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说明:
(1)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2)语法知识的学习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
操练。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
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1.从命题的角度来看,全国各地语文试卷中对语法的考查一般以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为主,以此检
测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水平。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语文知识点做以详细讲解。
2.初中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
(1)搭配不当;(2)语序不当;
(3)用词不当;(4)成分残缺;
(5)表意不明;(6)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7)不合逻辑;(8)赘余。
3.命题趋势:通过对近几年试卷中考查这一知识点的试题进行分析,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这
种考查形式均出现在“语文积累与运用”这一部分。较少部分以主观修改题的形式考查,且有逐渐增多的
趋势。
期中复习病句的主要类型知识归纳
(一)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解析:句中主语“眼睛”与谓语“集中”搭配不当。“眼睛”不能“集中”,应改为“目光”。
2.动宾搭配不当
例:英雄们把红旗和胜利插上了敌人的阵地。
解析:句中动宾搭配不当,“红旗”可以插,“胜利”怎么插?应改为“英雄们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
敌人的阵地”。
3.主宾搭配不当
例:冬天的上海是美丽的季节。
解析:本句提取主干为“上海是季节”,“冬天”是“季节”,“上海”不是“季节”,应改为“上
海的冬天是美丽的季节”。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造不出来?
解析:本句属于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聪明”不能修饰“手”,应把“聪明”改为“灵巧”。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摄影作品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艺术修养决定的。
解析:句中“思想、艺术修养”的含义是确定的,意思是“有思想、艺术修养”,只能与前面的“拍
得好”、“写得有味”意思搭配。这个句子要做到前后搭配,需要在“思想、艺术修养”后加“高低”一
而]。
(二)用词不当
1.感情色彩不当。如:他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含贬义,可改为
“学习”)
2.关联词使用不当。如:只要坚持下去,我们才能取得成功。(关联词语一般成对使用,“只要”一
般
与“就”搭配,“只有”与“才”搭配。)
3.意思表达不当。如:他这个人,性格直爽,为人忠厚,说起话来信口开河。(“信口开河”意为“随
口乱说一气”,此处误用为“快言直语”。)
4.词性误用。如:从大量统计资料来看,吸烟能导致癌症是无可疑问的。(“疑问”是名词,应改为
“置疑”。)
5.大词小用。如:每个老师日常从事的事业,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应改为“工作”。)
(三)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次序不当
例: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他们发挥着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解析:“无穷的”应紧靠“力量”。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
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
“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2.动词修饰语次序不当。
例: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
“陆续”应移到“有”的前面。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
词结构后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解析:“他”应移到“如果”后面。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
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四)成分残缺
1.缺少主语
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解析:“通过”与“形式多样的活动”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后一分句由“使”领起,造成该句
缺少主语,“通过”或“使”保留一个即可。
2.缺谓语
例: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个介词结构,只能作状语而不能作谓语。“为建设强国”怎
么样?话没说完。在“强国”后面补上“而努力奋斗”,句子就有谓语了。
3.缺少宾语中心语
例:经过阿富汗与伊拉克战争,美国得出无须依靠大型军事基地也可以打赢一场战争。
解析:此句缺少宾语中心语,“得出”与“打赢一场战争”不能搭配,应在“战争”后面加上“的结
论”。
4.缺介词
例:周日,嘉成老师跟他关系最好的宏涛老师去逛街了。
乍看好像没什么问题,分析一下句子成分会发现“跟他关系最好的”是修饰“宏涛老师”的定语成分,
而这里想表达的是“嘉成老师和宏涛老师”去逛街了。若要修改,在“跟”字前加个“和”即可。
(五)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顾名思义就是句子里有多余的成分,造成了语义重复的问题。
1.主语有多余成分
例:全场座位座无虚席,教授的报告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座无虚席”的“座”已经是“座位”的意思了,没有必要再说一次“座位”。
2.谓语有多余成分
例:这位老教授的学术造诣在国内可以堪称一流。
“堪”的意思就是可以、能够,再说一个“可以”,说重了。可以改成“在国内堪称一流”或者“在
国内可以称得上一流”。
3.宾语有多余成分
例: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真知灼见”的“见”就是意见的意思,这里直接说“提出真知灼见”就行了,没必要加“的意见”。
