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2章群落及其演替
A卷•夯实基础
(时间:60分钟,满分:1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农业生产中常利用瓢虫来防治叶螭。某小组研究瓢虫的饥饿程度和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率的影响,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瓢虫密度越高,捕食作用率越低
B.饥饿程度和叶蛾密度共同决定了瓢虫的捕食作用率
C.对瓢虫进行适当饥饿处理可提高防治效果
I).田间防治叶蛾时应适当控制瓢虫'密度
【答案】B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生物种间关系
【解析】
A、由分析可知,在相同的饥饿条件下,瓢虫的密度越高,捎食作用率越低,A正确:
B、结合题图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瓢虫的饥饿程度和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率的影响,故
实验中的自变量为饥饿程度和瓢虫密度,因变量为捕食作用率,故饥饿程度和瓢虫密度共同决定了
瓢虫的捕食作用率,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在相同瓢虫密度条件下,饥饿时间越长,飘虫的捕食作用率越高,故对瓢虫进行适
当饥饿处理可提高防治效果,C正确;
D、在相同的饥饿条件下,瓢虫的密度越高,捕食作用率越低,故在田间防治叶蛾时应适当控制瓢虫
密度,以提高防治效果,D正确。
故选:Bo
由曲线图分析可知,在相同的饥饿条件下,瓢虫的密度越高,捕食作用率越低;在相同瓢虫密度条
件下,饥饿时间越长,瓢虫的捕食作用率越高。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考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图信息
完成试题的解答。
2.我国古诗词缢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
B.“螟蛉有子,蝶赢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种间互助的关系
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鹤深树鸣”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可体现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生物种间关系、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解析】
A、“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口倾”中,“葵花向口倾”可体现植物向口葵的向光性,该现象
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A正确;
B、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蝶嬴是一种寄生蜂。螺嬴常捕捉瞑蛉放在窝里,产卵在他们的身体里,卵
孵化后以螟蛉为食,“螟蛉有子,蝶嬴负之”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B错误;
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中体现了“幽草”、“黄鹏”等各有不同的生存环境,可
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
D、“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说明在茂林之下草木生长不利,大土块之间苗木生长不
好,充分说明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3.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m)模式
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下列错误的是()
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
天敌昆虫多样性指
种植模式/叶)若虫(头/叶)
数
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
番茄单作22.73.20.816.51.2
番茄玫瑰邻作1.40.20.11.82.2
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
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
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
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
【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生物种间关系、信息传递的作用和应用
【解析】
A、由单作转为邻作,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所占比例不同,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A正确;
B、由单作转为邻作,番茄植根不同部位的烟粉虱成虫数量发生变化,但其空间分布类型仍为集群分
布»B错误;
C、由单作转为邻作,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c正确;
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关系的功能,
I)正确。
故选:Bo
4.“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
自《诗经•葛草》)。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A.黄鸟种群B.生物群落C.自然生态系统D.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及功能
【解析】
“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意为:葛
藤多柔长,尊延山谷中,叶儿真茂盛;黄雀轻轻飞,栖息灌木上,喈喈喉欢声。其中包含葛藤、鸟、
木等群落,这些群落构成生物群落,也包含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山谷”,这些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
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属于自然生态系统.
