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文言文阅读】2025届高三下4月名校模考试题精【文言文阅读】2025届高三下4月名校模考试题精选七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辽东太守公孙文懿反。景初二年,(宣帝司马懿)帅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发自京都。经孤竹,越碣石,次于辽水。文懿果遣步骑数万,阻辽隧,坚壁而守。帝盛兵多张旗帜,出其南,贼尽锐赴之。乃泛舟潜济以出其北,与贼营相逼,沉舟焚梁,傍辽水作长围,弃贼而向襄平。诸将言曰:“不攻贼而作围,非所以示众也。”帝曰:“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兵也。攻之,正入其计。贼大众在此,则巢窟虚矣。我直指襄平,则人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遂整阵而过。贼见兵出其后,果邀之。帝谓诸将曰:“所以不攻其营,正欲致此,不可失也。”乃纵兵逆击,大破之。贼保襄平,进军围之。会霖潦,大水,贼恃水,樵牧自若。诸将欲取之,皆不听。司马陈圭曰:“昔攻上庸,八部并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孟达。今者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焉。”帝曰:“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水雨乃尔,功力不设,虽当促之,亦何所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恐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既而雨止,遂合围。起土山地道,发矢石雨下,昼夜攻之。文懿攻南围突出,帝纵兵击败之,斩于梁水之上。(选自《晋书·宣帝》,有删节)材料二: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选自《孙子兵法·虚实篇》,有删节)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我不欲A战B虽画地而守C之D敌不得E与我战者F乖G其所之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次,临时驻扎,与《兰亭集序》“列坐其次”的“次”意思不相同。B.邀,邀请,与《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的“邀”意思相同。C.而,表转折,与《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的“而”用法不相同。D.雨,像雨一样,与《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的“响”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宣帝先部署大量兵力,大张旗鼓地出击敌军南面,待敌军精锐兵力转移到南面,他又大张旗鼓地出击敌军北面,显示了宣帝“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能力。B.面对诸将对于“不攻贼而作围”的困惑,宣帝作了精辟解说,他一方面识破了敌军坚营高垒背后的诡计,一方面制定了巧妙的应敌之策,可谓知彼知己。C.面对司马陈圭“昔急攻今安缓”的困惑,宣帝从敌我双方的军力、粮草对比以及当下的天气等方面作了细致分析,体现了孙子“兵无常势”的军事思想。D.材料二从理论上强调掌握作战主动权、避实击虚、因势而变等的重要性,材料一从实践上成功运用了这些理论,可见宣帝和孙子都对作战规律洞若观火。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霖潦,大水,贼恃水,樵牧自若。(2)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14.材料一中宣帝司马懿“弃贼而向襄平”
做法,体现了材料二中哪些作战原则或策略?请简要说明。石家庄市202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汤[注]益尊任,迁为御史大夫。会浑邪等降,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于是承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舞文巧诋以辅法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百姓不安其生骚动县官所兴未获其利奸吏并侵渔于是痛绳以罪则自公卿以下,至于庶人,咸指汤。汤尝病,天子至自视病,其隆贵如此。匈奴来请和亲,群臣议上前。博士狄山曰:“和亲便。”上问其便,山曰:“兵者凶器,未易数动。高帝欲伐匈奴,大困平城,乃遂结和亲。孝惠、高后时,天下安乐。及孝文帝欲事匈奴,北边萧然苦兵矣。孝景时吴楚七国反景帝往来两宫间寒心者数月吴楚已破,竟景帝不言兵,天下富实。今自陛下举兵击匈奴,中国以空虚,边民大困贫。由此观之,不如和亲。”上问汤,汤曰:“此愚儒,无知。”狄山曰:“臣固愚忠,若御史大夫汤乃诈忠。若汤之治淮南、江都,以深文痛诋诸侯,别疏骨肉,使蕃臣不自安。臣固知汤之为诈忠。”于是上作色曰:“吾使生居一郡,能无使虏入盗乎?”曰:“不能。”曰:“居一县?”对曰:“不能。”复曰:“居一障间?”山自度辩穷且下吏,曰:“能。”于是上遣山乘障。至月余,匈奴斩山头而去。自是以后,群臣震慑。