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命题趋势】
前几年的考题和今年的考题相比,显然在内涵上是不断深化的,之前基本都是仅限于名
著之内的分析解读,只要符合原著情节里的人设和性格,基本就没问题了。但今年的考题,
显然开放了不少,不再只限于符合名著人设,还进行了延伸,也就是我们除了分析人物,还
得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点读后感的意思了。这一题考的不再只是学生们对名著的熟悉程度,
而是开始考大家阅读名著之后的思考和总结。就是你读名著,不能读完就读了一个故事,你
得有思考,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你觉得哪些人物最让你意难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类似于这样的引申。
【真题再现】
一、【2022年全国甲卷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
的大观园整本书阅读之《红楼梦》名校联考合集:文学类文本阅读9道题目+解析+答案竣工
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
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
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
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
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
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
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甲卷的作文题目,学生可能第一感觉比较难,难点在于作文材料给定的写作情境是《红
楼梦》的一个选段。但实际上,仅仅就写这篇作文而言与《红楼梦》关系不大,换句话来说
就是看没看过《红楼梦》都不影响考生写作。本次作文主旨是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如何认
识生活,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是直接用还是借鉴,如何进行创新。”
《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大家为大观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
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引人思考,请考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
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为高考材料作文命制开启了新的思路。
【从材料内容看】①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
二字,这属于“直接移用”;②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拓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
和题为“泻玉”,这属于“借鉴化用”。③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不落俗套,
蕴帮含蓄,思虑周全,这属于“根据情境独创”。从“翼然”到“泻玉”再到“沁芳”,最
后“贾政点头默许”,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梯级进阶”权衡比较,最终“创造创新”的
脱颖而出。所以说,写好这道作文题,需深思慎取,辨析“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
情境独创”三者的关系,并把“根据情境独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三者的关系】
直接移用:取的是形。比如于学西方之“器”。
借鉴化用:取之为己用,开始有个人之思。
情境独创:是在借用和化用的厚积薄发之上,结合实际自我开创、标新立异,有形也有
思。
由此,可从创新的方法角度进行思考,考虑的是现实环境与创新的关系。事实是第一性
的,艺术是第二性的。艺术创作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即我们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
生活。不论是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都离不开对现实环境的把握。
创新亦是如此,这三种方法体现r创新的三重境界:就地取材、他山之石、匠心独运。
①初级的创新是发现既有的新的事实,将其表达出来。由于是先发性,所以具有创新性。
②再高层次的创新是通过联想,将已经被发掘的事实与其地事实相关联,产生1+1>2
的艺术效果。
③最高层次的创新是独创、原创,根据现实环境进行提炼、升华,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
术作品。
此题还给我们关于创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启示:良好的创新环境也非常重要,像题中这
样的头脑风暴的场景和各抒己见的环境更有利于创新的产生。
当然,匾额题名并没有给出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它是一个开放性的选择,不同的题名
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它可以启发学生的多面性的开放思维,从各个角度来考察事物,这也
是一个立意方向,就像苏东坡诗歌所说,“横看成岭恻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参考立意】
①传承(移用、化用)传统文化,应“守正创新”:
②在传承(移用、化用)中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移用、化用)为创新奠定
基石:创新是传承(移用、化用)的延续;
③建设性创意都是基于对主客观情况的尊重:
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前人的东西,对现实的存在与现象,在继承发展过程中应该如
何取舍?如生活方式、思维方法、工作模式等,应该是“变与不变”辨证关系:
⑤卓越离不开丰富的积淀;
⑥独创都离不开对事物全面的理解:
【参考标题】
1.守正创新,谱写时代华章
2.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3.援古诚可贵,求新价更高
4.坚持创新,爆火不息
5.直搬横鉴皆下品,因时独创方为高
6.博观而约取,应变而创新
7.移用化用不足夸,独创才是真嬴家
8.移用+借鉴=独创
以红楼梦为素材的高考优秀作文
二、【2021年高考北京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前向王熙凤托梦,说道:
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乂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
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
的俗语。……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
各自门。
(1)这里说的“非常喜事”在小说中指什么?
(2)画线的部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举例说明。
【答案】
(1)元妃省亲(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2)是小说后续情节发展的暗示,暗示了青春少女的红颜薄命以及封建家族走向崩溃
的悲剧。例如小说写林愈玉泪尽而亡、贾府最后被抄家等。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把握能力。
这段话出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香消玉殒,王熙风大权在握”,这是秦可卿临
终时托梦给王熙凤时所说的话。“非常喜事”是指贾元春晋封为妃,皇帝恩准元春省亲。
(2)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情节等的整体把握能力。
这句话是秦可卿临终给工熙凤的提醒,暗示贾府将走向衰败。“盛筵必散”暗示贾府会
盛极必衰的的命运。而''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三春”有人认为指贾家的
三个
女,迎春嫁的不如意,后被折磨致死,探春远嫁,惜春出家,这三春离开贾府,贾府已
经没落不堪了,再加上唯一显赫的元春病逝,贾府更是彻底落败,这才有了“三春去后诸芳
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说法。“芳菲尽”也包括大观园所有女子的悲惨命运,比如熊玉泪
尽而逝等。因此秦可卿这句话是小说后续情节发展的暗示,暗示了青春少女的红颜薄命以及
封建家族走向崩溃的悲剧。
三、【2020年高考北京卷】《红楼梦》第五回中晴雯的判词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毁谤生,多情
公子空牵念。
请从判词的画线部分选择三处,各举出原著中的•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
【答案】答案示例:
①心比天高:暗害撕扇/暗害笑骂秋纹。
②灵巧:晴雯病补雀金裘。
③毁谤生:王善保家的毁谤晴雯,王夫人卜.令抄检大观园.
