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肺炎的CT表现欢迎参加《肺炎的CT表现》专业讲座。本课程将系统介绍不同类型肺炎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的特征性表现,帮助医学专业人员提高对肺炎的诊断能力和鉴别诊断水平。肺炎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其CT表现多种多样,掌握这些影像学特征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将从基础知识到复杂案例,全面讲解肺炎的CT影像学特点。江苏省人民医院放射科课程目标与大纲熟练掌握肺炎CT诊断核心技能精准识别各类肺炎特征性表现提高能力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本课程旨在帮助医学专业人员全面理解肺炎的CT影像学表现,从基础解剖到复杂病例分析,系统掌握各类肺炎的特征性表现。通过学习,您将能够准确识别不同类型肺炎的CT特征,提高临床诊断精准度。什么是肺炎?定义肺炎是指肺实质(包括肺泡、肺间质和细支气管)的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病原体引起,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临床意义肺炎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尤其对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危害更大。主要病因细菌(肺炎链球菌、克雷伯杆菌等)、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支原体、真菌及其他特殊病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本质是肺部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肺泡内充满渗出液和炎性细胞。根据病原体的不同,肺炎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等。CT在肺炎中的作用诊断价值CT对肺炎的早期诊断、类型鉴别和并发症评估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对普通X线片无法显示的早期病变。鉴别诊断CT能够提供详细的肺部解剖结构和密度信息,有助于与肺癌、结核等疾病进行鉴别。疗效评估CT可客观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局限性辐射暴露问题、对某些早期病变敏感性有限、无法完全替代病原学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作为肺炎诊断的重要工具,比传统X线平片提供更多详细信息,能够清晰显示肺实质、气管、血管和胸膜的病变。CT检查对于诊断不典型肺炎、评估复杂病例以及发现并发症尤为重要。肺的CT解剖基础肺叶分布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左肺分为上、下两叶。了解肺叶解剖对于定位病变至关重要。肺段划分右肺共10个肺段,左肺共8个肺段。肺段是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分支的基本单位。正常CT表现正常肺组织呈低密度,肺纹理清晰可见,包括血管、支气管壁、小叶间隔等结构。肺的解剖结构在CT影像中清晰可见,掌握正常解剖是识别病变的基础。肺由支气管树、肺泡和血管系统组成,在CT影像上表现为不同密度的结构。正常肺实质在CT上呈低密度(约-700至-800HU),肺血管呈分支状高密度影。CT检查技术参数检查类型技术参数临床适用情况常规胸部CT层厚5-7mm,间隔5-10mm筛查、初步诊断高分辨率CT(HRCT)层厚1-2mm,间隔10-20mm间质性病变评估螺旋容积CT层厚0.5-1.5mm,重建间隔≤1mm精细评估,三维重建增强CT含对比剂,动态扫描血管评估,鉴别肿瘤CT检查技术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对于肺炎患者,常规选择常规胸部CT进行初步评估,对于疑似间质性肺炎或需要精细评估的病例,则选择高分辨率CT(HRCT)。