汤为御史大夫七岁,败。(节选自《汉书·张汤传》)材料二:轼谨按,汉制,博士秩皆六百石耳。然朝廷有大事,必与丞相御史九卿列侯同议可否。盖亲儒臣,尊经术,不以小臣而废其言。故狄山得与张汤争议上前。此人臣之所甚难,而人主之所欲闻也。温颜以来之虚怀以受之犹恐不敢言又况如武帝作色凭怒致之于死乎故汤之用事,至使盗贼半天下,而汉室几乱,盖起于狄山之不容也。【注】汤:张汤,汉武帝时期的大臣。(选自苏轼《迩英进读·狄山论匈奴和亲》)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标点符号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舞文巧诋以辅法。B.百姓不安其生,骚动;县官所兴,未获其利;奸吏并侵渔,于是痛绳以罪。C.孝景时,吴楚七国反,景帝往来,两宫间寒心者数月。D.温颜以来之虚怀,以受之,犹恐不敢言;又况如武帝作色,凭怒致之于死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县官,在西汉时常用来指朝廷、政府或皇帝,与县级的行政长官内涵不同。B.指,同“旨”,与《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的“指”用法意义相同。C.下吏,交给司法官吏审判,与《过秦论》“委命下吏”的“下吏”意思相同。D.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与《师说》“吾未见其明也”的“也”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汤担任御史大夫时,恰逢汉朝大举讨伐匈奴;山东发生灾情,百姓流离失所,张汤采取铸币、垄断经营等政策。B.张汤奏事符合武帝心意,得到信任,而丞相徒有其位,天下的事情都由张汤决断,因此官吏和百姓都对他不满。C.狄山认为和亲对汉朝有利,他用武帝之前汉朝皇帝都饱受战争之苦,来告诫武帝;张汤认为不能听从他的建议。D.狄山认为张汤是诈忠,张汤处理诸侯事务导致汉武帝与诸侯关系紧张;汉武帝对狄山很不满,将其派到了边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于是上作色曰:“吾使生居一郡,能无使虏入盗乎?”(2)盖亲儒臣,尊经术,不以小臣而废其言。14.“迩英进读”是宋代皇帝在迩英阁召见臣子,听取他们关于治国理政建议和读书心得的活动。皇帝听了苏轼的进言能获得哪些治国理政的启示?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5分)山东省齐鲁名校教研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第五次联考(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天子闻嘉不听王①,王、王太后弱孤不能制,欲使庄参以二千人往使。参曰:“以好往,数人足矣;以武往,二千人无足以为也。”辞不可。郏壮士韩千秋奋曰:“既得勇士二百人,必斩嘉以报。”于是天子遣千秋将二千人往,入越境。吕嘉等逆反,与其弟将卒攻杀王、太后及汉使者。而韩千秋兵入,破数小邑。其后越直开道给食未至番禺四十里越以兵击千秋等逐灭之。使人函封汉使者节置塞上,好为谩辞谢罪,发兵守要害处。于是天子曰:“韩千秋虽无成功,亦军锋之冠。”封其子延年为成安侯。乃下救曰:“今吕嘉、建德等反,自立晏如,令罪人及江淮以南楼船十万师往讨之。”(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材料二:杨仆,宜阳人也。河南守举为御史,稍迁至主爵都尉,上以为能。南越反,拜为楼船将军,有功,封将梁侯。东越反,上欲复使将,为其伐前劳,以书敕责之曰:“将军之功,非有斩将骞旗之实也。乌足以骄人哉!受诏不至兰池宫,明日又不对。推此心以在外,江海之间可得信乎!今东越深入,将军能率众以掩过不?”仆怛恐,对曰:“愿尽死赎罪!”与王温舒俱破东越。(节选自《汉书·杨仆列传》)材料三:武帝长驾远驭,所用皆跅驰之士,不计流品也。其操纵赏罚,亦实有足以激劝者。如卫青、霍去病等,屡经出塞,为国宣力,固贵之宠之,封侯增邑不少新②。或奋身死事,如韩千秋战死南越,帝嘉之,封其子为成安侯。其有恃功稍骄蹇者,则又挫折而用之。如杨仆伐其前劳,特诏责之,激使立功自赎。其驾驭豪杰如此,真所谓绦镟在手,操纵自如者也。而于畏懦者,则诛无赦,如大司农张成、山州侯刘齿击东越,畏贼不敢进,即立诛之。赏罚严明如此,款敢抉诈避险而不尽力哉!史称雄才大略,固不虚也。(节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注】①王:指南越王。南越国是秦末至西汉时位于岭南地区的一个政权,曾是西汉的附属国。文中的“嘉”指吕嘉,时为南越国的丞相。②靳:吝惜,舍不得。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其后越直A开道给食B未至C番禺D四十里E越以兵F击G千秋等H遂灭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将,动词,意为率领、带领,与《过秦论》“将数百之众”的“将”意义和用法相同。B.楼船,有楼的高大战船,《赤壁赋》中提到的“舳舻”与此为同类战船。C.所用,为“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师说》“道之所存”的“所存”结构与此相同。D.塞,指边关险要的地方。此处“出塞”指军队离开内地,到塞外征战。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吕嘉不听从南越王的诏令,发动叛乱,与他的弟弟联手杀害了南越王和王太后,汉武帝于是派遣韩千秋前去平叛。B.