④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死后宝玉.写《芙蓉女儿诔》。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
题目考查的是晴雯的判词,需要考生对应三处画线句举出相应的例子。
比如“心比天高”,可从“晴雯撕扇”等情节中体现。端午佳节间,宝玉因金钏儿之事,
心情很糟糕。恰巧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他扇子跌折,便训斥了她几句,晴雯的自尊心受
到伤害,还击了i通,不仅把宝玉“气得浑身乱颤”,而且连来劝架的袭人也落了个灰头土
脸。最后,宝玉一定要回了太太去,至袭人一干丫鬟跪下求情才罢。而宝玉赴宴回来,仍和
晴雯有说有笑。听说晴雯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就任凭她将一大堆名扇痛痛快快撕尽了。最
后晴雯将宝玉手中的扇了撕了,又把麝月的扇了•也撕了。作为一个丫环,她并没有像其他人
一样,所有的事情都按着主子的意思来做,喜欢了就要,不喜欢了就扔。她要求宝玉尊重她
的人格,要求她做什么就做到底,不可凭性子来。试问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有哪个丫环敢这
样要求自己的主子,而晴雯就恰是这样这是一种不因为身份而妄自菲薄的“傲骨”。
“灵巧”可从“晴雯病补雀金裘”中体现。袭人因母bai病回家,晴雯夜里du受寒伤
风,身上烧得烫人,zhi宝玉为舅舅庆寿,贾da。母给了宝工一件俄罗斯的孔雀毛做的型衣,
宝玉穿时不小心烧了个洞,麝月忙悄悄拿出来叫人织补,谯知道东西太名贵,没有裁缝敢揽
活。晴雯心灵手巧,重病中连夜补好。
“毁谤生”可从王善保家的毁谤晴雯,王夫人下令抄检大观园中体现。王善保家的说:
“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
巧哪,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句话不投机,他就
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趣趟,大不成个体统。”这才惹出了抄捡大观园的闹剧。
“多情公子空牵念”可从晴雯死后宝玉写《芙蓉女儿诔》中体现。他写《芙蓉女儿诔》
的时候是情真意切的。他用了晴雯所喜欢的“冰鲸毅”,备了四样晴雯喜欢吃的东西,他写
小时候跟晴雯一起长大,一起洗澡玩耍,想起了曾经帮晴雯呼气暖手的某段过去,他回忆病
补雀金裘,回忆她绣的女红,过去种种细节,莫不历历在目。
【考点详解】
《红楼梦》知识梳理
一、创作背景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
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七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竹子里各种社会
矛盾止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己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
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
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何北京。回京后,他
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
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
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白云》即是曹雪芹自序。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
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
而写作此书。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猛然回忆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
觉得她们的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祖上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家业,自己身在
福中,却不务正业,不听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以致长大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曹雪芹将这
段经历和悔悟写成小说,就是要告诉读者,虽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儿都是生活中实
有其人,万不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使她们的事迹湮灭无闻,一念及此,心旌荡漾,一切
困难都不在话下。何况乡野生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曹雪芹
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或儿立传,排遣自己的苦闷,
兼以供读者把玩赏析。
二、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画,中国古典
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
身清代内务府正口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器i之子(一说曹之了,约生于
1724年)。
胡适先生考证,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绮、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12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
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
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
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一一《红楼梦》。
三、人物关系
贾家奴仆
宇国府
L贾珍一尤氏:茄官、银蝶儿、万儿、来开、喜儿、寿儿、栓儿
2.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
3.贾蓉一秦可卿:瑞珠、宝珠
4.未具体标明哪房的:焦大、王兴、潘又安
荣国府
1.贾母:鸳鸯、文官、城珀、蕊珠、翡翠、玻璃、傻大姐、鹦鹉
2.贾赦一邢夫人:秋桐、贽婆子、王善保家的(陪房)
3.贾政一王夫人:金钏、玉钏、彩霞、彩云、彩鸾、绣鸾、绣凤、小霞、周瑞、周瑞家
的(陪房)
4.贾宝玉:袭人(荒珠)、晴雯、燔月、秋纹、碧痕、春燕、四儿、芳官、茜雪、佳蕙、
坠儿、檀云、绮霹、良儿、如人、墨雨、紫绡、李嬷嬷(奶母)、宋嬷嬷(仆人)、茗烟、
扫红、锄药、伴鹤、李贵、扫花、引泉、挑云、双瑞、双寿
5.贾琏一王熙凤:平儿、小红、丰儿、彩明、彩哥、来旺妇(凤姐陪房)、昭儿、旺儿、
隆儿、兴儿、庆儿、善姐、王信、林之孝、林之孝家的、赵嬷嬷(贾琏奶母)
6.贾元春:抱琴、青芸、琴韵
7.贾迎春:司棋、绣橘、莲花儿、柱儿妈(奶母)、柱儿媳妇、王善保家的(司棋姥姥)
8.贾探春:侍书、艾官、聚墨、小蝉
9.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
10.李纨:素云、碧月
11.林黛玉:雪雁、紫鹃i鹦哥)、春纤、藕官、王妈妈(奶母)
史家奴仆
史湘云:翠缕(缕儿)、葵官、周奶妈
薛家奴仆
薛姨妈:同喜、同贵
薛宝钗:莺儿、文杏、蕊官
薛蟠一熨金桂:宝蟾、小舍儿
香菱(甄英莲):臻儿
薛蝌一邢岫烟:箓儿
薛宝琴:小螺、豆官(豆童)
四、考点汇总
1.“通灵宝玉”的来历:女蜗补天时,炼就三万六千五百块巨石,单剩一块未用,弃在
“大荒山无稽崖青填峰”To此行“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
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后有一僧一道将此石化为一块个小的美玉,带到人间,它就