故选:Co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概念的辨析,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5.近年来,我省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在一些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区
域会发生变化。退耕之初发展到顶极群落期间的变化趋势是()
A.生态系统稳定性越来越强
13.群落的净生产量越来越大
C.草本层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D.群落中植物个体总数越来越多
【答案】A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与类型、群落演替的概念与类型
【解析】
A、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物种数目会增多,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变复杂,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来越
强,A正确;
B、净生产量通常是指从无机营养生物(自养生物)的光合成生产量以及化学合成生产量中减去呼吸
消耗量而言,在该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变化趋势是增加后减少再稳定,B错误;
C、随着演替的进行,灌木和乔木逐渐占据优势,草本植物因为对光照的竞争不占优势,故其对垂直
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小,C错误: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数目会增多,但植物个体总数不一定越来越多,D错误。
故选:Ao
6.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演替是在群落水平上实现稳态的一种过程
C.群落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D.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植被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概念和物种组成、生物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的概念与类型
【分析】
本题考杳群落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学生对群落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及分析应用能力。
【解答】
A.不同群落的主要区别是群落的物种组成,即群落的物种丰富度,A正确:
B.演替是在群落水平上实现稳态的一种过程,即通过演替使群落结构更为复杂,群落结构更加稳定,
B正确;
C.群落内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通过这些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
体,c正确;
D.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了不同的植被类型,是因为地势的起伏、光照的强弱、水分的多少、温度
的差异等条件造成的在水平方向上的生物分布差异,是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
故选Do
7.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蜀岗西峰的所有蒲公英②茱萸湾的全部生物
③瘦西湖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④凤凰岛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A.①②③B.②©④C.③④①D.®®®
【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及功能
【分析】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
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
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据
此答题。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能正确区分三者,
并能根据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解答】
①蜀岗西峰的所有蒲公英属于种群;
②茱萸湾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
③瘦西湖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更不是生态系统;
④凤凰岛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属r-生态系统。
所以①②④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故选Do
8.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B.“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
C.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鼠的种群数量不可能呈“S”型增长
D.即使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是变化的
【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生物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的概念与类型、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
本题考杳种群和群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
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V
【解答】
A.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可以直接影响种群密度,A错误;
B.“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生物的竞争关系,B错误;
C.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受空间和天敌的影响,鼠的种群数量可能呈“S”型增长,C错误;
D.即使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是变化的,环境变化,自然选择的作用,生物
也会变化,D正确。
故选Do
9.在玉米、大豆间种的地里,生长了一些杂草,另外还生活着一些小动物如玉米瞑、蚯蚓等。下列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杂草和玉米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B.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
C.农田中的玉米植株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1).调查土壤小动物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生物种间关系、种群密度及其
调查方法
【解析】
A、杂草和玉米都属于生产者,会竞争阳光、空间和资源等,A正确:
B、蚯蚓的活动范围较小,故应该用样方法调查,B正确;
C、玉米属于种群,而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特征,C错误;
D、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旦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D正确。
故选:Co
1().若某湖泊存在一条仅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三种生物的能量相对值随水深的变化
情况如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甲
200rA
00.5I1522.533.54
水探7米
A.三种生物的能量相对值随水深增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B.三种生物中甲更适于生活在水深较浅的地区
C.乙同化的能量可以用丁甲的生长发育繁殖
