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年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年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年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年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一种“生物导弹”的作用原理示意图。阿霉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进入人体后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毒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克隆抗体由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B.活化阿霉素抑制细胞中的DNA复制,不抑制转录C.仅注射生物导弹不能对肿瘤细胞起抑制作用D.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能减轻对正常细胞的伤害2.根据下图可以判断下列选项中确定的是()A.可以确定亲本不是纯合子B.可以确定③使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C.可以确定⑥不会使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换D.可以确定⑦使用了秋水仙素溶液3.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冠病毒不仅损害了肺,还包括免疫系统及其他器官;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提取病人样本中的RNA,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通过扩增反应将样本中微量的病毒信息进行放大,最后以荧光的方式读取信号。如果PCR之后信号为阳性,那么就可以认为样本中存在病毒(已经感染),反之表明样本中没有病毒(未感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19-nCoV和SARS病毒都对肺部产生严重伤害,因为它们都只侵染肺部细胞B.2019-nCoV增殖过程需人体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C.新冠病毒基因组简单、遗传过程又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给制备疫苗带来困难D.用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信号为阳性意味着我们得到了DNA--RNA杂合双链4.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能达到较理想实验效果的是()A.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分布,用质量分数为15%盐酸处理细胞B.苏丹Ⅲ染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洗去浮色C.检测蔗糖分子是否被蔗糖酶水解,用碘液D.鉴定组织样液是否含有蛋白质,先后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5.下列有关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产生少量ATP B.可产生水C.可释放二氧化碳 D.在细胞溶胶中进行6.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有环状DNA分子位于拟核区域B.需氧生物的细胞都是以线粒体作为产能的“动力车间”C.大肠杆菌中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并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D.蓝细菌是自养生物,因为其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回答以菊花茎段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的有关问题:(1)在配制MS培养基时,通常先将各种药品配制成浓度为配方5~10倍的__________,这样配制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A.便于低温保存B.延长使用时间C.降低称量误差D.减少杂菌污染)。从培养基的作用看,在MS培养基中定量添加BA和NAA后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2)从自然界中获取的菊花茎段,须先用70%乙醇等进行消毒,最后用__________进行清洗。将茎段插入培养基的过程须在______中的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以保证无菌环境。(3)从带芽的茎段上长出丛状苗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经历脱分化,长出的丛状苗需__________后,再转入培养基中继续培养。(4)实验中选用BA和NAA而不用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激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腺病毒能引起人呼吸系统不适等症状,但致死率低。研究发现该病毒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陈薇等科学家研发了以人5型腺病毒(Ad5)为载体的重组新冠疫苗,这是国内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在制备人肾上皮细胞系(293细胞)时,发现培养一段时间,细胞铺满培养瓶后不再分裂,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出现此现象后,需用__________处理,得到细胞悬液,再进行__________培养,以获得更多的293细胞。(2)新冠病毒为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不能直接拼接到质粒上,因此在制备以上疫苗时需先通过___________过程获得相应的DNA。构建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可使用双酶切法,使之产生__________的粘性末端,以提高目的基因与质粒重组的成功率。据图可知需将___________导入293细胞,从而获得转基因腺病毒。(3)检测转基因腺病毒携带的目的基因是否在人体细胞内表达,可检测细胞内是否含有相应的__________或抗原分子,若检测抗原分子可用__________技术获得特异性探针。8.(10分)如图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0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0→b时段内野兔的死亡率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出生率,此阶段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___型。(2)某种天敌在图中标注的某个时间点迁入,一段时间后,野兔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则该时间点最可能是_______。在捕食压力下,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在_______之间。(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某区域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的标记物不慎脱落,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偏高”或“偏低”);对捕获的野兔进行性别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l,该比例_______(“有利”或“不利”)于种群增长。(4)该草原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此后可能慢慢长出小灌木丛,甚至有可能继续演替出森林,整个过程属于_____演替。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优势种群,这主要体现了不同植被物种对_____的竞争能力不同。研究表明某种生物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价值。9.(10分)如图是北温带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的示意图,请分析与湖泊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单位:cal/(cm2•a)](1)如图是研究能量沿营养级流动的定量分析,生态学家还可以研究能量沿着________流动。(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传递效率是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3)该湖泊独特的气候特征和优良的水环境使其蕴藏着丰富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等植物资源,这些植物的分布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4)如果在该湖泊中养殖了一些鲢鱼和鳙鱼,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需要定期投入饲料的原因是____。(5)某同学在该湖泊中发现了一种鱼,其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10.(10分)冠状病毒属的病毒是一类正链单股RNA病毒。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若要生产用于治疗某冠状病毒的抗体,请根据下面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感染病毒的动物或人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_细胞。(2)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形成_______种类型的C细胞,此时需用_______培养基筛选出_________________,还需进行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多次筛选,获得细胞D用于培养,D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3)注射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感染的一种措施,目前疫苗攻关工作正采用不同的研究方式研制不同类型的疫苗,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11.(15分)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及蒸腾作用丧失水分的“门户”,强光下植物蒸腾作用强,气孔充分开放。气孔的开放与关闭分别与保卫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有关。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拟南芥气孔的保卫细胞中表达了一种K+通道蛋白(BLINK1),如图所示。该通道能调控气孔快速开启与关闭,而野生株气孔关闭较慢。请回答下列问题:(1)除离子通道蛋白外,细胞膜上还有水通道蛋白。水通道与人体体液平衡密切相关,如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都与水通道蛋白的_________有直接关系。(2)据图分析,含BLINK1的植株在光照下气孔快速开启,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若将长势基本一致的含BLINK1的拟南芥植株与野生株拟南芥植株置于较强光照强度的连续光照条件下,测定每升水产植物茎干重(克),预期结果是含BLINK1的拟南芥植株每升水产植物茎干重(克)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基本等于”)野生株拟南芥植株的每升水产植物茎干重(克)。(4)若将长势基本一致的含BLINK1的拟南芥植株与野生株拟南芥植株置于较强光照强度的间隔光照(强光和弱光交替光照)条件下,测定每升水产植物茎干重(克),预期结果是含BLINK1的拟南芥植株每升水产植物茎干重(克)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基本等于”)野生株拟南芥植株的每升水产植物茎干重(克),预期此结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