是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的“通灵宝玉”,也是“宝玉”本人。
2.木石前盟:林照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
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
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
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3.“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梗概:一是大致介绍了宁荣二府的主要家庭成员的情况,二
是点明了贾府现时萧条的光景和面临的危机,透露出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如今的儿孙竞
一代不如一代了。这些为我们理解小说是写一个处了“末世”的封建家族的衰亡提供了启示。
4.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
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
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
为酒色之徒。二人谈论宝玉聪明淘气,宝玉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了•是泥做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5.贾雨村黄(yin)缘复旧职:贾雨村中进士,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
海家教林的女儿黛玉读书。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林求岳家荣国府帮助。林的岳母贾
母因詹玉丧母,要接愈玉去身边,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
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
6.林黛玉进贾府:黛玉的母亲死后,外祖母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黛玉进
贾府拜见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等人后,乂到邢夫人、王夫人房间,最后回到贾母处与
宝玉相见。宝玉见黛玉没有跟他一样有玉,便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惹得黛玉伤心落泪。
7.王熙凤初次出场:林箧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时,王娱凤放诞无礼扬声说笑而来,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进来,未见璜玉,就高呼来迟,然后在一群媳妇、丫臂的围拥下盛
装进屋。接着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文,倒像嫡孙女。接着又哀伤
起余玉的母亲,说哭便哭,用帕拭泪,等到贾母责备时她乂忙转悲为喜。
8.宝熊相会或宝玉摔玉: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一见如故的感觉。宝玉觉
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宝玉因为看到黛玉“眉尖若整”,便送他“颦赞”
二字。宝玉又问黛玉是否有不,当黛玉回答没有时,宝玉则痛骂那块玉是“劳什子”,并哭
闹着当众摔玉。此举惊坏了熊玉,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抢,多方哄他才作罢。
9.贾雨村判案:薛姨妈之子薛蟠,为争英莲伤了人命,被告至应天府。刚到任的贾雨村
判案时,一门子递给他一张“护官符”,告诉他薛蟠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人。贾雨村惧
怕四大家族的势力,胡乱判了此案。最后薛蟠夺走英莲,又逍遥法外。
10.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因家中生活艰难,到贾府攀亲,见到了凤姐。凤姐从言
谈中知道她的来意,先是诉说贾府表面轰轰烈烈,却大有大的难处,而后答应施舍二十两银
子。于是刘姥姥高兴地对凤姐说了上述这番话,拿了银钱千恩万谢地回去。
11.探微恙互看金玉:宝钗生病,宝玉到梨香院前去看望。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
面写着通灵宝玉,下而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
知祸福”。)莺儿说玉上的八个字与宝钗锁上八个字正好一对儿,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
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纳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
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宝玉要吃冷香丸,宝钗不给。黛玉来了,见宝玉、宝钗在
一起,心下不悦。雪雁给黛玉送手炉,黛玉趁机奚落宝、钗。)
12.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瑞见熙凤起淫心,熙凤假装会意,约贾瑞晚上到西边穿堂,
再把东边门锁上,让贾瑞喝了一夜的穿堂风,回家又遭祖父贾代儒责罚。但邪心未改,凤姐
又约他到房后小过道里头的空屋子,让贾蓉、贾蔷去捉他,并写下字据,又浇了他一身一头
的尿粪。回来就病了,因正照风月鉴,不治而亡。
13.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她先摆出存在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人口混
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时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
纵,不服管束。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
见成效。
14.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凤姐为秦可卿送葬住宿铁槛寺,寺里老尼告诉她:长安府太爷
的小男子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官司。
老尼姑求她摆平这件事。凤姐要了三千两银子,送信给主审官。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
退礼,但金哥却自缢了,守备之子也投水殉情。
15.元春省亲:贾政之女元春被封为贤德妃并获恩准省亲。为迎接元妃,贾府大肆铺张
修建大观园。及至骨肉相见,悲喜交加,相互解劝方归座。随后,元妃择园子最喜儿处赐名,
又命宝玉及诸姐妹题匾助兴。接着元妃听戏烧香,并赏赐了贾府上下诸色人等。最后归省时
辰到,元妃只得与亲人洒泪而别。
16.听曲文宝玉悟禅机:贾母为宝钗过生日,定了一班新出的小戏,宝钗点了一出《西
游记》,并对宝玉讲解《山门》,“宝玉听了,喜的拍膝摇头,称赞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
知”。宝玉参禅,遭到黛玉、宝钗、湘云嘲笑,宝钗讲述六祖惠能的故事。
17.贾宝玉得罪两佳人:辞宝钗生日那天请戏班子唱戏,听完戏后,史湘云和林黛玉开
玩笑,说她像戏子,宝玉知道塞玉容易生气多心,向史湘云使眼色。哪知惹恼了史湘云和林
黛玉,贾宝玉弄了个两头不讨好,气得写了一首解嘲诗,被众姑娘取笑。
18.制灯迷贾政悲谶语:由于元妃送来灯谜,大家都在贾母处猜谜、作谜。贾政看到大
家所作的灯谜竟分别是爆竹、算盘、风筝、海灯等散落、漂浮之物,心中不免有一种不祥之
感。尤其是宝钗的一首七律,更不像福寿之人所作,左思右想,竟然悲伤感慨,难以成寐。
19.入住大观园:元妃回宫后总觉得大观园闲在那儿不妥,所以命贾宝玉和众小姐都搬