4.定语多余
例:你去劝劝她,让她别把过去的往事放在心上。
“往事”的“往”就是“过去”的意思,“过去的往事”,显然说重复了,可以说“别把往事放在心
上”,或者“别把过去的事情放在心上”。
5.状语多余
例:在使用电器的时候,如果一旦出现漏电现象,应该立即切断电源。
“如果”和“一旦”都是表示假设,没有必要都用,删去任意一个即可。
6.其他多余
例:从那以后,这个原本平静的家里,不时发生使人不安的怪事出来。
句中的“发生”就有“出来”的意思,再加“出来”就多余了,形成了补语赘余的问题,应当删掉“出
来”。
(六)结构混乱
1.一个句子套用了两种结构。
例: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关键在于内因”与“内因起决定作用”保留一个即可。
2.两个分句糅成一个单句。指本来是两个分句组成的复句,却被杂糅成一个单句。
例:小张除跳舞外,兼任报幕、开场、结尾的节目还得由她编导。
“小张……兼任报幕”和“开场……由她编导”是两个分句,各有主语,其间误用顿号;“兼任”一
词一直管到“节目”,造成杂糅和搭配不当的双重毛病。
3.藕断丝连。指一句话结构已完整,却把它的最后部分用作另一部分的开头。
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
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民间力量”在前部分作宾语,整个句子已经完整,但加上“在舆论……的作用”部分,又使它作了
后部分的主语,整个句子的结构乱了。为突出“民间力量”,可从它后面断开,再在“在舆论……的作用”
前加“民间力量”,使整个句子变成两句话。
4.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
高。
“观摩……庭审”的主语无疑是“我们”(省略了),但接下来的“对我们……的主语”显然不是“我
们”,中途更换主语造成了结构混乱,删去“对”。
(七)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解析: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遇难了,
他是幸免的一个”。
2.并列不当。
例:他们一面拼命地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解析:“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
然拼命地向上爬,但是最终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果。
例: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解析: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
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4.主客体颠倒。
例:他从小在这长大,这里的山山水水,对他太熟悉了。
解析:“山山水水”是客观存在,是“熟悉”的客体,“他”是“熟悉”的主体。这句话正确的说法
应该是“他从小在这长大,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他太熟悉了”。
(八)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
交代不清。)
2.介词误用。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主体是人,
客体是物,即作品,应是人对物不陌生。)
常见的辨析病句的方法
L紧缩法
这是最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把句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
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
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
2.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
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从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关联词语的使用等方面考虑是否
合适。例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此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
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辨析病句还得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
分析,就能辨其正误。识其病因。
3.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
分析比较,辩明原因,加以修改。
4.造句类比法
对句子的毛病拿捏不准时,按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
看到语病所在。
5、修改病句的原则
不要改变句子的原意。
修改后不能再出现新的语病。
要保持句子的简洁。
要根据实际表达需要修改,不能为了改病句而改病句,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
灶,按自己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
1.(2023下•山东淄博•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滥用外来语,既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也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
B.学校能否把素质教育的功夫做实,关键在于将考试建立在发展素质教育的基础上。
C.今年,文化和旅游部继续开展“云游非遗”线上推广活动,鼓励人们走进传统文化、发现非遗之美。
D.假如你是一粒种子,尽管是生在沃野,还是长在峭壁,都要坚强地扎根生长。
2.(2023下•广东揭阳•七年级校考期中)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拼购”“刷屏”等网络词语,意味着一些网络词语被更广泛地使用和接受。
(将“使用和接受”改为“接受和使用”)
B.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之大前所未有,环境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将“明显”
改为“显著”)
C.有识之士认为,能否科学设计家庭作业是实现家校良性互动、家庭作业回归育人本位的重要条件之
一。(删去“否”)
D.贯彻落实中央文化润疆精神,就要努力创作展现兵团精神的更多新时代文艺作品。(将“更多”调到
“创作”之后)
3.(2023下•广东东莞•七年级校考期中)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E项的一项是()
