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05《答谢中书书》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
相,著有《陶隐居集》。书即书信
二、知识点分析
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俱备。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9、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答: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10、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11、“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
12、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
答: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13、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
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1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15、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
④动静相衬之美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
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
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
1、答:回复。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2、曾
任中书舍人。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3、山川:山河。
4、之:的。
5、共谈:共同谈赏的。
6、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7、青林:青葱的树林。
8、翠竹:翠绿的竹子。
9、四时:四季。
10、俱:都。
11、歇:消。
12、乱:此起彼伏。
13、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4、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15、实:确实,的确。
16、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
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7、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18、复:又。与(yu):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19、奇:指山水之奇异。
一、名句名篇默写
1.(2023上•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答谢中书书》
(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
7E:,,,o
(4)《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
7E:,,,。
(5)《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o
(6)《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o
(7)《答谢中书书》中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o
(8)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
(9)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
(10)本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2.(2023•江苏•九年级专题练习)默写。
(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O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句子
ZE:,。
(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O,O
(4)文中描绘早晚景色变化之美的句子是:,;,o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7E:,。
二、文言文阅读
(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①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始得西山宴游记③
柳宗元
自余为偻人④,居是州,恒惴⑤栗。其除⑥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目与其徒上壹分入深林交旦溪
逸泰怪走工还丕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
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谢中书:即谢征,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②康乐:指南朝宋山
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③《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被贬永州所作"永
州八记"之一。④缪人du):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⑤惴栗:恐惧不安。⑥人(xi):同"隙",
指空闲时间。
3.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晓雾将欧(歇:消散)
B.夕日欲颓(颓:颓废)
C.穹回溪(穷:走到尽头)
D.倾壶而醉(倾:倒出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B.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C.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D.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觉而起,起而归。
6.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写出两位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
(2023・陕西安康•校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曾。晓
雾将嬖,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去亲为客,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
樵苏一叹,舟子再泣。牛足悲忧,不可说也。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
书所睹。临涂草蹙咒辞意不周。
(节选自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有删改)
【注】①草蹙(cu):仓猝,匆忙。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四时俱倒)(2)晓雾将明)
(3)去亲为客()(4)跳足悲忧()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实是欲界之仙都其翼若垂天之云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贤与能
C.自康乐以来徐以杓酌油沥之
D.勿我为念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恐欲知之,聊书所睹。
10.甲乙两文在写景时都描写了夕阳、晓雾和鸟儿,其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23•河南许昌•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芳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爸。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乱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①,谒②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议者®谓太、华、衡、
庐④,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否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⑤云:
“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⑥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
【注释】①凝真观:巫山道观名,供奉着巫山神女。②谒:拜见。③议者:同行议论的人。④太、华、
衡、庐:指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⑤祝史:祠庙中主持祭礼者。⑥山半:半山腰。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古来苦谈千里去婵娟同甘苦苦
B.四时俱备前人之述爸矣有备无患
C.猿鸟可鸣无丝竹之见耳心烦意见
D.然十二峰者不可香见香如外人香听尊便
1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3.甲文段结尾处"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4.甲乙两个文段都是描写山水的,分析两者在景物描写手法上的不同。
(2023•安徽宿州•统考模拟预测)【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
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里,猿鸟乱鸣;夕日欲年,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转而东入,先过一堰,堰南汇水一池,即放生池也。池水两浸崖足。循崖左凿石成栈,即展旗
峰也。上危壁而下澄潭,潭尽,竹树扶疏,掩映一壑,两崖飞瀑交注,如玉龙乱舞,皆雨师山灵合而竞幻
者①也。既入,忽见南崖最高处,一窍②通明,若耳之附颅,疑为白云所凝,最近而知其为石隙。及抵方
丈,则庭中人立而起者不一,为云气氤氯③,隐现不定。
(选自徐霞客《江右游日记》)
【注释】①雨师山灵合而竞幻者:雨神和山神争着要变幻的景象。②窍:孔穴。③氤氯(yTnyun):烟
云漫的样子。
1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晓雾将戢歇:____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狐颓:___________________
(3)陟入既:___________________
(4)及抵方丈及: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一窍通明,若耳之附颅。
17.两文都写到了哪些共同的景物?都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2023•四川成都•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一《答谢中书书》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囊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一《湖心亭看雪》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晓雾将砥歇:消散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欣赏
C.胡囊衣炉火拥:拥抱
D.是金陵人,客此客:客居
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实是欲界之仙都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问基姓氏某正色邪
C.余强饮三大白晅别乃记之画去
D.自康乐以来今吾以十倍之地
20.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A.(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B.(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为什么增多了一个人?"