肺炎的影像学分期急性期(1-3天)肺泡充血、水肿,CT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实变不明显。巩固期(4-8天)大量渗出物填充肺泡,CT表现为实变影,可见空气支气管征。恢复期(1-3周)炎症吸收中,CT表现为实变减少,出现条索状影。解决期(>3周)基本恢复正常,可残留少量纤维化改变。肺炎的影像学表现随疾病进展呈动态变化。急性期主要为磨玻璃密度影,反映早期肺泡内液体积聚和间质水肿;随着疾病进展进入巩固期,大量炎性渗出物和细胞填充肺泡腔,形成实变影;当疾病进入恢复期,渗出物逐渐被吸收,实变区域缩小并出现条索状影。肺炎基本CT表现总览磨玻璃影肺实质密度增高但血管轮廓仍可见,常见于早期或病毒性肺炎实变影肺实质密度显著增高且血管轮廓不可见,常见于细菌性肺炎空气支气管征实变背景中可见含气支气管,是肺炎重要征象小结节影多发小结节,常见于支原体、真菌等感染肺炎在CT上的基本表现包括多种影像学征象,这些征象反映了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磨玻璃影代表肺泡内少量渗出或间质水肿;实变反映肺泡内大量液体、细胞和渗出物充盈;小叶中心结节常见于细支气管周围炎症;间质改变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或网格状改变。实变影定义与机制实变是指肺泡内被液体、细胞或其他物质充满,导致含气减少,在CT上表现为密度增高区域,其中血管和支气管轮廓不可辨认。病理基础是肺泡腔内炎性渗出物(包括蛋白质、水分、红细胞、白细胞等)积累,取代了正常的空气。CT特征软组织密度增高区(0-30HU)血管和支气管壁轮廓模糊或消失常伴有空气支气管征边界可清晰或模糊分布可局限或广泛实变在肺炎CT诊断中具有核心地位,是判断肺炎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实变可呈现不同的形态和分布,如大叶性肺炎常表现为叶或段分布的均匀实变;支气管肺炎则表现为斑片状、结节状实变,常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空气支气管征病理机制肺泡充满渗出物而支气管保持通气CT表现实变背景中可见含气支气管诊断价值肺炎的特征性征象空气支气管征是肺炎诊断中极具价值的影像学征象,表现为实变区域内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呈现低密度线状或分支状影。这一征象形成的机制是肺泡腔内充满液体或细胞性渗出物,而连通的支气管仍保持通气,在高密度实变背景下产生对比。毛玻璃影定义磨玻璃密度影(GroundGlassOpacity,GGO)是指肺实质密度轻度增高但不掩盖肺血管和支气管轮廓的CT表现。呈现半透明、朦胧状改变,如同"磨砂玻璃"。病理基础轻度肺泡内渗出、肺泡壁增厚、部分肺泡塌陷或间质水肿所致,肺泡仍部分含气。反映肺实质的部分充填或间质改变。相关疾病病毒性肺炎、早期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间质性肺炎、肺水肿、肺出血和部分肺癌等多种疾病。磨玻璃影是肺炎CT诊断中常见且重要的征象,尤其在病毒性肺炎中极为常见。其特点是肺实质密度较正常肺组织略高,但不如实变密度高,且不完全掩盖肺血管影像。磨玻璃影可呈片状、结节状或弥漫分布,其形态和分布有助于判断不同类型的肺炎。斑片状影形态特点不规则形状,大小不等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分布特征常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呈细支气管中心性典型疾病支气管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斑片状影是指CT上呈现的多发、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密度增高区域,是支气管肺炎的典型表现。这些病变常沿支气管分布,反映了细支气管及其周围肺泡的炎症。斑片状影可以是实变密度或磨玻璃密度,边界常不清晰,与周围正常肺组织呈渐变过渡。小叶中心结节小叶中心结节是指位于肺小叶中心区域的小结节影,直径通常为1-5mm,在高分辨率CT上清晰可见。这些结节分布于细支气管末端和肺小动脉周围,与胸膜及小叶间隔有一定距离,形成特征性的"中心性"分布。肺纹理增粗2-3mm正常肺纹理宽度健康人群标准范围20%慢性肺炎患者比例表现为纹理增粗5-8mm病理状态下增粗宽度明显异常值范围肺纹理增粗是指CT上显示的肺内支气管血管束影像宽度增加、密度增高或数量增多的改变。