A.人行道的一手搀扶,朋友间的一份鼓励,对手间的一丝宽容……这件件微薄的善举,让我内心感到
由衷的温暖。(删去“由衷的”)
B.由于采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将“改动”改为“改变”)
C.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去掉“在……中”)
D.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在“人们”后加“具有”)
4.(2023下.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列表述不巧确的一项是()
A.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
代君对臣的爱称。
B.《卖油翁》选自《归田录》卷一,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汉字在这些国家的应用与传播,提升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谊的桥梁。(该句
有语病,应把“提升”改为“提高”)
D.“心河边(跑步)”和“从昨天(开始)”中的加着重号的词都是介词,它们跟名词或代词结合在一起
组成短语,表示地点、时间等。
5.(2023下•广西贵港•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达清楚的一项是()
A.环境很艰苦,条件很困难,只有我们坚定信心,顽强不屈,才能迎来人生的绿洲。
B.王继才在孤岛上坚守32年,把最美好的年华全部献给祖国的海防事业。
C.为了避免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学校举办了“安全伴我行”的主题演讲活动。
D.《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表示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
6.(2023下•广东深圳•七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
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
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③和刚强,他
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④,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⑤!
(2)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①个学……没有人能够忘记
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看见马蹄奔驰
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唉。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是
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
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
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②wQhui和耻辱。
(1)请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拼音。
①丰饶@wuhui
(2)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词语选项填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A谦逊B.宽广C.坚韧
③④⑤
(3)请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中的“最”是副词。
B.“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中的“很”是助词。
C.“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中的“既”是连词。
D.“我向那边注视着”中的“向”是介词。
(4)文段中画线句子是病句,请修改后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病句:夜夜我看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
专题04: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说明:
(1)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2)语法知识的学习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
操练。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
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L从命题的角度来看,全国各地语文试卷中对语法的考查一般以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为主,以此检
测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水平。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语文知识点做以详细讲解。
2.初中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
(1)搭配不当;(2)语序不当;
(3)用词不当;(4)成分残缺;
(5)表意不明;(6)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7)不合逻辑;(8)赘余。
3.命题趋势:通过对近几年试卷中考查这一知识点的试题进行分析,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这
种考查形式均出现在“语文积累与运用”这一部分。较少部分以主观修改题的形式考查,且有逐渐增多的
趋势。
期中复习病句的主要类型知识归纳
(-)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解析:句中主语“眼睛”与谓语“集中”搭配不当。“眼睛”不能“集中”,应改为“目光”。
2.动宾搭配不当
例:英雄们把红旗和胜利插上了敌人的阵地。
解析:句中动宾搭配不当,“红旗”可以插,“胜利”怎么插?应改为“英雄们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
敌人的阵地”。
3.主宾搭配不当
例:冬天的上海是美丽的季节。
解析:本句提取主干为“上海是季节”,“冬天”是“季节”,“上海”不是“季节”,应改为“上
海的冬天是美丽的季节”。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造不出来?
