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林逋《湖上晚归》注释+赏析+试题_第1页
诗歌鉴赏|林逋《湖上晚归》注释+赏析+试题_第2页
诗歌鉴赏|林逋《湖上晚归》注释+赏析+试题_第3页
诗歌鉴赏|林逋《湖上晚归》注释+赏析+试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林逋《湖上晚归》注释+赏析+试题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注释】归思:归家的思绪望中:视野之中浑:简直。

“浑欲不胜簪”蓬瀛:蓬莱和瀛洲。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泛指仙境。(《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下注释)桥横水木:桥高高地横跨在水面之上寺倚云峰:寺院仿佛依靠着云雾缭绕的山峰翠羽:翠鸟见避:躲避我。见,动作偏指一方。蕖:荷花袅:烟气缭绕上腾的样子依稀:隐约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翻译】我躺卧在船中,头枕着船舷,归家的念头如清水般明晰。望向四周,只见佳山妙水,碧波荡漾,云雾茫茫,仿佛小船正在蓬瀛那样的仙境中穿行‌。时值秋天,横卧的小桥,青树与碧水相映,山寺幽深,云峰斜倚,都沐浴在夕阳的晚照之中,显得非常宁静。翠鸟裹着湿气疾飞而过,如同在躲避我;红色的莲花亭亭玉立,香气袅袅,又像在迎接我的到来‌。依稀之间,我逐渐接近了居所,从林木藤萝的缝隙中,传来了隐隐约约的鸡鸣犬吠之声【赏析】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描绘了一幅宛如仙境的湖上泛舟图。躺卧船中,头枕船舷,回家的念头清清如水。眺望远处的景色,仿佛是仙境蓬瀛。颔联“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描写眼前的景色。长桥卧波,霜叶似火,秋色怡人,夕阳如血,云峰斜倚,晚晴正好。小桥、流水、林木、远山、寺庙都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幽远宁静。小桥与寺庙都是静止的,诗人以“横”和“倚”两个动词修饰,整个画面便显得更加鲜活灵动,炼字绝妙。颈联“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嫋似相迎”,以拟人手法描绘湖上的动植物,侧面烘托了诗人此时的愉悦心境。诗人的小舟惊动了栖息在水边的鸟儿,它们振动着翅膀,急急忙忙地飞走了;鲜红的荷花,迎风招展,姿态袅娜,散发着迷人的芳香,仿佛在欢迎着诗人。“翠羽湿飞”“红蕖香嫋”都是湖上常见的一幕,诗人赋予了它们以人的情感,生动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此时诗人心情之喜悦。尾联“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诗人从听觉角度着笔,描写了居所环境。诗人的居所渐渐清晰可见,鸡犬的声音隐隐约约从林中藤蔓中传来。正如桃花源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便跃然纸上。途中景色宛如仙境,固然令人陶醉,但那鸡鸣犬吠的田园居所更是诗人心中的乐土。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眼前的景色与仙境蓬瀛相联系,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个人感受。以归途为线索,截取了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由远及近,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刻画了傍晚湖上风光,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隐居田园、寄情山水、怡然自乐的浪漫情怀,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的交融,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境界。【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答案】C.“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错。【解析】尾联写不知不觉地到达了诗人的居所,听到了鸡鸣狗吠之声。尾联的意境紧承前三联,渲染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朴素自然,表现了诗人恬淡自适的心境。诗歌进入尾声,诗人短暂的旅程也接近结束,暮色中已隐约看到湖岸边的人居之地。虽说是人居之地,但这里不同于长街闹市,没有广厦华屋,望中只是错落杂生的林木与纵横缠绕的藤萝,唯有依稀入耳的鸡犬之声提醒这里有人烟存在,几声鸡鸣犬吠不仅不让人觉得喧闹.反倒强化了此地的静谧清幽之感。这里仍然是诗人眼中“蓬瀛”的一部分,诗人的感觉没有被破坏,心情也没有变化。【点拨】以声衬静,动静结合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答案】①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以“归思清”三字点出归家途中诗人的内心状态,此时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静谧。②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响,诗人眼中的桥、寺、翠羽、红菜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解析】“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指的是自身的观点、情感会投射到景物中。题干是“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那么我们就要关注诗人的心态和诗中景物的特点,先分析诗人的心态,然后分析这一心态与诗中景物的关联。结合诗歌标题可知,此诗写于诗人归家途中,而首句中的“归思清”直接点出诗人的心态,此时的他心境澄清,心态平和。然后分析在这一心态的影响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