正常肺纹理主要由支气管壁、肺动静脉和周围少量结缔组织组成,在CT上呈纤细的线状影像。当发生炎症或纤维化时,这些结构会增粗增密。大叶性肺炎CT表现充血期(1-2天)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水肿,CT表现为局限性磨玻璃密度影。肝变期(3-4天)大量中性粒细胞和纤维蛋白渗出,CT表现为叶/段实变,伴空气支气管征。灰色肝变期(5-6天)出现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和碎片,CT上实变密度不均匀。消散期(7-10天)渗出物被吸收,CT上实变逐渐减少,可见条索影。大叶性肺炎是以肺叶或肺段为单位的肺炎,多由肺炎链球菌引起,在CT上表现为符合解剖分布的实变。其特点是实变范围大、分布均匀、边界清楚,常沿肺叶或肺段分布,实变内可见明显的空气支气管征。大叶性肺炎典型图像典型表现叶或段分布的均匀实变边界清晰,与小叶间隔相吻合内部可见明显空气支气管征病变范围大,可累及整个肺叶关键征象解析上图展示了典型的右下肺叶大叶性肺炎,表现为整个肺叶的均匀实变,密度接近软组织,边界清晰,与肺叶间隙相符。实变内可见多条含气支气管(空气支气管征),为大叶性肺炎的特征性表现。病变区域没有明显的体积减小,这有助于与肺不张相鉴别(肺不张常伴有体积减小和纵隔移位)。大叶性肺炎在CT上的特征性表现是沿解剖结构(肺叶或肺段)分布的均匀实变,这种分布反映了感染通过气道延伸到肺泡的方式。实变内可见典型的空气支气管征,表明支气管内仍有空气,这是区别于肺不张的重要征象。支气管肺炎CT表现分布特点多发、双侧、非节段性分布,常见于双肺下叶和后段。形态特征斑片状、结节状密度增高影,大小不一,边界模糊。小叶改变小叶中心性结节,严重时出现"树芽征"。合并表现可伴有肺气肿、小支气管扩张和黏液栓。支气管肺炎是起源于细支气管的炎症,继而蔓延至周围肺泡的肺炎类型。与大叶性肺炎不同,支气管肺炎在CT上表现为多发、散在的斑片状或结节状密度增高影,呈非节段性分布,常为双侧性,尤其好发于双肺下叶和后段。支气管肺炎病例图像多发斑片状影双肺多发不规则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分布散在,不符合肺叶或肺段分布,这是支气管肺炎的典型表现。树芽征高分辨率CT显示多个小叶中心区域的分支状高密度影,如同冬季的树枝,这是小支气管内充满分泌物的表现。合并表现部分斑片状实变区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周围可见磨玻璃密度影晕,反映炎症向周围肺泡的蔓延。支气管肺炎的CT表现多样,但其核心特征是多发、散在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和小叶中心性结节。上述影像展示了典型的支气管肺炎CT表现,注意病变分布不规则,不符合解剖学分布,这是区别于大叶性肺炎的关键点。克雷伯杆菌肺炎CT表现急性期特征大片均匀高密度实变,常累及上叶,特别是右上叶。实变区边缘可膨隆,形成特征性的"球形轮廓"。进展期表现实变内出现多发低密度区,代表组织坏死和脓肿形成。实变区可见明显的"裂隙征",即肿胀的肺组织受到肋骨压迫形成的凹陷。晚期改变大型空洞形成,壁厚不均,内可含气液平面。周围肺组织纤维化明显,气道扭曲变形。克雷伯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是一种侵袭性强的肺炎,在CT上具有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其典型特征是单叶(常为上叶)大片均匀实变,边缘膨胀形成"球形轮廓"和"裂隙征"。这种表现被称为"球形肺炎",反映了肺组织严重充血水肿并呈膨胀状。克雷伯杆菌肺炎病例图像典型病例解析右上叶大片均匀实变实变区轮廓呈球形膨隆叶间裂向外突出(裂隙征)实变内可见多个低密度坏死区部分区域已形成空洞诊断关键点该病例展示了克雷伯杆菌肺炎的典型特征:右上叶大片实变,边缘呈球形膨隆,形成特征性的"裂隙征"。实变内可见多个低密度区域,提示组织坏死,这是克雷伯杆菌肺炎的特征之一。边缘部分已形成空洞,内可见气液平面。临床上,患者可能表现为高热、咳脓痰(呈"咖啡豆样"或"红果酱样")和呼吸困难。克雷伯杆菌肺炎的CT影像学特征非常独特,上述病例展示了其典型表现。这种"球形肺炎"的特点是由于肺炎克雷伯菌产生大量荚膜,导致肺组织严重充血水肿并呈膨胀状态,使受累肺叶体积增大,叶间裂向外凸出。病毒性肺炎CT表现分布特点双肺多发,常呈周围型分布,基底段和胸膜下区域多见。可表现为局灶性病变或广泛弥漫性改变。