到大观园里住,贾宝玉高兴得不得了。其中薛宝钗住衡芜苑、林愈玉住潇湘馆、迎春住缀锦
楼、探春住秋爽斋、惜春住蓼凤轩、李纨住稻香村、贾宝玉住怡红院,这怡红院离潇湘馆最
近。
20.共读西厢花纷纷: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
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
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
黛玉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等。
21.宝钗扑蝶:芒种时节,按风俗是送花神的日子。宝钗到潇湘馆去唤黛玉。她远远在
到宝玉走进院去就停住了脚。宝宝钗见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想扑r来玩耍,就一路跟
踪蝴蝶,来到滴翠亭上。无意听到小红和坠儿在谈一些闺房私话。为了避免尴尬和无趣,装
出一付正找熊工的样子,还大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22.黛玉葬花:黛玉去怡纥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
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至次日,乂恰遇饯花之期,于是在沁
芳桥畔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愁思,感花伤己,含泪葬花,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23.蒋玉菊情赠茜香罗:冯紫英请戏了•蒋玉茜和歌妓云儿到家里玩,并请了贾宝玉和薛
蟠一起来玩。认识蒋玉菌,贾宝玉很是高兴,两个人互换了汗巾,哪知贾宝玉换出去的汗巾
却是袭人送给贾宝玉的。回来之后,袭人大为生气,后宝玉给袭人系上了蒋玉函的汗巾。
24.道士提亲宝黛生隙:贾家在清虚观搭台唱戏,张道士想替贾宝玉做媒说亲。贾宝玉
和林愈玉听了很不高兴。宝玉喜欢黛玉却不好意思说出来。黛玉知道宝玉喜欢自己,却恼他
不说出来。两人为此闹别扭,宝玉砸玉,黛玉“剪穗”。想到为心事,两人都哭了起来。
25.宝钗借扇机带双敲:贾宝玉主动到潇湘馆来给林黛玉道歉,两人遂和好如初。凤姐
跳了进来拉黛玉去见贾母,说两人都扣了环了。宝玉比宝钗为扬妃,宝钗借靛儿来找扇子,
发泄对宝黛的不满,又借李逵负荆讽刺宝黛。贾宝玉反唇相讥,也奚落了薛宝钗。
26.晴雯撕扇:晴雯换衣服,把扇子跌在地上符骨子跌断,遭宝玉抢白,晴雯不服,气
得宝玉要帮她回家。晚.上宝玉跟薛蟠喝酒回来,见晴雪睡着,将她推醒,叫她拿果子来,晴
雯不干。宝玉说扇子是扇的,如果你想出气,撕也无妨。宝玉拿扇子给她,她便撕起来,麝
月阻止,宝玉说“千金难买一笑”,并说扇能值几个钱。
27.史湘云拾金麒麟:史湘云到贾宝玉那儿去,在大观园的湖边拾到一个金觑麟。到了
贾宝玉房里,贾宝玉想送金麒麟给她却找不到。史湘云才知道自己捡到的金麒麟是宝玉掉的。
这金麟麟是庙里小和尚送给宝玉的礼物,想给史湘云的金麒麟,配成双。
28.金钏之死:一天中午,宝玉来到母亲王夫人住处,见丫头金钏儿在旁为母亲捶腿。
宝玉以为母亲睡着了,就同金钏儿开玩笑,谁知母亲翻身而起,随手就给金钏儿一个嘴巴,
骂她下作,教坏宝玉,并叫人把金钏儿赶出贾府。金钏儿满含冤屈,竟投井而死。
29.宝玉挨打:宝玉与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儿调笑,结果金钏儿被王夫人赶出去含羞自尽;
再是宝玉因结交一个叫琪官的伶人,忠顺王府借故刁难:宝玉的弟弟贾环趁机在贾政面前造
谣中伤,贾政盛怒之下将宝玉打得气弱声嘶,亏得王夫人赶到才停止。后来贾母也到了,贾
政才下跪赔罪。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
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
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宝玉挨打的过程中,贾政有三次哭:先是王夫人相
劝时“汨如雨下”,听到王夫人哭唤贾珠之名,更是“汨珠似濠瓜一般滚下来”,见到贾母
后“跪下含泪”。
30.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挨春向宝玉倡议创建诗社。适值贾芸送来海棠花两盆,遂起名
“海棠社”。每个人都起了一个封号。李纨当社长,迎春和惜春当副社长。宝玉、黛玉、宝
钗、探春四人便以海棠为题拟诗,虽然众人都认为黛玉诗作为上,但李纨却评定宝钗诗作第
31.李纨口号稻香老农,探春叫秋爽居士(黛玉称之为“蕉下客”),黛玉叫潇湘妃子,
薛宝钗叫衡芜君,宝玉叫富贵闲人、怡红公子,迎春叫菱洲,惜春叫藕榭,史湘云叫枕霞旧
友。
32.林潇湘魁夺菊花诗:第二天,在大观园里吃史湘云送的螃蟹,继续做诗,题目就是
薛宝钗和史湘云昨晚拟好的“菊花”诗。诗做好后,由李纨评判。最后林黛玉做的《咏菊》《问
菊》《菊梦》,被评为一二三名。林黛玉做诗夺魁,宝玉喜的小手叫好。
33.蒋衡芜讽利螃蟹咏:宝玉带头作咏螃蟹诗,被林黛玉嘲笑说:这样的诗,一时要•一
百首也有。林黛玉和薛宝钗也各做了一首咏螃蟹诗。其中薛宝钗的诗歌被众人认为是食螃蟹
的绝唱。认为她的作品小题寓大意,”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
34.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
府。刘姥姥说了好多外而的新闻给贾母和众人听。刘姥姥见大家感兴趣便乱说女孩雪地抽柴
草的事,虽老太太因马棚失火不让说,宝玉却还在追问。刘姥姥便胡说是村头小庙供奉的小
姑娘塑像成精。贾宝玉信以为真,第二天叫茗烟去找,却只找到了瘟神庙。
贾母在大观园里摆宴请客,给史湘云还席,留刘姥姥一起赴宴。在大观园里,刘姥姥惊
叹连连。贾母叫惜春画大观园。凤姐和聋鸯设法捉弄刘姥婢:。吃饭时.,骗她说错话,让她用
金筷子夹鸽蛋,刘姥姥出尽了洋相,引得众人大为开心。
刘姥姥在宴会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湘云把含在嘴里来不及咽下的“一口饭都喷出来”:
林黛玉连气都笑岔了,伏着桌子只叫“暧啃”;年幼的惜春,跑过去拉着奶母的手叫“揉揉
肠子”;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着搂着宝玉。
众人在藕香榭吃酒行令。刘姥姥欲退席回家而不得,也被抓来行酒令。刘姥姥的行酒令
自然洋相尽出,引得众人都笑弯了腰。黛玉在行令时无意用到《牡丹亭》《西厢记》中的两
句词曲。薛宝钗注意到,第二天将黛玉叫到自己屋里教训了一通!
35.极翠庵茶品梅花雪:贾母带着刘姥姥及众人到根翠庵。妙玉亲自煮茶招待众人。贾
母喝了半杯老君眉茶,剩下的给了刘姥姥喝。妙玉却又私下招待林黛玉和薛宝钗喝好茶,贾
宝玉也跟着沾光。妙玉爱好洁净,嫌弃刘姥姥用过的成窑茶杯,宝玉要来送给了刘姥姥。
36.钗黛互吐剖心语:黛玉生病,宝钗前来探望,宝钗的百般体贴让黛玉感激不已,黛
玉向她说了先前以为她心里藏奸,后来因宝钗没有当着众人说她读《西厢记》《牡丹亭》而
心存感激的话,并说自己无依无靠的苦衷。宝钗亦说自己虽有哥哥母亲,只是略比你强一点,
也算是和黛玉同病相怜。
37.风雨夕闷制风雨词:秋春脉脉,阴晴不定,独自一人的林黛玉不禁伤感,拟《春江
花月夜》而作《秋窗风雨夕》,贾宝玉着急林惫玉的病情,晚上冒雨前来潇湘馆探视,看到
了林照玉写的风雨词,称赞说好。黛玉感谢宝玉一天来几次看她.并送宝玉玻璃绣球灯回去。
38.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贾赦想收鸳鸯为小妾,叫刑夫人来求凤姐,凤姐推脱。刑夫人
去探鸳鸯的心,并拉她去回贾母,驾壹只是低着头不动身。贾赦为此叫来了驾宣家人相逼,
鸳鸯便到贾母那儿剪发明誓,死也不从。贾赦的企图因此无法实现。
39.香菱学诗:薛蟠走后,香菱也搬到大观园和薛宝钗•起居住。香菱酷爱诗歌,借此
机会便拜林黛玉为师学习作诗。一个认真地教,一个认真地学,香菱作诗的能力提高很快。
香菱日思夜想,连做梦都在作诗。功夫不负有心人,香菱的诗歌终于得到众人的认可。宝钗
用“呆”“疯”“魔”来形容她的苦心学诗。
40.勇晴雯病补孔雀裘:贾母赐宝玉孔雀裘,宝玉穿着却不留神让后襟子被烧了指顶大
••块。差人送给织补匠修补却乂无人会补,而宝玉乂着急第二天即舅员生日要穿。病榻中的
晴雯见宝玉着急,忍着病痛替宝玉补裘,无奈头晕眼花,只能补会歇会,终于在四更天的时
候将其补好,自己却体力不支倒了。
41.抄检大观园:园子里发现「绣有春宫图的香囊。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
