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_第1页
2025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_第2页
2025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_第3页
2025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_第4页
2025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2025年中考可能涉及的历史必考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原始农耕生活-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和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的生产生活特征。-夏商周的更替与制度-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商朝的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如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商鞅变法(背景、内容、影响,是秦国走向富强并最终统一六国的重要原因);百家争鸣(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的意义)。2.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与巩固-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等;交通上修筑驰道、灵渠等)。-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等;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3.隋唐时期-隋朝的贡献-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开创三省六部制;隋炀帝时开通大运河(目的、中心、起始点、作用),创立科举制(意义在于打破门第限制,选拔人才,影响深远)。-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治国措施如虚心纳谏、任用贤能、轻徭薄赋等);武则天的统治(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发展科举制度,重视人才选拔等);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的表现)。唐朝的民族交往(如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对外交往(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4.宋元时期-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在军事、行政、财政等方面的措施);宋代的经济发展(农业上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手工业方面,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商业繁荣,城市打破市坊界限,出现了早市和夜市,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的文化成就(宋词的代表人物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等)。-元朝的统一与民族融合-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统治);民族融合的表现(如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5.明清时期(1840年以前)-明朝的统治-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等);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意义;戚继光抗倭的背景、经过、意义)。-清朝前期的统治-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清朝前期的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清朝的对外政策(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表现、影响)。二、中国近代史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鸦片战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南京条约》的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及其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主要领导人洪秀全,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渴望,但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性)。-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及其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及其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忧外患)、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内容(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筹建近代海军等)及其评价(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等)、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主要内容(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等)及其意义(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等)、主要领导人孙中山、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及其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等)、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及其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时间(1919年5月4日)、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经过(前期以学生运动为主,后期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及其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及其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主要战场(湖南、湖北)、重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国共合作的推动、北伐军将士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支持等)及其意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4.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了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全民族抗战-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敌后战场的抗战(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全民族抗战、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等)及其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5.解放战争-重庆谈判-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重庆谈判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解放战争的进程-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战略防御(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开始,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统治的结束)。三、中国现代史1.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土地改革-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抗美援朝-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目的是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等)。-三大改造(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和手工业改造的形式(农业走合作化道路,手工业也是走合作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公私合营)。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的表现(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口号);“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原因(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等),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挫折。3.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决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开始,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