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区生物七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区生物七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区生物七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区生物七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区生物七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以下反射活动与“看到梅子分泌唾液”反射类型相同的是()A.吮吸反射 B.杯弓蛇影C.眨眼反射 D.缩手反射2.人产生听觉的部位是()A.外耳 B.耳蜗内的感受器 C.鼓膜 D.大脑的一定区域3.母亲节那天,亮亮特意为妈妈准备了一份丰盛的晚餐:大米、清蒸鲈鱼、麻婆豆腐,从合理营养角度讲,你认为增加下列哪种食物更合理?()A.小米粥 B.牛奶 C.香菇炒油菜 D.排骨汤4.某正常中年人,一次饮用过量糖水,尿中出现糖,这说明A.该人是糖尿病人 B.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是有限的C.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失常 D.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降低5.下图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1”、“剪刀2”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剪刀1”可能出现在消化道的A.口腔和胃B.胃和小肠C.小肠和胰腺D.口腔和小肠6.醉酒者走路摇晃不稳,是因为酒精抑制了()A.大脑的功能 B.小脑的功能 C.脑干的功能 D.脊髓的功能7.以下关于排泄的说法,正确的是()A.尿素全都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B.排尿能调节人体内水以及尿素的平衡C.冬天,户外的人呼出了“白气”,不能说明呼吸系统排出了水D.肾脏、肺和汗腺排出废物离不开血液的运输作用8.中枢神经系统是由下列哪一项组成的()A.脑神经、脊神经 B.脊髓、脊神经C.脑、脊髓 D.脑、脑神经9.下列血管中,表示动脉的是()A.B.C.D.10.患有心脏病的人猛然坐立或站起时,有时会引起心脏跳动暂停而导致“死亡”。此时,医生常会急捶其身体某部以使心脏恢复跳动。请问急捶的部位应是(

)A.前胸中部偏左上方B.前胸中部偏左下方C.前胸中部偏右上方D.前胸中部偏右下方11.下列现象中,由废旧电池污染所致的是(

)。A.饮用水中带有霍乱病菌 B.水中藻类迅速繁殖,使鱼类窒息而死C.农民长期食用含铜的水稻而出现慢性中毒 D.渤海海域出现赤潮12.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荣获诺贝尔奖.从预防传染病来看,对疟疾患者及时治疗属于()A.消灭病原体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13.平时食用的馒头、青菜、牛奶等食物所含有的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A.水、无机盐和维生素B.糖类、无机盐和蛋白质C.糖类、脂肪和蛋白质D.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14.从森林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按时间先后,下列各阶段的正确排序是()①从四肢行走到直立行走

