆的地点

和时间,不能预报台风登陆的准确地点和精确时间,D错。D符合题意。故选D。

第14题,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因此不可能出现大雾天气,A错;

冻害是寒潮带来的,而不是台风带来的,B错;台风产生的狂风在海面形成巨浪,

摧毁海岸设备、掀翻渔船,C对;大海翻江倒海不利于鱼群聚集,D错。故选C。

第1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

主要用于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

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用于定位、导航,可提供三维坐标、速度时间信息;地理

信息系统(GIS)主要用于分析、处理(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

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根据材料福建省对此次台风灾害的受灾面

积和损失统计以及合理安排灾后重建工作,有用到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查询、处

理功能,D对。遥感,具有实时性的监测功能,只能有效地监测受灾面积,不能

统计受灾面积和损失,A错;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具有定位和导航功能,不能统

计受灾面积和损失,B错;5G通信技术不是地理信息技术,C错。故选D。

答案:12.B13.D14.C15.D

为了研究防灾减灾,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某河沿线的4个聚落进行洪水

模拟实验。实验选取聚落及周边面积相等的区域,平均分割成1600网格,从洪

水淹没每个聚落的第1网格开始计时,记录洪水淹没每个聚落相同网格数的时间。

下表反映模拟实验结果。据此完成16〜18题。

聚落编号聚落1聚落2聚落3聚落4

洪水淹没至100网格的时间(秒)7575

洪水淹没至200网格的时间(秒)207137

洪水淹没至300网格的时间(秒)8710259

最终成灾区域(网格数量)3336645401093

16.该实验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数字地球

C.地理信息系统D.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17.模拟实验结果显示()

A.聚落1来水较快,水情较轻

B.聚落2来水最快,水情较轻

C.聚落3来水较快,水情较重

D.聚落4来水最快,水情较重

18.推测四个聚落中地势最为低平的是()

A.聚落1B.聚落2

C.聚落3D.聚落4

解析:第16题,获取洪水淹没地区分布范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通过

GIS进行统计分析,C正确;遥感技术只能获取瞬时信息,动态的变化要结合GIS

分析,A错误;“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无法

获取地面信息,B错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D错误。故选C。

第17题,由表格数据可知,洪水淹没至300格的时间用时最少的是聚落4,说明

来水最快,最后聚落4成灾区域有1093,说明受灾面积最大,灾情最严重,D正

确,A、B、C错误。故选D。第18题,由表格数据可知,最终成灾的网格数量

最多的是聚落4,说明其地势最低平,受灾面积大,D正确,A、B、C错误。故

选D。

答案:16.C17.D18.D

近几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中科院的帮助下成功地利用无人遥控直升机对

所属农场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了防治,大大提高了其准确度和工作效率。据此完

成19〜20题。

19.获取农作物病虫害分布状况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GPS

C.GISD.数字地球

20.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新疆采用了卫星遥感技术,是因为()

①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

②卫星遥感分辨率高,可拍摄到清晰的照片

③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

④卫星遥感智能化高,在治虫过程中无须人工参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第19题,遥感技术(RS)指飞机、卫星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能够快速获取地物信息,如获取农作物病虫害分布状况,A正确;地理信息系统

(GIS):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

信息系统。GPS: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

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地处理地球问题和

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B、C、D错误。故选A。第20题,农作物遭受病虫

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不同,①正确;卫星遥感受天气影响大,可能拍不到清

晰照片,②错误;卫星遥感探测的优点有范围广、连续性强,③正确。遥感智能

化高,但治虫过程中需要人工合作完成,④错误。故选C。

答案:19.A20.C

二、非选择题(50分)

21.(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暑假,某高二学生团队到四川峨眉山进行研学实践。团队分若干小组,

下表为某6人小组申领的任务清单。

任务类型自然地理类项目

任务区域峨眉山金顶景区冷杉林区域,海拔范围3000〜3077米

冷杉林林下自然植物群落特征,包括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的物

调查内容种丰富度(数量及优势物种)、垂直结构(垂直分层)、水平结构(植

株大小、覆盖度)等,为研究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提供数据支撑

样方法:样方也叫样本,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

分个体的集合。进行植物群落特征调查时,通常从研究区域内

调查方法

实地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统计其平均值来表征该研究区域内

整个群落

调查时间时间:半天

调查分工分工:每2人负责一个样方内全部植株数据采集

群落特征数据采集表

植株编号物种名称.......

数据采集1

2

...

(1)如果你是小组长,请从天气角度,为成员个人携带装备提出建议。(8分)

(2)为保证样方取样的科学性,并按时完成调查工作,你认为样方选址、面积

大小、数量上应注意哪些问题。(6分)

(3)数据采集时,除植株编号、物种名称外,你认为还要采集哪些信息,请简

要列出其中一项。(4分)

解析:(1)天气角度应从气温、降水、光照、风等角度进行分析。峨眉山位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且山区天气多变,要准备防雨雨具;所研究的区

域海拔范围为3000〜3077米,海拔较高,气温低,风速大,要准备防寒和防风

衣物;山顶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要准备防晒用品。(2)为保证抽取样方的代表

性、准确性,在选址、面积、数量方面应尽可能做到科学、全面。选址:应选择

人为干扰少的区域,这样能最大限度保证植物群落的原始状态,增加数据的准确

性,位置可随机抽取。面积:样方内应包括大多数的植物群落,提高样方的代表

性,样方面积尽量小,减少工作量,以保证完成取样。数量:样方数量不能太多,

太多会增加工作量,但也不能太少,太少会降低准确性和代表性,为保证样方的

代表性,应选多个样方(可选取3个样方),统计其平均值。(3)数据采集时,除植

株编号、物种名称外,为保证样方的数据全面性、准确性,还应采集植株的高度、

数量、粗细、覆盖度、生长状况等。这样对于植物群落特征更科学全面。

答案:(1)调查季节为夏季且山地气候多变,降雨可能性较大,应携带防雨物

品(雨衣/雨披);研究区域海拔高,气温低、风速大,应携带防风、保暖衣物;山

区户外紫外线强(非降雨时段),应携带防晒物品。

(2)选址:应位于景区内人类活动干扰少的自然林区;位置应随机抽样选取;

面积:样方内应包含该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单个样方面积尽量最小,以减小

工作量;数量:应多个样方,统计其平均值。

(3)数据表还应采集:植株的数量、高度、直径(或粗细)、覆盖度(覆盖面积)

等。

22.(14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一张北京地区的资源卫星遥感图片上,人们惊讶地发现北京城已

陷入垃圾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些垃圾堆就是人们长期掩埋的生活垃圾。于是人们

惊呼:再不采取措施,北京城将变成垃圾场了!

材料二据德国《图片报》报道,西班牙的一处公园爆发森林大火,450hm2

森林被烧毁,在扑灭大火的过程中,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制定

灭火计划、做出灭火部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结合遥感工作的原理,试分析材料一中资源卫星是如何发现掩埋在地下的

垃圾的?(8分)

(2)试分析遥感在减灾防灾的应用中,获取信息方面优势的具体表现。(6分)

答案:(1)埋藏垃圾后的地面反射和辐射光谱会发生变化,如垃圾中的有机物

发酵会产生热量,垃圾填埋处的地温升高,通过遥感卫星图片很容易将其同其他

地区区别开来。

(2)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速度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

大的优点。

23.(18分)青藏高原是我国地震频发地区,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原东北

部某地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青藏高原某震区示意图。据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