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_第3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_第4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

《四边形》

1、知识点: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①能正确辨认四边形。

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注:应注重引导学生在长、正方形的对比中找出图形边和角的特征。

2、知识点: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知识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①能正确辨认平行四边形。

②能感悟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③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

注: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逐步让学

生在对比中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知识点:周长的含义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

5、知识点: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①能正确订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②能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知识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

在估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

注:应注重引导学生说出估计相应长度的依据,逐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表

象。

《测量》

1、知识点: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1毫米、1分米、1千米

①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

念。

②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2、知识点:单位间的进率

①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公

里)=1000米。

②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知识点: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准确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

4、知识点:质量单位吨及1吨

①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②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5、知识点:1吨=1000千克

知道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知识点一、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

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

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

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某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WO)=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

状。

2、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三单元加与减

第一节捐书活动

知识点:

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

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

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笫二节运白菜

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

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

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

外那个数。

第三节节余多少钱

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第四节里程表(一)

1、根据里程表提出问题,一般先把里程表转化成线段图来观察,再列式计

算。

2、解决此类问题时,一定要从多个角度画图去理解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位置变化,列式也随之变化。

第五节里程表(二)

1、当天行驶的里程数=当天里程表的读数一前一天里程表的读数

2、解答算式谜时,要通过观察推理找到从哪一位先计算,然后一步一步推

算出答案。

第四单元乘与除

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

知识点:

1、整十数乘一位数,根据表内乘法,先用整十数3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

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2、整百数乘一位数,根据表内乘法,先用整百数3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

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

3、整卜、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

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4、在口算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先看清楚整百、整千数的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要注意一位数与0前面的数相乘时得到的0不能

去。

第二节需要多少钱

知识点: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先把前两位数看作几个十和几

个一相加的利,再用一位数分别与它们相乘,最后把所得的两个积相加。

2、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明确运算顺序,再计算,

第三节丰收了

知识点:1、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先看一位数与什么数相乘能得到这个整十数(也就是被除数),结果

就是那个数。

(2)、按表内除法计算: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

再将被除数末尾的0填写在商的末尾。

2、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不变(被除数不为0)。除数越大,商越小,除

数越小,商越大;除数不变,被除数越大,商越大,被除数越小,商越小。

第四节植树

知识点:1、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把被除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

位数,然后分别除以除数,再把所得的两个商相加。

2、(两个连续自然数之和+1)+2=较大自然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之和一

1)+2=较小自然数,(两数之和+两数之差)彳2=较大数,(两数之和一两数

之差)+2=较小数。

第五单元周长

知识点1:什么是周长

1、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度总和或者说绕一个图形边线一周的总和就是

这个图形的周长。

2、不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绳子测量法。

3、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1)绳测法,(2)直尺测量法。

知识点二:长方形的周长

1、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已知长和宽的长度。

2、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长方形的周长二长+宽+长+宽

(2)长方形的周长;长某2+宽某2

(3)长方形的周长二(长+宽)某2

(4)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长二(周长-宽某2)+2”或“长二

周长+2-宽”

(5)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求宽;“宽二(周长-长某2)+2”或“宽二

周长+2-长”

3、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可以把4条边长加起来;

(2)用一条边长乘以4,即正方形的周长二边长某4

4、靠墙围成的长方形有两种情况:

(1)长边靠墙,

(2)宽边靠墙。

5、围成的两种长方形,宽边靠墙比长边靠墙所需的围栏多。

第六单元乘法

第一节蚂蚁做操

知识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

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积。

2、在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一定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中每

个数位上的数。

第二节去游乐园

知识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列竖式计算时,先将一位数

与多位数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相乘满几卜就向前一位进几。

2、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要把进位的数写到正确的位置上,不

要写在积中。

第三节乘火车

知识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

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计算时每一步都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

2、笔算乘法时,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向哪一位进1,就在那一

位加lo

第四节去奶奶家

知识点:

借助里程图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明确里程图中的数学信息,理解题意后再

进行计算。

第五节:0某5二?

