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下列人类的疾病中,都是由于营养缺乏而引起的一组是A.贫血、夜盲症、脚气病 B.龋齿、沙眼、肺结核C.近视、坏血病、佝偻病 D.糖尿病、呆小症、侏儒症2.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最明显的是()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3.“一杯牛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经常喝牛奶的同学体质好,身体生长发育快,其主要原因是牛奶中含有较多的()A.维生素、钙B.糖类、脂肪C.维生素、糖类D.蛋白质、钙4.如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 B.C. D.5.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塘 D.氧气6.注射某种疫苗使人体获得的免疫类型是A.非特异性免疫 B.先天性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以上都不对7.下列营养缺乏症与其病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坏血症——缺维生素CB.佝偻病——缺铁C.呆小症——缺生长激素D.脚气病——缺维生素D8.与心脏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A.肺静脉 B.上、下腔静脉 C.主动脉 D.肺动脉9.我们平常所说的痰来自下列哪个器官()A.鼻B.咽C.喉D.气管、支气管10.下列血管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是A.肺动脉 B.肺静脉 C.上腔静脉 D.肝静脉11.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下列哪种行为值得提倡?()A.使用含磷洗衣粉 B.不乱扔废电池C.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 D.焚烧秸秆12.手臂上的一道道“青筋”是属于()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主动脉13.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下列血管中瓣膜和血流方向都正确的是()A.
B. C.
D.14.静脉血流经心脏各腔及有关血管时,正确的流动途径是()A.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B.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C.右心房→右心室→肺静脉D.左心房→左心室→肺动脉15.草履虫依靠()进行呼吸。A.表膜 B.气管C.体表 D.鳃16.肺是呼吸系统主要器官的原因是A.气体交换的场所 B.发出声音的部位C.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D.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17.如图是皮肤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皮肤由结构2、3组成B.皮肤是人体最大的组织C.图中的5表示汗腺,当外界温度较高时,分泌的汗液增多D.针刺皮肤若有血液渗出,说明已经伤及218.某AB血型的人因失血过多,急需大量输血,下列可采用输血的血液是()A.A型B.B型C.AB型D.O型19.下列关于吸烟、酗酒、吸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酗酒能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B.吸二手烟对身体健康没有危害C.个人吸毒对社会没有危害D.青少年应该不吸烟、不喝酒、远离毒品20.人感冒时会鼻塞,用口呼吸,会发现嘴巴干燥。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原因是(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③嗅细胞接受气体的刺激
④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1.人每天应该喝适量的开水,这有利于()A.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 B.肾小管对无机盐的吸收C.代谢废物的及时排出 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2.当遇到巨大声响时,最好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C.防止听觉神经受损伤D.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23.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却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B.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C.成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甲亢D.胰岛素能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24.下图是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1和2能收集传导声波到4,并引起4的振动B.4的振动可通过听小骨直接传到大脑形成听觉C.咽喉发炎,病菌可通过8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D.长期戴耳机听音乐,会损伤7内的听觉感受器25.下列活动属于人生来就有的是A、望梅止渴B、听到上课铃声进教室C、吃到食物分泌唾液D、谈虎色变26.心脏瓣膜向一个方向开放,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A.心房→心室→静脉→动脉→毛细血管B.心房→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C.心室→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D.心室→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27.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特点适于()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28.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错误的是()A.pH小于5.6的雨水属于酸雨B.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C.酸雨可以使河流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D.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29.下列关于营养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B.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C.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D.维生素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30.被称为胎儿的“宫殿”的结构是()A.卵巢 B.子宫 C.睾丸 D.输卵管31.下列各项中,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A.体液中的吞噬细胞 B.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C.皮肤和黏膜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D.淋巴结32.某人因车祸使脊髓从胸部横断,导致小便失禁,这是由于(
)A.膀胱等泌尿器官与脊髓的排尿中枢失去了神经联系B.脊髓里的排尿中枢失去了脑的控制C.膀胱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受损D.脊髓的排尿中枢受损,失去了反射功能33.“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的一般过程是()①分组调查②写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③向当地有关部分汇报④讨论、交流和评价⑤写出调查报告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②④③ C.②①⑤④③ D.②④③①⑤34.现有一颗新鲜的羊心脏,要判断出它的左右侧,最简便的方法是()A.用手捏心室壁 B.向心脏内灌水C.将心脏切开,观察内部结构 D.无法判断35.在人的消化系统中,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A.口腔和食管B.小肠和大肠C.胃和小肠D.胃和大肠36.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的数字表示某些物质或生理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主要原因是小肠中有______________等多种消化液;消化腺是有_________的腺体,分泌物通过该结构进入消化道参与对食物的消化。被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大多数会经过血液汇集到_________并在此处将大部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2)气体①通过___________作用进入血液并和红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结合,随血液被运往全身各处并最终进入组织细胞的___________中,参与_______________。