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情调研问卷历史试题(中国史-世界史)(含答案)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情调研问卷历史试题(中国史-世界史)(含答案)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情调研问卷历史试题(中国史-世界史)(含答案)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情调研问卷历史试题(中国史-世界史)(含答案)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情调研问卷历史试题(中国史-世界史)(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情调研问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考古工作者在对遗址的发掘中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常见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顶瓶和钵。彩陶十分出色,红底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还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遗址、窖穴、壕沟。该文化遗址应该位于(

)A.黄河流域 B.辽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2.《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A.休养生息政策 B.推恩令C.盐铁专卖,统一铸币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下面是唐朝时期的三幅图片。这三幅图片反映的唐朝时期历史现象是(

)A.社会经济繁荣 B.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C.文学艺术丰富多彩 D.社会风气开放4.中国古代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置伊犁将军。上述措施主要说明了中国古代中央政府(

)A.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B.加强对西北新疆一带管辖C.注重巩固东南海防 D.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5.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200年曹操和袁绍为称雄北方在官渡进行决战C.战国时期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D.东汉时期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6.以下可以用来说明宋代经济发展内容的是(

)A.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B.从美洲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等C.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D.发明并推广了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7.某学生收集如下学习内容,此内容体现的主题是(

)政治制度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文化上推崇儒家学说收复台湾和在台湾建制

对西藏地方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

雅克萨之战A.秦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中国古代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C.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唐朝社会的繁荣8.《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印度、波斯、埃及的民间传说,经过阿拉伯人改造和再创作,使它们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社会的生活,材料强调,阿拉伯文化(

)A.兼收并蓄、创新发展 B.继承传统、适应现实C.广泛吸收、全盘照搬 D.保守狭隘、独具特色9.城市市民合法买卖土地的权利得到国王保护,而农奴的土地属于领主,不能处置自己耕种的土地;城市市民有经营工商业的自由,而且这种自由以及他们的财产权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对市民的审判由城市进行,不受领主或其他市政司法机关的审判。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A.市民阶层不断分化 B.早期资产阶级产生C.封建领主控制城市 D.城市市民拥有自由人的身份10.中世纪西欧基都教会地位举足轻重、一些城市获得了自治;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阿拉伯帝国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日本走向了幕府统治。上述内容反映了欧亚大陆(

)A.政治文明达到鼎盛 B.经济文化的互动性C.区域文明的多元性 D.东西方文化的同源性11.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西班干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上述材料对欧洲的直接影响是(

)A.有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有助于欧洲思想解放C.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 D.使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12.有学者指出:“18世纪末的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13.它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历史首创精神和革命英雄气概,证明了无产阶级是肩负着建立新社会历史使命的伟大阶级;它的革命实践沉重打击了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正确性,为未来的无产阶级革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永恒的革命原则。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C.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D.俄国十月革命14.某学生通过示意图的方法梳理战争的过程。图中①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莫斯科保卫战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雅尔塔会议召开15.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国(

)A.反对苏联的政策 B.冷战政策正式形成C.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D.援助西欧恢复经济二、材料题16.中华文明是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明。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发展至今,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东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华文明板块一政治文明板块二科技文明蔡侯纸

泥活字版(模型)