C.(童子)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D.(童子)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为什么增多了一个人?"
2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写景均各具特色。甲文写景时注意了观察视角的变换;乙文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景物、人物,
朴素淡雅。
B.两文中均借他人言己。甲文提到康乐,暗含作者的自豪之感。乙文写金陵人,潜藏作者幽微难言的
故国之思。
C.两文作者皆沉醉山水。甲文一个"美"字,是作者对山水的审美感受;乙文作者则对西湖雪景情有独
钟。
D.两文情感表达都含蓄。甲文“仙都"一词,委婉表达褒奖与赞美。乙文的情感蕴含在写景叙事的字里
行间。
(2023•河南郑州•郑州外国语中学校考三模)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康乐以来,未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乙】
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
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岂
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梁书・陶弘景传》
【丙】
论目: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
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②数语,生平事业备见於是。豪杰自知之
审③,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④,足任斯责,使
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宋史,范仲淹传》
【注释】①制中:居丧期问。②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③自知之审:指了解自身,有自知之明。
④器:才干,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22.参考表格中的示例及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文言词句参考方法解释
(1)晓雾将最语境推测①
(2)书问不绝成语印证:络绎不绝②
23.下列关于语段(一)的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写给谢中书的回信,通过描写山川美景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
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美"既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愉悦的审美感受。
C.文章语言清丽含蓄,多用整句,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整齐中又有变化,呈现流畅之美。
D.结尾作者提及“康乐”,意在表现自己追慕先贤,能超越前人,领略山水之妙的得意之感。
24.语段(一)中的作者写山林景色的瑰丽独具匠心。请结合文中划线部分的词句简要分析作者选取了哪
些写法来表现景物特征。
25.与儒学倡导的“积极入世"不同,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但并不是脱离世俗,无所作为。请结合材
料内容,用自己的话阐释两种思想在范仲淹和陶弘景身上的具体体现。
(2023•河南濮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娑罗者,其木叶如海桐①,又似杨梅,花红白色,春夏间开,惟此山有之。初登山半即见之,至此满
山皆是。大抵大峨②之上,凡草木禽虫,悉非世间所有。昔固传闻,今亲验之。余来以季夏®,数日前雪大
降,木叶犹有雪渍斓斑之迹。草木之异,有如八仙④而深紫,有如牵牛而大数倍,有如蓼⑤而浅青。
闻春时异花犹多,但是时山寒,人鲜能识之。草叶之异者,亦不可胜数。山高多风,木不能长,枝悉
下垂。古苔如乱发,蓼蓼⑥挂木上,垂至地,长数丈。
(节选自范成大《峨眉山行纪》)
【注】①海桐:常绿乔木,叶子边缘向背面卷。②大峨:指峨眉山的主峰。③季夏:指农历六月。④八
仙:一种绣球花,花色淡紫。⑤蓼(俏。):一种草本植物,开浅红色小花。⑥鬃(san)鬃:下垂的样
子。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其将归见其亲也行猫就木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山异水奇才异能
C.青林翠竹,四町俱备春冬之町不识町务
D.猿鸟可鸣见花渐欲迷人眼眼花缭机
27.把【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8.语段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9.【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山中景象,环境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2023・湖南娄底•统考三模)【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藏日,
自非苧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目:“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0.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B.至于夏水/襄陵
C.常/有高猿长啸D.实是/欲界之仙都
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网处(缺点)B.林寒涧肃(严肃)
C.沉鳞竞跃(鱼)D.晓雾将电;(歇息)
32.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甲】文多用四字句式,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乙】文以
散句为主,将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完美结合。
B.【甲】文以分总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高、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
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甲】文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描绘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D.两文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山水各异,其美略同,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流传。
3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4.请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2023•辽宁辽阳•统考三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
湖山之佳,无如清晓春时。当乘月至馆景生残夜水映岑楼,而翠黛临阶,吹流衣袂,莺声鸟韵,催起哄然,
披衣步林中,则曙光薄户,明霞射几①,轻风微散,海旭乍来。见沿堤春草霏霏,明楣如织,远岫②朗润出
林,长江浩渺无涯,岚③光晴气,舒展不一,大是奇绝。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几:原指矮而小的桌子。这里指"几案"。②岫(Xiu):峰峦。③岚:山林中的雾气。