②从树栖生活到地面生活

③在群体生活中产生语言

④会制造和使用工具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15.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16.关于“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选用尾鳍色素较少的小鱼,以便于观察B.用湿棉絮包裹小鱼,为其提供相对湿润的环境C.应尽量快速完成实验,减少对小鱼的伤害D.在视野中看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动脉17.下列器官及生理过程对应错误的是()A.睾丸——产生精子 B.输卵管——精卵结合C.子宫——胎儿发育 D.阴茎——分泌性激素18.蚯蚓的呼吸是依靠A.口 B.肠壁 C.肺 D.湿润的体表19.下列关于贫血的叙述正确的是()A.贫血是指患者的血量比别人少B.贫血是患者的血量比原来的大量减少C.贫血是由于血小板大量减少D.贫血是指红细胞数目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过低20.心脏内瓣膜只向一个方向开,可保证血液()A.从静脉→心室→心房B.从心房→心室→静脉C.从心房→心室→动脉D.从心室→心房→动脉21.占人体体重最多的物质是A.水 B.蛋白质 C.糖类 D.脂肪22.中学生的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是A.饭菜吃多少买多少,不浪费 B.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卫生C.吃饭常用一次性餐具 D.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23.形成听觉的部位是()A.耳蜗B.前庭C.半规管D.听觉中枢24.小明是B型血,在18岁生日那天,他选择无偿献血作为成人纪念。以下血型的人最适合作为其受血者的是()A.A型 B.B型 C.O型 D.AB型25.①②③三图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种类型的血管,箭头代表血管内血液流动方向,关于这三种血管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管壁比③管壁弹性大B.①是动脉,③是静脉,②是毛细血管C.血液流经②后,必定有某些物质含量发生改变D.若①、③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则③中流的是动脉血,①中流的是静脉血26.如图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d、e、f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A、B表示部分呼吸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1)若a物质为葡萄糖,则该物质被循环系统运送至组织细胞后,在物质[_____]的参与下,能够被分解成_____和水等。(2)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小明的爷爷因为雾霾天气引发支气管炎,则其血液中_____细胞的数量会增加。(3)物质e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等。27.图为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关系图。请根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心脏四腔中壁最厚的是()_________。(2)若静脉注射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用数字和箭头表示)(3)③和④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__________。(4)当血液流经下肢后,由__________血变成________血。(5)某人在生病时,食欲不振,身体虚弱,便到医院点滴葡萄糖,氧与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__________中,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________,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28.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液体A、B、C是从肾单位中提取的样品(单位:克/100毫升),请回答下列问题:样品成分ABC水909896蛋白质80.030葡萄糖0.10.10无机盐0.720.721.1尿素0.030.031.8(1)样品B是从如图[___]中提取的液体.(2)样品C是从[⑥]___中提取的液体,样品C可作为农家肥利用,主要是其中含有无机盐和___。(3)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升,而最终排出的尿液为1.5升,这跟肾小管的___作用有关。(4)“B超”检查需“憋尿”,能“憋尿”说明排尿反射受到____的控制。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春季温度上升,微生物繁殖较快,病毒病菌传播的较快,易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风疹、水痘、手足口病等,这些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患者的唾液或飞沫等传播的。材料二:市卫生局目前正有针对性地开展四项预防措施:①督促全市学校、托幼机构加强对教室、宿舍、餐厅、图书馆(阅览室)等学生及幼儿聚集场所的卫生清理和通风换气,确保各项消毒措施落实到位^②大力宣传和倡导“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全民体质”。③建议大家注意御寒保暖,规律作息,饮食保健,增强抵抗力。④发现患者和疑似患者及时隔离治疗。⑤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注射,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材料三:如图A〜D四是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示意图,人体能够依靠自身免疫系统进行自身健康的防御和保护。(1)麻疹、手足口病等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致病病毒为该传染病的_____,它们不具备细胞结构,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_____组成。(2)根据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判断,患者的唾液或飞沫属于_____。(3)材料一中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填数字)。(4)材料三的图示中,_____(填字母)能够抵御流感病毒等各种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最佳措施,图中_______(填字母)即属于该免疫类型。(5)某同学注射了流行性感冒疫苗却无法预防手足口病,原因是_____。(6)疫苗可使人体产生抗体,下图为某同学第二次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其中最为正确的是______。A.B.C.D.(7)某同学为预防H7N9禽流感自行购买了板蓝根冲剂,其包装袋上印有“0TC”字样。这种药属于______药。30.生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由人类的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正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世界环境日2017年中国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请根据你所知了解的相关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压力的根本原因是____。(2)在世界环境问题中,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①当今,人类活动致使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温度不断升高,这就是____。减缓该效应的重要措施是____(举一例即可)。②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其污染源是大量燃烧含硫最高的煤、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酸雨的危害很多,如____(举一例即可)。(3)“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保护生物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____做起,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从小养成____的习惯。31.资料分析:资料一:2017年11月26日,第16届亚洲马拉松锦标赛暨2017东莞国际马拉松迎着晨曦开跑。赛事起跑点设在东莞市中心广场,全程马拉松终点设在松山湖。该赛道两旁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湿润,氧气充足。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跑步锻炼,可提高机体的最大摄氧量。资料二: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22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约100名专业运动员及近3万名体育爱好者参加,比赛从早上7时30分鸣枪起跑。资料三:正常人心率在60-100次/分钟,参赛者可通过佩戴运动手环测量脉搏来掌握心率变化。跑步时心率达到130-160次/分钟,心脏的每博输出量最大,锻炼效果最好。请根据以上三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在跑步中,肺泡中的氧气透过_____进入血液。跑步时,用鼻子比用口腔呼吸有明显好处,请写出其中两点_____、_____。(2)参赛者听到发令枪一响就开始起跑,这一神经调节中枢位于_____。跑步中控制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是_____,调节心跳和呼吸的的神经中枢是_____。(3)用运动手环测量脉搏,测量时应测_____(选填“动脉”或“静脉”)血管。经常运动的人心肌发达,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更多。在心室射出血液时,心室_____(填“收缩”或“舒张”),心房与心室间的_____关闭。

参考答案1、B【解析】

(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3)“看到梅子分泌唾液”,是吃过梅子,知道梅子的滋味的基础上,当他看到梅子的时候,通过大脑皮层的参与,形成流口水的条件反射。【详解】A、吮吸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非条件反射,A不正确。B、杯弓蛇影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具体条件反射,B正确。C、眨眼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非条件反射,C不正确。D、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非条件反射,D不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2、D【解析】