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分泌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抗体。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可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详解】A、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阿霉素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因此活化阿霉素能抑制细胞中的DNA复制和转录过程,B错误;C、在治疗中,应将非活化磷酸阿霉素和生物导弹同时注射,C正确;D、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能直接靶向癌细胞,能减轻阿霉素对正常细胞的伤害,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获得有效解题信息,同时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2、C【解析】

由图可知,①为杂交,②是花药离体培养,③是秋水仙素或者低温处理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④是杂交育种并筛选出所需性状,⑤⑥是诱变育种,⑦是多倍体育种。【详解】A、图中的亲本可能存在纯合子,A错误;B、③使正在分裂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方法有秋水仙素与低温处理等,不能确定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C、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⑥是基因突变,C正确;D、⑦可能使用了秋水仙素溶液或低温处理等,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育种模式的掌握情况,主要是对概念的考查。3、C【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新冠病毒不仅损害了肺,还包括免疫系统及其他器官”,“试剂盒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提取病人样本中的RNA,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通过扩增反应将样本中微量的病毒信息进行放大,最后以荧光的方式读取信号。如果PCR之后信号为阳性,那么就可以认为样本中存在病毒(已经感染),反之表明样本中没有病毒(未感染)”进行答题。【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新冠病毒不仅损害了肺,还包括免疫系统及其他器官”,A错误;B、2019-nCoV是RNA病毒,所以需要细胞提供4种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B错误;C、新冠病毒基因组简单、遗传过程又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给制备疫苗带来困难,C正确;D、由于在检测过程中运用了“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所以检测信号为阳性意味着我们得到了DNA双链,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信息量较大,需要考生抓住有用的信息,结合病毒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4、D【解析】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2)甲基绿知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3)盐酸(8%)的作用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②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2.脂肪的鉴定: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3.还原糖的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4.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CuSO4溶液不能多加。【详解】A、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分布,用质量分数为8%盐酸处理细胞,A错误;B、苏丹Ⅲ染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B错误;C、检测蔗糖分子是否被蔗糖酶水解,用斐林试剂,C错误;D、鉴定组织样液是否含有蛋白质,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3~4滴,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综合考察高中生物实验的具体操作,应注意区分相同试剂在不同实验中的用量。5、B【解析】

