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治国谋略-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专练_第1页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治国谋略-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专练_第2页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治国谋略-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专练_第3页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治国谋略-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专练_第4页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治国谋略-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一治国谋略专题练

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景公问晏子曰:“古之莅国治民者,其任人何如?“晏子对日:"地不同生咒而任之以一种②,责®

其俱生④不可得。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责焉无已,智者有不能给;求焉无屡⑤,天

地有不能赡也。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⑥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

强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注】①生:性质,质地。②种:植物的种子,这里指庄稼。③责:要求。④生:生长。⑤耀(yan);

满足。⑥阿党:徇私枉法,这里指徇私枉法的人。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标3处)

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2.文中晏子将土地的质地和进行类比,说明了的用人之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

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较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

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日: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用以奉匿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芨宣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

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

故不敢纵欲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这且北管大宗。②哂:微笑。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

平。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B.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允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C.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D.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5.根据选文分析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②家,安

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

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注释】①奚:何,什么。②重:重视。③敬上畏罪:恭顺君上,畏惧刑罚。敬,恭顺服从。上,君

上,泛指统治者。罪,犯罪或作恶的行为。

6.小丹同学想要知道“奚以知其然也”中“然”的意思,她在《古汉语词典》中查出“然”的四项释义,

她应该选()

A.燃烧B.这样C.是的,对的D......的样子

7.本文论述了治国之道,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作者主张治理国家的方法

是,体现了管仲这一远见卓识。(最后一空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①,登柏寝②之台而还望其国目:“美哉!后世将手有此?”晏子对日:“其田

成氏乎!“景公日:“寡人有此国也,而日田成氏有之,何也?”晏子对曰:''夫田氏甚得齐民,其于民

也,杀一牛,取一豆肉,馀③以食士。终岁,布帛取二制④焉,馀以冬士。君重敛,而田成氏厚施。齐

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胜数也,父子相牵而趋田成氏者,不闻不生。故曰:“'其田成氏乎!'”

公法然⑤出净目:“寡人有国而田成氏有之,今为之奈何?”晏子对日:“君何患焉?若君欲夺之,则近

贤而远不肖,治其烦乱,缓其刑罚,振贫穷而恤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则虽有十田成氏,

其如君何?”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有删改)

【注释】①少海:地名。②柏寝:春秋齐台名。③馀(yii):剩下。④二制:七丈二尺。⑤汝然:眼

泪汪汪。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孰()(2)衣()(3)涕()

9.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君重敛,而田成氏厚施。

(2)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

10.通读全文可知,晏子与齐景公对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①,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日:事

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日:“何谓也?”对日:“4N

憎我也不卫丕如也我情人也丕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②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

信陵君日:“无忌③谨受教。”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注】①晋鄙:战国时魏将。②卒然:“卒”通“猝”,突然。③无忌:信陵君的名。

11.参考表格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解释(填写文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

字)

课内迁移:

有赵国(1)存: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查词典,选义项:

唐雎说信

①说(shuo):说话;②说(shul):劝说;③说(yue):(2)说:

陵君

同“悦”,高兴。

破秦人参看成语:牢不可破(3)破: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B.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C.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D.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

(2)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

14.唐雎向信陵君的进言,让你学习到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请简述。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砌街记

范蓦(mo)(宋)

太、少二城,坤维大都会,市区栉比,衢隧棋布。而地苦沮冽①,夏秋霖潦,人行泥淖中,如履

胶漆;既晴,则蹄道辙印,隐然纵横,颇为往来之中。绍兴十三年,鄱阳张公镇蜀,始命竟②之,仅

二千余丈。后三十四年,吴郡范公(成大),节制四川,为享其役。鸠工命徒,分职受任,程督有方,

尺寸有度。费出于官,而不以及民;日縻以食,而人竞力作。未几告成,以丈计者三千三百有六十,

用黄二百余万,为钱二千万赢。率一街之首尾立两石以识广狭,凡十有四街。然后,雨不乘橇,骑不

旋泞,徐行急趋,俱从坦夷。父老相与谓日:“周道如愿,其尚见于斯乎!”