解析:本句属于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聪明”不能修饰“手”,应把“聪明”改为“灵巧”。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摄影作品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艺术修养决定的。
解析:句中“思想、艺术修养”的含义是确定的,意思是“有思想、艺术修养”,只能与前面的“拍
得好”、“写得有味”意思搭配。这个句子要做到前后搭配,需要在“思想、艺术修养”后加“高低”一
o
(二)用词不当
1.感情色彩不当。如:他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含贬义,可改为
“学习”)
2.关联词使用不当。如:只要坚持下去,我们才能取得成功。(关联词语一般成对使用,“只要”一
般
与“就”搭配,“只有”与“才”搭配。)
3.意思表达不当。如:他这个人,性格直爽,为人忠厚,说起话来信口开河。(“信口开河”意为“随
口乱说一气”,此处误用为“快言直语”。)
4.词性误用。如:从大量统计资料来看,吸烟能导致癌症是无可疑问的。(“疑问”是名词,应改为
“置疑”。)
5.大词小用。如:每个老师日常从事的事业,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应改为“工作”。)
(三)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次序不当
例: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他们发挥着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解析:“无穷的”应紧靠“力量”。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
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
“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2.动词修饰语次序不当。
例: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
“陆续”应移到“有”的前面。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
词结构后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解析:“他”应移到“如果”后面。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
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四)成分残缺
1.缺少主语
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解析:“通过”与“形式多样的活动”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后一分句由“使”领起,造成该句
缺少主语,“通过”或“使”保留一个即可。
2.缺谓语
例: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个介词结构,只能作状语而不能作谓语。“为建设强国”怎
么样?话没说完。在“强国”后面补上“而努力奋斗”,句子就有谓语了。
3.缺少宾语中心语
例:经过阿富汗与伊拉克战争,美国得出无须依靠大型军事基地也可以打赢一场战争。
解析:此句缺少宾语中心语,“得出”与“打赢一场战争”不能搭配,应在“战争”后面加上“的结
论”。
4.缺介词
例:周日,嘉成老师跟他关系最好的宏涛老师去逛街了。
乍看好像没什么问题,分析一下句子成分会发现“跟他关系最好的”是修饰“宏涛老师”的定语成分,
而这里想表达的是“嘉成老师和宏涛老师”去逛街了。若要修改,在“跟”字前加个“和”即可。
(五)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顾名思义就是句子里有多余的成分,造成了语义重复的问题。
1.主语有多余成分
例:全场座位座无虚席,教授的报告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座无虚席”的“座”已经是“座位”的意思了,没有必要再说一次“座位”。
2.谓语有多余成分
例:这位老教授的学术造诣在国内可以堪称一流。
“堪”的意思就是可以、能够,再说一个“可以”,说重了。可以改成“在国内堪称一流”或者“在
国内可以称得上一流”。
3.宾语有多余成分
例: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真知灼见”的“见”就是意见的意思,这里直接说“提出真知灼见”就行了,没必要加“的意见”。
4.定语多余
例:你去劝劝她,让她别把过去的往事放在心上。
“往事”的“往”就是“过去”的意思,“过去的往事”,显然说重复了,可以说“别把往事放在心
上”,或者“别把过去的事情放在心上”。
5.状语多余
例:在使用电器的时候,如果一旦出现漏电现象,应该立即切断电源。
“如果”和“一旦”都是表示假设,没有必要都用,删去任意一个即可。
6.其他多余
例:从那以后,这个原本平静的家里,不时发生使人不安的怪事出来。
句中的“发生”就有“出来”的意思,再加“出来”就多余了,形成了补语赘余的问题,应当删掉“出
来”。
(六)结构混乱
1.一个句子套用了两种结构。
例: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关键在于内因”与“内因起决定作用”保留一个即可。
2.两个分句糅成一个单句。指本来是两个分句组成的复句,却被杂糅成一个单句。
例:小张除跳舞外,兼任报幕、开场、结尾的节目还得由她编导。
“小张……兼任报幕”和“开场……由她编导”是两个分句,各有主语,其间误用顿号;“兼任”一
词一直管到“节目”,造成杂糅和搭配不当的双重毛病。
3.藕断丝连。指一句话结构已完整,却把它的最后部分用作另一部分的开头。
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
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民间力量”在前部分作宾语,整个句子已经完整,但加上“在舆论……的作用”部分,又使它作了
后部分的主语,整个句子的结构乱了。为突出“民间力量”,可从它后面断开,再在“在舆论……的作用”
前加“民间力量”,使整个句子变成两句话。
4.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
高。
“观摩……庭审”的主语无疑是“我们”(省略了),但接下来的“对我们……的主语”显然不是“我
们”,中途更换主语造成了结构混乱,删去“对”。
(七)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解析: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遇难了,
他是幸免的一个”。
2.并列不当。
例:他们一面拼命地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解析:”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
然拼命地向上爬,但是最终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果。
例: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解析: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
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4.主客体颠倒。
例:他从小在这长大,这里的山山水水,对他太熟悉了。
解析:“山山水水”是客观存在,是“熟悉”的客体,“他”是“熟悉”的主体。这句话正确的说法
应该是“他从小在这长大,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他太熟悉了”。
(八)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
交代不清。)
2.介词误用。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主体是人,
客体是物,即作品,应是人对物不陌生。)
常见的辨析病句的方法
1.紧缩法
这是最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把句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