I).在垂直方向上该湖泊存在着明显的分层现象
【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及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解析】
A、据曲线图可知,三种生物的能量相对值随水深增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A正确;
B、据曲线图可知,三种生物中甲更适于生活在水深较浅的地区,B正确;
C、乙同化的能量不能用于甲的生长发育繁殖,C错误;
D、在垂直方向上该湖泊存在着明显的分层现象,D正确。
故选:Co
11.生态位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态环境的最小阈值。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个生物
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位是影响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
B.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
C.生态位相似但有地理隔离的生物会进化出相似的结构和功能
D.生态位宽度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增大或减小
【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
A、生态位是影响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A正确;
B、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物种生态位不完全相同,B错误;
C、生态位相似但有地理隔离的生物会进化出相似的结构和功能,c正确;
D、生态位宽度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增大或减小,D正确。
故选:B。
12.为研究罗浮山自然保护区黑砂楞的种群密度等生态状况,研究人员分甲、乙两组分别选取
10mX10m的10个样方对黑砂砂及样方中其他植物进行了调查,数据记录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黑松穆个体数蕨类植被子梢
样方
12345678910平均值物物
甲717510616741569.3
14种113种
乙196101481155849.0
A.该调查在选取样方时可采用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
B.通过表中数据可得出黑砂杉的种群密度为9.15株/疗的结论
C.通过对样方中植物种类的调查统计,可获得罗浮山物种丰富度的部分数据
D.表中数据反映出黑杪楞所处群落在空间上有较为复杂的垂直结构
【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解析】
A、由题意可知,该实验为探究罗浮山自然保护区黑松楞的种群密度等生态状况,故采用样方法进行
调查,可根据地形的不同采用五点取样法(方形或长方形地带)或等距取样法(狭长地带),A正
确;
B、表中数据反映的是黑杪楞的种群密度,由于该调查选取的范围是10mX10m,故样带A、B的平均
密度分别是9.3X10々株//g.0X102株/能所以测定结果为(9.3X102+9.OX102)4-2=9.15X102
株/m*B错误;
C、因为黑杪秽种群所在的森林群落中有蕨类植物14种,被子植物113种,所以以上结果是通过对
样方中所有植物种类的调杳,从而获得了该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部分数据,C正确;
D、据表格数据可知,群落中有蕨类植物14种,被子植物113种,推测有种类丰富的草本层,呈现
出分层现象,此数据反映出黑砂楞所处都落在空间上有较为复杂的垂直结构,D正确。
故选:Bo
13.无花果高度依赖榕小蜂传粉,其花序有两种(如图所示)。榕小蜂从小孔进入花序n时,可在不
育的雌花上产卵,卵发育成熟后,雌、雄榕小蜂交配,沾染花粉的雌蜂可从花序II飞出,寻找新的
花序。若携带花粉的榕小蜂进入花序I,则只能在雌花上爬来爬去,帮助传粉。下列相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小孔
7
花序I:只〃可育的雌花,榕小螺
进入后很难焦出
或
花序II:雄花和不育的雌花,格小蜂
可在里面产卵、繁殖并恳出
无花果的花序
A.格小蜂与无花果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B.榕小蜂繁殖依赖于无花果,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C.榕小蜂不能在花序I里产卵有利于无花果繁衍
D.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二者相互适应、协同进化
【答案】B
【知识点】信息的种类与传递、生物种间关系
【解析】
A、无花果依靠传粉榕小蜂为之传粉,榕小蜂在无花果花序中产卵,以无花果花序为其幼体唯一栖息
场所和食物来源,两者是互利共生关系,A正确;
B、由题干信息知,榕小蜂繁殖依赖于无花果,无花果是生产者,榕小蜂是消费者,B错误;
C、花序I里只有雌花,花序II有雄花和不育的雌花,因此榕小蜂不能在花序I里产卵有利于无花果
繁衍,C正确;
D、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二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D正确。
故选:B。
分析题意:榕小蜂依赖无花果的花序产卵,而无花果乂靠榕小蜂帮助传粉,因此二者之间是互利共
生关系。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以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
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14.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鲸落形成初期,鲨的、盲鳗等生物吞食软组织;
中期蠕虫、甲壳类生物定居下来,啃食尸体,弗兰克普莱斯和罗宾普鲁姆斯是两种新发现的蠕虫,
起初科学家只观察到了雌虫,后来发现雄虫生活在雌业体内:后期厌氧细菌进入鲸鱼骨头中,分解
其中的有机物,同时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硫细菌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合成有机物。下列正确的是
()
A.鲸落中的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弗兰克普莱斯和罗宾普鲁姆斯雄虫生活在雌虫体内,是一种寄生现象
C.厌氧细菌和硫细菌直接或间接依赖骨头中的有机物生存,均属于分解者
D.自然鲸落数量稀少,可通过人工制造鲸落观察群落的演替
【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生物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的概念与类型
【解析】
A、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
B、寄生为种间关系,弗兰克普莱斯和罗宾普鲁姆斯雄虫生活在雌虫体内,是种内关系,B错误;
C、硫化细菌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生物,C错误;
D、自然鲸落数量稀少,可通过人工制造鲸落观察群落的演替,D正确。
故选:Do
15.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功能关系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有的位置称为生态位。斑点叉尾鱼和鲤鱼
是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人们常常将它们混合放养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研究人员对两种鱼所摄
取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研究绘制了如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S
4
Z«=
M表示切点义尾色、表〃:联由
A.对生态位的研究属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B.斑点又尾鱼和鲤色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C.d越小说明两种鱼之间的竞争越激烈
D.b越大说明斑点叉尾鱼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生物种间关系
【解析】
A、生态位是每个种群在群落中的位置关系,属于群落的水平和垂直结构上研究的问题,A错误;
B、斑点又尾鱼和鲜鱼之间有交叉部分,既两者捕食相同的鱼类,因此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
