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西省萍乡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5届江西省萍乡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5届江西省萍乡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5届江西省萍乡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5届江西省萍乡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萍乡市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历史试卷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28年春,考古学家在山东省历城县龙山文化遗址发掘出与石器、骨器共存的薄胎且带黑色光泽的陶片。龙山黑陶的出土,如同开启一扇了解远古社会的大门,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认知。这反映出当时()A.农业生产技术有所进步 B.手工业制作水平的提高C.社会阶层分化初步显现 D.原始宗教信仰较为盛行2.观察下表国家大致时间君主变法名称魏国公元前422年—公元前396年魏文侯李悝变法楚国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吴起变法秦国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商鞅变法燕国公元前311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乐毅变法韩国公元前355年—公元前337年韩昭侯申不害变法齐国公元前357年—公元前319年齐威王邹忌改革赵国公元前307年—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推知()A.各国对富国强兵需求迫切 B.诸侯兼并战争已接近尾声C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完成 D.法家治国理念已深入人心3.在唐代,商贾议事通常是在酒楼中举行的。商人们会在酒宴上喝酒、交流经验和想法,寻找商机和合作伙伴。唐代文人雅士喜欢在酒宴上互相交流诗文和艺术,酒文化逐渐成为他们交流思想和情感的重要途径。这些现象()A.反映唐代商业与文化高度融合 B.体现了公共空间的社交功能C.表明唐代市民文化的繁荣发展 D.说明文化决定社会发展方向4.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将全国划分为京东路、京西路、河北路、河东路等十五路。熙宁五年(1072年),宋神宗又将京西分为南、北两路,淮南分为东、西两路,陕西分为永兴军、秦凤两路。六年,河北分为东、西两路。七年,京东分为东、西两路。这些变化反映出()A.经济重心南移影响区划设置 B.宋代地方行政区划优化调整C.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D.宋代地方行政效率不断提高5.洪武十五年(1382年),“太祖废御史台,始创都察院……越二载,复改其内部之机构设置,遂成台、察合事之制”。明太祖这一改革的主要意图是()A.提高行政效能 B.削弱地方官员行政权力C.改革监察系统 D.加强对官员的有效监察6.甲午战争前,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以及内地的云南、贵州,社会风尚从“淳厚”走向“浇漓”、由“扬气”转为“洋气”的态势。而甲午战败后,社会风气进一步演变,不再单纯追求“洋”,而是朝着“新”的方向转变。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民族危机推动观念的变革 B.“西学东渐”传人民主思想C.儒家学说失去了主流地位 D.洋务运动促成国人的觉醒7.下面是一幅根据电视剧《觉醒年代》绘制的漫画下列对其的解读中,较为合理的是()A.长袍代表守旧意识仍存 B.新文化运动未触及传统C.传统文化承载革新思想 D.历史人物形象刻画失真8.抗战初期,局势危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积极作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投入了大量兵力,全力抗击日本侵略者,但历经艰难,胜少负多。其原因主要()A.国军将领战术指挥不当 B.敌我双方军事力量悬殊C.民众抗战热情未被调动 D.国际社会物资援助不足9.1952年,我国钢产量为134.9万吨,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合计7.4万吨,汽车工业和军事工业等均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后续的20多年中,我国工业门类不断健全,保证了钢铁、有色金属、电力、机械、食品轻纺等工业部门不断发展。这些变化()A.反映了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B.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奠定了基础C.说明改革开放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D.利于市场经济体制助力工业多元化10.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及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其中,着力深化拓展中小学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些活动反映出()A.当时社会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B.教育改革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践行 D.宣传工作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11.在两河流域地区考古发现文献中,各种各样的契约和合同占据绝大多数,对于土地买卖、房屋租赁、婚姻甚至耕牛租借,当事人双方都要签订契约或合同,并且要有证人当场作证签名。这可用于说明,这一时期两河流域()A.工商业经济发达 B.借贷契约制度发达 C.文明具有多元性 D.民众法律意识浓厚12.13世纪后半期,英国出现议会制度的萌芽,后来逐渐发展成等级代表制度。几乎与此同时,法国也出现以三级会议为代表的类似制度。这些制度的出现()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B.