厌氧呼吸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发生的,在细胞溶胶中进行,厌氧呼吸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一样,进行糖酵解;第二阶段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乳酸或乙醇和CO2。【详解】A、厌氧呼吸是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少量的ATP,A正确;B、厌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只能分解形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不产生水,B错误;C、厌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能分解形成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D、厌氧呼吸在细胞溶胶中进行,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6、A【解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常见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类别以及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有环状DNA分子位于拟核区域,A正确;B、蓝藻也是需氧型生物,但是它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B错误;C、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错误;D、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各选项涉及生物的类别,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母液C发芽(生芽)无菌水超净台不需要分株BA和NAA是人工合成激素,植物没有相关分解酶,作用时间长,效果明显接触抑制胰蛋白酶传代逆转录不同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和辅助质粒mRNA单克隆抗体制备【解析】

1、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最后长出完整植株(新植体)。2、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被称为“激素杠杆”。3、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4、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一)(1)MS培养基由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成分组成,也可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成分分别配制成浓度为配方的5~10倍的母液,用时稀释,这样配制的主要优点是降低称量误差(即C)。MS培养基中定量添加BA和NAA后的培养基属于发芽培养基,MS培养基中定量添加NAA后的培养基属于生根培养基。(2)从自然界中获取的菊花茎段,须先用70%乙醇等进行消毒,再放入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然后用另一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最后在超净台中用无菌水清洗,将茎的切断培养在生芽培养基中。(3)从带芽的茎段上长出丛状苗不需要经历脱分化,长出的丛状苗需要分株后,再转入生根培养基中继续培养。(4)实验中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BA和NAA,是由于植物没有相关分解酶,作用时间长,效果明显。(二)(1)细胞铺满瓶壁时,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此时需要胰蛋白酶处理,得到细胞悬液,再进行传代培养,已获得更多的细胞。(2)新冠病毒是单链的RNA病毒,而质粒是双链的DNA,因此需要将RNA通过逆转录得到相应的DNA才能拼接到质粒上。构建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使用双酶切法产生不同的粘性末端,这样可以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自身连接以及目的基因和质粒反向连接,提高目的基因与质粒重组的成功率。据图可知需将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和辅助质粒导入受体细胞293细胞内。(3)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因此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在人体细胞内表达,可检测细胞内是否含有相应的mRNA或抗原分子,检测抗原分子的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法,可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获得特异性探针。【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小于增长型cK2~K3偏高有利次生演替阳光直接使用价值【解析】

(1)题图表示,野兔的种群数量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达到环境容纳量,并相对稳定,呈S型增长;图中0→b时段内野兔的种群数量处于增长阶段,其死亡率小于出生率,此阶段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增长型。(2)某种天敌进入一段时间后,野兔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环境容纳量在K2与K3之间。推测天敌最可能进入的时间在c处。(3)野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的标记物不慎脱落,根据种群数量=N1N2/n(N1表示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数量,n表示第二次捕获中带标记的数量,N2表示第二次捕获数量),当n减少,估算出的种群数量则偏高。摄入食物后,对捕获的野兔进行性别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l,该比例有利于种群繁殖而增长。(4)草原原有土壤条件和部分繁殖体或者种子保留而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不同植被物种中优势种群的替代主要是植被物种对阳光的竞争力不同导致。利用生物的药用价值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点睛】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分析(1)K值及其变化示意图①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②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2)封闭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模型在封闭环境中,无外源物质和能量的补充,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后随资源的消耗和有害物质的积累,最终K值不断降低,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亡。9、一条食物链20%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垂直该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超过了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捕食和竞争【解析】

能量流动的过程: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详解】(1)能量流动的研究出了可以沿营养级流动的定量分析,还可以研究能量沿着一条食物链流动。(2)肉食动物是第三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是1.2+1.8=3,而植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3+7+0.5+4.5=15,所以二者之间的传递效率是3/15=20%,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4)定期投入饲料说明该湖泊生态系统中输出的能量超过了生产者固定的能量。(5)该生物幼体以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为食,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所以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重点是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相关的计算知识。10、(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浆细胞)三选择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抗体检测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灭活病毒、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等【解析】

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2、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详解】(1)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要从被特定抗原感染的机体中获得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