基本表现磨玻璃密度影为主要表现,可呈片状、多发结节状或融合状。实变相对较少,常与磨玻璃影混合出现。特殊征象可见小叶中心性结节、"疯狂铺路石"样改变(磨玻璃背景上叠加间质增厚)、支气管壁增厚和细支气管扩张。演变规律早期以磨玻璃影为主,进展期可出现实变,吸收期呈现纤维条索影。与细菌性肺炎相比,病变吸收较慢。病毒性肺炎在CT上以磨玻璃密度影为主要表现,反映病毒主要侵犯肺间质和肺泡上皮细胞,导致间质水肿和肺泡壁炎症。不同病毒导致的肺炎可能存在细微差异,例如流感病毒肺炎常在双肺出现多发片状磨玻璃影,可伴有小叶中心性结节;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则表现为周围型分布的磨玻璃影,后期可演变为"疯狂铺路石"样改变。病毒性肺炎CT图像展示上述图像展示了病毒性肺炎的典型CT表现。最常见的特征是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多呈周围分布,基底段和胸膜下区域更为常见。磨玻璃影可呈片状、结节状或弥漫融合状。部分病例可见磨玻璃背景上叠加间质增厚,形成"疯狂铺路石"样改变,这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尤为常见。支原体肺炎CT表现影像特征支气管中心性分布,小叶内不均匀实变或磨玻璃影1特殊征象小叶中心性结节,树芽征,支气管壁增厚好发部位下叶和中叶/舌叶,单侧或双侧时间演变病程较长,吸收缓慢,可遗留纤维化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在CT上具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其主要特点是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表现为小叶内不均匀实变或磨玻璃影。中心区域密度较高,向周围逐渐减低,形成特征性的"消退征",这反映了感染沿支气管向外蔓延的模式。支原体肺炎典型CT图像细支气管周围炎高分辨率CT清晰显示多个小叶中心性结节(红箭头),呈现"树芽征",反映细支气管壁炎症和内腔分泌物积聚。斑片状实变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影(黄箭头),中心区实变密度高,向周围逐渐过渡为磨玻璃密度,形成"消退征"。上述图像展示了支原体肺炎的典型CT表现。支原体肺炎在CT上的关键特征是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密度增高影,小叶中心性结节和树芽征。这些表现反映了支原体感染主要侵犯气道,尤其是细支气管,导致气道壁炎症、内腔分泌物积聚和周围肺泡炎症。过敏性肺炎CT表现急性期表现弥漫性磨玻璃密度影,小叶中心性结节,分布均匀,上叶和中叶为主。亚急性期表现小叶中心性磨玻璃结节,"马赛克灌注"样改变,局部气体潴留。慢性期表现间质纤维化,网格状和蜂窝状改变,牵拉性支气管扩张,上叶和中叶为主。特征性征象头胸部高分辨CT表现为多个小结节,类似"猪头冻肉"(headcheesesign)。过敏性肺炎是一种由吸入性抗原引起的肺部炎症性疾病,其CT表现因疾病阶段而异。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影和小叶中心性结节,反映肺泡炎和细支气管炎;亚急性期表现为小叶中心性磨玻璃结节和"马赛克灌注"样改变,这是由于小支气管收缩导致的区域性通气不良;慢性期则表现为间质纤维化,包括网格状和蜂窝状改变。过敏性肺炎病例图像"猪头冻肉征"同一切面上同时存在正常肺组织(绿箭头)、磨玻璃影区域(黄箭头)和空气潴留区域(红箭头),形成类似猪头冻肉的外观,这是过敏性肺炎的特征性表现。马赛克灌注肺组织呈现不均匀密度,部分区域密度增高(磨玻璃影),部分区域密度降低(空气潴留),形成"马赛克灌注"样改变,这反映了细支气管收缩导致的区域性通气不良。慢性纤维化改变长期反复暴露于致敏原可导致不可逆的肺纤维化,表现为网格状和蜂窝状改变,主要累及上叶和中叶,这与特发性肺纤维化(主要累及下叶)不同。上述图像展示了过敏性肺炎在不同阶段的典型CT表现。过敏性肺炎是一种由吸入有机粉尘或化学物质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常见于农民、鸟类饲养者和某些职业工人。其特征性CT表现包括小叶中心性结节、"猪头冻肉征"和上叶优势的分布模式。