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2025年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2025年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2025年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2025年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2025年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构成B.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C.脑干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D.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2.下列人体的腺体中,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A.胸腺B.垂体C.肠腺D.卵巢3.为避免生出有遗传缺陷的孩子,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鼓励()A.晚婚B.晚育C.少生D.优生4.在炎热的夏天,皮肤的反应是()A.多数血管扩张,血流量大,皮肤温度高B.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小,皮肤温度低C.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大,皮肤温度高D.多数血管扩张,血流量小,皮肤温度低5.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果Ⅰ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A.养料 B.二氧化碳 C.氧气 D.废物6.人体内无机盐含量主要通过泌尿系统调节,此外汗液也可以排出部分无机盐。盛夏高温环境中,为及时补充因大量出汗而过多排出的无机盐,应注意补充一些()A.可乐 B.淡盐水 C.葡萄糖溶液 D.雪碧7.(2014•万载县模拟)下列生理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A.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由肺排出B.少量水、尿素和无机盐由皮肤汗腺排出C.消化的食物残渣经由肛门排出D.大量水、无机盐、尿素等以尿液的形式经泌尿系统排出8.下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B.乙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D.乙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9.下列有关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运动方式不同 B.祖先不同C.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D.脑发育的程度不同10.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构成心脏的组织主要是肌肉组织B.心脏内有四个腔,左右两部分不相通C.由心脏输送出去的血液都是动脉血D.一次心脏跳动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11.右图是正常人肾小管内某种物质的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该物质是A.尿素 B.无机盐C.葡萄糖 D.水12.近日来“长沙蓝”在很多人的朋友圈中刷屏,空气质量变好对于人们的呼吸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气体从呼吸道进入肺的“旅程”是()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鼻→咽→食道→气管→支气管→肺C.口→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口→咽→食道→气管→支气管→肺13.下列各项中,属于反射的是()A.草履虫避开盐粒的刺激 B.植物向光生长C.蚊虫叮咬时用手拍打 D.触碰含羞草的叶子,它会闭合14.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的结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7]表示呼吸道,[6]是气体交换的场所B.图乙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C.图丙中的B表示氧气,A表示二氧化碳D.图丁中气体交换的结果是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15.下列实例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泪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B.皮肤的屏障作用C.人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 D.白细胞吞噬病原体16.“春雨潇潇,润泽万物”然而在消耗煤炭、石油等燃料较多的某些地区,雨水往往具有较强的酸性,叫酸雨。下列有关酸雨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酸雨可使土壤养分发生化学变化,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利用B.酸雨可使河流、湖泊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C.酸雨可引起饮用水源酸化,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D.酸雨可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能使成片植物死亡17.下表是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成分及含量(克/100毫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成分液体蛋白质葡萄糖尿素无机盐血浆7.50.10.020.9原尿0.150.10.020.9尿液0.10.01.81.1A.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肾小球可能有炎症B.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C.尿液中尿素含量增高是因为水被重吸收D.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被滤过18.人体体循环的起止部位分别是()A.左心室、右心房 B.左心室、左心房C.右心室、右心房 D.右心室、左心房19.在下列结构中,形成听觉的部位是()A.外耳道 B.鼓膜 C.耳蜗 D.大脑听觉中枢20.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入神经损伤,其他结构均正常,当手偶然碰到火时会出现的情况是A.有感觉但不会缩手 B.既有感觉又会缩手C.无感觉但会缩手 D.无感觉也无缩手21.图是血细胞形态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出现炎症时,2的数量会增多B.2的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C.3的作用是止血和加速凝血D.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122.大脑的表面(大脑皮层)分布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称为()A.神经元B.神经中枢C.脑神经D.中枢神经系统23.如图是人体脑部和生殖器官与全身相对生长速率的比较曲线,解读该图能得出的结论是A.曲线①表示生殖器官生长B.曲线②表示脑部生长C.在青春期开始前生殖器官的生长基本停滞D.在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生长的同时,智力也迅速发展24.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A.排尿B.排便C.呼出二氧化碳D.排汗25.下列关于“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B.馒头的消化与牙齿、舌的作用分不开C.要让唾液发挥最佳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D.试管内的混合液,如果加碘变蓝,则证明试管内淀粉已被唾液消化2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 B.低碳绿色出行C.沿河排放污染物 D.禁燃烟花爆竹27.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A.无机盐 B.葡萄糖 C.血细胞 D.大分子蛋白质28.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 B.小肠长约5~6米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29.心脏内以及心脏和动脉之间的瓣膜使血液的流动方向只能是:A.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B.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C.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 D.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30.