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传统文化高频考点讲义
一、教材文学常识梳理
传统文化常识
(一)官职变动
1.左迁
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反之,右迁即为升职。如《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王昌龄、韩愈均被贬官。
2.迁
贬谪、降职。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迁客”便是指遭贬谪的官员。
3.为
担任某个职位。如‘'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周
亚夫军细柳》)。
4.发
被任用。如“舜发于吠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举
推荐,选用。如“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以众议
举宠为督”(《出师表》)。
6.谪
降职,调往京城之外的地方任职。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三年谪宦此
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
7.进
任官,出仕,一般用于提升官职。如“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8.拔
选拔,提拔,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简拔”即选拔。
9.陟
晋升,提拔。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10.贬
第1页共15页
降职并外放,如“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二)古人的称谓
1.谦称
①家、舍: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的谦辞。如“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期行》)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②孤、寡人:古代王侯的自谦辞。如“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群臣吏
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愚:用于自称。如"愚兄"'‘愚见",再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
师表》)。
④晚生: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如“晚生久仰老先生”(《范进中举》)。
读书人的自谦辞“小生、晚生”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
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⑤在下:对自己的谦称。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
如“在下倒有一个主意”(《范进中举》)
⑥老夫:年老的男子自称。如“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即是苏轼
的自称
2.尊称、敬称
①令、尊、贤: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如“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尊
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②子、君:对他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孟子”,再如“我
非子,固不知子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即是惠子对庄子的尊称。“君”也是对尊长
或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如“君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类似的还有“公、足下、夫子、先生”等,如“足下事皆成”《陈涉世
家》、“先生坐!何至于此”(《唐雎不辱使命》)。
③卿:君对臣或对朋友的敬称。如“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④先: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
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阻”(《出师表》)、“自
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
⑤相公:旧称成年男子,也是妻子对丈夫的敬称。如“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
第2页共15页
心亭看雪》)。
⑥丈人:称年老的人。如“佝偻丈人承蜩”(《敬业与乐业》)。
⑦世:对有世交的人的敬称。如“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丘”(《范进中举》)。
⑧高:“高邻”是对邻居的尊称,“高见”是对他人意见看法的敬称。如“高邻,你晓得我
今日没有米”(《范进中举》)。
⑨天子、陛下、上:对帝王的敬称。其他还有“万岁、圣上”等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
明堂”(《木兰诗》)、“上自劳军”(《周亚夫军细柳》)、“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3.特殊称谓
①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如“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愚公移山》)。
②叟:老年男子。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③孀妻:寡妇。如“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愚公移山》)。
④弱子:幼儿,小孩。如“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⑤垂髯:儿童。如“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⑥黄发:用来指老人。如“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⑦鸿儒:博学的人。如“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⑧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如“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⑨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如“臣本布衣”(《出师表》)、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其他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黎庶、苍生、黎
元、氓”等。
⑩妻子:妻子儿女。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⑪舟子:撑船的人。如“楫左右舟子各一人”(《核舟记》)、“舟子喃喃日"(《湖心亭看雪》)。
⑫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
语十二章》)。
⑬征人、征夫: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如“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⑭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如“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
⑮爷、阿爷:都指父亲。如“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诗》)。
⑯从弟:堂弟。如刘桢《赠从弟(其二)》。
第3页共15页
。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⑱生: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马生”就是对同乡晚辈马君则
的爱称。
⑲骚人:泛指文人。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⑳矜、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
老而无子。如“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
4.人名称谓
①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岑参曾任
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再如“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龙
标”是王昌龄贬官之地,称“王龙标”代王昌龄。
②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
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
宗元为柳子厚。再如“子夏日”中“子夏”是卜商的字。
③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成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
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东
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核舟记》),“东坡”是苏轼的号,“鲁直”是黄庭坚的字。
④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土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欧阳修
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再如“陈康肃公善射”.“康肃”是陈
尧咨的谥号。
⑤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⑥称籍贯。如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故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
故称王临川。
⑦称官名。如“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咏雪》),东晋的谢安死后追封为太傅,所以人称谢
太傅。再如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而被称为
杜拾遗、杜工部。