间质性肺炎CT表现基本表现间质增厚,网格状和蜂窝状改变急性期磨玻璃密度影,反映活动性炎症慢性期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肺容积减少间质性肺炎是一组以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肺部疾病,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等多种亚型。其CT表现以间质改变为主,包括小叶间隔增厚、网格状和蜂窝状改变、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等。不同亚型的间质性肺炎在CT上可能存在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间质性肺炎图像实例普通型间质性肺炎下肺优势的网格状和蜂窝状改变(红箭头),伴有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周围分布明显,这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典型表现。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双肺对称性磨玻璃影(黄箭头)和轻度网格状改变,下肺为主,胸膜下区域相对保留,这与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的分布模式不同。上述图像展示了两种常见间质性肺炎的典型CT表现。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特征性表现,其CT征象包括下肺优势的网格状和蜂窝状改变,周围分布明显,常伴有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这种表现反映了不可逆的肺纤维化,预后相对较差。真菌性肺炎CT表现侵袭性曲霉菌病多发结节或实变,常伴有"晕征"(结节周围的磨玻璃晕),进展可形成空洞和"新月征"(空洞内游离组织块)。肺隐球菌病单发或多发结节,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少数可形成空洞。弥漫型表现为多发微小结节和磨玻璃影。肺孢子丝菌病急性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慢性表现为纤维条索影和空洞,上叶为主。肺念珠菌病支气管肺炎样表现,多发斑片状浸润影,可伴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真菌性肺炎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接受化疗或器官移植、AIDS患者等。不同种类的真菌感染在CT上可能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性改变。侵袭性曲霉菌病是最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之一,其特征性征象是"晕征"和"新月征":晕征表现为结节周围的磨玻璃晕,反映周围出血;新月征表现为空洞内游离的组织块,反映坏死组织。真菌性肺炎病例图像晕征侵袭性曲霉菌病中的特征性"晕征",表现为实性结节(红箭头)周围的磨玻璃密度晕环(黄箭头),反映周围肺泡出血,这是侵袭性曲霉菌病的早期特征性表现。新月征侵袭性曲霉菌病后期的特征性"新月征",表现为空洞内游离的组织块(红箭头)和空洞壁之间的新月形含气空间(黄箭头),反映坏死组织与空洞壁分离。多发结节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多发真菌性结节,大小不等,部分可见空洞形成,这种表现多见于血行播散性真菌感染。上述图像展示了真菌性肺炎的典型CT表现。真菌性肺炎与病毒性或细菌性肺炎的主要鉴别点在于:真菌性肺炎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CT上常表现为结节伴晕征或空洞伴新月征;病程相对较长,对常规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机会性感染CT表现卡氏肺囊虫肺炎双肺对称性、弥漫性磨玻璃影,呈"磨砂玻璃"样改变,从肺门向周围扩散。肺门型分布,边界模糊,可伴有气囊形成。巨细胞病毒肺炎双肺多发小结节、磨玻璃影和实变,分布不规则,可呈现"马赛克灌注"样改变。晚期可出现纤维化和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结核分枝杆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结核表现不典型,常见弥漫性粟粒状结节、广泛实变和淋巴结肿大,空洞形成不明显。