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过多会发生生命危险的血量是:()A.200~300ml B.400ml C.800~1000ml D.1200~1500ml2.每天的环县城洒水车为人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了清新和凉爽,当然洒水车的司机也是要遵守交通规则的!某司机遇到红灯停车等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遇红灯停车属于非条件反射B.该反射的感受器在脉络膜上C.红灯形成的物像在视网膜D.遇红灯停车是人和动物都有的反射活动3.当我们用眼睛看清近处或远处的物体时,主要依靠什么结构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A.晶状体 B.睫状体 C.虹膜 D.视网膜4.血液进入肾脏后形成尿液的途径是()A.血液→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尿液B.血液→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尿液C.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D.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5.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却起着“人体运作的润滑剂”和“健康的基石”的作用。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A.A B.B C.C D.D6.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提供的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7.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B.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8.吃饭不能大声说笑的科学解释是A.不文明,不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B.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容易进入气管C.会厌软骨来不及打开,造成呼吸困难D.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9.如图是人体血液中某物质含量变化情况,I、II、III、IV表示血液流经器官或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该物质为氧气,则III表示组织细胞B.若该物质为二氧化碳,则I表示肺部毛细血管C.若该物质为尿素,则III表示肾单位D.若该物质为营养物质,则I表示小肠10.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左心室出发,最后又到左心室,用箭头表示血的旅行力向。在这段旅途中,不可能出现的两个相邻站点是A.小肠动脉→毛细血管 B.左心室→左心房C.毛细血管→肝静脉 D.右心室→肺动脉11.运用你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复杂反射的是()A.吃梅止渴 B.婴儿吮吸反射C.膝跳反射 D.看到恐怖电影,感到全身发冷12.下列叙述中,与肺的气体交换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B.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C.肺泡数目多,总面积大D.肺位于胸腔内13.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成的产物依次是A.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B.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C.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 D.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葡萄糖14.患急性阑尾炎的病人,其血液化验结果往往是()A.血细胞数量正常 B.白细胞增多C.红细胞减少 D.血小板减少15.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反射 B.反射弧 C.神经元 D.神经纤维16.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是骨中缺少()A.蛋白质 B.维生素C C.铁 D.钙17.诸多证据都证明,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他们共同的祖先是()A.大猩猩 B.森林古猿C.黑猩猩 D.长臂猿18.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也是苏州市的市花。仲秋时节,丛桂怒放,香气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在生物分类中,桂花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木犀科植物。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单位是()A.属 B.种C.门 D.目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A.谈虎色变B.看梅分泌唾液C.鹦鹉学舌D.草履虫逃离放有盐的水滴中20.如图表示人体呼吸运动中的膈肌(用a表示)所处的两种状态,据此判断甲、乙各处于呼吸的什么时期()A.甲、乙都呼气B.甲呼气、乙吸气C.甲、乙都吸气D.甲吸气、乙呼气21.如图是尿形成过程示意图:(1)图③的液体是指_______,它是经①的_______作用形成的.正常情况下,主要成分为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2)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L左右,这是由于______具有重吸收作用,它能将原尿中全部的_______、大部分的____和部分无机盐重吸收回血液.而剩余的物质形成图中④的液体,即_______。22.雨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分结合而形成的pH值小于5.6的降水。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所以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某学生想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A组为清水培育小麦种子萌发,B组为模拟酸雨培育小麦种子萌发。根据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__________;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__________;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2)该实验中实验组是________。(填“A”或“B”)(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4)A、B两组实验均用了等量多粒小麦种子来进行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5)B组小麦种子发芽率低可能是受________的影响。(6)为进一步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该同学重复了多次实验。(7)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解析】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详解】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以及营养成分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失血800~1000ml会出现头晕等。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过多会发生生命危险的血量是:1200~1500ml,D符合题意。
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健康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反而会有利于健康,明确献血的范围。2、C【解析】
(1)条件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3)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视觉。
(4)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详解】遇红灯停车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反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
红灯信号形成的物像在视网膜上,所以该反射的感受器在视网膜上,B错误,C正确;
遇红灯停车需要有语言中枢的参与,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D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人类特有反射的特点、视觉的形成过程以及反射弧的概念。3、B【解析】
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详解】眼睛在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内的平滑肌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人的眼睛在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内的平滑肌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因此当我们用眼睛要看清近处或远处的物体时,主要靠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晶状体曲度的调节,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4、C【解析】试题分析: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球和甚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所以原尿是在肾小囊腔内形成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外部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而剩下的其它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液形成的路线为: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点评: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5、B【解析】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维生素种类主要功能缺乏症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皮肤粗糙、夜盲症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佝偻病、骨质疏松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如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等。【详解】A、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故A正确;B、缺乏维生素B1会患脚气病和神经炎,故B错误;C、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骨成人患骨质疏松症。故C正确;D、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故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同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作用、缺乏症等;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比较记忆。6、A【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详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其中,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为人体提供能量。故A符合题意。【点睛】此题考查了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7、B【解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只能流向心室,故A正确;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原尿重吸收形成尿液而不是有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故B不正确;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送入小肠,含有许多消化酶,有利于消化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故C正确;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故D正确。故选B。尿液的形成;胃和肠的结构特点;心脏的结构;肺的结构。【名师点睛】肾脏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8、B【解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咽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呼吸和吞咽食物不能同时进行。【详解】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B符合题意。【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9、B【解析】