知识点:

1、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2、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1)先用这个乘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乘数;

(2)再看这个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在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从个位算起,用一个数依次去乘多位数

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如果有进上来

的数必须加上。

4、结论:

(1)因数的末尾有0,乘积中一定有0。

(2)因数的中间有0,乘积中不一定有0。

第六节买矿泉水

知识点:

1、连乘的估算方法:尽可能将其中两个数的乘积估成整十,整百数,再与

第三个数相乘。

2、连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c

3、三个数连乘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在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

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还可以把任意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再相乘。

第七单元年月日

第一节看日历(一)

知识点:

1、一年有12个月。

2、1、3、5、7、8、10、12月每月有31天,是大月;4.6.9.11月每月有

30天,是小月;2月有28天或29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一个月只有28天时,这个月有四个星期一至星期日:一个月有29天

时,这个月中星期一至星期日的某一个是5天;一个月有30天时,这个月中星

期一至星期日的某2个是5天;一个月有31天时,这个

第二节看日历(二)

知识点:

1、2月29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只有4年才出现。

2、每四年中有一年的二月份有29天,其他年份的二月份都只有28天。

3、认识平年和闰年:

(1)公里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是平年,公立年份是

整百年的,是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

(2)判断一个整百年份是不是闰年,要看这个年份数是不是400的倍数,

如果是整数倍就是闰年,否者就是平年.

(3)2月份是28天的是平年,2月份是29天的是闰年,平年一年有365

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4)平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365+7=52(个).....1(天)

366+7=52(个).....2(天)

4、推算几周年的的时间问题,可以用终止年份直接减去起始年份,所得的

差即为所求。

第三节一天的时间

知识点:

1、24时记时法:在一日(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共计24

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作24时计时法。

2、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表示时刻的换算:从凌晨0:00到中午

12:00与普通计时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整点

时刻相差12,普通计时法去掉限制词后加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减

12后就是普通计时法,

3、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进过的时间,可以根据钟表推算,也可

以用终止时刻减去起始时刻。

4、计算中午12时的经过时间,要么把时间都换算成24时计时法来计算,

要么先算中午12时以前有多长时间,再加上下午的一段时间。

5、普通计时法在表述时要加上限制词上午、下午或者晚上等,这样才能将

时间准确的表达出来。

第四节:时间表

知识点:1、时间表是管理时间的一种手段,是将某一段时间中已经明确的

工作任务清晰的记载和表明的表格,用来提醒使用人和相关人按照时间表的进

程活动。

2、制作时间表,最主要的是做好时间的分配,合理分配时间有助于我们养

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守时习惯。

3、判断谁跑得快,只要看谁用的时间短就可以了c

第五节数学好玩

知识点:

1、同一段距离,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不同,在测量的结果相同的情况下,

选简便的方法比较合适。

2、地面上一定范围齿的直线距离可以直接用直尺来测量。

3、解决搭配问题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也能得到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4、数路线问题实际上也属于搭配问题,在确定行走路线时,一定不要重复

和遗漏。

5、日历中的数有很多规律,如横向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少1;纵向上面的

数比下面少7等。

第八单元认识小数

第一节文具店

知识点:1、像3.1点0.50,1.06,6.66,...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叫作小数点。

2、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3、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数,它就是几位小数。

4、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读,中间的'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

分依次读出每一数位上的数。

5、写小数时,要先”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然后在个位的右下

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依次写出各个数位上的数。

6、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元、角、分的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

是儿,就改写成几元;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是几,就改写成几角;小数点后的第

二位是几,就改写成几分。若那一位上是0,那一位就省略不写。

7、把带有元、角、分的数改写成一元为单位的小数时,元与小数的整数部

分相对应,角与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相对应,分与小数点后的第二位数相对

应。

第二节货比三家

知识点

1、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的第一位,小数点后的第一位上的数大的

这个小数就大;如果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的第二位,以此类推。

2、比较三个或三个以上小数的大小和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相同,先比

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

第三节存零用钱

知识点1、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相加,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

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

前一位进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相减,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

对齐),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

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第四节寄书

1、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进位加法的

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

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2、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退位减法的

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

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3、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与整数加法一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

位进1,千万不要忘记满十进一,也不要忘记下一位进上来的一。

第五节能通过吗

1、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小数可以使数据更加精确。

2、把带有米、分米、厘米的数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时,米与小数

的整数部分相对应,分米与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相对应,以此类推。

3、如果米、分米、厘米中某一个单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在改写成以“米”

为单位的小数时,就在那个单位所对应的数位上写0。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3

第一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

单位,千米也叫(公里)。10个1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公里)=1000米。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

米。所以,亳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因此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5、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

(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

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6、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亳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9米=1公里

7、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

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

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如:3吨=3000

千克5000千克=5吨

7、(相邻)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4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