C、d越小,两个种群的生态位越接近,生活习性、捕食对象重叠度越高,竞争越激烈,C正确;
D、b越大,该种群的生态位越广,捕食对象也更多,适应环境能力越强,D错误。
故选:Co
16.“稻花番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描绘了稻田中的繁荣景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蛙的粪便为水稻提供肥料B.蛙与水稻为共生关系
C.稻田里不存在垂直结构D.蛙的存在减少了稻田的丰富度
【答案】A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生物种间关系
【解析】
A、蛙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经过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被植物吸收,A正确;
B、蛙和水稻不存在共生和捕食关系,它们之间并不是谁也离不开谁,而是竞争关系,B错误;
C、稻田里不光有水平结构,也具有垂直结构,c错误;
D、丰富度不是指某一种生物的数量,而是指群落中物种的多少,D错误。
故选:Ao
17.浮游植物A比浮游植物B对N、P的吸收能力强,沉水植物C比浮游植物A对N、P的吸收能力强。
某环保部门欲选用其中两种植物投放到当地N、P较高的水体,以净化水体。应选用投放的的两种植
物及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A.浮游植物A和沉水植物C群落的种间关系类型不变
B.浮游植物A和沉水植物C食物链的营养级数将增加
C.浮游植物A和浮游植物B群落的垂直结构保持不变
I).浮游植物A和浮游植物B群落的能量流动方向改变
【答案】A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生物种间关系、物质循环
【解析】
三种植物中,浮游植物B对N.P的吸收能力最弱,故不选做投放的植物」浮游植物A和沉水植物C
在生态系统均为生产者,投放浮游植物A和沉水植物C食物链的营养级数不增加,群落的种间关系
类型不变。
故选:A。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沉水植物C单位水体面积对N、P的吸收能力最强,其次是浮游植物A,对N、P
的吸收能力最弱的是浮游植物B.A、B、C均为生产者。
本题主要考查水体净化的相关知识,目的使学生掌握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属于识记层次的考查。
18.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下列相关叙近错误的是()
A.捕食者往往通过气味等对被捕食者进行猎捕,可调节种间关系
B.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被捕食者都吃掉,否则自己无法生存
C.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D.捕食者的存在使被捕食者的数量减少,不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种间关系、信息传递的作用和应用
【解析】
A、捕食者往往通过气味等对被捕食者进行猎捕,可调节种间关系,A正确:
B、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保证了被捕食者的能量能够持续流向捕食者,有
助于捕食者生存,B正确:
C、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
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C正确;
D、捕食者往往捕食的是体弱多病的被捕食者,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D错误。
故选:Do
19.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相关概念及其对应的实例或运用,匹配错误的是()
选项概念实例或运用
A种群密度每平方米稻田里有东亚飞蝗10头,每立方米水体里有鲫鱼10条
某山区共有低等植物840种,高等植物2888种,动物约50()0余
B物种丰富度
种
据第7次全国人口普直报告年龄结构数据,可预测人口的变化趋
C年龄结构
势
农贸市场里的全部生物、动物园里人工饲养的动物及其它全部生
D群落
物
A.AB.BC.CD.D
【答案】0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解析】
A、每平方米稻田里有东亚飞蝗10头,每立方米水体里有鲫鱼10条,这是描述的种群密度,A正确;
B、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物种数目,如某山区共有低等植物840种,高等植物2888种,动物约5000余
种,B正确;
C、年龄结构可预测人口的变化趋势,C正确;
I)、群落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
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牛物种群组成,农贸市场里的全部生物不是在自然状态下生活在一起的生
物,它们之间没有直接或间接联系:动物园里人工饲养的动物及其它全部生物相互之间也没有直接
或间接联系。不能称为一个群落,D错误。
故选:【)。
20.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许多土壤小动物以动植物遗体为食,属于分解者
B.土壤小动物活动范围小,适合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
C.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使用灯光来诱捕
D.通过统计土壤小动物的个体数目来估算其丰富度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解析】
A、许多土壤小动物以动植物遗体为食,属于分解者,A正确;
B、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错误;
C、诱虫器诱捕土壤小动物是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的特点,C错误;
D、通过统计土壤小动物的物种数目来估算其丰富度,D错误。
故选:Ao
21.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表征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
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具有密切的关系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利
用
率
利
种
用
间
率
竞
争
利
用
率
减弱
资源状态
A.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
B.种内斗争的加剧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登增加
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不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
D.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
【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
A、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A正确;
B、种内斗争的加剧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B正确;
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C错误;
D、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D正确。
故选:Co
22.如图甲、乙、丙为三个自然群落,甲为草本群落,乙为灌木群落,丙为森林群落。下列与图示相
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乔木层
A.春天草原返青,秋天草木枯黄,这些不属于群落结构的范畴
B.群落的结构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处于动态变化中
C.乙中灌木层的疏密程度也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1).丙中乔木、灌木、草本的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的一种空间结构
【答案】A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