昔者子产®徒以乘舆济人于凑清④,而弗修梁。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夫善为政者,缓急有序,

大小毕举,未有治其急而忽其缓,志其大而略其细者。吴郡范公之于蜀,药伤补败,苗耨发栉,无一

不用其力。至道路之政,世所谓缓且细者,亦整治如此。百世之下,四方之人入其境,理公之贤,推

此以考其政绩,尚可仿佛云。

(选自《四川通志》卷四十一,有删减)

【注释】①沮沏讪6,低湿之地。②凳pi,用砖砌(街)。③子产:春秋时郑国宰相。④漆消zhenw6i,

漆水与滴水,源于河南郑州。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为往来之中患:忧患,弊病

B.为第其役竟:竟然

C.周道如诙砥:磨刀石,比喻平坦

D.每公之贤仰:敬仰、仰慕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然后,雨不乘橇,骑不旋泞,徐行急趋,俱从坦夷。

②未有治其急而忽其缓,志其大而略其细者。

(3)文末引用子产的故事,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鸡有五德

《新序•杂事五》

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见察。田饶谓鲁哀公日:“臣将去君而鸿鹄举矣。"哀公目:“何谓也?”田

饶日:“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

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日渝®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夫鸿鹄一举千

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②,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

哀公日:“止!吾书子之言。”田饶日:“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有士不用,

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

燕立以为相。三年,燕之政大平,国无盗贼。哀公闻之,慨然太息③,为之避寝三月,抽损上服

日:“不慎其前而悔其后,何可复得!”

【注释】①滴(yue):煮。②菽粟:泛指粮食。③太息:叹息。

16.下列事物与“鸡”形成对比的一项是()

A.鸿鹄B.鱼鳖C.燕子D.盗贼

17.请用原文回答“不慎其尊而悔其后,何可复得!”中的“前”和“后”分别指代的内容。

18.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田饶事鲁哀公顾不见察学画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B.见食相呼食之不能尽其材(韩愈《马说》)

C.君犹贵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D.何书其言为或异二者之为(范仲淹《岳阳楼记》)

参考答案:

1.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2.人的能力用人不能求其全才,只要有一

方面的才能就应该任用(或:用人要扬长避短)

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

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

句。

本句意为:任用人的长处,不强求他的短处;任用人的专长,不强求他的劣势。据此可断句为:任人

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结合内容,从“地不同生,而任之以一种,责其俱生不可得。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

等语句中可知,晏子将“土地的性能”和“人的才能”进行类比;从“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

不强其拙,,中可知,文章说明了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的用人之道。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古代君临天下治理百姓的君王,他们任用人(的情况)如何?”晏子回答说:“土

地有不同的质地,而(不同质地的土地)只能栽种某一种庄稼,要求它(什么)都能生长是不可能的。

人有不同的才能,而(不同才能的人)只能任用他(办)某一个方面的事,不能要求(他)什么事都

能做好。要求没有穷尽,(即使)有智慧的人也有不能达到(的时候);要求没有满足,天地也有不

能给足(的时候)。所以圣明的君主任用人,阿谀奉承的小人不能靠近(他的)左右,徇私枉法的人

不能在(他的)朝廷上理事。任用人的长处,不强求他的短处;任用人的专长,不强求他的劣势。这

就是使用人的策略了。”

3.C4.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5.唐太宗不赞同重法止盗,而

是充分理解白姓处境,从改善朝政治理的角度解决问题,且懂得国之根本在于百姓,可见他仁爱待民,

能够以民为本。唐太宗由止盗之事反思赋税、劳役、兵役、官吏等一系列问题,可见其英明、有治国

之能。个世民常思考君与民、国家与百姓的关系,并且不放纵自己,可见共有忧患意识,严于律己。

3.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语句“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的意思是: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

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刻民以奉君/犹

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选C。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此题中,要注意“故(所以)、患(忧患)、自(从)、身(指自身)”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5.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分析概括。

从“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

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等内容可以看出,唐太宗不赞同有的大

臣用重法止盗的做法,而是从减轻民众的赋税,劳役、兵役、治理贪腐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懂得百姓

是国之根本的道理,可见其仁爱、贤明,有治国之才能;

从“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等内容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能正确认识到百姓与国家的关系,有