(3)心脏左心室的肌肉壁比右心室厚,原因是左心室需将血液从____________________,路线长,需要的动力大。(4)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再由肾静脉流出,经过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和④重吸收作用,从而使肾静脉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明显减少。37.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超过100万。艾滋病已成为本世纪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因此,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与艾滋病感染者相处,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生物学常识。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那么HIV是这种传染病的____________。艾滋病患者属于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中的____________,传染病流行的另外两个环节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下列哪种方式会感染艾滋病(_______)A.患有艾滋病的母亲给婴儿哺乳B.与艾滋病患者拥抱C.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D.与艾滋病患者握手(3)为了预防艾滋病等传染病的蔓延,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4)人体通过免疫细胞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它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_____免疫,它是通过体内的第____道防线来实现的。3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2018年8月,我国在辽宁省沈阳市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癌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被称作养猪业的“头号杀手”,目前尚无疫苗和有效防治药物。除家猪和野猪外,其他动物不会感染该病毒。自1909年发现非洲猪瘟近一百年来,全球范围内没有出现人感染非洲猪癌的情况。对该疫情主要的防控措施有:①在疫点周围3公里范围内扑杀所有生猪并无害化处理;②严禁使用水或食物残羹直接饲喂生猪;③在疫区外围设立检验检疫站和消毒站,控制动物运输车辆的移运,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1)非洲猪癌病毒是引发非洲猪瘟的______,感染该病毒的生猪属于非洲猪瘟的______。(2)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资料描述的防控措施中:①属于________,属于切断传播途的是_____(填标号)。(3)人食用从正规渠道购买的猪肉,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会感染非洲猪瘟。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春季温度上升,微生物繁殖较快,病毒病菌传播的较快,易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风疹、水痘、手足口病等,这些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患者的唾液或飞沫等传播的。材料二:市卫生局目前正有针对性地开展四项预防措施:①督促全市学校、托幼机构加强对教室、宿舍、餐厅、图书馆(阅览室)等学生及幼儿聚集场所的卫生清理和通风换气,确保各项消毒措施落实到位^②大力宣传和倡导“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全民体质”。③建议大家注意御寒保暖,规律作息,饮食保健,增强抵抗力。④发现患者和疑似患者及时隔离治疗。⑤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注射,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材料三:如图A〜D四是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示意图,人体能够依靠自身免疫系统进行自身健康的防御和保护。(1)麻疹、手足口病等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致病病毒为该传染病的_____,它们不具备细胞结构,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_____组成。(2)根据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判断,患者的唾液或飞沫属于_____。(3)材料一中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填数字)。(4)材料三的图示中,_____(填字母)能够抵御流感病毒等各种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最佳措施,图中_______(填字母)即属于该免疫类型。(5)某同学注射了流行性感冒疫苗却无法预防手足口病,原因是_____。(6)疫苗可使人体产生抗体,下图为某同学第二次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其中最为正确的是______。A.B.C.D.(7)某同学为预防H7N9禽流感自行购买了板蓝根冲剂,其包装袋上印有“0TC”字样。这种药属于______药。40.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994年7月,淮河上游因突降暴雨而采取开闸泄洪的方式,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下来,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失,下游一些地方的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厂处理但未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2015年6月,安徽巢湖湖面出现大片蓝藻集聚现象。随着气温升高,蓝藻大量繁殖,湖水如绿油漆一般,并伴随着阵阵腥臭,鱼虾大量死亡。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怀远镇河段水质出现异常,锅含量超标约80倍,这是不法矿主非法向龙江河排污造成的。(1)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________、生活污水和农田使用农、化肥造成的污染。(2)蓝藻暴发,鱼虾大量死亡,大量的动植物尸体会造成________的大量繁殖,从而发出阵阵腥臭。(3)如龙江河中生活有衣藻、草鱼、蛳螺、乌鱼这四种水生动植物,体内积累的镉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4)水污染对人体的健康威胁极大。排入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镉、汞等)接触人体,会增加基因突变的概率,诱发癌症等。同时有毒物质还会通过的________途径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5)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畜牧造成的水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下列对禽畜粪便的处理方法最环保的是________。A.高温堆肥B.建沼气池C.直接用作农家肥D.建污水处理厂
参考答案1、A【解析】
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患相应的疾病。【详解】A、贫血是缺铁或缺乏蛋白质引起的,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A符合题意。
B、龋齿的病因是不注意口腔卫生,沙眼是衣原体感染,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B不符合题意。
C、近视是不注意用眼卫生,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佝偻病是缺钙或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C不符合题意。
D、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呆小症的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D不符合题意。2、D【解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分裂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3、D【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种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详解】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因此,为了促进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应给儿童少年补充含钙、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牛奶中含有较多的钙和蛋白质,应多喝,可见D符合题意。【点睛】掌握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的主要作用,重点了解蛋白质和无机盐的知识,结合题意,即可解答。4、C【解析】
