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件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_第1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件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_第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件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_第3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件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_第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件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点一组成成分一、生态系统的范围判断标准:①是否包含所有的生物种群;

②是否包含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生物圈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Q:生态系统的类型有哪些?见课本P48(1)各成分的作用及地位项目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_____异养异养实例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光合自养生物:绿色植物(主要)和蓝细菌等;化能合成生物: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等大多数动物(主要)、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寄生细菌(如结核杆菌)、病毒等营

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如蘑菇(主要)、腐食动物等自养腐生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Q: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项目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作用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础,必要成分生态系统的______、主要成分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非必要成分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必要成分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基石(1)各成分的作用及地位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教材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2P50“概念图内容”:判断以下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①菟丝子②硝化细菌③玉米④噬菌体⑤秃鹫⑥蜣螂⑦蓝细菌⑧结核杆菌⑨蘑菇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②③⑦①④⑧⑤⑥⑨辨析:生态系统成分认识的误区三类“不一定”①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②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植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遗体或动物排遗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③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两类“一定”①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②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ABCD1234567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基石、主要成分)残枝败叶

遗体呼吸作用分解作用遗体或排遗物(必要成分、关键成分)(最活跃的成分,加快物质循环)摄食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的两大“桥梁。”(2)相互关系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做题技巧: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判断(2)相互关系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情境推理·探究】1.“稻—鸭共作模式”即使不额外施用化肥,也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鸭产生的粪便,被水稻田中的分解者分解,使植物吸收利用的无机盐增多二、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捕食生产者5(1)食物链二、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是该营养级的

,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生物种群。所有生物Q: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这是为什么?

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掉大部分能量,其余能量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利用,流到第五营养级时,余下的能量很少(即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甚至不足以养活一个种群,因此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捕食生产者5生产者自然选择(1)食物链二、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种间竞争营养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食物网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取决于生物数量相互交错吃多种植物多种肉食性动物营养级注意: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越强。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注意:①每一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处在第几环节即为第几营养级,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②各种生物处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③同种生物,所属消费者级别和所处的营养级级别一定是不同,总是差一级④箭头所示方向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还表示捕食关系。草昆虫青蛙蛇鹰二、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①根据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构建二、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3)根据各类信息构建食物链(网)的方法②根据所含能量(生物量)构建图2生物可形成一条食物链:丙→甲→乙→丁二、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3)根据各类信息构建食物链(网)的方法②根据所含能量(生物量)构建图3生物可形成食物网:二、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3)根据各类信息构建食物链(网)的方法分析依据:根据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可推测能量相差在5倍以内,很可能为同一营养级。③根据所含能量(生物量)构建营养级ABCDPg15.9870.71.9141.0表格中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根据能量多少和传递效率10%~20%,可以确定食物链为B→D→A→C二、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3)根据各类信息构建食物链(网)的方法分析依据:生物的富集作用。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排出体外,所以此类物质会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即营养级越高的个体中含有有害物质的量越多,其含量往往是上一营养级个体含量的5~10倍。分析结果:(3)根据各类信息构建食物链(网)的方法④根据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浓度“由少到多”构建食物链(网)生物体ABCDE有机汞浓度/ppm0.0670.51680.39例.表中统计了某生态系统内各相关物种之间食物的比例关系,尝试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食物捕食者植物植食性鸟兔子老鼠虫青蛙蛇鹰植食性鸟○100%

兔子○100%

老鼠○100%

虫○100%

青蛙

○100%

○50%

○50%

○10%○30%○40%

○20%①当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都减少。②当“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二、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4)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化③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a.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二、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4)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化③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注:要会数食物链的条数!!技巧:找起点和终点C例.(2022·广东卷,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a、c是生产者

B.b、e是肉食动物C.c、f是杂食动物

D.d、f是植食动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生物体内与能量相关的主要生命活动光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少部分)热能(大部分)→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一、能量流动的概念理解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即能量流动渠道Q:研究能量流动的基本思路?以营养级为研究对象照射到某地区的太阳能大部分被大气层或地面吸收、散射和反射掉了,大约只有1%以可见光的形式,被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这样才能被生物利用。二、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1、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即积累/储存的能量)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流入下一营养级消费者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未被利用)(最高营养级无此去路)2、第二营养级及其后营养级能量流动①摄入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同化量,动物的粪便不曾被动物消化吸收而同化,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如兔吃草时,兔粪便中的能量应为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而不属于兔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二、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定时定量研究时)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流入下一营养级消费者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未被利用)(最高营养级无此去路)2、第二营养级及其后营养级能量流动(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二、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定时定量研究时)②某营养级(除最高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该营养级遗传残骸中的能量+下一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流入下一营养级消费者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未被利用)(最高营养级无此去路)2、第二营养级及其后营养级能量流动③粪便中的能量≠尿液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动物同化量,但尿液中尿素所含能量应属于动物同化量的一部分。