下列关于血管和心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单行通过,有利于物质交换B.与心脏相连且管壁厚、弹性大、血流快的血管是肺动脉和主动脉C.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中都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D.若大脑左半球毛细血管出血压迫运动中枢,则病人身体右侧半身不遂31.属于计划免疫的一项是()A.吃脊髓灰质炎糖丸 B.唾液的杀菌作用 C.皮肤的屏障作用 D.喝板蓝根32.下列有关毛细血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连通最小动脉与静脉的血管B.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人在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D.使血液与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33.在一次医疗事故中,医生错误的将B型血输入A型血的病人体内,造成病人的上肢静脉内出现了大量的红细胞聚集团。这些红细胞团最有可能堵塞病人的()A.脑部毛细血管 B.肺部毛细血管C.肾小球毛细血管 D.胃部毛细血管34.与右心室相连通的血管是()A.肺动脉B.肺静脉C.上、下腔静脉D.主动脉35.下列现象与激素无关的是()A.血糖含量经常保持稳定 B.男孩进入青春期后喉结突出C.强光下瞳孔变小 D.青春期时身高迅速增长36.下图是心脏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______组织构成。(2)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____]_____;与其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__。(3)在人体中,______循环与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肺循环开始于图中[____],终止于图中[____],此时血液变成了_____血。(4)图中e和f的作用是______。(5)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此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被称为21世纪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为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______。37.“头上两根感觉须,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分为头胸腹,里头是肉外是骨。”描写的是昆虫的特征,蝗虫是常见的昆虫,下图是蝗虫的形态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须”指的是蝗虫的[①_______,“骨”指的是蝗虫的______,保护支持内部器官(2)蝗虫的运动器官都长在它身体的[①_______(3)图中的⑦是_______足,它适于_______运动。(4)蝗虫主要的视觉器官是③_______。有一个④________口器。38.科学探究你经常熬夜做作业吗?那么熬夜会不会影响第二天学习时的反应速度?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在暑假期间仿照课本用尺子“测定反应速度”的方法进行实验,手指捏住尺子的位置与尺子下端的距离越小,代表人的反应速度越快。他们初步制订计划如下:请一位同学连续在三个晚间的三个不同时间段开始入睡,第二天均在早晨6点30分起床,进行正常的学习和运动,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反应速度的测定。以上为第一轮实验,之后再重复两轮,计算出三轮实验中所得数据的平均值。每轮之间间隔三天,这三天之内保持充足睡眠。他们设计的记录表如下:睡眠充足睡眠较少|睡眠过少(22点以前入睡)|(23-24点入睡)|(凌晨1点以后入睡)第一轮测定(cm)|第二轮测定(cm)|第三轮测定(cm)平均值(cm)请分析回答:(1)实验中,当被测同学看到尺子下落时,立即用手指去捏尺子,这种反应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完成该反应的神经结构叫做_______。(2)该兴趣小组制订的计划尚不够严密,请你为他们提出改进建议(至少答出两点):_______(3)如果实验设计科学合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预期结果应是_______。(4)关于“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你还能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呢______?(至少提出两个)39.摄食行为对动物群体的生存至关重要。对于大熊猫这种单一依靠竹子的动物来说,研究摄食行为有助于把握其在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探讨圈养大熊猫摄食行为,2014年3月15日-10月20日,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对26只大熊猫的摄食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其择食率、摄食速率、辨别食物时间的差异,以期了解大熊猫摄食行为特征,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做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择食率摄食速率(千克/分钟)辨别时间(秒)老年(16岁以上)51.0%0.0556.8成年(5-15.5岁)74.8%0.1523.2亚成年(1.5-4.5岁)41.6%0.0724.5幼体(0-1岁)15.0%0.00610.3注:择食率=(每日投喂的竹(笋)的总重量-剩余竹(笋)的重量)/每日投喂的竹(笋)的总重量(1)大熊猫的摄食行为中,从幼年到成年,择食率和摄食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________;辨别时间随年龄的增加而_______,而老年时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使其摄食行为的特征出现衰退现象。(2)大熊猫幼体在0—0.5岁期间以母乳为主食,这是哺乳动物生来就有的,属于______行为,由_________决定;在一岁左右开始学习食用竹笋或竹子,这属于______行为。(3)研究对每个年龄段的雌、雄个体的择食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数据表明,大熊猫的择食率在_______年龄段出现了雌雄个体差异最大,研究推测,成年雄性个体在繁殖和领域行为方面需要更多的能量支出,所以对成年雄性个体的饲养过程中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科普文阅读新一期的《养生堂》节目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个病例:2016年的一天,身体一向倍儿棒的孙先生中午起床突然感觉胃疼,在吃了胃药和速效救心丸没有缓解的情况下,他和夫人一起乘公交车去了医院,没想到做完检查就因为病情严重被医生“扣下”了。随后不久,失去意识的孙先生经历了紧急转院,一场长达12个小时的手术、40多天ICU重症加强护理……苏醒过来的孙先生终于知道,原来自己经历了一场特殊的心梗,是心脏中的“承重墙”坍塌,把自己置于生死的边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险境?心外科专家张永解释说:室间隔就相当于心脏中的“承重墙”,一旦发生破裂穿孔,患者的心脏功能将迅速衰退,术后恢复也是非常困难,所以手术成功了也不能立刻确定患者是否脱险,要马上转运到ICU进行护理和观察。而导致室间隔破裂的原因,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前降支堵塞造成的。“前降支”是左冠状动脉的一个分支。左心室的血液供应有50%来自于左前降支,左前降支主要供血区域为左室前壁和室间隔。因此前降支一旦发生心梗,影响面积大,造成后果严重,抢救不及时往往致人死地(如图2所示),如何更早意识到危险的来临呢?心脏“承重墙”倒塌这种危急情况青睐的人群:①身体较好的中年人和老年人;②第一次心梗患者;③心梗之后症状特别严重的患者;(如心脏杂音、胸疼、胸闷、呼吸变快、大汗淋漓等)。作为预防,除了避免饮食和生活不规律,也应该积极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帮助身体打开和建立侧支循环。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1)心脏的“承重墙”破裂或穿孔就会出现左心室的_______血和右心室的_______血的混血现象。(2)120急救车到来之前孙大妈找到速效救心丸,喂孙先生舌下含服。药物被舌下毛细血管吸收,经过血液循环,首先到达的是图1中心脏四个腔的[_____](填字母)中,为其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3)结合图1、图2可以得出:“承重墙”倒塌大多是因为左冠状动脉出现堵塞,从而影响心脏壁最厚的[_____](填字母)的血液供应。使其心肌细胞缺少_______和养料,成为坏死的心肌,进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的供血。(4)医生再手术过程中发现孙先生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的________也有损伤,使得血液从_______流向_______,从而出现了倒流现象。(5)孙大爷康复出院,养生厨房给他推荐了护心凉菜“花椒芽拌竹笋”,这个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维护心血管弹性有重要作用,我们人体的三种血管中______血管壁的弹性最大。(6)以下生活习惯不利于孙大爷身体健康的是(_____)A.均衡膳食B.适量运动C.高盐饮食D.戒烟限酒