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详解】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内流动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5、A【解析】
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地球散发热能的本领减弱,使地球大气温度缓慢升高,这就是“温室效应”。【详解】A.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A正确。B.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B错误。C.一氧化碳有毒,不是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故C错误。D.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氧气不会污染空气,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故D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温室效应的成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C【解析】
(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详解】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注射的疫苗属于病原体,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是异物起作用,C正确。【点睛】掌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是本题解题关键。7、A【解析】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A正确;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B错误;儿童缺生长激素易患侏儒症,C错误;脚气病是缺乏维生素B1造成的,D错误。8、B【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心脏的结构及与心脏相连的血管。详解:肺静脉是与左心房相连,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相连,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肺动脉与右心室相连。故选B。点睛:掌握与心脏相连的血管是解题的关键。9、D【解析】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因此不要随地吐痰,以免传播病菌。10、B【解析】
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在循环系统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有肺静脉、主动脉,而肺动脉和上下腔静脉都流静脉血。故选B11、B【解析】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详解】A、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污染,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不能提倡,A不符合题意。B、废电池中含有汞、铅等重金属,随便丢弃废电池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所以不要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B符合题意。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大量被砍伐,破坏生态环境,不能提倡,C不符合题意。D、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污染环境,不能提倡,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12、B【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故选B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13、C【解析】有瓣膜的血管只有静脉才有,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的血液输送回心脏,故血液流动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故排除A和D,血液流动的方向和瓣膜的开口方向应一致,故B错误,C正确。14、B【解析】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如图所示,因此静脉血流经心脏各腔及血管的途径是: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故选B。点睛: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血液里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分别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心脏的右心房。15、A【解析】
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详解】如图草履虫就是单细胞的动物,由这一个细胞就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其结构和功能如下:由此可见:所以草履虫依靠表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答案选择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熟悉掌握草履虫的细胞结构以及各个结构的功能。16、A【解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而完成此功能的主要器官是肺。【详解】A、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正确。B、人的发音器官主要是喉,而声带则是发音的主要部位,错误。C、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咽,错误。D、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是小肠,错误。【点睛】掌握肺的结构和功能是本题解题关键。17、D【解析】
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真皮下是皮下组织,皮肤有汗腺、皮脂腺、毛发、指(趾)甲等附属物。汗腺是形成汗液的器官。
图中1是表皮,2是真皮,3是皮下组织,4是汗腺、5是皮脂腺。【详解】皮肤是由1表皮和2真皮组成的,A错误;
表皮由上皮组织组成,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所以皮肤由上皮、结缔、肌肉和神经四大组织组成,是人体最大的器官,B错误;
5是皮脂腺,④是汗腺,当环境周围的温度较高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由皮肤散发的热量增加,同时,汗的排出量也增多,C错误;
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针刺皮肤若有血液渗出,说明已经伤及2真皮,D正确。【点睛】明确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输血的原则。首先必须明确输血时应注意的事项。【详解】红细胞中含凝集原,血清中含凝集素,当含有A(或B)凝集原的红细胞与含有抗A(或抗B)凝集素的血清混合时,由于相对抗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如A与抗A)的相互作用,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因此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某人的血型是AB型,给他输血的血型只能是AB型。故选C。【点睛】在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19、D【解析】试题分析:酗酒时,酒精麻痹大脑,使大脑反应缓慢;吸二手烟的危害比直接吸烟还要大;吸毒不但对个人、对家庭,以及对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青少年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吸烟和酗酒对身体的危害更大,所以青少年要不吸烟、不喝酒、更要远离毒品。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吸烟和酗酒的危害20、D【解析】试题分析:我们鼻内的鼻毛、内表面的黏膜以及黏膜内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清洁和湿润空气,对呼吸系统具有保护作用。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21、C【解析】
此题考查肾小管重新吸收和排尿的意义。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废物。【详解】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排尿的意义。22、B【解析】