南宋持罗盘陶俑

宋代火器板块三建筑文明(1)答出板块一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名称?根据板块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板块二中的蔡侯纸有哪些特点?(答出两点即可)(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板块二中与宋代火器相关的发明对欧洲社会的作用。(4)结合所学知识,对板块三中任选一个建筑进行简要介绍。(写出建筑名称、建造朝代、建筑特点或地位作用)三、综合题17.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多元的特征。是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也是交流互动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多元的文明成果。材料二:观看下面两个示意图。材料三:下图是是一个中国古代史人物展板(1)请按照示例把横线上相应的内容补充完整。示例:①古埃及文明A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③___C④古中国文明(2)图片一与哪一事件有关?图片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积极影响是什么?(3)展板中是中国古代史上四位历史人物。据此可知其学习的主题是什么?请从四位历史人物中任选其一,说明他能入选展板的理由。18.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通过努力逐渐冲破各种束缚而实现自身解放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发现人的价值】材料一:人物作品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大卫》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材料二:他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以3个多月的航行,改变了当时流行的“从新大陆乘船向西只消几天便可到达东印度”这一观念。船队的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争取人的权利】材料三:时间事件概况1640-168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1775-1783美国独立战争通过1787年美国宪法设计了①1789-1794法国大革命制定了《拿破仑法典》为很多国家的民法提供了参照蓝本。18611861年农奴制改革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俄国走上②1868日本明治维新颁布《五条誓文》,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最求人的幸福解放】材料四:下面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示意图。(1)材料一表格中这些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带来的影响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材料二的历史事件?(3)请将上述表格中①②处的知识点补充完整。(4)依据上述表格和所学知识回答,西方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方式是什么?(5)材料四中,“理想到现实”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世界影响?19.创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源动力,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离不开创新的支撑。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体会科技创新】材料一: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科技发明的示意图。《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大明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交通:火车机车、汽车、飞机①: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通讯:电话、电报、互联网【感受改革创新】材料二:为了尽可能地缓和社会矛盾,保证资产阶级的统治,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工厂法,要求工厂的车间必须有通风和定期的消毒灯基本的卫生条件,规定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工厂还要负责童工的生活起居和文化教育等。1824年,英国废除了禁止工人结社的法律,工人可以公开为自己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益进行斗争。1834年,英国政府出台了《济贫法修正案》,改善了济贫状况。1847年,英国实行《十小时工作法》。材料三:为了尽可能地缓和社会矛盾,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感悟创新力量】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化改新王安石变法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1)请把上图中①处补充完整。从上述图中选择一项中国科技著作说明其历史地位。(2)依据材料二概括回答,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解决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材料三中苏维埃俄国面临的各种困难情况下进行改革创新实施了什么政策?(4)请你从上述改革变法中中外各选一项。论证“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求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情调研问卷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AADBAACADC题号1112131415答案ACBAC1.A【详解】根据材料“彩陶”“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等信息可知,材料中的遗址是半坡遗址,‌半坡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浐河东岸的半坡村,距今约6000至6700年历史‌,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尤其是人面鱼纹彩陶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居住房屋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A项正确;辽河流域发现了红山遗址,与材料不相符,排除B项;长江流域发现了河姆渡遗址等,排除C项;珠江流域发现了‌陂头岭遗址等,排除D项。故选A项。2.A【详解】根据“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及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汉初经济凋敝的状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王国问题实行推恩令,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卖制度,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加了财政收入,排除C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对思想的控制,以巩固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3.D【详解】由题干图片骑马女子雕塑、弈棋仕女图、吹排箫乐伎壁画体现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弈棋射箭等体育活动,D项正确;材料强调社会风气开放,不涉及经济繁荣,比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女性地位较高,娱乐生活丰富,不涉及民族交融,排除B项;材料主题在于女性地位问题,强调社会开放,不是强调文学艺术丰富,比如诗歌、书法、绘画等,排除C项。故选D项。4.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其管辖的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巩固了西北边疆的稳定;18世纪中期,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新疆地区,加强对今新疆地区管辖,因此题干措施体现了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北新疆一带的管辖,B项正确;材料措施确实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但是A项不够具体,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西北边疆管辖,不是巩固东南海防,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边疆管理的加强,不涉及民族关系,不能看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5.A【详解】根据“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及所学可知,“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对西藏地位的客观评价,属于历史解释,A项正确;B项是对官渡之战史实的描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C项是对“百家争鸣”现象的描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D项是对王羲之成就的客观描述,属于历史史实,不属于历史解释,排除D项。故选A项。6.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南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A项正确;明清时期从美洲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增长,排除B项;清朝出现了商帮,排除C项;唐朝发明并推广了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排除D项。故选A项。7.C【详解】根据“收复台湾和在台湾建制”“雅克萨之战”等信息及所学可知,1662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1684年,清朝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对台湾的管辖;‌雅克萨之战是清朝与沙俄在黑龙江流域的一次重要军事冲突‌。这场战争发生在1685年至1688年,是中国对俄的第一次自卫反击战,因此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国家政治、思想及疆域治理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其反映的主题应为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C项正确;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这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与材料不相符,排除A项;材料中“政治制度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文化上推崇儒家学说”与边疆治理不相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的历史,不是唐朝,排除D项。故选C项。8.A【详解】根据“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可见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积极吸收其他国家地区文化的特色,兼容并蓄,并形成独具特色的自身风格,所以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兼收并蓄、创新发展,A项正确;材料反映阿拉伯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可能风格单一,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兼容并蓄,而不是全盘照搬,排除C项;题干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兼容并蓄,而不是保守狭隘,排除D项。故选B项。9.D【详解】据题干“城市市民合法买卖土地的权利得到国王保护……城市市民有经营工商业的自由,而且这种自由以及他们的财产权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对市民的审判由城市进行,不受领主或其他市政司法机关的审判”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城市市民拥有自由人的身份。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D项正确;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材料没有涉及市民阶层的分化,排除A项;西欧早期资产阶级来源于西欧城市中的市民阶层,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材料主要反映城市市民的权力,排除B项;“城市市民合法买卖土地的权利得到国王保护”表明,城市市民有一定自由权,没有涉及封建领主对城市的控制,排除C项。故选D项。