A、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春天草原返青,秋天草木枯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A错误;
B、群落的结构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处于动态变化中,B正确;
C、乙中灌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光照等,进而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C正确;
D、丙中乔木、灌木、草本的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的一种空间结构,D正确。
故选:Ao
23.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
误的是()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葬阶段、草本阶段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答案】C
【知识点】群落演替的概念与类型
【解析】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A正确:
B、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正确;
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经历苔葬阶段、草本阶段,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不一定经历苔葬
阶段,C错误;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D正确。
故选:Co
24.我国某一时期为了促进畜、禽、渔养殖业的发展和对水环境的净化,引进了水葫芦。然而近十几
年来,水葫芦由于过度繁殖导致了一些严重的生态学后果。研究发现草鱼喜食水葫芦较嫩的根系和
芽苞,一旦根系和芽苞被吃掉,水葫芦就无法生存,于是研究人员在该水域投放草鱼苗,数月后,
水葫芦开始减少,水质得到改善。鱼类养殖效益大大提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导致原环境的优势种被取代,属于次生演替
B.外来物种可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且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会使生物多样性锐减
C.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选择过程能改变该地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混合饲养能提高空间和饵料的利用率,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D
【知识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物质循环的概念和过程、群落演替的概念与类型
【解析】
A、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湖区中原有种类被取代,从演替起点来看这种情况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外来物种可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且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给当地某些物种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
会使生物多样性锐减,B正确:
C,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选择过程能改变该地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
D、混合饲养能提高空间和饵料的利用率,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
误。
故选:Do
25.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对部分耕地“退耕还草、还林”,在这个过程中农田的演替属于()
A.初生演替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
C.次生演替【).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
【答案】C
【知识点】群落演替的概念与类型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对部分耕地“退耕还草、还林”,说明原来已经有植物存在,因而属于次生演
替。
故选:Co
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
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本题考查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题,共50分。
26.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可持续性综合发展新
模式。打造以种植采摘、特色养殖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是践行我国绿色发展理念,
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举措。结合生态学原理,回答问题:
(1)在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某杂草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调查时关键要做
到,以确保调查结果客观准确。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进行田园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
农田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的主要原因是°
(3)生态鱼塘为游客提供了垂钓娱乐、陶冶情操的美境。鱼塘中的鲤鱼、草鱼、鲤鱼分别生活在水
体的上、中和下层,这体现了群落结构存在_____现象,原因是_______。
(4)生态鱼塘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随着游客增多,更多生活垃圾进入池塘,但并未引起生态
系统的破坏,其调节基础是。
【答案】
(1)样方法;随机取样
(2)使能量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农田中的氮元素随农产品大量输出,需要不断地补充
(3)垂直分层;不同鱼类的食物和栖息空间不同
(4)负反馈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实验】用样方法调杳种群密度(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解析】
(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用样方法调查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以确保调查结果客观
准确。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进行田园除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高效
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的主要原因
是农田中的氮元素随农产品大量输出,需要不断地补充。
(3)鱼塘中的鲤鱼、草鱼、鲤鱼分别生活在水体的上、中和下层,这体现了群落结构存在垂直分层
现象,原因是不同鱼类的食物和栖息空间不同。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
故答案为:
(1)样方法:随机取样
(2)使能量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农田中的氮元素随农产品大量输出,需要不断地补充
(3)垂直分层;不同鱼类的食物和栖息空间不同
(4)负反馈
27.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更的技术。如
图为某水域中生态浮床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中植物在______方向上的结构特征,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多样化的
,条件。
(2)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最终进入浮床植物体内经历的过程是.