⑧称排行。如“崔九堂前几度闻”,崔九指崔涤,因在兄弟中排行第九,所以杜甫《江南
逢李龟年》中这样称呼他。
(三)年龄称谓
第4页共15页
1.襁褓
包裹婴儿的布或被。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始靛
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靛,换牙。如“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靛,跳往助之”(《愚
公移山》)。
3.髯年
童年,幼年。古代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如“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桃花
源记》)。
4.总角
未成年者扎在头顶两旁的发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借指童年。比如“总角之
交”是儿时就相识的好朋友。再如《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豆蔻
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如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6.及笄
笄是古代妇女用来固定头发的簪子。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礼
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7.加冠
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
8.而立
30岁。立,这里理解为立身,指能有所成就。如“三十而立”(《(论语)十二章》)。
⑨不惑
40岁,惑,迷惑,疑惑。如“四十而不惑”(《(论语)十章》)。
⑩知天命
50岁,天命,上天的意旨。如“五十而知天命”(《《论语)十二章》)
⑪耳顺
60岁。耳顺,通常的解释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如“六十而耳顺”(《论语)十二章》)
。耄耋
指年纪很大的人。耄,年纪八九十岁。蒙,年纪为七八十岁。如“今虽耄老,未有所成”
第5页共15页
(《送东阳马生序》)。
(四)地理文化
1.阴、阳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汉阴”指汉水南岸。
2.三秦
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为雍、塞、翟三部分给秦军三位降将,故称三秦。
如“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朔
泛指北方。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中原
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
流域。如“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出师表》)。
5.海内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
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九州
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一般,“九州”泛指中国,
如陆游《示儿》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7.江河
指长江和黄河
8.岱宗、五岳
“岱”“岱宗”均指泰山,如“岱宗夫如何”(杜甫《望岳》)。泰山是“五岳”之首,“五
岳”是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9.古称、别称
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如“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朱敦儒《相见欢》);如荆
州称江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10.四海
指天下、全国。如“四海亦谬称其氏名”(《送东阳马生序》
第6页共15页
n.塞外
古代指长城以北的地区,也叫“塞北"。如''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
12.江南
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
南逢李龟年》)。
13.社稷
国家。如“复立楚国之社稷”(《陈涉世家》)
(五)礼仪
1、讳
(1)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①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如”先帝创业未
半而中道崩阻”(《出师表》)
②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
③佛道徒之死: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
的人物的死。
④一般人的死: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濡逝、老、
故、逝、终等。
(2)避讳主要有四类:
①讳帝王,对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如在
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
②讳长官,即下属要避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
③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比如孔子,名丘,清朝时凡是姓“丘”
的都要加个耳字旁,改姓“邱”字,并且发音要读成“期、
④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
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唐代诗人李贺之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故李贺一生
不能参加进士考试。又如杜甫的父亲名叫“杜闲”,为了避“闲”字的讳,杜甫没在诗中用过
“闲”字;他的母亲名为海棠,故而从未写过海棠诗。
2.其他礼仪
第7页共15页
①坐:在宋代以前,人们基本都是席地而坐,也就是屈膝跪坐臀部放于脚跟上,上身挺直,
双手放于膝上,目不斜视,这是古代正式、标准的“坐相”。如“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
(《湖心亭看雪》)。
②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
雎不辱使命》)。
③揖:也称拱手礼,即站立拱手如“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周亚夫军细柳》)。
④谢:道歉。如“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⑤谒:拜见、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如“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送东阳马
生序》),马生作为同乡晚辈拜见宋濂,便是“谒、
⑥贽:古代初次进见尊长时所持的礼物。如''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送东阳
马生序》)。
⑦打躬:弯腰行礼。如“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又说了会,打躬作别”(《范进
中举》)。
(六)古代纪年
1、计时
①时,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时辰的起点是午夜。
古今计时对应:
子时23:00-01:00
丑时01:00-03:00
寅时03:00-05:00
卯时05:00-07:00
辰时07:00-09:00
巳时09:00-11:00
午时11:00-13:00
未时13:00-15:00
申时15:00-17:00
酉时17:00—19:00
戌时19:00-21:00
亥时21:00-23:00
第8页共15页
如“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当日行到申牌时分,寻得个客店里歇了”“当日直到
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饭走”(《智取生辰纲》)
②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
一更是19时至21时,戌时。
二更是21时至23时,亥时。
三更是23时至次日凌晨1时,子时。
四更是1时至3时,丑时。
五更是3时至5时,寅时。如“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可怜夜半虚前席”(李商隐《贾生》),夜
半即三更;”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更定”即一更,20时左右。
③漏:指漏壶,古代的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如“缺
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年号纪年
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自汉武帝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这一年称建元元年,
依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
寺夜游》),“元丰”是宋神宗年号;“晋太元中”(《桃花源记》),“太元”是东晋孝武帝的第二
个年号;“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
亭看雪》),“崇祯”是明思宗的年号。
3、干支纪年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共10个,即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
癸;“地支”即对应十二生肖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古代采
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顺序搭配起来,用来作
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
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如“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顺序组
合,就可以得到60组搭配。第53个为“丙辰”,如苏轼《水调歌头》的序言中:“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再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天启”是明熹宗的年号,“壬戌”为干支纪年。
4、十二生肖
生肖又称属相。十三生肖是12种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
第9页共15页