庄参拒绝出使南越国,他认为此行如果是为通好,则只需数人,若要以武力解决南越国的问题,区区两千人难以胜任。C.面对吕嘉、建德等人在南越反叛,并自立为王的情势,汉武帝下达命令,征调十万大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讨伐行动。D.材料三中,赵翼以卫青、韩千秋、杨仆等人为例,分析了汉武帝的用人特点,认可汉武帝有雄才大略的历史评价。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郏壮士韩千秋奋曰:“愿得勇士二百人,必斩嘉以报。”译文:(2)将军之功,非有斩将骞旗之实也,乌足以骄人哉!译文:14.请简要概括汉武帝用将的三种不同策略。(3分)答:浙江省衢州市、丽水市、湖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天。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诫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欧阳修《伐树记》)材料二: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欧阳修《养鱼记》)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若桂漆之不能逃乎A斤斧者B盖有利之者C在死D势不得E以生也F与乎G杏实异矣。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薪,砍伐,名词作动词,与《六国论》中“薪不尽,火不灭”的“薪”用法不同。B.诚,确实,的确,与《出师表》中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诚”意思相同。C.童子,指未成年的男子,与《促织》“操童子业,久不售”中的“童子”意思相同。D.“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的“而”与《劝学》“跛而望矣”的“而”用法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本荒芜不治的东园,经过整治后,欧阳修种植了蔬菜花果桐竹等,使园子变得焕然一新。B.欧阳修听从了园之守和圃之守的建议,砍伐了樗树,而保留杏树,正因为杏树正开花结果。C.欧阳修在那方清明剔透的池塘边,休憩、漫步、畅想,内心的忧郁不畅也因此得到了纾解。D.欧阳修对童子愚昧糊涂、缺乏见识的言行感慨不已,并由此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和思考。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2)未尝植物,因湾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14.相比樗树,杏树见存;相比小鱼,大鱼被弃,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2025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省级联测考试(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十四年,夫差既杀子胥,连年不熟,民多怨恨。吴王复伐齐,欲与鲁、晋合攻于黄池之上。恐群臣复谏,乃令国中曰:“寡人伐齐,有敢谏者死。”太子友知子胥忠而不用,太宰嚭佞而专政,欲切言之;恐罹尤也。乃以讽谏激于王。清旦,怀丸持弹,从后园而来,衣洽履濡,王怪而问之曰:“子何为洽衣濡履,体如斯也?”太子友曰:“适游后园,闻秋蜩之声,往而观之。夫秋蝉登高树,饮清露,长吟悲鸣,自以为安,不知螳螂超枝缘条,曳腰耸距,欲援其形。夫螳螂翕心而进,志在有利,不知黄雀缘茂林,徘徊枝阴,微进,欲啄螳螂。夫黄雀但知伺螳螂之有味,不知臣挟弹危掷,蹭蹬飞丸而集其背。今臣但虚心,志在黄雀,不知空坎其旁,暗忽坎中,陷于深井。臣故洽体濡履,几为大王取笑。”王曰:“天下之愚,莫过于斯。但贪前利,不睹后患。”太子曰:“天下之愚,复有甚者。鲁承周公之末,有孔子之教,守仁抱德,无欲于邻国,而齐举兵伐之,不爱民命,惟有所获。夫齐徒举而伐鲁,不知吴悉境内之士,尽府库之财,暴师千里而攻之。夫吴徒知逾境征伐非吾之国,不知越王将选死士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屠我吴国。天下之危,莫过于斯也。”吴王不听太子之谏,遂北伐齐。二十年,越王兴师伐吴,吴与越战于檇李。吴师大败,军散,死者不可胜计。二十三年十月,越王复伐吴。吴国困不战,士卒分散,城门不守,遂屠吴。吴王率群臣遁去,昼驰夜走,三日三夕,达于秦馀杭山。须臾,越兵至,围吴三重。越王乃如大夫种辞吴王曰:“诚以今日闻命。”言有顷,吴王不自杀。越王瞋目怒曰:“死者,人之所恶。恶者,无罪于天,不负于人。今君抱六过之罪,不知愧辱,而欲求生,岂不鄙哉?”吴王乃太息,四顾而望,言曰:“诺!”乃引剑而伏之死。(节选自《吴越春秋》,有删改)材料二:操闻上古有弧矢之利,《论语》曰“足兵”,《尚书》八政曰“师”,《易》曰“师贞,丈人吉”,《诗》曰“王赫斯怒,爰征其旅”,黄帝、汤、武咸用干戚以济世也。《司马法》曰:“人故杀人,杀之可也。”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节选自曹操《孙子序》)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知越王A将选B死士C出D三江之口E入F五湖G之中H屠我吴国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讽谏,指用委婉的言辞进谏,与现代汉语的“讽谏”一词表达的意思相同。