参考答案1、C【解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A正确;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B正确;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C错误;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D正确。2、C【解析】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故C符合题意。点睛:关键是区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并掌握主要的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3、D【解析】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据此答题。【详解】晚婚指的是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法定结婚年龄是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A错误;

晚育是指提倡婚后推迟2-3年再生育,B错误;

少生是指稳定一个低生育水平,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C错误;

优生是指通过婚前检查、孕妇定期检查身体和科学的分娩等措施,避免生出有遗传疾病的孩子,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D正确。【点睛】做这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我国计划生育的要求,以及每项要求的意义。4、A【解析】

血液除具有运输、防御保护的功能外,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详解】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真皮里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在炎热的夏天,外界气温较高,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皮肤的温度会升高,因而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液分泌增多,通过汗液的蒸发,又从体表带走一部分热量,这样可以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而不致升高;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降低,又因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液分泌减少,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这样可以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而不致降低。如图: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的调节体温的功能。5、C【解析】

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多,二氧化碳逐渐减少;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氧含量减少。【详解】“如果Ⅰ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则血液流经肺泡时,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养料减少、废物增多,“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养料减少、废物增多。图中该物质在Ⅰ处增多,Ⅱ处减少,因此该物质最可能是氧气。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6、B【解析】

把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人体通过排泄能排出大量的无机盐、尿素、水、二氧化碳等,排汗是排泄废物的一种方式,汗液中含部分无机盐,主要是钠盐。【详解】AD、可乐和雪碧含无机盐很低,不能补充因大量出汗而过多排出的无机盐,错误。B、淡盐水含有含钠的无机盐,能补充因大量出汗而过多排出的无机盐,正确。C、葡萄糖溶液中溶解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能提供能量,但不能补充因大量出汗而过多排出的无机盐,错误。故选:B。【点睛】掌握排泄能排出无机盐、尿素、水、二氧化碳等,了解四个选项各主要能补充哪种营养物质,结合题意,即可解答。7、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排泄的概念及途径.人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据此解答.解: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体内的粪便是食物吸收完营养物质后剩下的食物残渣,体内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8、B【解析】