猪;配上十地支,便成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西鸡、
戍狗、亥猪。
生肖之所以为数十二,是源于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十天干与
十二地支相配,成为一个甲子,一甲子六十年,其间又以十二年为一周期,用地支来表示,附
以动物,即成为鼠年、牛年、虎年、兔年、龙年、蛇年、马年、羊年、猴年、鸡年、狗年、猪
年。
(七)科举文化
①乡试年: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轮到乡
试这一年叫“乡试年”。
②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考在一起写文章、切磋学问的集会。
③亚元: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④京报连登黄甲:科举时代写在喜报上表示祝贺的恭维话,意思是以后还会有会试、殿试
连续的捷报。殿试录取进士分为三等,叫“三甲”,榜用黄纸写,所以称“黄甲”
⑤房师:科举时代乡试和会试分房阅卷,由各房考官加批后推荐答卷给主考官,考中的人
称推荐答卷的房考官为“房师”。
⑥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后也指考试不及格。
⑦进学:明清科举制度,童生经过县考初试、府考复试,再参加由学政主持的院考(道考),
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叫进学,也就成了秀才。又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省一级考试),
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就是举人。
⑧殿试:科举考试最高一级考试,皇帝亲临殿廷主持。
(八)古代计量单位与容器
1、计量单位
①斗: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如“金樽清酒斗十千”【《行路难(其一)】
②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如“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③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如“飞来山上千寻塔”(《登飞来峰》)。
④文:货币单位,用于计算铜币的基本单位。旧时称一枚铜钱为一文。
⑤尺:长度单位,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如“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
讽齐王纳谏》。
⑥方:面积单位,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如“方七百
第10页共15页
里”(《愚公移山》)。
⑦仞:长度单位,一仞为周制(周尺一尺约合23厘米)八尺,汉制七尺,如“方七百里,
高万仞”(《愚公移山》)
⑧顷:土地面积单位,等于一百亩。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
2、容器
①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一箪食,一瓢饮”【《(论语)十二章》工
②瓢:用葫芦干壳做成的舀水或取东西的工具。如“一箪食,一瓢饮”【《(论语)十二章》,
③杓:同“勺”,勺子。如''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
④樽:盛酒的器具。如“金樽清酒斗十下”【《行路难(其一)》工
⑤箕畚:用竹蔑、柳条等编织的器具。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⑥觥:古代酒器,腹椭圆,上有提梁,底有圈足,兽头形盖,亦有整个酒器作兽形的,并
附有小勺。如“觥筹交错”(《醉翁亭记》)。
⑦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如“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③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如“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
⑨箧:箱子一类的东西。如''负箧曳展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⑩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方法总结】
传统文化常识复习方法:
第一,归类整理法。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要对文化常识进行分类整理。我们可以将古
代文化常识分为八类:饮食器用、音乐文娱、人的称谓、古代官职、天文历法、科举制度、
风俗礼仪、古代地理。
第二,真题训练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做历年的中考真题,对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进行
分析,尤其要对那些经常出现的考点进行着重记忆。
第三,积累背诵法。对于文化常识,我们要在平时多做积累,多加背诵,只有熟练掌握,
才能在答题时得心应手。
二、知识运用
111
1.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箫鼓追随春社近”中的“春社”指古代立春后的祭祀活动,主要是祭祀土地神,祈求
第11页共15页
丰收。
B.”未果,寻病终”中的“寻”是古代表示时间的词语,另外还有“少时”“俄而”“已而”
“俄顷”等。
C.“而立”“不惑”“古稀”这些表示年龄称谓的词语,分别指“30岁”“40岁”“50岁”。
D.“一食或尽粟一石”“万钟于我何加焉”加粗的“石”“钟”,是古代的容量单位。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
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松、竹、菊。
B.律诗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C.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有吃粽子、赛龙舟、赏菊花等习俗。
D.《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礼记》中的《学记》
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老生”“小丑”“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会武功的男子、滑稽人物、老年女子。
B.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桃花源记》中,“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髯”是指古代儿童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后代指小孩。
C.韩愈,字退之,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
家。
D.《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
11篇。
4.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
《孟子》的《告子下》。
B.茨威格,意大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作家》等。
C.剧本的主体一般是台词,也就是戏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
主题的主要手段。
D.《愚公移山》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汉水北岸。“阴”指山的南面,
水的北面,与“阳”相对。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2页共15页
A.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B.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他的作品《爱莲说》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莲花的赞
美,来表达洁身自爱的人生追求。
C.中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表述,颇有特色。如用“黄发垂髯”来借指老人和小孩;男子二
十岁称“弱冠”,女子十五岁为“及笄”。
D.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称为新闻的“六要素”。新闻注重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曾子等。)
B.进博会是让世界共享中国市场的大舞台。(这句话中“共享”“舞台”分别是动词和名词。)
C.“开垦”和“开拓”是近义词;“拥护”和“反对”是反义词。
D.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3日前后。
B.我国的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登高节,逐渐形成了重阳登高远眺、秋
游观景、佩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
C.在敬辞中,“令”有“美好”之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与对方有关系的人,如称对方的
母亲为“令尊”。
D.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画中
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诗
经》《孟子》合称“四书”。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转让咖啡吧台合同协议
- 跑车租赁维修合同协议
- 沟通机制协议书
- 车票服务代理合同协议
- 债券质押担保借款合同
- 水库水费协议书
- 更换田地协议书
- 超市转让协议书范本
- 软件项目签约合同协议
- 部门年终分红合同协议
- 劳务扩大框架合同范本
- DL∕T 703-2015 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 田忌赛马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 TD/T 1068-2022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正式版)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课件-研学课程方案设计
- 小儿补液的基础与临床课件
- Whose-dog-is-itPartB-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戏剧之美(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MOOC 商务英语-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国内信用证基础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