B.适,刚才,刚刚,与《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中的“适”意义和用法都相同。C.鄙,庸俗,浅陋,与《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中的“鄙”感情色彩不同。D.弧矢,指弓和箭,材料中可理解为借以代指武力,下文中的“干戚”也可作此理解。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王夫差为了要和鲁、晋两国在黄池会战,杀掉了子胥,招来了天怨人怒。B.吴太子友明知“谏者死”,还是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委婉劝谏吴王,可见其一片赤心。C.越王两次伐吴,完全占据了主动,甚至在围困吴王后,还羞辱吴王并迫其自杀。D.曹操历数了典籍对使用武力的肯定,也指出用兵应视时机和情况而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子友知子胥忠而不用,太宰嚭佞而专政,欲切言之,恐罹尤也。(2)夫齐徒举而伐鲁,不知吴悉境内之士,尽府库之财,暴师千里而攻之。14.材料二中曹操认为“恃武者灭”,请从材料一中找出曹操如此评价的依据。
2025届河南省豫东部分名校高三三模(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节选自《韩非子·用人》)材料二闰月,乙卯,上宴近臣于丹霄殿。上曰:“徵、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徵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魏徵对曰:“臣以事为不可,故谏;陛下不从而臣应之,则事遂施行,故不敢应。”上曰:“且应而复谏,庸何伤!”对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臣心知其非而口应陛下,乃面从也,岂稷、契事舜之意邪!”上大笑曰:“人言魏徵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上问魏徵曰:“群臣上书可采,及召对多失次,何也?”对曰:“臣观百司奏事常数日思之及至上前三分不能道一。况谏者拂意触忌,非陛下借之辞色,岂敢尽其情哉!”上由是接群臣辞色愈温。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徵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上谓侍臣曰:“朕比来决事或不能皆如律令,公辈以为事小,不复执奏。夫事无不由小以致大,此乃危亡之端也。公辈常宜为朕思炀帝之亡,朕常为公辈念关龙逄①之死,何患君臣不相保乎!”上谓魏徵曰:“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对曰:“然。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注:①关龙逄:夏桀之臣,桀荒淫无道,遂进谏,桀囚而杀之。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臣观百司A奏事B常数日C思之D及至E上前F三分G不能道一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省,意为减少,与《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省”意思不同。B.庸,哪里,与《师说》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的“庸”意思相同。C.比,近的意思,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天涯若比邻”的“比”意思不同。D.相,互相的意思,与《游褒禅山记》中“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的“相”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认为明君使臣下的职事不扰、职责分明,能够各展所长、各立其功,那么就不会争斗角力、互相伤害,从而达到治世的最高境界。B.太宗在丹霄殿大宴近臣时提到魏徵每次进谏时,太宗如果不听从,魏徵就不应答,魏徵认为臣子不可以当面顺从,背后却说另一套。C.在讨论国家安危根本所在时,群臣怕忤旨不敢行谏,温彦博直言相谏,魏徵指出太宗在贞观初能躬行节俭,近来却渐渐开始大兴土木。D.太宗希望臣下不要因为事情小就不再启奏,隋炀帝灭亡的教训、关龙逄死谏的忠诚无畏都应彼此念及,这样君王才能保全臣子。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2)群臣上书可采,及召对多失次,何也?14.选官用人是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重要问题,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韩非、唐太宗与魏徵三者在选官用人方面不同的观点。