(3)污水流入后仍能保持动态平衡,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进而自我调节
能力较强。生态浮床既具有处理污水的功能,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
值。
(4)污水流经生态净化系统后,流出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从生态
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有
【答案】
(1)垂直和水平;栖息空间和食物
(2)有机物先经过微生物分解形成无机物后,被植物吸收
(3)营养结构复杂;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4)被消费者捕食,与浮床植物竞争中获得的光照和营养元素等少,限制其生长和繁殖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与类型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的特征、生物多样性等知识,要求号生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
型及影响因素;识记群落的特征;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解答】
(1)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浮床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结构特征,可以为鸟类
及鱼类提供多样化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体中的有机物先经过微生物分解形成无机物后,被植物吸收。
(3)污水流入后仍能保持动态平衡,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
稳定性强。生态浮床具有处理污水的功能,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浮床还可以美化环境,
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污水流经生态净化系统后,流出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其原因可能是:被消费者捕食,与
浮床植物竞争中获得的光照和营养元素等少,限制其生长和繁殖。
28.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有关部门为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实施生态规划,对某村弃耕
地、芒果林、次生天然林群落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请据表回答:
表2某村群落调查植物物种数量统计(单位:种)
弃耕地芒果林次生天然林
乔木层3115
灌木层6021
草本层17713
物种总数23841
(注:灌木层物种包括乔木层物种幼苗)
(D在所有调查群落中,草本层物种数最少的为群落。弃耕地群落的空
间结构包括结构和结构。
(2)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群落。
(3)弃耕地最初以杂草为优势,现已演变为乔灌草立体空间结构的群落,这一过程群落的丰富度越
来越(选填"高”或“低”),体现了群落的(选填“初生”或“次生”)演
替。
【答案】
(1)芒果林;垂直;水平
(2)次生天然林
(3)高;次生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概念和物种组成、群落演替的概念与类型
【分析】
本题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1)草本层物种数最少的为芒果林群落。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次生天然林中,物种数最多,具丰富度最高。
(3)弃耕地演变为乔灌草立体空间结构的群落,这一过程群落的丰富度越来越高,属于次生演替。
29.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
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1)~£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属于。乔木阶段取代灌
木阶段的原因是。
(2)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Ef段动物
具有明显分层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
(3)若野兔进入该环境后需进行种群密度调查,调查其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在不
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前提下,在种群大小为___________时,单位时间内出生个体数与死亡个体数之差
最大。若被标记的野兔更容易被鹰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填“偏大”“偏
小”或“相等”)O
(4)为解决该群落的病虫害,护林员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昆虫,目的是通过从而降
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答案】
(1)次生演替;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
(2)水平结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标志重捕法;K/2;偏大
(4)改变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群落演替的概念与类型、种群密度及其调杳方法、种
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v
【解答】
(1)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木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
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由于乔
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因此乔木阶段会取代灌木阶段。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阳市2025-2026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知识点梳理2025年中级经济师试题及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职场技能试题及答案
- 水电工程新技术应用试题及答案
- 工程项目管理技术分享试题及答案
- 现代园林地块设计规划方案
- 广告策划毕业设计答辩
- 心理安全教育幼儿园小班
- 税务合规经营证明书(7篇)
- 农村合作社土地整治及分配管理协议
- 6.1 根结、标本的上下关系
- GB/T 3301-1999日用陶瓷的容积、口径误差、高度误差、重量误差、缺陷尺寸的测定方法
- GB/T 13928-2002微型往复活塞空气压缩机
- GB/T 12224-2005钢制阀门一般要求
- 偷影子的人-大学语文PPT
- GB/T 11022-2020高压交流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 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 装饰窗帘安装内部验收单
- 同等学力哲学学科综合考试大纲思考题汇总
- 象鼻岭无盖重固结灌浆试验大纲修定稿
- 2023年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