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市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山东省青岛市市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山东省青岛市市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山东省青岛市市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山东省青岛市市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一、积累及运用。(19分)班级举办以“青春与奋斗”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问题。青春无关年龄,它是一种态度,一种抉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青春者一路前行,踏遍万水千山,纵使路途颠簸,风云变幻,他们也能欣赏沿路风景。国家危难时,他们会挺身而出即使面对诬蔑、排挤,甚至更为卑鄙无耻的行为,亦能打破世间枷琐,绝不袖手旁观。暴风骤雨退去时,他们又会重归路上,正如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亦如带露的小花,绚丽芬芳。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簸(bō) B.鄙(bǐ) C.骤(zhòu) D.绚(xuàn)2.文中画线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抉择 B.变幻 C.诬蔑 D.枷琐3.下面是同学们演讲稿中的一些句子,其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全球蔓延的疫情,中国没有袖手旁观,始终不忘初心,向有需求的国家伸出援助之手。B.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有目空一切的壮志,迎难而上,不负青春好时光。C.对于青年来说,丰富的知识和健康的身体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D.奋斗的道路往往荆棘丛生,青春的旅途也不会一帆风顺,唯有不断前行,方得正果。4.下面是同学们整理的演讲稿撰写技巧,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撰写演讲稿时,不仅要写好开头,吸引听众的关注,还要精心设计结语,提升演讲的效果。B.第四单元所选的几篇演讲词开头各有特点,但都能快速“抓住”听众,值得在写作中效仿。C.写演讲稿时要注意用提示性词语、关联词语和过渡性语句来提示自己的思路。D.演讲稿的语言可以有不同的风格,并且总体来说应该尽可能体现口语化、大众化特点。5.请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他(她)的个人历程,围绕“奋斗”写一篇短小的演讲稿。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不超过200字。二、阅读。(51分)6.古诗文默写。ㅤㅤ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是经典作品中的永恒主题。《式微》中“①,胡为乎泥中”是劳役者的痛苦悲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②!风雨不动安如山”是作者在苦难时代中迸发出的火热希望;《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③”是劳动人民在艰难处境中的挣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④,⑤”是作者身处孤寂处境时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坚守;《大道之行也》中“选贤与能,⑥”展现了儒家的治理理念和价值观。7.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意思是,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B.《石壕吏》通过石壕村一户人家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的苦难深表同情。C.《蒹葭》一诗每章开头均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烘托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D.《送友人》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巧用比喻,想象离别后自己将会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现在则如落日依恋大地一样与故乡难舍难分。8.阅读下列两首词,选出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甲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乙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①。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②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③,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注】①琼枝:此指覆雪悬冰的梅枝。腻:这里形容清瘦的梅枝着雪后变得粗肥光洁。②玉人美人。此处用以比梅花。③金尊:珍贵的酒杯。尊:同“樽”。沈:同“沉”。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代指酒。A.甲词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表现了词人孤高傲世的情怀。上片写了梅花的生存状况,下片写了梅花的品格精神。B.乙词上片写寒梅初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冰清玉洁,下片写月下赏梅,烘托梅花的高洁独立。C.甲词的梅花纵使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气不改,精神犹在。这正是诗人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D.乙词下片,词人与梅花合二为一,写梅花不惧上天的不公和群花的攀比,仍然开放,表现词人虽怀才不遇,但坚守理想。三、(14分)古文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厨者,皆小人下材,一日不加赏罚,则一日必生怠玩。火齐①未到而姑且下咽,则明日之菜必更加生。真味已失而含忍不言,则下次之羹必加草率。