3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高峰△云△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夕日欲颓粼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
C.湖山之佳何陋之有《陋室铭》
D.则曙光薄广月色入广《记承天寺夜游》
3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远岫朗润出林,长江浩渺无涯。
3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当乘月至馆景生残夜水映岑楼。
38.【甲X乙】两文在写景时,都用声响为画面增添了灵动之感。其中描写鸟鸣的句子分别是:,o
39.【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023・河南周口・统考三模)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终颓,沉鳞竞跃。才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吾自发①寒雨,全行日少。去亲为客,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
一叹,舟子再②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寒暑难适,汝专③自慎,夙夜戒④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
书所睹。临涂草蹙⑤,辞意⑥不周。
(节选自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有删改)
【注释】①发:出发。②再:第二次。③专:专注。④戒:叮嘱。⑤草蹙(CU):仓猝,匆忙。
⑥辞意:措辞达意。
4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清流见底加渔人,乃大惊开门里山物思人
B.四时俱爸前人之述备矣攻其不备
C.夕日欲颓七十而从心所欲欲言又止
D.头是欲界之仙都此皆良买脚踏笫地
41.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2.请简要分析文甲文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43.甲文在句式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44.两个文段在写景时都描写了夕阳、晓雾和鸟儿,其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
析。
(2023・山西大同•校联考三模)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5.与"重岩叠嶂"中的"重"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德高望事B.山惠水复
46.请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o
(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o
47.古人作诗,总能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
然。请从下面诗中找出通过植物描摹早春景致的诗句,并简析这句诗是怎样突出早春特点的。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批注: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8.以上两篇古文的作者都在写景中加入了动物的描写,但作用有所不同。请你说说以上两文中的画线句
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2023•北京海淀•二模)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朝廷唯以文义①处之,不以应实②相许。出
③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④朔⑤。所至
辄为诗咏以致其意。
(《宋书•谢灵运传》,有删改)
[注]:①文义:这里指文辞之事。②应实:这里指有实权的职务。③出:外放,到地方任职。④旬:十
天。⑤朔:一个月。
4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四时俱爸前人之述爸矣有备无患
B.夕日欲颓颓然乎其间断壁颓垣
C.灵运素所爱好调素琴,阅金经素湍绿潭
D.遂肆意游遨逐许先帝以驱驰遂逐齐师
50.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晨雾将要消散,猿、鸟乱糟糟地啼叫着。
理解:作者高卧山中,却被猿鸟的啼叫惊扰了好梦。这里作者借对猿鸟惊梦的厌倦反衬出自己远离尘嚣的
悠闲。
【乙】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理解:在作者看来能欣赏自然之美的人很少,其中既有对人们不懂得欣赏自然之美的遗憾,也暗含自己能
发现自然之趣的自豪。
【丙】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
翻译:朝廷只让他做文辞之事,并不把有实权的职务交给他。
理解:朝廷并不相信谢灵运有治世之才,只让他做处理文辞之事。直到出任永嘉太守后,谢灵运的政治能
力才得以展现。
51.从乙文内容来看,康乐公谢灵运"能与其奇"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023•安徽合肥・统考三模)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画眉鸟①
欧阳修
百哦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①本诗写于欧阳修受朝中排挤,被贬滁州期间。
5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五色本厚交辉:
(2)晓雾将最歇:
(3)夕日欲颁颓:
(4)始知锁向金笼听始:
53.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山花红紫树高低”这句诗意境幽美,请描述画面并加以赏析。
54.请结合《答谢中书书》《画眉鸟》,简要分析两位作者人生志趣的异同。
55.(2023•河南商丘•统考三模)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问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目欲颓,沉鳞克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试准备启示2025年汉语试题及答案
- 突破自我的2025年ACCESS试题及答案
- 软考网络管理员备考试题及答案要点
- 数据库设计与系统集成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ACCESS报告制作试题及答案
- JAVA现代产品设计中的程序开发考量试题及答案
- 2025年JAVA学习建议与试题及答案
- 嵌入式开发中的软件维护试题及答案
- 深入分析Web测试流程试题及答案
- 逻辑考试中常见问题总结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消防知识考试题库:火灾预防与逃生逃生技巧实战演练题
- 高速公路占道施工应急安全措施
- 2025高考英语作文考前背诵(应用文+读后续写)
-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课件-2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 成人创伤性颅脑损伤院前与急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5解读
- 北京开放大学2025年《企业统计》形考作业4答案
- 广东2025年中考模拟数学试卷试题及答案详解
- GB/Z 27001-2025合格评定通用要素原则与要求
- 挂学籍协议书范本
- 2024年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试题及答案
- 中国蚕丝绸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