折射出中世纪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化C.源于英法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D.导致了英法两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13.在哥伦布踏上美洲土地前,葡萄牙与西班牙便已在大西洋上靠近非洲海岸的加那利群岛、佛得角群岛以及马德拉群岛开展甘蔗种植。随后,这些岛屿上以黑人为主要劳动力的奴隶制甘蔗种植园生产模式得以留存,并成功移植到美洲殖民地的种植园经济生产组织内。由此可知()A.西葡是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国家 B.奴隶制度促进地区性贸易的发展C.早期殖民扩张影响美洲生产方式 D.甘蔗种植决定美洲经济发展模式1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正式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殖民体系的瓦解成为一股锐不可当的时代潮流。造成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地民族工业的兴起 B.社会主义运动对殖民势力的冲击C.殖民地频发的经济危机 D.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15.1959年南非政府颁布“黑人家园计划”,强行把黑人按部族划分为10个“独立国家”,它们所占的领土仅有南非全部领土的12.7%,而在此居住的黑人则占总人口的73%。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由于()A.南非共和国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B.非洲大陆掀起民族独立风暴C.南非联邦脱离了英联邦的统治 D.南非政府奉行种族隔离政策16.叙利亚的巴尔米拉古城,是当地古代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保存了许多纪念性建筑,这座古城在数次战争中多次遭到严重破坏。通过国际社会的帮助和修复,巴尔米拉古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风采。这表明()A.国际合作能够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B.巴尔米拉古城修复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完成C.战争是破坏文化遗产的最主要因素D.叙利亚缺乏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制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踏歌》是中国传统舞蹈。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它的母题是民间的“达欢”意识,而古典舞《踏歌》虽准确无误地承袭了汉代“民间”的风情,但其所偏守的仍是“古典”之气韵,那样一群“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的女子又如何“于陇上乐业”呢?——摘编自王克芬《中国古代舞蹈史话》材料二唐代储光羲《蔷薇篇》:“联袂踏歌从此去,风吹香去逐人归。”李白《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唐代流行节日歌舞,群众歌舞娱乐以庆祝节日的活动比较兴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自娱歌舞则更为普遍。唐代舞蹈《踏歌》所表现的是阳春三月,碧柳依依,翠裙垂曳,身姿婀娜,一行踏青的少女,联袂歌舞,踏着春绿,唱着欢歌。踏歌,从民间到宫廷、从宫廷再回到民间,其舞蹈形式一直是踏地为节,边歌边舞,这也是群体性自娱舞蹈的一个主要特征。《踏歌》除了以各种踏足为主流步伐之外,还发展了一部分流动性极强的步伐。这部作品证明了我国古代舞蹈审美标准一个新突破,预示着另一种古典舞学派的诞生,展现中国古典文化的风韵。——摘编自孙景琛、彭松、王克芬、董锡玖《中国舞蹈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踏歌》舞蹈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朝《踏歌》的新发展,并分析其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色。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1820—1950年的约130年中,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为0.22%。其中,从1850年到1887年、从1936年到1949年前期这两个时期中国人均收入增长都是负数。1850年,中国国民收入水平约合181.64亿元,而到1949年前期,我国的国民收入仍然停留在189.48亿元的水平上。1850年,我国的人均收入是43.8元;到1949年前期,我国的人均收入为34.98元。而同期的世界人均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62%,同期的美国人均收入增长率高达11.63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22%。同期的日本人均收入增长率为6.1倍,平均增长率有1.31%。——摘编自严中平《近代中国经济史》材料二194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2023年达到39218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5.8倍,年均实际增长6%。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至3679亿元,再到1986年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06年突破20万亿元,此后以每1至2年便突破一个10万亿元关口的速度发展,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023年超过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按不变价计算,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223倍,年均增长7.9%。