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词语意义与用法考查专题练习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词语意义与用法考查专题练习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词语意义与用法考查专题练习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词语意义与用法考查专题练习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词语意义与用法考查专题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新高考n卷20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卜面各题。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

容易,只需戴上耳机。……

1.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A主沉浮?

B.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

C.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2023高考全国乙卷17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

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

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

喝酒。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他,

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

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一这地方的方言,

“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

子刮得溜光。

2.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她尽量高高地跳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B.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C.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

D.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

(2022新高考I卷21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

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

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大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止在减肥的人,其实根

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亳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

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主要看体质指数。体质指数是用体

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

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3.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风、西风、南风、北风,当风从某个方向吹来,我们大概知道了某一个季节的

某个故事。但是这些名字,也只是从“丫蛋”变成了“翠花”,虽然好了那么一点点,

却还不够雅致。于是,四季的风,有了更具特色的名字:和风、熏风、金风、朔

风。

4.下列句子中的“某”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某”,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武汉某高校在图书馆搭建起小单间“视频会议室”,为学生节省了寻找云端面试

场地的时间。

B.我们或许曾在人生的某一时刻,默默吟诵过那些震撼人心的诗句,从中汲取了

强大的精神力量。

C.杨某以虚假宣传的方式销售假冒商品,致高某陷入错误认知而形成交易,杨某

的行为构成销售欺诈。

D.曹操教醯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去便来。”出

帐提刀,飞身上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没有谁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好,好与不好都在别人眼里。你有用就是好,没用就是

不好。世俗的层面,价值就是一切。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是被他人赋予了

各种价值判断罢了。由此,你就会明白世间的冷与热,亲与疏,阿谀与恶语,谄

媚与冷颜。因为看到了本质,所以才寻得见心底的安静和轻松。

5.下列句子中的“谁”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谁”,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大家看谁合适,就选谁当代表。

B.大家比着干,谁都不肯落后。

C.我的书不知道被谁拿走了。

D.这件事谁也不知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豚之歌》叙事视角调度娴熟,这在儿童文学叙事传统中不常见,细剖沈石溪

的动机,这绝不是形式层面的一种花样。“半脸海豚”是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讲

述的,它讲述了“我”——一个丑海豚励志成长的故事。这是贴近儿童自我的一种

内视角叙事,一种敞开自我与检视自我的叙事思路。

6.下列句子中的“我”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个童话里的“丑小鸭”,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B.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C.某草坪标语:“脚下请留情,我怕疼。”

D.我愿化做一只小鸟,陪伴在你的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研究表明,超常刺激会激活我们大脑奖赏回路中的伏隔核一它与“快乐源泉”多巴

胺的释放密切相关。所以,多看看“萌物”,我们就会多一点快乐。你是不是觉得

冰墩墩越看越可爱了?

7.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有你雪中送炭,我得以渡过难关,永记此情!

B.在交流会上,这三人,你夸我,我夸你,好不和睦!

人要“看升”,但小要“看破”。小过很多人分不清二者,认为“看升”就是“看破”,这

是不正确的。“看开”就是说:我不会常常倒霉,这次的啃境别人也碰到过,只是

他碰到时,我不知道而已。这样就不会觉得怎么别人运气都那么好,只有自己这

么倒霉了。有时大家看见一个人总是穿戴得整整齐齐,面带笑容,觉得这个人好

像从来没有病过。其实他遭遇不幸时,他在家里受疾病拧磨时,大家乂何尝知道。

10.下列句子中的“他”和文中加点的“他”,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最近事情太多,理不出个头绪,算了,先睡他一觉再说。

B.你们三个人一块去的,怎么就你们两个回来了?他呢?

C.孟子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D.一个人离开了集体,他就将一事无成。这是毋庸置疑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对于病毒的变异,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并不是每一次提及病毒变异都要“谈变色变:那么,该如何对待病毒变异呢?首

先,我们不必过于恐慌,因为病毒本身变异速度较快,毕竟“适者生存”,变异也

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其次,病毒的繁殖和变异都需要在病年感染者体内完成。如

果没有了感染者,病毒就无法生存、繁殖和变异,所以我们应积极接种疫苗,让

身体产生抗体,从而减少感染。

1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抗美援朝的意义,正如志愿军战士所言:“我们打这场仗,是为了让后代不用

打仗。”B.调解员对老刘说:“邻里有纠纷矛盾这很正常,把我们老刘家的高尚风

格拿出来,化干戈为玉帛”

B.我们还是坐下来谈谈吧,求同存异,总会找到符合双方利益的契合点。

C.优秀的典籍,既是中华民族的共享记忆,也是我们与历史的精神接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和敬”是中国的茶道追求。“和敬”既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价

值观。和”之意大处来说是整个宇宙、自然界呈现统一的状态,小处来说是任何

事情都要和谐、协调。“至中和”“和为贵”,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

各种关系的均衡、利谐、有序、稳定。茶的质朴、简约、温和、淡定是“中和”“包

容”的最佳内涵体现。和为贵,内和则众志成城;外和则良友诸多;人和可所向披

靡。

12.下列句子中的“要”和文中加线的“要”,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已经十点了,早点儿睡吧,明天还要起早呢!

B.从下月起由北京到天津坐高铁只要半个小时。

C.夏天屋子里太热,树荫底下要凉快得多。

D.明天要下雨,我就不去首都体育馆参加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味道,并且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人的体味到底是

从何而来的呢?研究表明,每个人的体味主要来自汗液,而汗液之所以能形成独

特的体味,与基因有关,更与生活在人们身上的微生物有关。

13.下列句子中的“味道”和文中加点的“味道”,含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印象中,妈妈做的红烧辣子鱼味道非常鲜美,一直是我全家人的最爱。

B.过分退色的墙体已经没有昔日的金碧辉煌,但是墨迹斑驳更加有味道。

C.衣物开始沾染着他的气息,你穿过归还的时候,衣物就有了你的味道。

D.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无间》情节曲折,越看越有味道,引来不少人追剧。

参考答案

1.B

2.B

3.C

4.B【解析】画横线处和B项中的“某”均指不定的事物。A项,指一定的事物(知

道名称而不说出)。C项,指一定的人(知道名称而不说出)。D项,用来代替

自己或自己的名字。

5.C【解析】此题考查人称代词的用法。C项中的“谁”,虚指,表示小知道的人

或无须说出姓名和说不出姓名的人;A、B、D三项和文中都是任指,表示任何

人。

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从“它讲述了‘我'——

一个丑海豚励志成长的故事”可知,文中画横线处的“我”,指的是“一个丑海豚”,

说话人自指。C项“我”,指的是草坪上的花草,说话人自指。A.“我”,泛指任何

一个人。B.“我”,指代作者。D.“我”,指代作者。

7.D【解析】文中画横线处的“你”和D项的“你”泛指任何人,其他三项的“你”称对

方(一个人)

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的称代(特指、泛指)作用的分析能力。画横

线处的“人”是一个代词,代指每个人,或者是指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人,是泛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