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可表示为:外界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感受振动,产生兴奋,但不形成听觉)→听觉神经(传导兴奋)→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为: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所以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所以答案选择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明确耳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3、C【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判断晚餐食谱是否科学合理。根据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和合理膳食的原则,结合题中所给的食谱判断所含的营养素以及缺少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详解】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该晚餐中的大米主要提供糖类,清蒸鲈鱼、麻婆豆腐主要提供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缺少蔬菜水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因此再增加一些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就更合理了。可见,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点睛】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4、B【解析】试题分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当一个正常人,一次饮用过量糖水,由于肾小管的吸收功能有限,所以导致尿中出现糖。考点:尿的形成。5、D【解析】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图示剪刀1表示淀粉酶,剪刀2表示淀粉酶和麦芽糖酶。【详解】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因此,“剪刀1”表示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剪刀2表示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分析可知,“剪刀1”可能出现在消化道的口腔和小肠,参与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淀粉的消化过程。解答关键是熟知参与淀粉消化的酶和淀粉消化的过程。6、B【解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详解】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因此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故选B。【点睛】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7、D【解析】

人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详解】A.尿素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的。A错误;B.排尿能调节人体内水以及无机盐的平衡。B错误;C.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冬天,户外的人呼出了“白气”,就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产生的现象。C错误;D.组织细胞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后,在细胞的线粒体里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废物由血液从细胞运输,经肾脏、肺和汗腺排出。D正确。故选D。【点睛】考查排泄的知识。8、C【解析】

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详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因此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脑和脊髓。故选:C【点睛】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即可解答。9、B【解析】图中血管内血液从分支流向主干,故血管为静脉,A错误;图中血管内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故血管为动脉,B正确;图中血管内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故血管为毛细血管,C错误;图中血管有瓣膜,所以血管为静脉,D错误。点睛: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故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故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10、B【解析】胸外心脏按压的原理:在胸外按压时,心脏在胸骨和脊柱之间挤压,使左右心室受压而泵出血液;放松压迫后,心室舒张,血液回心。当按压胸部时,使血液向前流动的机制是由于胸腔内压力普遍增加,以致胸内压力>颈动脉压>头动脉压>颈静脉压。正是这个压差使血液向颈动脉,流向头部,回流到颈静脉。心前区锤击能使已经停博的心脏重新启动。采用“胸外心脏按压”和“心前区锤击”的措施对心脏骤停的病人进行抢救,关键是按压和锤击的部位是否正确,心脏的位置如图所示:即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因此击锤的部位应是前胸中部偏左下方。故选B。11、C【解析】

废电池的危害: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铜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详解】水中带有霍乱病菌能引起霍乱,霍乱主要通过饮用水和食物传播,属于消化道传染病,与废旧电池污染无关,A不符合题意;

水中藻类迅速繁殖,是由于水中含氮、含磷的无机盐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主要是大量生活污水直排造成的,B不符合题意;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铅、铜等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会被水稻吸收,长期食用含铜的水稻而出现慢性中毒,C符合题意;

赤潮是海水中含氮、含磷的无机盐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主要是大量生活污水直排造成的,D不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废电池危害。12、B【解析】

传染病流行需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详解】“疟疾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传染源,因此“对疟疾患者进行了及时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3、C【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详解】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是不同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维生素、水、无机盐都不能提供能量。因此,平时食用的馒头、青菜、牛奶等食物所含有的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六大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缺一不可。14、C【解析】

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增加了脑容量,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详解】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增加了脑容量,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从树栖生活到地面生活①从四肢行走到直立行走④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③在群体生活中产生语言。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15、B【解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详解】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因此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脑。B正确。【点睛】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本题解题关键。16、D【解析】

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详解】用显微镜观察时,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因此应选取尾鳍色素较少的活小鱼作为观察材料,A不符合题意;鱼用鳃呼吸,呼吸的是水中的氧气,因此,观察过程中,湿棉絮包裹小鱼,时常用滴管往裹小鱼的棉絮上滴水,可以保持湿润,应尽量快速完成观察,并尽量使小鱼少受伤害,保证鱼的正常呼吸,B、C不符合题意;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D符合题意。【点睛】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是解题关键。17、D【解析】

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其中睾丸和卵巢都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详解】A、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A正确。B、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进行受精的场所,B正确。C、子宫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C正确。D、阴茎是男性的外生殖器官,主要功能是排出尿液、精液和进行性交,D错误。【点睛】理解掌握人体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D【解析】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故选D。19、D【解析】

贫血是因血液内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含量少而造成的。【详解】贫血患者是因血液内血红蛋白的数量过少或红细胞的含量过少而造成的。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贫血患者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一般的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可见D正确。【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贫血的原因。20、C【解析】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即心房→心室→动脉.故选:C21、A【解析】试题分析: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蛋白质主要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促进人体的正常的生长发育,人体需要量很少.水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约占60%-70%,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意在考查考生认识各类营养成分主要作用的能力。22、C【解析】试题分析:饭菜吃多少买多少,不浪费,节约粮食,不符合题意;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了能源也增加了污染,符合题意;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不符合题意。考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23、D【解析】