检。在怡红院,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
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痛骂“狗仗人势”的奴才:到迎春房中,查出
了司棋与潘又安的证据,这令王善保家的大为丢脸。于是晴雯、司棋都被逐出贾府。
42.晴雯之死:受王善保家的挑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回到家中,卧床不起。宝玉前
去探望,她向宝玉诉说自己早知今日,也不如此痴心传意。她夺过以刀将指甲齐根钱下,将
贴身穿着的旧绫袄脱下,与指甲一起交与宝玉,并要宝玉把袄儿脱下给她穿。当夜晴雯死去。
第二天,宝玉前去凭吊,并作《芙蓉女儿诔》。晴雯之死原因有二:一是她长得太漂亮,很
像林黛玉,而王夫人生怕有这样一个“狐狸精”在宝玉身边,会把宝玉的魂勾走,所以一定
要把她赶出大观园;二是因为袭人忌妒。晴雯判词云:“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毁谤生。”
袭人怕自己在宝玉身边的地位受到动摇,于是向王夫人告状,说晴雯的不是(小说中虽未明
说,但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袭人。),这又加深了王夫人对晴雯的仇视。
43.调包计(偷梁换柱、宝玉成亲):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贾府悬赏万两寻玉,
悬来假玉。贾政将外调,贾府决定给宝玉结婚冲喜。袭人得知是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把怕怠
玉承受不了此事的担忧说与贾母。凤姐决定用调包计。宝玉听说娶的是黛玉,身了•也健旺起
来,待洞房之中得知不是黛玉,糊涂得更加厉害了。
44.余玉焚稿:薰玉得知宝玉和宝钗定婚的消息,一病不起,日重一日。这时黛玉睁开
眼,只有紫鹃一人,陷入了彻底的绝望之中。她挣扎着狠命撕那宝玉送的旧帕和写有诗文的
绢子,又叫雪雁点灯笼上火盆,惫玉将绢子摆在火上,雪雁也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据
在地下乱踩,却已烧得所余无儿了。
45.黛玉之死:黛玉无意中听说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的消息,急火攻心,吐出血来,
病日重一日。此时贾府上下人都忙宝玉的婚事,黛玉病榻前冷冷清清,她把以前的诗稿和题
诗的旧帕全烧了,只求速死。就在宝玉和宝钗成亲时,黛玉只叫了声:“宝玉,宝玉,你好…”
便香消玉.殒。而此时,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了娶亲的音乐之声,潇湘馆外竹梢风动,月影移墙,
好不凄凉冷淡!宝玉发现新娘是宝钗而不是黛玉,哭闹者要去找黛玉。得知林妹妹已死,他
便昏死过去,醒来后,坚持去了潇湘馆,哭祭黛玉。
46.查抄贾府:元春死后,贾府种种行为触怒皇上,贾府被奉旨查抄。在贾琏房中,抄
出两箱房契、地契和高利贷借票。贾赦、贾珍、贾琏被押走。贾母、凤姐惊吓病倒,后来贾
琏放回,贾赦、贾珍被割去世袭官职,发配边疆。
47.凤姐托孤:贾府被抄后,贾母去世,刘姥姥三进贾府,没想到贾府已败落不堪,内
忧外患,凤姐见姥姥,往事难回首。凤姐病重,临终含泪把女儿巧姐托付给刘姥姥,并从手
腕上褪下一只金镯了•交给她,村妇刘姥姥却拒收了,但她爽快地答应了日后照顾巧姐。
48.宝玉出家:贾政从任上写信回家,要宝玉和贾兰(李纨之子)在今年秋闺赴考。赴
考前,宝玉向王夫人磕头,与宝钗话别,并夜访潇湘,告别含恨而死的黛玉。宝玉就趁赴考
的机会,独自出走了。多少天后,大雪封江,贾政官船停于毗陵驿渡口岸边,忽遇见宝玉,
宝玉已做了和尚。宝玉出走后,王夫人把袭人打发回了娘家,袭人“不得已”与蒋玉茜结了
婚。贾政路过昆陵驿地方,天下大雪,便泊在一个清净去处。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
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斗篷,向贾政例身下拜。贾政迎面一看,不
是别人,却是宝.玉。贾政便向他问话,宝玉未及回答,只和一僧一道作歌飘然登岸而去。
五、人物鉴赏
L贾宝玉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
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使他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
典型之一,甚至有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当然,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
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
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封建统治阶级眼里,贾宝玉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是“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的一个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黄缘复旧职林照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
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
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招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
不肖无双。寄言纨绮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球
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苜《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家长
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封建家族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
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一一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抗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
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K为他规定的读T5应举,
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
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
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涯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
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
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
经济”的“混帐话”。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
三十一回中,史湘云劝他:“电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
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
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
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
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在第一回中,他发表
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