2025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三模(4月调考)(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自九成宫赴京,违法取驿家麸数石。太宗赐其麸,令自负出以耻之。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太宗曰:“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惟须纳嘉言,进善事,有益于百姓者。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于渊谷,由是崇名美号,见称千载。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为近代庸暗之主。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选自《贞观政要·贪鄙》,有删改)材料二:时赵王(石)虎作台观四十余所于邺,又营洛阳、长安二宫,作者四十余万人;又欲自邺起阁道至襄国,敕河南四州治南伐之备,并、朔、秦、雍严西讨之资,青、冀、幽州为东征之计,皆三五发卒。诸州军造甲者五十余万人,船夫十七万人,为水所没、虎狼所食者三分居一。公侯、牧宰竞营私利,百姓失业愁困。贝丘人李弘因众心之怨,自言姓名应谶,连结党与,署置百寮;事发,诛之,连坐者数千家。虎畋猎无度,晨出夜归,又多微行,躬察作役。侍中京兆韦謏谏曰:“陛下忽天下之重,轻行斤斧之间,猝有狂夫之变,虽有智勇,将安所施!又兴役无时,废民耘获,吁嗟盈路,殆非仁圣之所忍为也。”虎赐謏谷帛,而兴缮滋繁,游察自若。(选自《资治通鉴·晋纪十九》,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见卿推贤A进善之事B又不能按C举不法D震肃E权豪F惟道G税鬻银坑H以为利益。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耻,羞耻之心,与《师说》“而耻学于师”中的“耻”词义不同。B.见,被,与《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中的“见”词义相同。C.营,谋求,与《促织》“百计营谋不能脱”中的“营”词义不同。D.而,连词,表转折关系,与《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而”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四年,太宗对公卿说,他整天都不敢懈怠,不仅仅只忧心爱惜百姓,也想让公卿们能够长守富贵。B.唐太宗认为,拥有过多的财富会影响贤能的人奋发向上的志向,会使愚笨的人增加犯错的机会。C.赵王石虎在邺城建造了四十多所台观,又营建了洛阳、长安的两座宫殿,参与劳作的人有四十多万。D.赵王石虎对侍中京兆人韦謏的劝谏表示接受,赐给韦謏谷物布帛,并且之后减少了劳役和游猎的次数。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2)又兴役无时,废民耘获,吁嗟盈路,殆非仁圣之所忍为也。14.材料一中的太宗与材料二中的赵王石虎在治国方面有什么不同?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一模考试(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
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世人多以乐毅不时拔莒即墨为劣,是以叙而论之。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先之必迂回而难通然后已焉可也。今乐氏之趣或者其未尽乎,而多劣之,是使前贤失指于将来,不亦惜哉!观乐生遗燕惠王①书,其殆庶乎机、合乎道以终始者与。其喻昭王②曰:“伊尹放太甲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是存大业于至公,而以天下为心者也。夫欲极道之量,务以天下为心者,必致其主于盛隆,合其趣于先王,苟君臣同符,斯大业定矣。”于斯时也,乐生之志,千载一遇也,亦将行千载一隆之道,岂其局迹当时,止于兼并而已哉?夫兼并者,非乐生之所屑;强燕而废道,又非乐生之所求也。不屑苟得则心无近事,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则举齐之事,所以运其机而动四海也,讨齐以明燕主之义,此兵不兴于为利矣。围城而害不加于百姓,此仁心着于遐迩矣,举国不谋其功,除暴不以威力,此至德令于天下矣。不幸之变,势所不图,败于垂成,时运固然。(节选自夏侯玄③《乐毅论》,有改动)材料二:嗟夫!乐毅战国之雄,未知大道,而窃尝闻之,则足以亡其身而已矣。论者以为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④代将,卒走乐生。此其所以无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然当时使昭王尚在,反间不得行,乐毅终亦必败。何者?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今以百万之师,攻两城之残寇,而数岁不决,师老于外,此必有乘其虚者矣。诸侯乘之于内,齐击之于外,当此时,虽太公、穰苴⑤不能无败。然乐毅以百倍之众,数岁而不能下两城者,非其智力不足,盖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夫以齐人苦湣王之暴,乐毅苟退而休兵,治其政令,宽其赋役,反其田里,安其老幼,使齐人无复斗志,则田单者独谁与战哉!奈何以百万之师,相持而不决,此固所以使齐人得徐而为之谋也。(节选自苏轼《乐毅论》,有改动)【注】①燕惠王:燕昭王之子,做太子时与乐毅有过节,即位后任用骑劫取代乐毅。②昭王:燕昭王,燕国国君,重用乐毅,大破齐国。③夏侯玄:三国时期思想家。④骑劫:代乐毅为将后,被齐将田单击败而阵亡。⑤穰苴:即田穰苴,春秋末期军事家。