(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二、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定时定量研究时)由右图分析可知①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②输入该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图中的b(同化量)。③粪便中的能量(c)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能量。④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被利用的能量(j)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c)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i)2、第二营养级及其后营养级能量流动二、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二、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3、理解常考的两种能量流动模型(1)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过程模型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分解者摄入量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流入下一营养级分解者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2)“等量关系”分析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过程W1生产者固定能量(同化、流入、输入)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流入下一营养级C1流向分解者=生产者的遗体残骸+下一营养级的粪便1.生产者的同化量:

。2.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3.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4.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W1或A1+B1+C1+D1W1-A1或B1+C1+D1D1或A2+B2+C2+D2D1-A2或B2+C2+D2(3)“拼图法”分析能量流动过程二、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3、理解常考的两种能量流动模型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生产者(绿色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性动物)三级消费者(肉食性动物)呼吸作用……分解者1.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2.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3.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①②③④⑤⑤①或②+③+④①-③或②+④易错点训练:易错点训练: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分析下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1)第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是20J/(cm2.a)(

)(2)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50J/(cm2.a)(

)(3)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J/(cm2.a)(

)初级消费者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作用生长发育繁殖×××分解者(4)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繁殖量=遗体残骸+次级消费者摄入量。(

)√(5)腐烂后的杂草作为绿肥为农作物提供能量。(

)×总结:填空标准:①流经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②流经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③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④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太阳能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由于每一营养级和分解者都需要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一部分能量,所以各个生态系统必须要有太阳能的补充。能量最后以热能的形式回到无机环境,包括各营养级自身的呼吸消耗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三、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易错提醒]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发表了《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研究报告。他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50万平方米的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提醒]研究能量流动的方法:定量不定时、定量定时法。三、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不会随外界环境条件改变而改变以营养级为整体来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三、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不会随外界环境条件改变而改变[提醒]若能量传递效率大于2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甚至崩溃。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大约有10%~20%传到下一营养级,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因此食物链越

,能量损失越多。食物链越

,能量损失越少。长短①正推型: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已知A,求鹰)高营养级获得能量最多高营养级获得能量最少选最

食物链选最

食物链按

计算按

计算“×20%”短长“×10%”例:流经食物链的总能量为y,猫头鹰所得能量最多为___________;最少为_____________y×(20%)2y×(10%)3四、能量流动相关计算1、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乘法)②逆推型: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已知鹰,求A)需低营养级最少能量需低营养级最多能量选最

食物链选最

食物链按

计算按

计算“÷20%”“÷10%”短长例:如果大鱼要增加1kg体重,那至少需要浮游植物的重量为:_______最多需要浮游植物的重量为:_______25kg1000kg小鱼大鱼1kg浮游植物浮游动物1÷(20%)2=251÷(10%)3=1000(1)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四、能量流动相关计算(除法)1.题干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而需按具体数值计算

例如:在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

若A的能量为M,则D获得的能量为M×a%×b%×c%。2.如果是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获得的能量比例确定,则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四、能量流动相关计算(2)具有人工能量输入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人为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但却不是该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流入的能量。×100%如求第二营养级至第三营养级传递效率时,应为:第三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包括人工输入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

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包括人工输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四、能量流动相关计算√[经典·基础·诊断]1.(2024·湖北部分中学高三月考)养殖淡水石斑鱼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下图为养殖石斑鱼的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和部分能量数据,字母表示能量值(单位:kJ)。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流经该湖泊的总能量是a+eB.草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植物的同化量C.草鱼到石斑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b×100%D.图中c代表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模型新命题点思考]3.图甲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m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什么?提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的生物摄入量,营养级Ⅱ的生物同化量可用图乙中哪个字母表示?其能量值如何表示?(用图乙中字母表示)提示:B;b(或d+e)。

(3)从图乙中能计算能量传递效率吗?并说明原因。提示:不能。图乙仅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能量的变化,计算能量传递效率需知道相邻两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a-c(或d+f+g)A如图是一个食物网,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鹰若要增加20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A.900g B.500gC.200g D.600g解析

当能量传递效率为最大值即20%时,消耗的植物量最少鹰经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2/5÷20%÷20%=200(g)鹰经②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2/5÷20%÷20%=200(g)鹰经③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1/5÷20%÷20%÷20%=500(g)共计消耗植物量为200+200+500=900(g)。①植物→兔→鹰②植物→鼠→鹰③植物→鼠→蛇→鹰A例.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是原来的(

)A.1.375倍

B.1.875倍C.1.273倍

D.0.575倍设丙原来的能量为a,则需要甲提供的能量为

1/2a÷10%÷10%+1/2a÷10%=55a改变食物比例后的丙的能量设为b,则需要甲提供的能量为

2/3b÷10%+1/3b÷10%÷10%=40b由于生产者没有改变,所以流向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没有变化,

