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巧用语文课堂的矛盾点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课堂提问不可或缺,教师要利用矛盾性问题有效激活课堂学习气氛,令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促使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主题。教师要尝试让学生从文本词句矛盾处、情节矛盾处入手分析文本,并积极鼓励学生针对文本人物、文本题目、文本内容提出具有辩证性的观点,在辨析矛盾中更好地感悟文本的主旨,进而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PART.1词句矛盾,培养语感在初读文本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够透彻,必然会发现一些矛盾的词句。然而,这些词句却往往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之处。如鲁迅等优秀的作家都擅长使用矛盾的词句,令文本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品读这些矛盾的词句,并结合文本语境尝试理解词句,感受作者的特殊寓意。《孔乙己》一文中便有不少矛盾的词句,教师可以让学生一一分析。例如“窃书不能算偷”,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这句话进行分析,思考“窃书”和“偷书”是不是真的不一样,孔乙己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在分析中,学生感受到了孔乙己独特的思想观念,孔乙己作为清末的知识分子,认为读书高于一切,有着独特的清高感,但是又没有生活来源,深陷贫困之中。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看出孔乙己的迂腐。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文章的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思考“大约”和“的确”这两个词语之间是否存在语义上的矛盾。学生可以在分析中提高自己的语感,认识到“大约”是“我”在头脑中猜想和推理的结果,而“的确”则是陈述当时的真实情况。从这样的句子中能看出孔乙己的死实际上是必然结果,这是作者根据当时的社会现状得到的答案,能更好地起到批判现实的作用。由此可见这个句子其实并不矛盾。学者周建标在研究课堂提问时提出,只要用心阅读并感悟,便能发现文本中存在不少矛盾的词句。在阅读和辨析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感能得到增强,能更好地体会到文本的丰富意蕴,把握到作者透过矛盾词句表达出的特殊语言信息。PART.2情节矛盾,梳理脉络不少文本中都设置有矛盾的情节,这些情节看似相互对立,但是实际上却往往是作者特意设置的。若能理清楚文章中的矛盾情节,则能帮助学生理清楚文章的脉络,搞清楚作者创作时的特殊情感。在学习《背影》时,有学生发现了文本情节上的矛盾点,认为作者一开始并未被父亲的行为所感动,还认为父亲的行为十分迂腐,那么为什么只是一个小小的买橘子的举动就会让作者的情感发生变化,不仅被父亲的父爱所感动,甚至还感动得落下眼泪呢?有学生认为这里的情节变化过于突兀,属于有矛盾之处。针对这个矛盾点,教师让学生尝试梳理文章的脉络,不仅要梳理文本的情节线索,更要梳理文章的情感脉络。学生在分析中发现,其实作者此时的情感处于十分敏感的时期,当时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当作者来到家中奔丧时,已经受到感触,“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处于这种状态的作者其实是十分脆弱的。作者认为父亲“迂”,其实只是想要自己催眠自己,以为自己已经长大,能好好照顾自己,有自己行事的方法。但是当作者看到父亲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时,情感还是受到了触动,因此才会如此轻易地落泪。不少学生在阅读中只是看到了文本的表面语义,但是却并未挖掘出作者隐藏在文本深处的核心内容。若能让学生透过文章的表层词句挖掘出矛盾情节中的特殊内核,便能让学生触摸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的情感用意。PART.3对立评价,激活思维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效果,会诱导学生在分析文本人物时套用某些词句。这样做看似提高了教学效率,实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能起到促进作用。教师要提倡百花争艳、百家争鸣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尝试针对文本中的人物提出不同的观点,随后对这些矛盾的对立观点进行评价,用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不少学生都认为菲利普夫妇有着金钱至上的观点,对亲情十分淡漠,是作者想要批判的对象。这样的思考显得过于“套路”,学生实际上并未真正理解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说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尝试从菲利普夫妇身上看到一些其他的东西。这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开始深入钻研文本,细细思考。有学生提出,菲利普太太其实是一个十分精明的人,她节俭度日,为的就是支撑自己家庭的颜面,她的身上的确显示出虚荣心强的特点,但是这并非她的错,而是当时社会所逼迫的,当时的社会普遍存在拜金主义的风气,菲利普太太作为社会的一员,自然不可避免。还有学生从菲利普太太的身上展开联想,想到了《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这同样也是一个精明的女人,她的精明其实也是为了保持自己在家族的地位,其实也是迫不得已而让自己做出的改变。学者周建标认为对人物评价一边倒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若能让学生通过人物的矛盾点进行辩论,则能让学生意识到人物形象的复杂性,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触摸到人物的灵魂。同时,这种辩论的方法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能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概括文本内容,得出更全面的答案。PART.4比较标题,引导辩证优秀的文本往往有一个优秀的文章题目,这些题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有时某些题目本身就具有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挖掘文本题目的矛盾点,并尝试比较文本的标题,进行辩证思考。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便故意将文章的标题写错,写成了“冬天的济南”,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济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济南’,这两个意思是不是一样呢,如果一样的话,能否将文章的题目替换成‘冬天的济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尝试根据文本的内容分析两个标题。有学生提出,这两个标题看似意思是一样的,但是仔细分析还是能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济南的冬天’重点落在‘冬天’,而‘冬天的济南’重点则在‘济南’。作者想要赞美的不是平常的济南,而是特别指冬天的济南,因此重点应该落在‘冬天’上。”还有学生尝试从文章的词句中找到答案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文章中提到“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但这是有前提的,在北中国处于严寒时,济南却能有“温晴的天气”,因此才能算是宝地,故此重点应该落在“冬天”上。有时教师可以故意将文章的标题写作,令其出现错位等现象,然后引起学生的辩论和思考,让学生尝试讨论修改后的标题和原来的标题比到底好不好。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新奇而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会积极地投入对比标题的过程中,也能在此过程中让自己的辩证思维发展到一定的高度。PART.5甄别观点,将错就错初中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有限、阅读经验有限,在阅读中常常会产生一些误读,有时会出现一些较为肤浅的认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如采用将错就错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抓住这些矛盾点,尝试分析怎样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在学习《陋室铭》时,有学生针对文章中的句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我觉得作者是不是看不起普通老百姓啊,否则的话,也不会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样的句子啊。白丁就是暗指普通老百姓吧。”这种看法有失偏颇,面对学生的观点,教师并未直接否定,而是让学生尝试分析该矛盾点。“作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有学生尝试利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思考这个问题,尝试了解作者在何种背景下创作此文。学生发现,作者刘禹锡在遭到贬谪后,沦落为通判,知县落井下石,故意刁难,安排其住在很差的地方。但是刘禹锡不以之为苦,反而还创作了《陋室铭》。在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后学生便会明白,作者创作此文并非看不起白丁,而是为了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表达自己的高尚品德。若因“往来无白丁”这样的句子便妄作评论,实际上是曲解了作者的本意。钱梦龙等优秀教师在授课时常常会使用这种方法,如在教授《石壕吏》时让学生思考杜甫是否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这样的辩论能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VB编程实践探索试题及答案解析
- VB语言优化思想及实施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高频试题及答案指南
- 经济学研究中的道德困境试题及答案
-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学湘一南湖学校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外学校七下数学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行业风险分析与公司战略试题及答案
- 法学概论精炼解析试题及答案
- 培养批判性思维2025年软件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综合软件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概览
- 招投标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2025届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政治试题 含解析
- 2025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初三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首医口腔面试真题及答案
- 门诊病历基本书写规范
-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
- 景区卫生培训课件
- 七年级下册《山地回忆》课件
- 《房颤心律失常的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