机会性感染是指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原本不致病或低致病性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最常见于AIDS患者、器官移植受者、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不同病原体导致的机会性肺炎在CT上可能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放射性肺炎CT表现1急性期(1-3个月)放射野内磨玻璃密度影或实变,边界清晰,与放射照射野形状一致。2亚急性期(3-6个月)实变逐渐吸收,出现纤维条索影,体积开始减小。3慢性期(>6个月)明显的纤维化改变,体积减小,可见牵拉性支气管扩张。放射性肺炎是胸部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可分为早期反应性肺炎和晚期纤维化性肺炎。早期放射性肺炎通常发生在放疗后1-3个月,在CT上表现为照射野内的磨玻璃密度影或实变,边界清晰,与放射照射野形状一致,这是其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放射性肺炎典型病例急性期右肺上叶放射治疗后的急性期改变,表现为照射野内的磨玻璃密度影和实变(红箭头),边界清晰,与放射照射野形状一致,这是放射性肺炎的特征性表现。慢性期同一患者6个月后的CT表现,可见照射野内的纤维条索影(黄箭头)、体积减小和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这反映了放射性肺炎向不可逆纤维化的演变。上述图像展示了放射性肺炎从急性期到慢性期的典型演变过程。放射性肺炎的诊断关键是病变严格局限于照射野内,且边界清晰,与照射野形状一致。这种特征性分布有助于与感染性肺炎和其他间质性肺病鉴别。吸入性肺炎CT表现原因误吸胃内容物、食物、异物等好发部位重力依赖区:背侧段和下叶基底段CT表现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沿支气管分布时间演变急性期:磨玻璃影和实变;慢性期:支气管扩张和纤维化吸入性肺炎是由于异物、液体或胃内容物误吸入气道和肺部引起的炎症反应。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主要表现为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分布于背侧段和下叶基底段等重力依赖区域。这种特征性分布是由于患者取卧位时,误吸物质多流向重力依赖区域。慢性肺炎CT表现细节实变贴胸膜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胸膜增厚慢性肺炎是指病程超过1个月,症状和影像学改变持续存在的肺炎。其CT表现多样,但主要特征包括持续存在的实变、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和胸膜增厚等。实变常贴近胸膜,呈楔形或不规则形,密度不均匀;纤维条索影反映炎症后的纤维化修复;支气管扩张则是反复炎症导致支气管壁损伤和周围肺组织牵拉的结果。慢性肺炎图像与分析支气管扩张慢性肺炎患者的CT表现之一:支气管扩张(红箭头),表现为支气管内径增宽,支气管壁增厚,呈"戒指征"或"轨道征"。这是反复炎症导致支气管壁损伤和周围肺组织牵拉的结果。纤维化改变慢性肺炎患者的CT表现之二:纤维条索影(黄箭头)和局部体积减小,这反映了炎症后的纤维化修复过程。这种改变常见于长期或反复发作的肺炎。胸膜改变慢性肺炎患者的CT表现之三:胸膜增厚(绿箭头)和粘连,常见于长期炎症刺激胸膜所致。严重时可导致胸膜腔闭锁和肺功能限制。上述图像展示了慢性肺炎的典型CT表现。慢性肺炎与急性肺炎的主要影像学区别在于:慢性肺炎常见支气管扩张、纤维条索影、胸膜增厚和局部体积减小等结构性改变,而急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可逆性的磨玻璃影和实变。肺脓肿的CT表现形态特征圆形或类圆形空洞,内含气液平面,壁厚不均匀,常>5mm。壁部特点内壁不规则,周围炎性浸润,强化明显。分布位置多位于后段和基底段,单发多见,也可多发。伴随改变周围肺组织炎性浸润,邻近胸膜增厚,可伴支气管肺炎样改变。肺脓肿是指肺实质内化脓性感染导致的局限性组织坏死和空洞形成。