当听到巨大声响时,最好张开嘴,闭嘴、堵耳,目的是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详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这样保护鼓膜的原因。23、C【解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使人患病。【详解】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A正确;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B正确;成年以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得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C错误;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D正确。故选C。【点睛】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24、B【解析】
(1)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2)图中的1耳廓,2外耳道,3听小骨,4是鼓膜,5是半规管,6是前庭,7是耳蜗,8是咽鼓管。【详解】A、由分析可知,1耳郭和2外耳道可以收集并传导声波,并将声波传至4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传导内耳;A正确;
B、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4鼓膜,产生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再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产生听觉,B错误;
C、咽喉发炎,病菌可通过8咽鼓管进人中耳,引起中耳炎,C正确;
D、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导致7内的听觉感受器受损,D正确。
故选:B。【点睛】注意产生听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25、C【解析】试题分析: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吃到食物分泌唾液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简单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望梅止渴、听到上课铃声进教室、谈虎色变,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26、B【解析】试题分析: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心室与动脉之间的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入动脉而不能倒流,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考点:心脏的结构。27、B【解析】人的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是有利于血液与肺泡发生气体交换,血液会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28、D【解析】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当大气受到污染时,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增高,溶于雨雪中生成亚硫酸、硝酸使降水的PH值降低谓之酸雨。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故A正确;酸雨降落到陆地上,可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体吸收和利用。故B正确;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酸化的水源就会威胁人们的健康,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故C正确;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的。不一定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故D错误。故选D。29、D【解析】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故A正确;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故B正确;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成分,儿童缺钙会患佝偻病,故C正确;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故D错误。故选D。点睛: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引起相应的疾病。解答此题的关键熟练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30、B【解析】
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详解】A.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沁雌性激素的作用,A错误;B.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被称为胎儿的“宫殿”,B正确;C.睾丸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C错误;D.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也是受精的场所,D错误。【点睛】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31、C【解析】
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图:组成功能类型第一道皮肤和粘膜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非特异
性免疫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酶菌)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特异性免疫【详解】由分析可知: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阻挡病原体的入侵属于第一道防线;淋巴结属于第三道防线。故C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32、B【解析】脊髓横断的病人,脊髓白质里的神经纤维被切断,失去了与大脑皮层的联系,因而脊髓灰质里的低级的神经中枢(例如排便、排尿中枢)的活动就失去了大脑皮层的控制,但这些中枢的反射活动仍然会进行,故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33、B【解析】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详解】“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的一般过程:1、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6--8人,调查校园周围或家庭所在社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可以进行实地调查,或到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咨询,也可以通过图书馆、报刊杂志社、电视台或互联网站收集资料。2、每组至少选择一个当地存在的问题(如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或大气污染等),详细写出具体的实例和近些年来采取的措施(最好包括有关的数据).进一步收集和学习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知识,以便加深理解、进行评价并写出调查报告。3、结合当地近年来人口数量变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分析在生态环境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有关部门和公民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方面应当如何做,并写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要抓住关键问题,并力求切实可行)。4、每个小组推选两名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调查报告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评价全班哪些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最准确,哪些行动计划切实可行。5、最后经全班讨论,决定是否将全班汇总后的报告和计划向当地有关部门汇报,可见B正确。【点睛】此题考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属于开放性题型,只要答案合理即可。34、A【解析】