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突破110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摘编自中国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20—1949年中国与美、日相比人均收入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并指出其前提条件。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交,国际贸易格局呈现鲜明特征。英国等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先进技术,稳坐统治核心地位,亚非拉国家沦为附庸。英国大量输出工业制成品至亚非拉,掠夺廉价农产品和原料,致使亚非拉形成畸形单一的经济模式,发展受到制约。彼时,英国力推自由主义贸易政策,以开拓市场;但部分国家鉴于自身工业稚嫩,为扶持本土产业,严防列强冲击,坚守贸易保护主义。这一时期国际贸易格局深刻影响着各国发展轨迹,为后续世界经济走向埋下伏笔。——摘编自王晓明《世界贸易史》材料二1894—1927年中国部分城市进出口(单位:千关两)情况统计表年份直接进口值直接出口值广州上海汉口天津大连广州上海汉口天津大连18941374296662144551—157785842243996606—190323571184193775818622—4463410125147603081—191331791244452341645135428740559381768581680781413001319193112226170137459668838952164676259729144882752610857019237384641787038552761786841690228276838162784995411390719274374545531718931100892102118699813005061198788909156818——摘编自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世界贸易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94—1927年中国主要城市进出口贸易的情况,并分析这些情况与材料一之间的关系。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世界的变革”为话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对材料进行阐述。(要求:紧扣材料,表述成文,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谨)

绝密★启用前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萍乡市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历史试卷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汉代艺术家的创造(或答:舞者的努力)。(2)新发展:群体性娱乐活动兴盛;凸显民族交往与交融特色;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创新舞蹈动作。主要特色:包容性;开放性;多样性;本土性。【18题答案】【答案】(1)原因中国:社会环境不稳定,面临内忧外患;经济结构落后,以小农经济为主导,工业化进程缓慢;教育体系落后,科技投入不足。美、日:美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技术进步;西部扩张和移民潮推动人口与经济增长;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实现近代化转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2)主要成就: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增加;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国家经济总量跃居并稳定在世界第二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均差距大幅度缩小;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19题答案】【答案】(1)表现:西方国家垄断国际贸易的格局形成,亚非拉国家沦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商品输出以工业品为主,且逐步推行资本输出;亚非拉社会经济畸形发展,对外贸易以农产品为主;自由主义贸易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并行。(2)情况:广州、大连处于出超地位;上海、汉口、天津等城市处于入超地位;从整体上看,中国外贸处于入超地位。关系:一战前和一战后,西方列强加强对亚非拉国家的经济渗透;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继续加深。【20题答案】【答案】示例一论题:16—19世纪,变革潮流席卷各国。阐述: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英国率先发力,文官制度改革打破贵族官职垄断,广纳贤才,使行政效率大幅跃升,有利于全球殖民扩张与日不落帝国的维系。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全面西化,借此摆脱民族危机,强势跻身列强。俄国农奴制改革虽保留封建残余,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开近代化之门。美国历经独立战争、南北战争洗礼,又推行文官制度优化,强化政府治理,逐步崛起。法国在政治体制的反复革新中,告别君主专制,拥抱共和民主。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非拉国家在列强坚船利炮下被迫“开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陷入被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悲惨境地,也开始了改革的历程。如中国的戊戌变法等等。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指明方向,自由主义推动经济市场化,民族主义激发被压迫民族抗争意识,三大思潮交相辉映。总体而言,在16—19世纪世界的变革潮流中,资本主义国家主动求变实现跨越,亚非拉国家被动应变深陷困境。这警示我们,开放与改革需要立足自身实际、把握主动权,方能在时代洪流中掌控命运。示例二论题:16—19世纪,世界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巨变。阐述:亚非拉国家首当其冲,在欧美列强殖民侵略下,被迫签订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