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为骨肉。我见了女儿便
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后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乂发
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死珠”
再最后竟变成“鱼眼睛”的看法。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
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
再有,样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
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
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风姐。即使被贾环有意用
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
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死,
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汨祭奠。
还有,就连宝玉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
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
缘'?我偏说‘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
因此,也有人说贾宝玉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但毕竟,他的思想还是
有•点狭隘的。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正面发生冲突,
对抗比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死,想“化烟化灰”的虚无空
幻的思想。
2.林黛玉
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封
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们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
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但同时在她身
上又存在不少弱点。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
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
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六十二回)可见她对于自己是
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
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
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而更
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一之间划卜了一道深深的鸿沟。
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种侮辱。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另一方而,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地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
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黛玉却在宝玉
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在这里,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
一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
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燕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
从此变得眼宝钗非常亲密。那么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
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
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
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开
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
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
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恶
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
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
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喑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
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
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
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
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
她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
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己”。他们的这种
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
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
“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
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
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这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
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
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她
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i个活生生的个
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我们所熟识的人,是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
3.薛宝钗
说完了宝僦,那自然要说说宝钗了。对宝钗的评价,长期以来褒贬不一。对于这个人物,
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虽然她是•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
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的其中一个。因此,作者在描绘这个人
物时,是同情与批判兼而有之。
《红楼梦》中,“世外仙姝寂寞林”与“山中高士晶莹雪”是美的双璧。黛玉的美是一
种感性而诗意的存在,宝钗的美则一种理性的世俗的存在。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
里“有命无运的人。”作者也赞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她博学多才,琴棋
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晚,各地风土,处世之道万般皆通。就连庆药之理,宝钗也略知一二。
因此宝玉常常为之赞叹。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大观园里是有口皆碑的。诗才敏捷,常常独占
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种妩媚风沈”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玉羡
慕得发呆。的确,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
但是作者越是渲染和赞美她的才貌,就越能让人更好地批判她封建品德。但同时,作者
并不是把她写成一个小丑,而是通过对宝钗的批判来达到谪指封建制度的目的,贬中有褒,
褒中含贬,但基本持否定态度,我想,这就是作者对薛宝钗的态度。
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
行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时”
“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
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
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
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甚至就连那个几乎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
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
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
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赞她“会做人”。
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
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买上。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
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工夫
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打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剥削
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把全部
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儿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
了。”为了笼络王夫人一一她未来的婆婆,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
中的詹玉送去燕窝、糖片。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来
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遇到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恼了的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
宝钗为求“会做人”的命号,自然不能发火,只能把不满埋在心底,一笑了之,让袭人对她
“会做人”的名声又多了一份赞叹。宝钗不仅会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机会来表现自
己的才能。史湘云要起诗社,但没有钱,这时宝钗便趁机要替她设东。宝钗告诉湘云要从自
家带东西来请大家,但出门叫一个婆子来却说:“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会做
人”的宝钗表面上是帮了贫弱孤女的大忙,但实际上却是给另一段“金玉良缘”一次打击。
她借口请大家,实则是为讨好封建统治的大家长。她处处小心,处处为了讨好贾母而布置.
如此可见“会做人”的宝钗是怎样“会做人”的了。
宝钗另i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她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
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
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
“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对儿”,这正好达到以此引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
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将出来。薛宝钗笼着红麝目招摇过市也是同样道理。本
来她不爱花粉,衣著朴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锁专等玉米配,而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
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来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虚伪
而“会做人”的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隐的心机暗
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不过就其社会会地位和得到在人们心中的好评来说,宝钗“做人”是成功的。但她苦心
争取到的“金玉良缘”并没有给她带来她所渴望的幸福。在一场由封建家长亲手导演的婚姻
轰轰烈烈的上演中,不仅结束了黛玉年轻而脆弱的生命,也开启了宝钗后半生的悲酸。在这
场闹剧中,当事人木偶般被动地被操纵着,宝钗只能喻着泪,一任家长将骗婚者的嫁衣披在
自己身上,无奈的同演着“掉包计”。蝠局之中,三个当事人,宝痴愈亡,惟有宝钗眼睁睁
的看着自己角色的尴尬,清醒的品味着痛,这对这位才貌双全的淑媛的尊严与骄傲是怎样的
一种摧残?一进洞房,就被宝R哭闹着质问为什么把林妹妹“赶了出去”而“新占住在这里“:
“自过了门没过过一天舒服日子(108回)”……面对着这个疯傻而且心系另一个女了•的丈
夫,宝钗非但不能“怒”,反而要“劝”,要“开解”(109回)。她虽有“停机德”,却
不免遭冷落:做到了“举案齐眉,却仍让人意难平”;成就了金玉良缘,仍以冷漠空虚为伴
侣。
金玉良缘终悲苦琴边衾里总无缘.....薛宝钗也是悲剧的结局,她恪守封建礼教的信
条,却仍难免是礼教供桌上的牺牲品。
4.王熙凤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
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过
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工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王熙凤是一个描写的非常生动的人物,她出现在哪儿,哪儿至少就会有热闹。年纪轻轻