心房的血流入心室,压力较小,心室的血压入动脉,路程相对而言较远一些,需要的压力较大,左心室把血液射入主动脉,进行路程最远的体循环,与此相适应是左心室的壁最厚,产生的压力最大,这样才能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详解】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体循环路线:左心室收缩把血压入主动脉,然后有各级动脉进入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最后汇集成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进行的是路程最远的体循环,需要的压力大;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把血压入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经过气体交换后,最后汇集成肺静脉进入左心房,经过的路径比较短,需要的压力较小。与此功能相适应的是,左心室比右心室的壁要厚。
所以判断心脏的左右侧,可用手捏心室的壁,较厚的一侧是左心室,较薄的一侧是右心室。故选A。【点睛】心脏的结构。35、C【解析】试题分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口腔可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但没有吸收功能。咽和食道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胃可把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又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可在小肠内被消化,它们的消化最终产物也都可被小肠吸收。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却没有消化功能。可见C正确。考点:消化道的组成。36、肠液、胰液、胆汁导管肝脏扩散血红蛋白线粒体呼吸作用(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肾小球和紧贴它的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尿素、氧气、营养物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血液循环的途径、尿液的形成。观图可知:①②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③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④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据此解答。详解:(1)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主要原因是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消化腺是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物通过该结构进入消化道参与对食物的消化。被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大多数会经过血液汇集到肝脏并在此处将大部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2)①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并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被运往全身各处并最终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心脏左心室的肌肉壁比右心室厚,原因是左心室需将血液从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路线长,需要的动力大。(4)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再由肾静脉流出,经过了③肾小球和紧贴它的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④重吸收作用,从而使肾静脉血液中的尿素、氧气、营养物质明显减少。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血液循环的途径、尿液的形成等知识点的理解,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性较强。37、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A切断传播途径特异性三【解析】(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因此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艾滋病患者属于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中的传染源。
(2)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与艾滋病患者交谈、握手拥抱、同吃同饮、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HIV,因此患有艾滋病的母亲给婴儿哺乳会感染艾滋病。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了预防艾滋病等传染病的蔓延,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4)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大多数病原体具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接种艾滋病疫苗能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艾滋病病毒的抗体,该抗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它是通过体内的第三道防线来实现的。38、病原体传染源控制传染源②③不可能【解析】
(1)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
(3)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详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因此非洲猪瘟病毒是引发非洲猪瘟的病原体。感染该病毒的生猪能传播猪瘟,属于非洲猪瘟的传染源。
(2)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资料描述的防控措施中:①在疫点周围3公里范围内扑杀所有生猪并无害化处理,属于控制传染源,②严禁使用泔水或食物残羹直接饲喂生猪、③在疫区外围设立检验检疫站和消毒站,控制动物运输车辆的移运,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都属于切断传播途。
(3)非洲猪瘟只传染猪不传染人,对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不产生直接影响。人食用从正规渠道购买的猪肉,不可能会感染非洲猪瘟。【点睛】熟练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即是解题关键。39、病原体内部的遗传物质传播途径①ACDB—种抗体只对某一特定的抗原(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B非处方【解析】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的是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2)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1471: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 - Data Matrix Rectangular Extension (DMRE) bar code symbology specificati
- 2025年心理咨询与辅导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体育心理学与运动表现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体育运动与健康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网络与通信工程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法学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地方治理与社会发展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创新创业与企业发展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建筑师执业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考古学与文物保护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 《辅助生殖技术探究》课件
- 森林火灾防控-深度研究
- 江苏开放大学2025年春大学英语B【2】
- 2025年江苏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地下车库车位划线合同
- DBJ04-T 241-202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汽车维修厂安全生产
- 【数学】图形的轴对称 问题解决策略:转化课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 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
- 铁路运输安全风险防范-洞察分析
- 三年级 语文 下册《火烧云》课件 (第1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