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求古贤A之意B宜以大者远者C先之D必迂回E而难通F然后已焉G可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殆,大概,与《石钟山记》“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的“殆”意思不相同。B.举,攻克,与《过秦论》“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的“举”意思相同。C.三晋,春秋末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各立为国,史称“三晋”。D.苦,以……为苦,意动用法,与《师说》“则耻师焉”的“耻”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夏侯玄认为,世人多因乐毅未及时攻下莒、即墨二城而贬低他,这会使后世误解乐毅的志向。B.乐毅以“伊尹放太甲”的史实,劝谏燕昭王应以天下为公,做到君臣同心协力,方能成就大业。C.在苏轼看来,燕国处于内忧外患的不利局势,就算有田穰苴这样优秀的军事家也无法避免失败。D.苏轼认为,乐毅应退兵休战,让齐民回归故乡安居乐业,然后丧失斗志,最终就会弃城投降。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兼并者,非乐生之所屑;强燕而废道,又非乐生之所求也。(2)论者以为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卒走乐生。14.对乐毅攻城不下的原因分析,夏侯玄和苏轼的观点有何异同?请根据两则材料简析。
2025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二模(4月校际联考)(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节选自《毛诗序》注)材料二: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夺,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节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材料三:曰:“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曰:“吾闻之,凡《诗》之所闻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辞,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节选自朱熹《诗集序》)注:《毛诗序》据传是汉代毛苌为《诗经》撰写的序。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此《诗》之为经A所B以人事C浃于下D天道备E于上F而无一理之G不具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厚,使……宽厚,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若不阙秦”的“阙”用法相同。B.“是故以鸟鸣春”与《论语·先进》中“为国以礼”的“以”用法不相同。C.夺,改变、变化,与《齐桓晋文之事》“勿夺其时”的“夺”字意思不同。D.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乐》已失传。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诗序》认为人的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歌,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B.韩愈以自然现象类比,认为人的言辞跟自然界的草木、水、金石等一样,皆因“不平”而生,从而提出“不平则鸣”的观点。C.朱熹认为《周南》《召南》之所以成为《国风》中的经典,是因为受到文王的教化影响,所感发的情怀有邪正是非的差别。D.朱熹指出,《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手术标本试题及答案
- 2025标准工程合同协议范文
- 2025年艺术构成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小高的试卷及答案
- 工程项目沟通方案(3篇)
- 工程项目厂址方案(3篇)
- 2025年的杭州市茶叶种植收购合同
- 城市照明节能改造中的LED灯具光效与照明能耗关系研究报告
- 2025企业单位劳动合同
- 工程施工专项方案
- 《布病防控知识》课件
- 低空经济产业标准体系规划研究
- 保育员应掌握的工作技能(完整版)
- 贵州省遵义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小升初模拟((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路灯安装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 2024年中国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措施分析
- 《初级会计实务》(第五版) 第三章 流动资产
- ps课件教学课件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指南
- 法律行业 律师事务所品牌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