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2025届高三下4月名校模考试题_第1页
诗歌鉴赏2025届高三下4月名校模考试题_第2页
诗歌鉴赏2025届高三下4月名校模考试题_第3页
诗歌鉴赏2025届高三下4月名校模考试题_第4页
诗歌鉴赏2025届高三下4月名校模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2025届高三下4月名校模考试题【诗歌鉴赏】2025届高三下4月名校模考试题精选六

2025届河南省许昌、平顶山、汝州名校高三二模(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①黄庭坚清洛②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来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飞雪堆盘脍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③。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④歌吹愁?【注】①元祐初,黄庭坚的好友王定国因直言进谏遭贬,出为扬州通判。②洛:洛河,连通运河,经扬州。③鸡头:芡实,俗称鸡头米。④竹西:扬州地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先抒写对友人的思念,接着借友人的询问,表达出对早日与友人重逢的期盼。B.诗人善用意象营造意境,如通过昼夜不停流淌的“清洛”,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C.颈联写扬州美食,用“飞雪”形容细白的鱼脍,用“明珠”形容晶莹的芡实,想象新奇。D.诗人指出人生在世及时行乐并无不妥,他以此劝慰友人,表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16.黄庭坚的诗作向来精于炼字,请结合颔联中“犹”“却”二字简要分析。(6分)

2025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二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望明河·赠路侍郎①使高丽宋·刘一止华旌耀日,报天上使星,初辞金阙。许国精忠,试此日傅岩,济川舟楫②。向来鸡林③外,况传咏、篇章雄绝。问人地、真是唐朝④第一,未论勋业。鲸波霁云千叠。望仙驭缥缈,神山明灭。万里勤劳,也等是壮年,绣衣持节。丈夫功名事,未肯向、尊前轻伤别。看飞棹、归侍宸游⑤,宴赏太平风月。注:①路侍郎:路允迪,曾多次奉旨出使高丽。②试此日傅岩,济川舟楫:商王武丁梦见贤臣傅说,后于傅岩寻得,任其为相,并以“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喻其治国之才。③鸡林:高丽国名。④唐朝:代指当朝。⑤宸游:天子游乐。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为一首赠别词,路侍郎允迪将要出使高丽,友人置酒送别,词人作词相赠,以表达对他的祝愿与勉励。B.上阕开头写出使的情形,使者初辞宫阙,地上华旌飘扬,天空艳阳朗照,交相辉映,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C.词人认为路侍郎人品门第均为当世翘楚,遗憾的是还没有来得及建立功业,此次出使高丽正是他立功的机会。D.下阕开头遥想路侍郎出使之路,惊涛千丈,霁云千重,仙驭若有若无,神山时隐时现,虽为虚景却如在眼前。16.本词虽写离别,但词人却说“未肯向、尊前轻伤别”,请从路侍郎的角度简要分析离别而不伤别的原因。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二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雪杜荀鹤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闻折竹声。巢穴几多相似处,路歧兼得一般平。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湖不见飞禽影”与“千山鸟飞绝”意境相似,营造出空阔寂寥的氛围。B.根据诗歌内容和情境,□处填“偶”字要比填“时”字更能突出风雪之大。C.大雪的覆盖之下,众多巢穴变得形态相近,岔路的起伏走向已难辨别。D.尾联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出对贫苦百姓为生计忍耐严寒的深切同情。16.本诗第二句有版本作“先于晓色报窗明”,你认为哪种更好?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哈三中2025年高三学年第二次模拟考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醉落魄①陆游江湖醉客。投杯起舞遗乌帻②。三更泠翠沾衣湿。袅袅菱歌,催落半川月。空花昨梦休寻觅。云台麟阁俱陈迹。元来只有闲难得。青史功名,天却无心惜。[注]①此词作于陆游晚年闲居时期。②乌帻:一种黑色头巾。③云台、麟阁:两地皆为汉代表彰功臣名将之处。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投杯起舞”与《行路难》中的“停杯投箸”的诗人,都表现出压抑苦闷的情状。B.“冷翠”一词从触觉和视觉角度拓展了审美体验,其所指为何物让人联想丰富。C.菱歌悠扬美妙,与月落的自然现象建立关联,展现出词作新奇细腻的艺术魅力。D.“空花”“昨梦”将过往的生活具象化,借虚幻之景影射人生追求的无常与缥缈。16.陆游志在报国,为什么在本词中却发出“元来只有闲难得”的感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2025届高考模拟冲刺预测考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15~16题。木兰花·西山不似庞公[注]傲【元】刘因西山不似庞公傲。城府有楼山便到。欲将华发染晴岚,千里青青浓可扫。人言华发因愁早。劝我消愁惟酒好。夜来一饮尽千钟,今日醒来依旧老。【注】庞公:即庞德公,据《尚友录》:庞德公居岘山,未尝入城府。荆州刺史刘表几次请他出来做官,他都拒绝,并让刘表站在一边不理,因此以倨傲而闻名于世。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作开篇赋予西山以人格,写出了自己与西山在空间距离上和精神距离上的双重亲近。B.上片反用典故,明写西山不傲,暗里以庞公自比,意在表现自己胸无城府的傲世情怀。C.词人想要以浓郁的山林之色将白发染翠,有隐逸山林之愿,也暗含对自己衰老的遗憾。D.上片以西山引出华发,下片交代华发根源在愁,又写酒难消愁,由表入里,意脉连贯。16.有评论称这首词“淡而有味”,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河南省洛阳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综合检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添字浣溪沙·三山①戏作辛弃疾记得瓢泉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蓦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②。绕屋人扶行不得,闲窗学得鹧鸪啼③。却有杜鹃能劝道,不如归!【注】①三山:辛弃疾在瓢泉闲居近十年,此时被起用,为官三山。②老头皮:宋真宗召隐士杨朴作诗,杨朴提及妻子的送别诗中有“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大笑,将他放还。后以“老头皮”为年老男子的戏称。③鹧鸪啼:鹧鸪啼叫的声音如“行不得也哥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回忆在瓢泉隐居时的生活,作者沉醉于饮酒赋诗,非常逍遥快活。B.上阕结尾“蓦地”一句化用典故,写出作者闲居将近十年又被起用的心情。C.作者因为年迈体弱,无力关心政事,所以闲来无聊时在窗下学习鹧鸪啼叫。D.本词多用口语,风格清新自然,下笔看似随意,实则寓庄于谐,意蕴深厚。16.词题中称此词为“戏作”,请结合全词内容作简要分析。2025年江西省高三模拟练习联合测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小溪李纲[注]脉脉寒溪彻底明,临流聊复濯吾缨。风微静爱琉璃色,竹密遥闻环佩声。漾月下摇金潋滟,涵虚不动镜澄泓。自怜逐客难淹泊,不为溪山景太清。[注]李纲:两宋之际抗金名臣,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被起用为相,力图革新内政,但为投降派排斥,多次遭罢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点明小溪清澈见底的特点,又以“寒”形容小溪,给人冷寂之感。B.首联“濯吾缨”用典,既侧面写出小溪的清澈,又暗示自己对节操的坚守。C.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生动形象表现了小溪的“色”和“声”。D.颈联中“涵虚不动”一句以镜设喻,以溪面的平静映衬诗人内心的宁静。16.有人说,本诗尾联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一句在写法上同中有异。请结合文本赏析。