忧患意识,严于律己,不放纵自己的贤能的君主。

参考译文:

皇上(唐太宗)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

员说:”老百姓去做盗贼的原因,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

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于实际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该不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

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

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

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唐太宗)皇上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

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

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

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

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了。”

6.B7.对比论证使百姓富裕起来“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6.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辨析。“奚以知其然也”意思是: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可知“然”是“这样”的

意思;

故选Bo

7.考查对论证方法和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

论证。

为了讲清“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道理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方面讲“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

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紧接着从另一方面讲“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

陵上犯禁则难治也”。从这两个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治国常富,乱国常贫”进而得出“必

先富民,然后治之”的道理。

据此可知,第一空,运用的是对比论证;第二空,根据“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可知作

者主张治理国家的方法是“富民”,即使百姓富裕起来;第三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体现了管仲

“以民为本”的远见卓识。

参考译文

但凡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百姓富裕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难以统治。

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百姓富裕就能安心地生活在家乡并且重视自己的产业,这样就能服从上司,

害怕犯法,如果百姓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不安心生活在家乡,并且轻视自家的

产业,就敢于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如果百姓敢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就难以统治了。所以太平无事的国家

中(百姓)长久富裕,动乱多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贫穷。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首先使

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

8.谁给……穿眼泪9.(1)您的赋税很重,而田成氏施舍很多。

(2)那么即使有十个田成氏,又能把您怎样么呢?10.晏子希望景公能够亲贤远佞;放宽刑罚;

救济贫困;施行恩惠。

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

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后世将孰有此:后代谁能拥有这个地方呢?孰:谁。

(2)馀以衣士:剩下的都给士人穿。衣:给……穿。

(3)公注然出涕曰:齐景公流着眼泪说。涕:眼泪。

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君:你。重敛:大量地搜刮。厚:更多地。施:施舍。

(2)则:那么。虽:即使。其如……何:又能……怎么样呢。

10.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理解。

本文通过晏子与齐景公的对话宣扬了晏子爱民的民本思想,并劝喻了当代君王齐景公要为民着想,使

国家更强盛。要了解晏子与齐景公对话的目的,首先要找到答题区间,即“君何患焉……则虽有十田

成氏,其如君何”。由“近贤而远不肖”可以得出,晏子希望齐景公重用贤人远离小人;由“治其烦乱,

缓其刑罚”可以得出,晏子希望齐景公用心治理国家,减轻刑罚;由“振贫穷而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

可以得出,晏子希望齐景公广施恩惠体恤百姓,让百姓过上安定生活”。

参考译文:

齐景公和晏子在渤海游玩,登上柏寝的高台,回头眺望自己的国都,说:“真美啊!后代谁能拥有这

个地方呢?"晏子回答说:“大概是田成氏吧!”景公说:“我拥有这个国都,你却说田成氏会拥有,为

什么呢?"晏子回答说:“田成氏很得齐国的民心。他对待民众,杀一头牛,自己只拿一盘肉,剩下的

用来供养士人。到了年底,织出的布帛,自己只取七丈二尺,剩下的都给士人穿。您的赋税很重,而

田成氏施舍很多。齐国曾遇特大荒年,路边饿死的人不能数尽,父子相携投奔田成氏的,没有听说不

能活下去的。所以说:‘大概是田成氏吧!齐景公流着眼泪说:“我拥有的国都却被田成氏占去了。

如今(我)该怎么办呢?"晏子回答说:您何必担心呢?如果您想夺回它,就亲近贤良远离小人,治

理混乱的局面,放宽刑罚,救济贫困并且抚恤孤寡,施行恩惠并且资助不富裕的人,民众就会归心于

您,那么即使有十个田成氏,又能把您怎么样呢?”