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主要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空洞,内含气液平面,壁厚不均匀(通常>5mm),内壁不规则,周围有明显的炎性浸润。这些特征反映了组织坏死、液化和排液过程。肺脓肿典型病例肺脓肿右下肺典型肺脓肿,表现为厚壁空洞(红箭头),壁厚不均匀(>5mm),内壁不规则,内含气液平面(黄箭头),周围有明显的炎性浸润。脓胸右侧脓胸,表现为胸腔内分隔包裹性积液(绿箭头),可见增厚的壁层胸膜(蓝箭头),积液呈镰刀状或新月形,受胸腔形态限制。上述图像展示了肺脓肿和脓胸的典型CT表现及其鉴别要点。肺脓肿是肺实质内的化脓性感染,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空洞,壁厚不均匀,内壁不规则,常含气液平面;而脓胸是胸腔内的脓性积液,表现为胸腔内积液,可分隔包裹,受胸腔形态限制,常呈镰刀状或新月形。肺炎性假瘤影像学基本表现类似肿瘤的局灶性肺实质炎症CT征象边缘模糊的结节或肿块,密度不均2增强特点轻-中度强化,中心可见低密度区动态变化抗炎治疗后可明显缩小或消失肺炎性假瘤是一种炎症性病变,在影像学上模拟肿瘤,容易误诊为肺癌。其CT表现为局灶性结节或肿块,边缘可能模糊或清晰,内部密度不均匀,可含低密度坏死区。其形成机制是局灶性炎症反应导致肉芽组织增生和纤维化,形成肿块样改变。胸膜病变相关CT表现胸膜增厚肺炎相关的胸膜增厚通常局限于病变区域,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厚,强化明显。慢性炎症可导致明显纤维化性胸膜增厚和粘连。胸腔积液肺炎相关的胸腔积液多为少-中量,密度均匀,呈游离状态。脓胸表现为胸腔内分隔包裹性积液,壁层胸膜增厚明显,可见胸膜强化。膈胸膜增厚下叶肺炎常伴有膈胸膜增厚,表现为膈肌上面的线状高密度影增厚。严重时可见膈下积液,提示炎症已透过膈肌蔓延。胸膜病变是肺炎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和脓胸等。CT可清晰显示这些病变,有助于评估肺炎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肺炎相关的胸膜增厚通常局限于肺炎区域,表现为壁层胸膜或脏层胸膜的线状或结节状增厚,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特殊类型:儿童肺炎CT表现解剖特点儿童肺组织松软,支气管壁薄,支气管相对狭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这些因素影响炎症的发展和表现。常见病原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等。不同年龄段常见病原体有所不同。CT表现特点支气管肺炎多见,表现为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小叶性肺不张常见;淋巴结肿大更为常见;胸腔积液相对少见。儿童肺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年龄相关特点,这与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和常见病原体有关。儿童肺组织松软,支气管壁薄,支气管相对狭窄,因此支气管肺炎和小叶性肺不张在儿童更为常见。CT上常表现为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可伴有小叶性肺不张。特殊类型:老年肺炎CT表现解剖生理特点老年人肺组织弹性减退,支气管壁纤毛功能下降,吞咽功能减弱,免疫功能下降,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常见病原体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吸入性肺炎常见,混合感染比例高。CT表现特点多种类型肺炎并存,如支气管肺炎、吸入性肺炎;基底段和背侧段更常受累;常合并慢性肺部改变;胸腔积液更常见。并发症多见脓胸、肺脓肿、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并发症在老年人更为常见,CT表现更为复杂。老年肺炎的CT表现具有特殊性,这与老年人特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常见病原体有关。