10.C【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西欧王权软弱,基督教会地位举足轻重,一些城市获得了自治;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阿拉伯帝国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日本从中央集权走向幕府统治”可知,在同一时期,西欧、中国、阿拉伯帝国、日本各个区域政治文明各不相同,这体现出区域文明的多元性,C项正确;材料只能说明不同区域文明各具特色,不能看出政治文明“达到顶峰”,排除A项;材料强调文明各具特色,不涉及经济文化的交流,排除B项;中国文明和西欧文明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不同源,排除D项。故选C项。11.A【详解】根据材料“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西班干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国家大量掠夺殖民地的黄金、白银,这些贵金属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A项正确;西班牙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黄金、白银,与欧洲的思想解放并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西班牙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黄金、白银,这给殖民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这只是对殖民地的影响,而不是对欧洲的影响,这与“对欧洲的直接影响”不符,排除C项;题干只表明西班牙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但并没有相关内容能说明欧洲的文化传到了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A项。12.C【详解】根据“18世纪末的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可知,法国大革命发生于1789年,处于18世纪,‌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和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的思想‌,在欧洲引起广泛影响,C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1688年已经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美洲,不是欧洲,排除B项;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在1861年,是19世纪,排除D项。故选C项。13.B【详解】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沉重地打击了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正确性,为未来的无产阶级革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永恒的革命原则。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排除A项;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排除C项;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14.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使得二战达到最大规模,A项正确;1941年9月30日到1942年4月20日,是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信心‌,排除B项;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排除C项;1945年召开雅尔塔会议,排除D项。故选A项。15.C【详解】从题干可以看出,此时美国实力空前膨胀,要求推行全球霸权政策,想要承担起领导世界的责任,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反对苏联的政策,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排除AB;援助西欧恢复经济是在1947年,排除D。故选C。16.(1)名称:秦朝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制、明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2)特点:原料易得,价格便宜;纸张轻薄,便于书写;质量较高,可长期保存。(3)作用:推动了欧洲军事的变革,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4)建筑介绍:示例一:建筑名称:都江堰;建造朝代:战国时期;建筑特点或地位作用:是一座综合性水利枢纽,它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示例二:建筑名称:明长城;建造朝代:明朝;建筑特点或地位作用:它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屯田垦荒,明长城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在军事上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在文化上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详解】(1)名称:根据材料“板块一政治文明”并结合所学可知,板块一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名称是秦朝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明清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趋势:结合所学可知,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到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再到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从元朝行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到明朝废行省设三司,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强化。(2)特点:根据材料“板块二科技文明”并结合所学可知,蔡侯纸的特点是原料易得,价格便宜,纸张轻薄,便于书写,质量较高,可长期保存。(3)发明及作用:根据材料“板块二科技文明”并结合所学可知,与宋代火器相关的发明是火药,火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军事的变革,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衰落,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4)建筑介绍:结合所学知识,对板块三中任选一个建筑进行简要介绍即可。介绍按要求写出建筑名称、建造朝代、建筑特点或地位作用,如示例一:建筑名称:都江堰;建造朝代:战国时期;建筑特点或地位作用:是一座综合性水利枢纽,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示例二:建筑名称:明长城;建造朝代:明朝;建筑特点或地位作用: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它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屯田垦荒,明长城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在军事上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在文化上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17.(1)DB(2)事件:张骞通西域。积极影响:‌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3)主题:中外交往。理由:玄奘法师的西行取经之旅加强了中国与亚洲各国,特别是印度、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多国的友好往来,传播了中国文化,推动了佛教在古代中国的传播和本土化进程,玄奘的西行路线为后世地理学者提供了西域山川地理的重要信息。他的著作《大唐西域记》被誉为东方三大旅行记之一,为研究古印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为考察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参考。【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D是《汉谟拉比法典》,属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成就,因此②处填D;B项是司母戊大方鼎,属于中国的文明成就,因此②处填B。(2)事件:根据材料“丝绸之路”及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张骞通西域有关,张骞通西域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积极影响:根据材料“马其顿”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亚历山大东征,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3)主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涉及鉴真、玄奘、郑和和戚继光,因此反映的主题是中外交往。理由:学生可结合所学从四位人物中任选一个,然后结合其事迹阐述其为中外交流所作贡献,例如选择玄奘,结合所学可知,玄奘法师的西行取经之旅加强了中国与亚洲各国,特别是印度、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多国的友好往来,传播了中国文化,推动了佛教在古代中国的传播和本土化进程,玄奘的西行路线为后世地理学者提供了西域山川地理的重要信息。他的著作《大唐西域记》被誉为东方三大旅行记之一,为研究古印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为考察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参考。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亦可。也可以选择鉴真,鉴真六次东渡,终于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选择郑和,郑和率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岸,加强了中国与亚洲等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等。18.(1)影响: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打破了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强调发挥人的作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2)评价:这次航行不仅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还开辟了新航线,极大地推动了地理学的进步‌,展示了人类的勇气和探索精神,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对后来的探险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①联邦制民主共和制,确立三权分立制度;②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方式:革命和改革。(5)历史事件:俄国十月革命。世界影响: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详解】(1)影响: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和作品,结合所学可知,这些人物和作品,传播了人文主义,打破了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强调发挥人的作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2)评价:根据“船队的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结合所学可知,这次航行不仅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还开辟了新航线,极大地推动了地理学的进步‌,展示了人类的勇气和探索精神,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对后来的探险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①根据“通过1787年美国宪法”及所学可知,宪法设计了联邦制民主共和制,确立三权分立制度,‌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②根据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方式:根据“美国独立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可知,革命方式;根据“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可知,改革方式。(5)历史事件:根据所学可知,使得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是俄国十月革命。世界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19.(1)①处补充:动力:科技著作说明:《天工开物》:明代宋应星所著,这部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