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详解】气球代表肺,瓶底的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甲图,膈顶部上升,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是在呼气;乙图,膈顶部下降,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是在吸气。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呼吸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9、B【解析】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是近亲,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分析解答。【详解】A.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直立行走;而人类的前肢解放出来,会直立行走,可见它们的运动方式不同,正确。B.人与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错误。C.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在丛林中采摘果子等为食,不会制造工具;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正确。D.由于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制造工具,手和脑得不到锻炼,因此这种简单的树栖生活不利于脑的发育;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了脑的发达,且知道用火烧烤食物来吃,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正确。故选:B。【点睛】人和类人猿的知识,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注意掌握,尤其是掌握人和类人猿的区别。10、C【解析】心脏主要有心肌构成,A正确;心脏的左心房连左心室,右心房连右心室,左右是不通的,B正确;肺循环中心脏输出的是静脉血,体循环中心脏输出去的是动脉血,C错误;一次心脏跳动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D正确。11、C【解析】试题分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过肾小管,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尿液。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故选C考点定位:尿液的形成过程。12、A【解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如图所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详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因此,气体从呼吸道进入肺的“旅程”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13、C【解析】

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活动。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没有神经系统参与的生理活动就不是反射。反射包括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详解】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草履虫避开盐粒刺激”是草履虫的应激性,不属于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植物没有神经系统,植物向光生长不属于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有蚊子叮咬时用手拍打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活动,属于反射,故C符合题意;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手触碰含羞草,它的叶子会卷起”是植物的应激性,不属于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反射是指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活动。14、C【解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详解】呼吸系统由7呼吸道和6肺两部分组成,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是气体交换的场所,A正确。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丙图中的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C错误。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肺泡外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有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通过肺循环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呼吸系统的组成。15、C【解析】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注射的疫苗属于病原体,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详解】泪液中溶菌酶可以使病菌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皮肤对各种病菌的屏障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人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是利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注射的疫苗属于病原体,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C符合题意;吞噬细胞的吞噬作,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点睛】区分两种免疫主要看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形成。16、A【解析】试题分析: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酸雨使江河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酸化的水源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饮用;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考点: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及其防治。17、D【解析】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详解】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肾小球可能有炎症,故A正确;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故B正确;尿液中尿素含量增高是因为水被重吸收,而重吸收尿素,故C正确;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被滤过后又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了,而不是葡萄糖不能被滤过,故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以及正确识图。18、A【解析】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详解】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途径图中看出,人体体循环的起止部位分别是左心室、右心房。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会利用血液循环图来分析解答问题。19、D【解析】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点睛】明确听觉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20、D【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到的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只有在完整的时候,反射才能完成。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导致反射弧不完整,则神经冲动不能传导到大脑皮层,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传导到效应器,无法完成缩手动作。【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反射弧的五部分结构和功能21、B【解析】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详解】2白细胞对人体有防御保护作用,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会大大增加,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故A不符合题意;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2是白细胞,具有防御保护和吞噬病菌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3血小板,个体最小,能止血和加速凝血,故C不符合题意;1红细胞,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能运输氧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血细胞的功能,解题关键是弄清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功能。22、B【解析】

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详解】大脑表面分布的各种生命活动功能区,即为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位于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23、C【解析】人体脑部生长最快的年龄段是0-5岁,青春期是生殖器官发育迅速的阶段,由图可知,曲线①表示脑部生长,②表示生殖器官生长,A、B不符合题意;

在青春期开始前生殖器官的生长基本停滞,C符合题意;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生长的同时,智力也迅速发展,但图中不能得出此结论,D不符合题意。24、B【解析】

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据此解答。【详解】排泄是指人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如水、无机盐、尿素、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排食物残渣属于排遗,不属于排泄(排便)。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排泄的概念、途径。25、D【解析】试题分析:“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是以唾液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正确;在口腔内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是对食物的物理性消化,它能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从而促进了唾液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所以馒头的消化与牙齿、舌的作用分不开,B正确;37℃是模拟人口腔的正常体温,是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反应的最佳温度,C正确;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如果试管内的混合液,加碘变蓝,则证明试管内淀粉未被唾液消化,D错误。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26、C【解析】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其中垃圾分类回收、低碳绿色出行和禁燃烟花爆竹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沿河排放污染物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C符合题意。27、D【解析】分析:比较原尿和血液的成分。详解:原尿是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的,正常人的原尿的成分是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代谢废物,血浆中含有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和尿素等代谢废物,二者相比,原尿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故选D。点睛: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能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过滤,留在血液中,因此,滤出液形成的原尿中,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血液的组成包括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28、C【解析】