老年人肺组织弹性减退,支气管壁纤毛功能下降,吞咽功能减弱,免疫功能下降,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这些因素导致老年肺炎的发病率高、病情重、并发症多。鉴别诊断:肺结核VS慢性肺炎肺结核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和下叶尖段(S6)病变常沿支气管分布,形成"树芽征"结节多呈聚集分布,可融合成浸润影空洞壁厚薄不均,内壁不光滑常伴有钙化结节或纤维索条淋巴结肿大常伴有钙化或液化慢性肺炎好发于下叶和背侧段病变分布不规则,多为斑片状实变常呈楔形,与胸膜相邻空洞壁较均匀,多为厚壁纤维化改变较少见钙化淋巴结肿大少见钙化肺结核和慢性肺炎在CT上可能表现相似,但存在一些鉴别要点。肺结核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和下叶尖段(S6),这与氧分压高有关;病变常沿支气管分布,形成特征性的"树芽征";结核结节多呈聚集分布,可融合成浸润影;空洞壁厚薄不均,内壁不光滑;常伴有钙化结节或纤维索条;淋巴结肿大常伴有钙化或液化。鉴别诊断:肺炎VS肺癌鉴别要点肺炎肺癌边界多模糊不清多清晰,可有分叶、毛刺密度不均匀,可含气支气管相对均匀,可见钙化或坏死增强轻-中度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可有坏死区支气管通常保持通畅(空气支气管征)常受压、移位或切断时间演变治疗后短期内明显变化变化缓慢,治疗反应差肺炎和肺癌的鉴别是临床影像学的重要挑战,特别是对于表现为局灶性肺实变或结节的病例。肺炎和肺癌在CT上有一些鉴别要点:肺炎边界多模糊不清,密度不均匀,可含气支气管(空气支气管征),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均匀强化,治疗后短期内可明显变化;而肺癌边界多清晰,可有分叶、毛刺,密度相对均匀,支气管常受压、移位或切断,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可有坏死区,变化缓慢,治疗反应差。鉴别诊断:炎症与肿瘤空洞性病变是肺部疾病中常见的表现,可见于炎症性疾病(如结核、肺脓肿、坏死性肺炎)和肿瘤性疾病(如鳞状细胞癌、转移瘤)。鉴别炎症性空洞和肿瘤性空洞主要基于以下特点:炎症性空洞一般壁厚不均匀,内壁不规则,周围有明显炎性浸润,增强扫描壁部强化明显;而肿瘤性空洞壁较厚(通常>15mm),边缘光滑或结节状,内壁可有结节突起,周围炎性浸润较少,增强扫描壁部强化不均匀。阅片陷阱与常见误区23%肺尖部病变容易被肩胛骨和锁骨遮挡18%胸膜下病变易与胸膜增厚混淆31%心后和膈后容易漏诊的盲区28%双侧对比常因聚焦明显病变忽略对侧肺炎CT诊断中存在一些常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新版标准合同文本示例
- 2025【悦心童装特许加盟合同】悦心童装加盟
- 地理日本测试题及答案
- 探讨2024年国际美术设计师考试的适应性问题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证书考前资料准备 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师考试成功案例分析法试题及答案
- 旅游签证测试题及答案
- 整体设计思维与模块化设计试题及答案
- 助力通过的复习技巧试题及答案
- 卫计委面试题及答案
- 隧道工程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 《民航服务礼仪》项目五 地面服务礼仪
- 旅游产品策划与设计课件(完整版)
- 公共管理学(第3版)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
- 一二三级配电箱原理图、施工临电平面图
- DB23∕T 1019-2020 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标准
- 【证券】金融市场基础知识(完整版讲义)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一级上My Noisy Schoolbag课件
- 跨铁路桥施工方案
- 建筑装饰专业中级职称理论考试题库-建设工程专业中级职称理论考试题库
- 风管制作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