55a=40b即b/a=1.3755.(2024·武汉高三月考)某浅水泉微型生态系统中能量情况如下表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项目生产者固定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初级消费者摄入初级消费者同化初级消费者呼吸消耗能量[105J/(m2·a)]90428413.53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0×105J/(m2·a)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15%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C.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0.5×105J/(m2·a)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为70.5×105J/(m2·a),该能量由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6.地震是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恐怖的自然灾害。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所示[单位为103kJ/(m2·y)]。请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这场地震中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较小B.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5.6%C.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为5×103kJ/(m2·y)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补偿输入的能量√Q:生产者、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同化的总能量分别是多少?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14+3+70+23]×103=110×103kJ/(m2·y)。52.5肉食性动物同化的总能量=(0.25+0.05+2.1+5.1)×103=7.5×103kJ/(m2·y);第二营养级传递给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16-9-4-0.5)×103=2.5×103kJ/(m2·y);植食性动物同化的总能量=[14+2]×103=16×103kJ/(m2·y);Q: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2.516×100%≈15.6%(7.5-5)肉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中来自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植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100%=D例.(2023·北京东城模拟)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

f代表初级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C.若有未被利用的能量,则在g和i中有一处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D.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b×100%五、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同化量比值关系五、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自然生态系统一定是五、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每一层代表一个营养级,宽度代表营养级的大小。一种生物可以属于多层,因此一个生态金字塔可以有多条食物链。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层次越多,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越低。第一营养级越宽,提供给生态系统的能量越多。群落演替往往使生态金字塔纵向增加营养级、横向增加营养级大小(宽度增加)2.(选择性必修2P54问题探讨)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1)依生态学原理看,同样重量的玉米,______可养活更多的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甲、乙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哪个较高?_______。甲甲中人处于第二营养级,与乙相比,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损耗少乙(3)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鸡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对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对。甲、乙中“人”代表的是相应营养级,并非“一个人”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甘蔗和大豆间种冬小麦夏玉米套种蔬菜大棚中的多层育苗稻-萍-蛙立体农业生产六、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燃烧秸秆散失的热能不能被利用(能量的利用率低)将秸秆用作饲料喂牲畜牲畜粪便六、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牲畜粪便沼气池将牲畜的粪便作为沼气池发酵的原料,可以生产沼气提供能源沼气池中的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还田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能量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能量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注:六、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3.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牲畜过少,不能充分利用牧草所提供的能量牲畜过多,就会造成草场退化,使畜产品的产量下降稻田除草、除虫等合理放牧六、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2)能量利用率①一般指流入最高营养级(或人类)的能量占生产者固定总能量的比值;②一般来说,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率越高;③有时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使营养结构更加复杂,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六、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不能提高能提高2.放养鱼的数量要严格控制,才能保证持续高产,从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来分析,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1.与“稻-鱼”共生模式类似的“稻-萍-蛙”立体农业生产方式体现了研究能量流动的哪项实践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虾农还利用性引诱剂诱杀螟虫雄性个体调整种群的________,降低出生率,使种群密度下降。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防治虫的实践意义是________3.在人工养殖池塘中,往往要定期清除无经济价值的野生杂鱼,从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来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性别比例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教材隐性知识:(1)源于选择性必修2P59“探究·实践”:人们主要通过

的方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2)源于选择性必修2P60“拓展应用2”:溶解在水中的方糖不能变回原来的形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密植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物质总是由有序朝着无序的方向发展(判断)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不一定,改变能量流动的关系(1)误区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只能是光能。由于生产者固定能量的方式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利用的能量是光能,但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是化学能,所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学能。(2)误区二:生物数量金字塔与能量金字塔完全一致。能量金字塔体现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所含总能量的关系,而生物数量金字塔体现的是营养级与个体数量的关系,所以生物数量金字塔有时会出现倒置的现象。(3)误区三: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体现的是能量流动过程中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不能随意改变;但能量利用率可以人为改变,例如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就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总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的几点误区4.(2024·湖南怀化高三模拟)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某水域生态系统后绘制的能量金字塔,其中P表示生产者,C表示消费者,D表示分解者,数字表示能量值;下表为C1营养级4种生物现存的生物量,每种生物仅占一个营养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种ⅠⅡⅢⅣ生物量/(g·m-2.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在图中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图中涉及的营养级共4个,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7%C.从表可知,该生态系统的优势种可能为ⅡD.表中的4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为种间竞争,也可能为捕食√1.下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三个种群的实际数量。若上述三个物种可形成一条食物链,判断该食物链可能是______________。甲→乙→丙2.生态鱼塘水体内存在如下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黑鱼,其中,鳙鱼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鳙鱼的遗体残骸和黑鱼粪便中3.在果园内设置一些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原因分析类]4.假设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5.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6.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食物链顶端的虎鲸种群数量最少,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虎鲸营养级最高,获得能量最少,种群数量少7.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只显示部分)。

牧民通过养羊获取该生态系统的能量,经测算发现羊的同化量远小于草同化量的1/10,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