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在卷首,我们通过冷子兴之口对她的介绍:“模样乂极标致,言
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
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
不过。”这样对她已有了一点印象,但这些印象毕竟比较淡漠。但她第一次出了场,马上就
被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人再也不会忘却。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老祖宗
把她的外孙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人、李纨和女小姐都“个个皆敛声屏气,
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着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仅仅-一句话
却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是“这一个"凤姐才说得出的。可能贾府众人的感觉都已
迟钝了,可我们却和黛玉一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来这就是
贾母宠爱的凤姐。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大红人。因为忙,她迟到
r<.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
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因为红所以才敢这亲放
诞无礼,贾母才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似贬实褒的称号,这同凤蛆喜欢表现自己,事
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相适应,作者的浓笔艳抹,把凤姐的露面写得极其鲜明。在接下来,曹
雪芹继续在各场合描写凤姐,并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侧面,如才能、淫威、贪婪、
伪善等,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凤姐。
作者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凤姐,而且最常用的还是通过别人的观察和描述来表现观凤姐的
形象。贾府的穷亲戚刘姥姥初见凤姐时的描写,就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威”。刘姥姥好不容
易才进了荣国府,经过了一番周折后才等到“凤姐”“下来”时,却只听人声未见人影,又
经过“半日鸦雀不闻”,最后才得到接见。而见到的凤姐却是“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
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拌着小小的•个填漆茶盘,盘
内一个小盗钟。风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着:'怎么还不请
进来?'待抬头看见刘姥姥己在地下站着,”这才忙欲起身,但“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
问好。”这一段描写的特别精彩,寥寥几笔,足以传神。尤其是她“拨手炉里的灰”的细节
写来“追魂摄魄。”这种细节描写虽简洁,但已写足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管事奶奶对一个穷
亲戚的威风。另外,其仆人兴儿对其评论:“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
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极其准确地反应了凤姐的性格特
征。
从第十二回起,作者陆续通过大段情节的描写来表现了凤姐性格的真实面。“毒设相思
局”写她狠毒,“协理宁国府”写她的才干,“弄权铁槛寺”写她的贪婪舞弊。这些描写使
得读者越读下去,就越能发现其性格的险暗面。”弄权铁槛寺”,水日庵的老尼姑求凤姐拆
散张金哥的婚事,结果凤姐得了三千两银子逼死了一对未婚夫妻。然而就在其利用贾王两府
关系使得阴谋得逞后,“风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作为起来”,作者的谴
责之意非常明显。
凤姐不象贾政、王夫人之流戴着“宽厚”、“仁慈”的假而具,她做坏事自觉不而大胆,
她曾经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表示自己敢于向
任何阻止她做坏事的力量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凤姐的人生哲学大概同曹操相同:“宁教
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但人们又绝不会把她同曹操混淆开来。同时贪婪狠毒的天
性,凤姐却以女性的美貌和明明,善于逢迎辞令,把自己隐蔽的更巧妙,更具史杂性。在对
金钱的贪婪追求上,她真可谓爱财如命。她瞒着贾琏放高利贷,甚至把丫环仆人们的月钱都
挪去放债。后来贾府坐吃山空,钱的确不够使了,机琏便让她去求鸳鸯,她张口就要一二百
两银子做报酬。连夫妻之间也这样勾心斗角,可见其的确是贾府崩溃前的蛀虫。
在''王熙凤大闹宁国府”这一典型情节中,作者用了近二回的篇幅全而生动地展现了凤
姐性格。她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事儿以后,凤姐从兴儿嘴里听到全部情况,针对不同人采取
不同对策,对尤二姐先是虚心恨意地笼络,骗其入住大观园后,又借刀杀人。而为其“显威”
而状告贾琏的张华最后只落得被害死,被灭口的待遇,她的所做所为的确是兴儿一席话最好
的验证。
凤姐性格的充分描写,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作者给王
熙凤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己心研碎,死后性空灵。家富
人宇,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替。忽喇喇似大厦
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对其
还是很婉惜的。凤姐越是能干,就越加速了贾家这座破败大原的崩塌,而她自己也同归于尽。
总之,这一形象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5.史湘云
湘云刚直率真、热情豪爽,实为粉黛群中性格最难得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经济重要知识梳理试题及答案
- 工程项目中合同管理的关注点试题及答案
- 工程经济市场分析方法试题及答案
- 食品加工工艺与安全卫生管理练习题集合
- 汇聚市政工程考试资料的试题及答案
- 物流运输车队协议
- 生物医学影像诊断技术题库
- 工程经济企业财务预测试题及答案
- 经济法核心知识试题及答案
- 经济法的学术研究与试题及答案
- 《性别平等探讨》课件
- (一模)2024-2025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一)生物试卷(含答案)
- 灯谜文化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交通大学
- NB/T 11543-2024煤矿井下钻孔瞬变电磁探测技术规程
- 【MOOC期末】《英美文学里的生态》(北京林业大学)期末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DBJ41-T 145-2015 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帷幕技术规程
- 电子商务平台店铺入驻协议
- 抖音拍摄及剪辑培训课件
- 2024年高血压急症诊疗新进展
- 《产品开发及设计》课件
- 新建220kV变电站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