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故A正确;小肠长约5-6米;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故B正确;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故C错误;

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个D正确.29、A【解析】

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下:据此解答。【详解】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其中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即心房→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即心室→动脉;所以,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的流向为:静脉→心房→心室→动脉。A、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A正确,C错误。B、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BD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动脉瓣和房室瓣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30、C【解析】

(1)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有利于物质交换。

(2)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

(3)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4)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上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详解】A、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单行通过,有利于物质交换,A正确;

B、与心脏相连且管壁厚、弹性大、血流快的血管是肺动脉和主动脉,B正确;

C、据分析可见:经过体循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经过肺循环静脉血变成动脉血,C错误;

D、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若大脑左半球毛细血管出血压迫运动中枢,则病人身体右侧半身不随。D正确

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31、A【解析】

计划免疫即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详解】计划免疫即接种疫苗。如对刚出生的婴儿注射卡介苗、幼儿服用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对幼儿注射麻疹疫苗预防麻疹都属于计划免疫。唾液的杀菌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不是计划免疫。板蓝根是中药抗病毒药物,喝板蓝根不属于计划免疫。故A符合题意。【点睛】只要熟练掌握了计划免疫的概念,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32、C【解析】

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它有下列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管壁薄、管腔细、血流慢、数量多。【详解】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有: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血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毛细血管的结构是适于人体内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人在输液时针刺入的是静脉。故C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的认识掌握情况,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认真体会。33、B【解析】输血是通过上腔静脉输入的,会送到心脏的右心房,再到右心室进行肺循环,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时,因为不同血型的血液中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反应,凝集成团,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会发生堵塞。34、A【解析】试题分析: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这四个腔分别与人体内的一些大的血管相连。A、肺动脉连着右心室,故符合题意。B、肺静脉连着左心房,故不符合题意。C、上、下腔静脉连着右心房,故不符合题意。D、主动脉连着左心室,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心脏的结构,难度中等,属于了解层次。35、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激素的调节,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详解】胰岛素具有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使得血糖的浓度保持稳定,故A不符合题意;男孩进入青春期喉结突出,是男女差别的第二性征。与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瞳孔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的多少,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缩小;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变大。与激素的调节无关,故C符合题意;生长激素能促进人的生长发育,所以青春期时身高迅速增长,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激素的调节直接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可依据具体的实例掌握。36、肌肉(或心肌)B左心室a主动脉体DA动脉防止血液倒流合理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的体育锻炼和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解析】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图示中: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a主动脉、b肺动脉、c肺静脉、d上腔静脉、g下腔静脉,e是房室瓣、f是动脉瓣。【详解】(1)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通过肌肉的收缩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和心脏构成的封闭的管道内循环流动。构成心脏的主要是肌肉组织,能够自动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2)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中,心脏壁最厚的是B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它们分别和不同的血管相连,其中左心室与a主动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3)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其中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有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所以肺循环开始于图中D右心室,终止于图中A左心房,此时血液变成了动脉血。(4)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5)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措施可从以下方面进行预防:合理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的体育锻炼和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点睛】该题考查了心脏的结构,对于心脏的结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心脏的四个腔及其与血管的连接、心脏四腔壁的厚薄及其与功能的适应关系、心脏的瓣膜等。37、触角外骨骼胸后跳跃复眼咀嚼式【解析】试题分析: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图中①触角,②单眼,③复眼,④咀嚼式口器,⑤前足,⑥中足,⑦后足,⑧气门,⑨翅,10头部,11胸部,12腹部。(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即题干中的两根感觉须,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持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2)运动器官-翅和触角都着生在身体的胸部;(3)图中⑤是前足,⑥是中足,适于爬行,⑦是后足,适于跳跃;(4)图中③复眼,是蝗虫的视觉器官,有一个④咀嚼式口器,适于取食。点睛:掌握蝗虫的身体结构特征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38、反射反射弧应该找多名学生,分别测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休息时间应该选择在相同的时间睡眠时间充足,反应速度快;睡眠时间较少,反应时间较快;睡眠时间过少,反应时间最慢人的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吗?人的反应速度与测试的尺子长度有关吗【解析】

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详解】(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2)实验探究中,常考察的点在于对照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