江西省十校协作体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山居秋暝宋林景熙空山新雨霁,暮色入疏林。石径苔痕浅,松门竹影深。云归樵子径,月照野人琴。欲问浮生事,寒泉咽古音。【注】林景熙:宋末遗民诗人,宋亡后隐居不仕,以气节自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空山”“暮色”点明环境,营造出雨后山居的静谧氛围,暗含隐逸之趣。B.颔联“苔痕浅”与“竹影深”形成对比,暗示诗人对清幽生活的细致观察与偏爱。C.颈联写云归樵径、月照琴声,以视听结合手法展现山居生活的闲适,语言清丽自然。D.尾联以“寒泉咽古音”作结,借泉声幽咽表达对人生无常的哀叹,情感沉痛而直露。16.本诗与王维《山居秋暝》均写山居之景,但描绘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均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目。解语花·元宵①[北宋]周邦彦风销焰蜡②,露浥烘炉③,花市光相射。桂华④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因念都城放夜⑤,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⑥。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注释:①此词为词人做地方官时作。②焰蜡:正在燃烧的蜡烛。又作“绛蜡”。③烘炉:以其形似,用比灯笼。又作“红莲”。④桂华:月的光华。⑤放夜:节日开放夜禁。⑥语出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销焰蜡”以下三句紧扣节序,写元夕花灯,攒辉列彩,此映彼照,交互生光。B.“桂华流瓦”以下三句,用意于月,恰到好处地展示了元夕之夜月华如水的意境。C.“看楚女纤腰一把”,写观灯女形象之美,与“箫鼓喧”三句的背景相融合。D.“因念”以下三句承上片而来,推知上片写的是词人记忆中都城内灯会之盛况。16.下列对词句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耿耿,明貌。纤云散去,月儿更明,“素娥”飘飘“欲”下,妙在这个“欲”字,下而未下。未下,是真实;下,也是真实。写出人间灯节的吸引力。B.“钿车罗帕”以下三句写马逐香车,人拾罗帕,是男女倾慕之情境。“暗尘随马”写马车所经之处,扬起尘土,道路也为之而昏暗,故称“暗尘”。C.“桂华流瓦”呈现出一种优雅的动感,而“桂华”这一用语能令人联想起月中桂子,“满路飘香麝”一句,与之遥相呼应,形成一种嗅觉上的美感。D.“清漏移”承接“年光”而来,“年光”如是而“旧情”无复,于是词人心意颓丧,遂随着舞罢歌歇,怅然而归来,“飞盖”形容车行如飞,非常迅速。17.同样是写元宵节,周邦彦《解语花·元宵》与蒋捷词《女冠子•元夕》相比,在章法上有何相同?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何相同与不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女冠子•元夕①[南宋]蒋捷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②。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③,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注释:①此词作于南宋亡后元人统治下的元宵。②灺(xiè):没点完的蜡烛。也泛指灯烛。③砑(yà):古代制作精美的笺纸,有“砑花”这道工艺,即将笺纸在特制的雕花木版上碾轧,使之隐隐显出凸凹不平的各种图案。

江西省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第二次联考(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喜雨[唐]杜甫南国旱无雨①,今朝江出云②。入空才漠漠,洒迥已纷纷。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晚来声不绝,应得夜深闻。喜雨口号③[清]蒲松龄夜松风撼远潮,满庭疏雨响潇潇。陇头禾黍知何似?槛外新抽几叶蕉。【注】①南国:古代指荆楚地区。史载,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自春不雨,四月己巳乃雨。②《礼记》载:“天降时雨,山川出云。”③蒲松龄家居山东淄川,清代该地水旱频仍。“口号”是古人常用的诗题,意为不加修饰、随口吟成的诗。15.下列对这两首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