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
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
2.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
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从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关联词语的使用等方面考虑是否
合适。例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此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
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辨析病句还得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
分析,就能辨其正误。识其病因。
3.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
分析比较,辩明原因,加以修改。
4.造句类比法
对句子的毛病拿捏不准时,按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
看到语病所在。
5、修改病句的原则
不要改变句子的原意。
修改后不能再出现新的语病。
要保持句子的简洁。
要根据实际表达需要修改,不能为了改病句而改病句,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
灶,按自己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
1.(2023下•山东淄博•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滥用外来语,既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也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
B.学校能否把素质教育的功夫做实,关键在于将考试建立在发展素质教育的基础上。
C.今年,文化和旅游部继续开展“云游非遗”线上推广活动,鼓励人们走进传统文化、发现非遗之美。
D.假如你是一粒种子,尽管是生在沃野,还是长在峭壁,都要坚强地扎根生长。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A.“既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也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语序不当,改为:既影响了汉语表
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B.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或在“在于”后加上“能否”;
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改“尽管”为“不管”;
故选C。
2.(2023下•广东揭阳•七年级校考期中)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拼购”“刷屏”等网络词语,意味着一些网络词语被更广泛地使用和接受。
(将“使用和接受”改为“接受和使用”)
B.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之大前所未有,环境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将“明显”
改为“显著”)
C.有识之士认为,能否科学设计家庭作业是实现家校良性互动、家庭作业回归育人本位的重要条件之
一。(删去“否”)
D.贯彻落实中央文化润疆精神,就要努力创作展现兵团精神的更多新时代文艺作品。(将“更多”调到
“创作”之后)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B.成分残缺,应在“环境保护”后加上“力度”;
故选B。
3.(2023下•广东东莞•七年级校考期中)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行道的一手搀扶,朋友间的一份鼓励,对手间的一丝宽容……这件件微薄的善举,让我内心感到
由衷的温暖。(删去“由衷的”)
B.由于采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将“改动”改为“改变”)
C.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去掉“在……中”)
D.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在“人们”后加“具有”)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B.搭配不当。“效率”与“改动”“改变”都不能搭配,应将“改动”改为“提高”;
故选B。
4.(2023下•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列表述不E确的一项是()
A.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
代君对臣的爱称。
B.《卖油翁》选自《归田录》卷一,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汉字在这些国家的应用与传播,提升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谊的桥梁。(该句
有语病,应把“提升”改为“提高”)
D.“沿河边(跑步)”和“丛昨天(开始)”中的加着重号的词都是介词,它们跟名词或代词结合在一起
组成短语,表示地点、时间等。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C.“该句有语病,应把,提升'改为,提高’”有误,“提升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搭配不当,应把“提升”改为“促进”;
故选C。
5.(2023下•广西贵港•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达清楚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学趣味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设计师考试的重要考察点试题及答案
- 餐饮业胜算之道
- 零碳矿山绿色采矿技术与设备的应用
- 吸气剂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拉曼光谱快速检测仪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电缆故障定位仪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品牌营销策划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智能恒温电热水壶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垃圾分类监控与管理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析+任务目标+大单元教学设计
- 灾后救援与重建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数学B(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上海市(春秋考)高考英语考纲词汇对照表清单
- AIGC背景下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模式浅谈
- 2025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网络舆情中心招聘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区域代理方案(3篇)
- 八年级期中英语试卷分析及整改措施
- 养老院艺术疗愈活动方案
- 《地理高考备考讲座》课件
- 半挂车包月合同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