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某2

变式:①长方形的长二周长+2一宽

②长方形的宽二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某4

变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数学圆的周长知识点

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也就是图形一周的长

度。多边形的周长的长度也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圆的周长二nd=2nr(d为

直径,r为半径,n),扇形的周长=2R+nnR+180?(n:圆心角角度)=2R+kR

(k二弧度)。

推导圆周长最简洁的办法是用积分。在平面直角坐标下圆的方程是这可以

写成参数方程:于是圆周长就是结果自然就是(注:三角函数一般的定义是依

赖于圆的周长或面积的,为了避免逻辑上的循环论证,可以把三角函数按收敛

的品级数或积分来定义而不依赖于几何,此时留周率就不是由圆定义的常数,

而是由三角函数周期性得到的常数)。如果不需要更多的理论讨论,上面的做法

就足够了。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知识点

1、连加的简便计算:

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

(26+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106—(26+74)=106-

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

以先减)例如:123+38-23=123—23+38146—78+54=146+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25与4;125与8;125与80等

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

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

以先除)例如:27某13・9=27+9某137。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某c(a—b)某c=a某c+b某c=a某c—b某c

②类型二:a某c+b某ca某c—b某c=(a+b)某c=(a—b)某c

③类型三:a某99+aa某b—a=a某(99+1);a某(b—1)

④类型四:a某99a某102=a某(100—1);a某(100+2)=a某100—

a某1=a某100+a某2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5

第一单元混合计算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WO)=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连减

786-284-249=253

计算连减式题时,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两个减数

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786-(284+249)=253

加减混合

259+148-342=65

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

的。

里程表中的问题

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

间的路程

里程数二终点数-起点数

第四单元乘与除

2.月:

小月:4、6、9、11月

平月(二月):平年28天

闰年29天

3.日历: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4.钟表:24时i己时法12时记时法

4.公式:

1时二

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第八单元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

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

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

试。...

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我不可能从出

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

不可能比姐姐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6

1、笔算加、减法要注意: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匕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

从前一位退1作十再减。

2、估算的方法:

结合实际,把题目中的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或整卜的数,再通过口

算确定它们的得数范围。

3、力口、减法验算的方法:

(1)加法的验算: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看两次相加的和是不是相同:

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

数”。

(2)减法的验算:

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

②用“差”加“减数”,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第三单元四边形

1、由4条直的边和4个角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c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

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

长必须知道正方形的(边长)。

9、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某2长方形的长二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

・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某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

2^公式。

被除数二商某除数十余数除数;(被除数一余数)小商商二(被除数一余数)

・除数

第五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和(秒针),其中走得最快

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

(1)小时。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

(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

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

7、公式。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

8、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例如:2时=()分

因为1时=60分,2时有2个60分,2某60=120,所以2时=(120)分。

例如:如0秒=()分

因为60秒=1分,180秒里面有3个60秒,所以130秒=(3)分。

例如:1分35秒=()秒

因为1分=60秒,60+35=95,所以1分35秒;(95)秒。

9、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经过的时间二结束的时刻一开始的时刻。

例如:小明晚上7:30开始写作业,8:40写完作业,小明完成作业用了多

长时间?

8:40-7:30=1小时10分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

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可以先把题目转化成一位数乘一位数,

直接用乘法口诀来算,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

上几个0。

2、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多位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依次乘一

位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儿。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把因数中的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来与一位数

相乘。

如:48某9P可以这样想:因为48接近50,50某3=450,所以48某

9-450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

O

(2)几分之几:有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c

(3)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2……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5……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几份)

第八单元可能性

1、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

(1)确定现象:事件发生的结果是确定的。(如:太阳不可能从西方升

起;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

(2)不确定现象:事件发生的结果无法确定。(如:下星期一会下雨。)

2、事件发生与否有三种情况。

(1)一定(如:正方体一定有6个面。)

(2)可能(如:明天可能是晴天。)

(3)不可能(如:地球不可能绕着月球转。)

3、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例如:盒子里有10个红球,3个白球,红球与白球的数量不相等,那么摸

到红球的可能性与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红球多,摸到红球的可能性

较大:白球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小。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

在解决问题时,要弄清楚实际问题与事物的顺序有没有关系,做到既不重

复也不遗漏。

1、与顺序有关的是排列数。例如:用数字卡片组数、排队、站不同位置照

相、扮演不同的角色等问题。

2、与顺序无关的是组合数。例如:衣服和早餐的搭配、行走路线的选择、

两两通话、两两握手、安排比赛场次等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7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

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30分;半时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笫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

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

亳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E寸,可以用亳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

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

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

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c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亳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10米米

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o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第二、四单元万以由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

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

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加法公式:

加数+加数=和

和一另一个加数=加数

5、减法公式:

被减数一减数二差

差+减数=被减数或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一差=减数

6、口算时:

例:(1)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2)72—28.先算72—20=52.再算52—8=44

或先算72—30=42.再算42+2=44

7、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

下”“应准备”等词语时,都是用估算。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除法计算:一个数+另一个数二倍

36是4的几倍?364-4=9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A,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A+倍数=这个数

已知一个数的5倍数是35.求这个数?354-5=7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一个数某倍数;结果9的6倍是多

少?9某6=54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

上乘得的数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这个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时,拼成的图形长和宽越接近(或

长、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四边形的特点: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4、正方形的特点: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5、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6、长方形的周长=(长+宽)某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某4

7、在一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

边长。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

分数。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两份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2、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2)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8

一、填空。

1、常见的长度单位有()0()()0。

2、常见的重质量单位有()0()。

3、1只大象重约4().

4、一台拖拉机可以装货物1()。

5、直尺上从0到1的这一段长度是()厘米。把这一段长度平均分成10小

格,每小格的长度是()亳米。

二、判断题。

1、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千米。()

2、8千克=8000吨。0

3、一头猪重135千克。()

4、一袋大米重50千克,20袋大米重1吨。()

5、40亳米与4分米同样长。()

三、选择。

1、李平的身高146()。

a、米

b、分米

c、厘米

2、回形针的长度是28()。

a、厘米

b、毫米

c^分米

3、一本书大约重150()o

a、克

b、千克

c、吨

4、一袋大米重10()o

a、克

b、千克

c、吨

5、比较下面的重量,最重的是()。

a、5吨500千克

b、5900千克

c、5550千克

四、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个鸡蛋重50()。

2、汽车每小时行80()。

3、一辆货车载重4()。

4、一头牛重约200()。

5、跑步每秒钟约8()。

6、1袋水泥重约50()。

7、小明的身高是146()。

8、小宇的体重是32()。

9、数学课本长约2()。

10、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

五、解决问题。

1、一只蜗牛从24厘米深的杯底往上爬,每爬6厘米要用3分钟,然后停

2分钟。问:蜗牛从杯底爬到杯口要用多少时间?

2、某学校的学生进行—训,在晚上的行—中,二班步行了2100米,一班

比二班要多行160米,那么一班和二班共行—多少米?

3、一段16米长的布帝,每次剪去2米,剪了5次后,还剩多少米?

4、一头大象重6吨,一头牛重400千克,一头大象比一头牛重多少千克?

5、一根木料在24秒内被切成了4段,用同样的速度切成5段,需要多少

秒?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

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

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亳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亳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

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

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

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亳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o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c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9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

(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60分=1时1分=60秒60秒=1分

半时=30分30分=半时

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一一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E寸刻。

经过时间=结束时刻一开始时刻。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幅是(60)分,也就是(1)小

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

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笔算加减法时:(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3)哪一位上的

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

10: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加法公式:加数+加数二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加数二和-另一个加数

4、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二差

减法的验算:①被减数=差+减数②减数=被减数-差

5、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

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亳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

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

也叫(公里)。

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

米,10厘米=1分米,10亳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00厘米

=1米,1分米=100亳米,100亳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1公里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

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1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

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6、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000千克二1吨

1千克=1000克1000克=1千克

7、单位换算:小到大除,大到小乘。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是前”除以“是后”。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乘起.(用一

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

面。)(3)哪一位上的数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4)搬答案。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

(D先算0前面的数⑵添0

1和任何不是0的数杆乘还得原来的数。

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总价=单价某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

下”,一般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一(&)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

角。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某2

①长方形的长二周长小2-宽②长方形的宽二周长+2-长

①正方形的周长二边长某4②正方形的边长二周长:4.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

分之儿,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

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

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C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反而越

大。

②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越小,分数越小。

5、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

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

份是多少)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一一集合

会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

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30分;半时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E寸刻。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

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

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E寸,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

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

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

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亳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亳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o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0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

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桎一般用(千米)做单

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

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

(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

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分米,1分米=10座米,1厘米=10亳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亳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

=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

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

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

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3克=1千克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

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

入法。

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

数是1000c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io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

前一位退L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

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

10o(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和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二被减数一差

加数二和一另一个加数

差二被减数一减数

符号/是什么意思数学

/在数学中是“除”的意思。例如:4/5我们可以说4除以5或者四分之

五。数学符号的发明及使用比数字要晚,但其数量却超过了数字。现代数学常

用的数学符号已超过了200个,其中,每一个符号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实数知识点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

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A)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

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

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

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