(1)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2)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3)血液流经某器官时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与该器官的功能有关,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胰岛分泌胰岛素,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详解】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进而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因此血液流经肺泡毛细血管时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观察该图,若该物质为氧气,则血液流经器官III时,氧气的含量增加,III表示的器官是肺不是组织细胞;氧气在Ⅰ处减少,因此Ⅰ表示组织细胞,A错误;动脉血流经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时,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走。因此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若该物质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Ⅰ处减少,因此I表示肺部毛细血管,B正确;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排出代谢废物,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流出肾脏的血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减少。因此若该物质为尿素,尿素在Ⅰ处减少,因此,Ⅰ表示肾单位。尿素在Ⅲ处增多,则Ⅲ表示组织细胞而不是肾单位,C错误;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小肠后,有机营养增加,因此若该物质为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在Ⅰ处减少,在Ⅲ处增多,则表示小肠的是Ⅲ不是Ⅰ,D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正确识图。10、B【解析】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详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左心室出发,最后回到了左心室,经历了体循环和肺循环。由分析可知:在这段旅途中,不可能出现的两个相邻站点是左心室→左心房。左心室与左心房之间有房室瓣,血液只能由左心房→左心室。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血液循环路线。11、D【解析】
(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详解】吃梅止渴、婴儿吮吸反射、膝跳反射,都是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或脑干,属于简单反射,A、B、C不符合题意;
看到恐怖电影,感到全身发冷,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因此属于复杂反射,D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12、D【解析】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肺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详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数目多,气体交换的效率高;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位于胸腔内与气体交换没有直接的关系。故选D。【点睛】肺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13、B【解析】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是大分子的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无机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详解】淀粉、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淀粉首先在口腔里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再小肠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蛋白质是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先经过胆汁的乳化作用,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所以淀粉、蛋白质、脂肪依次被分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B正确。【点睛】淀粉、脂肪、蛋白质等三大营养物质是大分子的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14、B【解析】试题分析: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正常人安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为每立方厘米5000﹣9000个,白细胞能做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防御病菌、免疫和清除坏死组织等。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15、C【解析】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详解】A.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不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A错误;B.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B错误;C.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C正确;D.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不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D错误。故选C。16、D【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无机盐对人体也非常重要,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详解】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维生素C对人体也有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会得坏血病,自身抵抗力下降。无机盐中含有的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老年人由于新陈代谢变缓,消化能力减弱,骨骼中的钙逐渐丢失,因此易患骨质疏松症。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及缺失症。17、B【解析】
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详解】达尔文是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提出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如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差不多完全相同,内脏结构也非常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几乎完全一样等等,进而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有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点睛】人和类人猿的原始祖先的知识在考试中经常考到,注意掌握。18、D【解析】
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单位。【详解】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位于纲和科之间的单位是目。所以答案选择D。【点睛】做此题的关键是按大小顺序掌握生物的分类单位。19、D【解析】试题分析:反射是指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活动。谈虎色变是人类通过大脑皮层形成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看梅分泌唾液,是知道梅子的滋味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作用下形成的条件反射;鹦鹉学舌是通过神经系统形成的条件反射;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体内没有神经系统,所以草履虫逃避食盐的刺激不属于反射,为应激性。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20、D【解析】
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详解】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从图示中可以看出,甲图膈顶下降,为膈肌收缩时的状态,即吸气过程;乙图膈顶回升,为膈肌舒张时的状态,即呼气过程。故选D。21、原尿过滤(滤过)肾小管葡萄糖水尿液【解析】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业集中度与市场竞争的经济分析试题及答案
- 高楼火灾应急演练预案(3篇)
- 高考数学备考忌误与建议答案
- 汽车客运站火灾应急预案(3篇)
- 软件工程流程相关试题及答案
- 客车引起的火灾应急预案(3篇)
- 行政管理经典案例试题及答案
- 养老院火灾应急预案范本(3篇)
- 行政法学前沿问题及探讨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与社会的关系及试题答案可读
- 毫针操作基本技术
- 高中家长会 共筑梦想,携手未来课件-高二下学期期末家长会
- 通用电子嘉宾礼薄
-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施工方案
- GB/T 24610.1-2019滚动轴承振动测量方法第1部分:基础
- 第六章客户评价案例
- 抽样方法(课堂PPT)
- 铁路混凝土梁配件多元合金共渗防腐技术条件
- 智利地质矿产资源概况
- 酒店值班经理工作日志模板
- JJG 961-2017 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