11.(1)保存,幸存(使……幸存)(2)劝说(3)攻破,打败,打垮12.B13.(1)

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记的。

(2)(您)突然(很快就会)见到赵王,希望您忘掉救赵王的事吧。14.①做了好事切不可居

功自傲(或: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②要记住别人的恩惠,知恩图报。

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意思为: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存:保存,幸

存(使……幸存)。

②句意为:唐雎劝说信陵君。说:劝说。

③“牢不可破''意思是:非常坚固,不可摧毁。破:攻破,打败,打垮。

1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本句的意思是:别人憎恨我,不可以不知道;

我憎恶别人,是不可以让人知道的。“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两者是并

列关系,中间可断开;“也”用于句末,表判断,其后可断开。故根据句意即可断句为:人之憎我也/

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故选B。

1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①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德:恩德。可:可以。忘:忘记。

②卒然:“卒”通“猝”,突然。愿:希望。君:对别人的敬称。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来谈感想和体会。答案不

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意思是: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记的。这让我懂得了:要记住别

人的恩惠,知恩图报的道理;

“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意思是:我有恩德于别人,是不可以不忘记的。这让我懂得了:做了好

事切不可居功自傲(或: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

参考译文: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使赵国得以幸存。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唐雎

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以不忘掉

的。'‘信陵君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恶别人,是不

可以让人知道的。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记的;我有恩德于别人,是不可以不忘记的。如今,

您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秦兵,保存了赵国,这(对赵国)是大恩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

接(您)。(您)突然(很快就会)见到赵王,希望您忘掉救赵王的事吧。”信陵君说:“无忌我敬遵

您的教诲。”

15.(1)B

(2)①街道修好以后,成都百姓下雨天不用乘坐泥桶,骑马不会担心旋起的泥泞,无论是缓慢地行走,

还是急速地奔跑,从来都是宽阔而平坦地。②从未有过办理繁急的事情却忽略不紧急的事情,记住了

大事却忽略了小事的情况。

(3)引用子产的故事,是为了和范公(范成大)治蜀形成对比。突出范公治蜀时,治理有方,能大小

并举、轻重兼顾,赞美范公勤政爱民,表达作者对范公的敬仰赞美之情。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

B.句意:替他完成了这项工程。竟,完成;

故选B。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h调、换”,具体

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

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①然:这样,指修好路后。雨:下雨天。徐:慢慢。俱:都。

②未:没有。治:办理。略:忽略。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文中最后一段“昔者子产徒以乘舆济人于漆淆,而弗修梁”“吴郡范公之于蜀,药伤补败,苗耨发栉,

无一不用其力。至道路之政,世所谓缓且细者,亦整治如此“引用子产渡人却不修桥的事与范公治理

蜀地时事无巨细皆能安排妥当进行对比,

结合最后一段“夫善为政者,缓急有序,大小毕举,未有治其急而忽其缓,志其大而略其细者”可知突

出范公施政有方,能大小并举、轻重兼顾,

结合最后一段“百世之下,四方之人入其境,仰公之贤,推此以考其政绩,尚可仿佛云”可知赞美范公

勤政爱民,表达作者对范公的敬仰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成都有)太城和少城,是西南板块很大的都市,市区里的房屋像梳子齿那样密密地排列。道路和隧

洞像棋子一样密布。然而地面苦于低湿、泥泞,夏秋雨季更是到处是积水,人行走在泥浆里面,就像

行走在橡胶和油漆里。雨过天晴后,就可见马蹄的痕迹和车辙的印记,隐隐约约,横一条竖一条到处

都是,成为往来客商和民众行走来往的一大忧患。绍兴十三年,都阳的张公镇守蜀郡,开始命令手下

用砖砌街,只修了两千多丈就中断了。又过了三十四年。吴郡的范文正公(范成大)管辖四川。替他

完成了这项工程。(他)聚集工匠,派遣手下,分配职权,授予任务,监督工程非常得法,分寸也掌

握得很好。费用从官府支出,却不涉及到老百姓。官府每天给劳工供给食物,所以大家都争先恐后地

劳动。没过多久,工程宣告完成。总共砌成街道长度三千三百六十丈,用掉的砖总数为两百多万块,

花费的银钱共两万多。每条街的首尾两端都立两块石头来标记它的宽阔或是狭窄。修好的街道一共十

四条。街道修好以后,成都百姓下雨天不用乘坐泥桶,骑马不会担心旋起的泥泞,无论是缓慢地行走,

还是急速地奔跑,从来都是宽阔而平坦地。父老乡亲都互相感叹说:“(没想到)周围的道路像磨刀

石一样平坦,尚且(这种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