且又不止空赏空罚而已也。其佳者,必指示其所以能佳之由;其劣者,必寻求其所以致劣之故。咸淡必适其中不可丝毫加减久暂必得其当不可任意登盘。厨者偷安,吃者随便,皆饮食之大弊。审问②慎思明辨,为学之方也;随时指点,教学相长,作师之道也。于是味何独不然?(选自袁枚《随园食单》)【注】①火齐:火候。②审问,详细询问。9.下面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而于饮食尤甚水尤清冽B.则一日必生息玩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是马也亦若是则已矣D.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10.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中的“其”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必指示其所以能佳之由A.货恶其弃于地也(《大道之行也》)B.其真无马邪(《马说》)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其正色邪(《北冥有鱼》)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咸淡必适其中/不可丝毫加减/久暂必得其当/不可任意登盘B.咸淡必适其中不可/丝毫加减/久暂必得其当不可/任意登盘C.咸淡必适其中/不可丝毫加减久暂/必得其当/不可任意登盘D.咸淡必适其中不可/丝毫加减久暂/必得其当不可/任意登盘12.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B.甲文以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悲惨遭遇写人才不得其用的境遇,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C.乙文作者认为,只要对厨师严格要求、赏罚分明,就一定能保证厨师手艺的精巧,保证菜肴羹汤的美味。D.乙文对厨师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责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且也对饮食者如何推动饮食文化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审问慎思明辨,为学之方也;随时指点,教学相长,作师之道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历3月12日,是我国法定的植树节,也是我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日子。孙中山先生特别关注植树造林事业,并将之视作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来推动。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2020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将植树节正式写入法律。新《森林法》第10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中国植树节节徽整体为圆形,节徽图案中的树,代表我国公民每人每年植树3至5棵,倡导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节徽上面镌刻的“中国植树节”和“3.12”字样表示中华儿女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环绕在森林外圈的图案,代表着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摘编自网络)材料二事实上,植树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古时甚至有不少朝代的统治者将其作为官方政策来实施。如舜帝时就设置了专门负责巡视山林、植树造林、调拨护林人员和相关物资的“林衡”部门。唐朝的统治者不仅规定要在驿站与驿站之间种上行道树,还下令各地在通衢(指四通八达的道路)两旁也要种上树木,荫蔽来往行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不仅对植树颇为重视,还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古代许多的文人墨客也大多喜欢亲手种树,并写下了许多经典诗句。孟春之月,盛德在木。——《礼记》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先人留下浓荫树,后辈儿孙好乘凉。——邵同鸿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于鹄(摘编自网络)材料三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牢牢抓住土壤。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至80%,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至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碳4千克。植树造林是自动的调温器,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左右,冬季又高2℃至3℃。城市中宽30米的林带可降低噪音6分贝至8分贝。1公顷林地可以为超过2000种生物提供栖息地。(数据来源:“西咸大数据)材料四最近10年,在国内大力倡导下,生态保护、造林减碳意识深入人心,爱绿、植绿、护绿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各地区纷纷举行各类义务植树主题活动,市民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到植树活动中,以实际行动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此外,“添绿”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支付宝的蚂蚁森林上面有很多环保项目,可以用绿色能量在荒漠地区种树。在蚂蚁森林里,用户步行替代开车、在线缴纳水电燃气费、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绿色能量”,可以用来在手机里养大一棵棵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蚂蚁森林和公益合作伙伴们就会在地球上种下一棵真树,或守护相应面积的保护地。如今,全民义务植树已经进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14.关于材料一、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1915年,在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北洋政府正式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B.