此题考查耳的结构及各部位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2)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3)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听觉的形成过程。理解掌握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4、B【解析】

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O型血。异型血的输血原则如下:【详解】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所以小明是B型血,B血型的人最适合作为其受血者。【点睛】理解掌握安全输血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5、C【解析】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为:【详解】图中③血液的流动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可以看出③是动脉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图①血液的流动方向由分支流向主干可以看出①是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故A错误;从图③血液的流动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可以看出③是动脉血管;图①血液的流动方向由分支流向主干可以看出①是静脉血管;图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可知②为毛细血管,故B错误;由于②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所以血液流经此处,血液的成分将发生变化,故C正确;若①,③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由肺循环的路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的物质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则③为肺动脉,里面流动的是静脉血,①是肺静脉,里面流的是动脉血,故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各种血管的特点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中的血液变化。26、b二氧化碳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氧气增加,二氧化碳量减少白大部分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解析】图示表示的是人体新陈代谢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包括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呼吸、尿的形成和排出等生理过程,其中的a、b、c、d、f代表的物质分别是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原尿、尿液。A表示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B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e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淀粉的消化终产物是a葡萄糖,葡萄糖通过进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液流动到达组织细胞处,同时,外界空气中的氧气(b)通过呼吸运动、气体交换和血液运输也到达组织细胞处,在线粒体内,葡萄糖在氧气的参与下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供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利用。如图:。因此,若a物质为葡萄糖,则该物质被循环系统运送至组织细胞后,在物质[b]的参与下,能够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2)A过程表示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B过程指的是肺泡和血液内的气体交换,流经肺部的血液在成分上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氧气增加,二氧化碳量减少。白细胞具有吞噬细菌,防御疾病的作用,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会明显增多。因此,“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氧气增加,二氧化碳量减少。小明的爷爷因为雾霾天气引发支气管炎,则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加。(3)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虑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两个过程。d指的是被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囊腔内形成的原尿,原尿中含有葡萄糖,e指的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f是尿液。因此,物质e主要包括大部分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27、④左心室①→②→③→④房室瓣动脉静脉线粒体能量【解析】观图可知: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⑤肺动脉、⑥肺静脉、⑦主动脉、⑧上下腔静脉。(1)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即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④左心室。

(2)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静脉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上下腔静脉→①右心房→②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③左心房→④左心室→主动脉,即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

(3)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4)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供组织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所以当血液流经下肢后,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5)氧与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呼吸作用,葡萄糖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28、③肾小管尿素重吸收大脑皮层【解析】

(1)尿的形成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2)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如表:质尿液(克/100毫升)原尿(克/100毫升)血浆(克/100毫升)葡萄糖0.00.10.1无机盐1.60.750.75蛋白质0.0微量7.0尿素2.00.030.03尿酸0.050.0030.00从表格中看出: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球、③是肾小囊、④是出球小动脉、⑤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⑥是肾小管。【详解】(1)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③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样品B中含有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因此样品B是原尿。取自③肾小囊腔。(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样品C中不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而是含有大量的尿素。因此样品C是尿液。取自⑥肾小管。样品C可作为农家肥利用,主要是其中含有无机盐和尿素。(3)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排尿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的非条件反射,脊髓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反射活动要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尿的形成过程。29、病原体内部的遗传物质传播途径①ACDB—种抗体只对某一特定的抗原(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B非处方【解析】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的是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2)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巨噬细胞。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3)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详解】(1)麻疹、手足口病等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致病病毒为该传染病的病原体,它们不具备细胞结构,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肺遗传物质组成。(2)“这些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患者的唾液或飞沫等传播的”,因此患者的唾液和飞沫属于传播途径。(3)“材料二中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①督促全市学校、托幼机构加强对教室、宿舍、餐厅、图书馆(阅览室)等学生及幼儿聚集场所的卫生清理和通风换气,确保各项消毒措施落实到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②大力宣传和倡导“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全民体质”、③建议大家注意御寒保暖,规律作息,饮食保健,增强抵抗力、⑤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注射,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属于保护易感人群;④发现患者和疑似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属于控制易感人群。因此,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①。(4)材料三的图示中,图A表示人体的保护作用,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B表示抗体抵抗病原体(病原)的侵入,属于第三道防线;图C表示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对侵入人体的额病原体的杀灭作用。图D表示人唾液和泪液中的溶菌酶能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