新修订的《森林法》规定了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还将植树节正式写入法律。C.中国植树节节徽图案中的树,代表我国公民每人每年植树3至5棵,倡导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D.唐朝的统治者不仅规定要在驿站与驿站之间种上行道树,还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国植树节节徽的设计体现了倡导全民植树的理念,代表着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B.材料二“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意为一棵新树的种植会给周围的邻居带来好处,野夫到访时如同置身于旧山的春天,表明“植绿护绿”可以美化环境,造福人类。C.材料三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植树护林具有改善水质和净化空气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平衡、发展经济。D.材料四表明全民义务植树已经进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人们不仅可以参与到线下的植树活动,也可以参与线上环保项目积累能量植树护林。16.以下是小语和小文同学就“植树护绿”活动展开的讨论,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为其补全对话。植树活动又脏又累,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我不认同你的观点!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家在黄山下ㅤㅤ①童年里,印象最深的事就是第一次登黄山。ㅤㅤ②我家住在安徽旌德县城,离黄山只有六十公里左右。那一次去黄山,还是上世纪70年代初,我只有五六岁,那时黄山游客很少。ㅤㅤ③我们一家四口搭乘便车来到黄山脚下,先是在温泉一带玩了一会儿。印象特别深的,是桃花溪的溪水格外清,幽幽地泛着翡翠绿。第二天一早,我们从“大好河山”摩崖石刻处拾级上黄山,才走了一两里路,我就走不动了。父亲无奈,只好将我背在身上。我伏在父亲背上东张西望,感觉山中的清风可以吹进我的身体。那时我就注意到,黄山的空气真好闻,有一种独特的芬芳,隐隐约约,好像是松针的清香。ㅤㅤ④我们就这样走走停停,来到了半山寺。半山寺附近,可以清晰地看到对面青鸾峰上的大字:“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每一个字都如磨盘般大小,悬在半空之上,极有气势,让我极受震撼。ㅤㅤ⑤行至天都峰下,抬眼望着高耸入云的山峦,我一激动,就从父亲的背上滑了下来。那山真高啊!我看得头晕目眩。山尖早已掩没在云层之中,石阶像天梯一样铺下来,经阳光照射泛着白光。我不敢爬天都峰,但抖擞着精神翻越了“一线天”,来到了闻名天下的迎客松下。那天晚上,我们全家就簇拥在迎客松附近招待所走廊的小床上,和衣盖着两件租来的军大衣,在黄山的清风明月中睡了一夜。ㅤㅤ⑥第二天晨曦乍起,是一个大晴天。我们请摄影师为我们在迎客松下拍了一张“全家福”:我和哥哥站前排,父亲和母亲站后排。我们昂首挺胸,看着莲花峰吐纳黄山之云雾,感觉五湖四海尽入胸中。ㅤㅤ⑦长大后,有一次,我从北大门乘缆车上山。大雨初晴,碧空如洗,空气湿润而芬芳。那些巍峨兀起的山峰、苍翠奇崛的松树,还有高高飞翔的鸟儿,全来到了我的脚下。我在一阵阵飘来荡去、忽有忽无的云层之中穿梭。阳光明媚的时候,我甚至可以看到脚底的山谷之中,有一只梅花鹿飞驰而过,一对华丽的犄角若隐若现。ㅤㅤ⑧此后,我又去过几次黄山。每一次去,都很激动,我轻嗅着黄山亲切撩人的松针清香,感觉记忆深处有花朵绽放。奇松是黄山“五绝”之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黄山松的生长方式很奇特,它们都扎根在岩石缝隙里,枝丫都向一侧伸展。不错,漫山遍野的黄山松就是生长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它们的根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随风摇曳着,为的是能够更好地迎接雨露,拥抱阳光。这里山峰陡峭,土少石多,无法留住很多水分,但它们却都能长得那么苍翠挺拔、隽秀飘逸!是谁在滋养着这些无本之木?是云,是雾,还是黄山独有的自然环境?为了生存,黄山松别无选择。它以惊人的坚韧、刚强突破了生命的极限,创造了奇迹。生命能够承受的底限到底是多少?也许十分,也许百分,谁也无法具体地回答这个问题。而黄山松却以它的隽秀飘逸告诉世人:生命的承受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太轻易地放弃了我们努力就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很悲哀地丧失了我们应有的坚韧和刚强。ㅤㅤ⑨自写作以来,每次写到黄山,我总是匆匆带过,感到词不达意。其中原因,是黄山难以表述,世间的形容词似乎都不足以表现黄山之美。ㅤㅤ⑩黄山是一个巨大的“谜”。它就像我的家,很多年来,我一直一厢情愿地认定:黄山给我的滋养,体现在方方面面。是黄山之霞光,打开了我对美好事物的孜孜追求,也是黄山的澄明气息,让我通透和自在。(选自《人民日报》,2024.5.25,有删改)17.根据作者儿时游黄山的经历,把如图补充完整。①②③18.清代魏源曾游黄山写下“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的诗句。根据你的理解,如果把这句诗作为宣传语,你认为可以加在下面哪一处景物的附近,并说明理由。A天都峰下B.迎客松19.作者家距离黄山有六十多公里,为何说黄山“就像我的家”?20.《壶口瀑布》和本文,都由眼前的景联想到了人,并获得生命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写下面表格所缺内容。标题景的特点生命的启示《壶口瀑布》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①《家在黄山下》黄山松的生长方式很奇特,它们都扎根在岩石缝隙里,枝丫都向一侧伸展。它们的根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随风摇曳着,为的是能够更好地迎接雨露,拥抱阳光。②四、写作。(50分)21.学生会举办以“青春中国,少年故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在你的身边,每天都有各种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情发生。请你以身边的事为素材,展开合理的想象,根据征文主题,自拟题目,写一个故事,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答案【答案】1.A2.D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