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育语文教学教案_第1页
四年级教育语文教学教案_第2页
四年级教育语文教学教案_第3页
四年级教育语文教学教案_第4页
四年级教育语文教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年级教化语文教学教案

四班级教化语文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相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

个。能正确读写〃平坦、所谓、阶梯、葱郁、巡游、机械、惭愧、辛

苦,,等词语。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最终两个自然段。学

习课文时,要引导学生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

理解。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峨眉道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静默奉献

的精神,教化学生要敬重一般劳动者和它们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洋铺路的,相识到铺路人〃是

真正的无名英雄〃。

教学构想

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充足,便于进行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

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化。

教学打算

课前布置学生留意影视中或身边的一般劳动者,关注他们的劳动;

查找有关峨眉山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

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化。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大家巡

游过哪些名山大川?今日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我国的风景区峨眉山巡

游一下,你们情愿吗?(出示课题)

2、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有山峰相对如峨眉,

故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

然段的内容是看到、听到的,哪些是想到的,做上记号。

3、指名回答。

三、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自由小声读第1段,思索:你读懂了什么?

2、读了第一包〃前面没有平坦的路了〃你知道了什么?

3、在峨眉道上攀登的路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读懂

的?(理解“竖〃〃天梯〃)

4、走在这样的路上,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5、指导朗读。

(二)学习二一一六段。

1、自由读2—6段,思索:我们在途中遇到了十几个人,他们有

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的?

2、路是怎样铺成的?指名说,谁还想说一说?

3、读了这几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4、指导朗读。

(三)学习七、八段。

1、由峨眉道上的铺路人想到了什么?默读7、8段边读边画:表

现铺路人辛苦的词语。

2、指名读。

3、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细致读谡文,依据课文内容进行想

象和体会,引导学生归纳铺路人的辛苦:

巡游路途:二百多里

石板数量:数不清

铺路方式:不能用机械,只能用人工。

铺路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4、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理解〃愧疚〃(惭愧担心)我为

什么感到愧疚?

5、铺路工人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称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铺路人有哪些贡献?

3、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从的〃所见、所闻、所

感〃找答案。)

三、进一步体会感情,学习表达。

1、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停步仰视…竖在前面树木葱郁的陡坡

上。停步望去,只见石阶出现在前面的坡上。

⑴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山势怎样?(陡峭)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铺起路来

呢?(艰辛)

(3)范读、指导朗读。

(4)小结:我们边读边想,找出两组句子有何不同,通过比较,知

道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好,再有感情地朗读,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

法接着学习的表达方法。

2、出示句子:

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冲垮的路。

他们开山取石,做成石板,运上山去重铺冲垮的路。

⑴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⑵你体会到铺路人怎样?(艰辛)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3)范读、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铺路时的情景。

3、自学:

(1)出示自学方法

A.一边读,一边想,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B.从哪里看出铺路人的艰辛,为什么?

C.边读、边想象

这数不清……背上山来的吗?

这些石板,不都是背上山来的吗?

这么长时间,他们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

这样日复一日……多少汁

⑵学生沟通,集体订正。

3、按内容填空

假如没有(),没有(),就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

四、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1、学生分小组进行探讨,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指名回答,相互沟通。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据课文的描述,把你想象的峨眉道上的路画下来。

四班级教化语文教学教案2

教学要求

L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船长在紧急中坚决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用留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仿照、明显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事情的进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进展、变

更的。

教学难点

学生相识事物在进展和变更中,要依据状况的变更实行相应的坚

决行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三)读课文,初步相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更中发生、进展的。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二)初步相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更中发生、进展的。

三、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学习12课《跳水》,请大家齐读课题,从

题目中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老师边叙述边板书课题:

(板书:《跳水》)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设疑,绽开想象,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爱好

深化课文之中,由要我学自然变成我要学。

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

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是怎样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学生思索。

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

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紧急的时刻,船长吩咐儿子跳水,

使孩子转危为安。)

课文中的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用符号表示出来。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请儿位同

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

(三)分段、概括段意。

依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事情进展的过程,初步相识事物是在相互

联系和变更中发生、进展、结束的。

谁来谈一谈事情的起因、进展、高潮、结果各是什么?

(起因:水手们取乐猴子,猴子特别放纵;进展:猴子逗孩子,孩

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高潮:孩子走上高最的横木,遇到生命危急;结果:

船长吩咐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依据事情进展依次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特别放纵。其次段(第2、

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逐猴子。第三段(第4

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生命危急。第四段(第5、6

自然段):讲船长吩咐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四)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本课生字(艘、撕是平舌音,要留意读准。)除生字外,还有些字

的读音须要留意。如:龊应读z9。龊牙易读成c9y2,这是错误的。

桅应读w6i。易读成w7i。

即应读jO,不能读成j@。

唬应读成轻声huo

3.或结合课文内容说明词语。

环游:环绕地球旅游。

风平浪花静:指江、河、湖、海等水面上没有风,没有浪,特别

安静。

仿照:依据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去做。

放纵:言行轻率,毫无顾忌。

快乐:①心情欢乐安逸;②戏弄别人,使自己兴奋。

桅杆:船舶甲板上直立的高杆,用于挂帆或信号、装置无线、支

持观测台等。恐吓:恐吓;使胆怯。

灵活:敏捷而奇妙。

龈:牙咧嘴:形容凶恶或苦痛难忍的样子。般:(牙齿)露在外边。

咧:嘴角向两边延长。本课用来形容大猴子做怪相的样子。

摇摇摆晃:摇摆不定。

瞄准:对准目标,使射出或扔出的东西命中目标。

心惊胆战:形容特别胆怯。

纵身: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

4,形近字组词:

艘(五艘)撕(撕碎)

搜(搜集)嘶(嘶哑)

瞄(瞄准)桅(桅杆)

描(描绘)脆(干脆)

5.结合词义,区分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环游周游

缓缓渐渐

庄重庄重

沉痛哀思

矫捷强健

身躯身体

哭泣抽噎

慈祥慈祥

面庞面容

反义词:

着急耐性

华蜜苦痛

慈祥威历

醒悟迷惑

放纵规则

(五)分组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小组的同学相互解答,质疑问难。

假如有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在讲读课文时大家共同解决。目

的是培育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索的实力。

(六)作业。

L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生词。

四班级教化语文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

际理解词义。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

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4自然段。

4、能按要求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1至5自然段,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

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

神。

教学难点:课文6、7自然段,知道〃金钥匙〃指的是什么,体会

文中所表达的赞颂之情。

课前打算:老师:实物投影图片

学生: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新词,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

理解词义。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

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以及酷爱生活、酷爱学习、不怕艰难困

苦的乐观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1一4自然段。

教学重点:1至5自然段,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

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以及酷爱生活、酷爱学习、不怕艰难

困苦的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感受孩子们学习的艰难以及酷爱生活、酷爱学习、不

怕艰难困苦的乐观精神。

课前打算:师:实物投影图片

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境激情

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当你还在甜蜜的梦乡里时,有这样一群孩子

却己经走在上学的路上了(出示图片,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走

近这些山沟里的孩子,去了解他们每天是怎样上学的吧!

二、初读课文,巩固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检查预习状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留意听读得是否正确。

学生指出读错的地方,老师相机强调〃笼、钥匙〃的读音。

⑵通过课前预习,你学懂了哪些词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词语

吗?(学生沟通理解的词语,再提出不懂的词语,同学之间相互解疑,

老师相机点拨)

小结:刚才大家通过沟通,初步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我想通

过课文的学习,你会对一些词语有进一步的理解。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自由读文思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2、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写了几方面的内容?依据这些内容,你

认为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四、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读了课文,山沟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思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地去

上学?请你画出相关的词句,想想孩子们的样子和心情,批注自己的

感受。然后读一读感受深的语句。

3、同桌沟通感受深的语句。

4、全班沟通,老师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下面的句子朗读、体会:

(1)〃天还没有亮,山沟沟是黑的。〃

〃天渐渐地黑了,夜雾覆盖着山沟〃。

(对比读,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覆盖〃,体会孩子们上学时间之长)

(2)〃野葡萄由黑变绿了,牵牛花由黑变紫了,女孩儿身上的新褂

子由黑变红了。〃

〃山楂果由红变黑了,路边的草垛由黄变黑了,男孩子身上的褂

子也由蓝变黑了。〃

A指导学生对比读,边读边想象,体会颜色的变更,感受山沟的孩

子上学时间之长,上学的艰辛。

B点拨:哪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用得最多?画出来,想想为什么。

指导朗读:孩子们就是这样一每天、一月月、一年年起早贪黑地

上学去,再读读这些句子,感受他们上学时间之长,上学的艰辛。(学

生自由读)

(3广孩子们从这座山,翻过那座山,背着书包上学校去。〃

"孩子们从这座山梁,翻过那座山梁,背着书包放学回家〃。

(对比读,体会道路难行,并启发想象:假如遇到恶劣的天气,

孩子们又是怎样上学的?进一步体会孩子们上学的艰辛)

(4)〃天涯的云,黑黑的;山沟的路,黑黑的。远处,狼在嚎,羊栏

边的黄狗汪汪叫。天黑洞洞的。〃

(自由读,体会孩子们上学的担心全,在山里行路,天色黑暗,远

处还有狼,并引导说几个〃黑洞洞〃这样的词语。)

点拨:假如是你走在这样的夜晚,这样的路上,你会怎么样?(胆怯

、恐惊幽)他们也一样啊!再读这句话.你会发觉,你们的感受他们都

有!

5、引导:就在孩子们胆怯的时候,黑洞洞的天空中突然亮起

了一盏灯,你现在什么心情?快读这句话,把它带给你的感受读出来。

(学生自由读)

换词练习:〃迎〃还可以换成什么字?(盼,接,找,寻,领……)把

它带进这个句子,读出来,感受对孩子们的心疼、怜爱。

6、换位读:把课文中的〃孩子们〃〃他们〃换成〃我们〃,以山沟孩

子的身份再来读1——5段,看看你会不会有新的感受?

(他们并不觉得苦,他们〃说说笑笑〃,充共享受着获得学问的欢乐)

引导想象: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呢?

7、导读:是啊,孩子们并不在意那些困难,因为能去上学已经

是孩子们最欢乐的事了,所以克服困难也就变成了一种习惯,艰难跋

涉也就变成了一种乐趣。快在小组内读出你的感受!

小组以喜爱的方式读,一起感受到山沟孩子欢乐的心情;小组展

示读,评读。

8、课文用散文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山沟的孩子们起早贪黑上学

的情景,你能试着背诵1-4段吗?

9、检查背诵状况:投影出示背诵提示帮助学生背诵。

10、引导质疑:山沟的孩子们上学实在是太苦了,可他们却不怕

这些艰难困苦,总是那么乐观,对学习那么酷爱。此时,你有什么疑

问吗?

(学生可能提出:究竟是什么激励着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呢?

他们这么努力地学习是为了什么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解决这些疑问。

五、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1、接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娴熟背诵1——4段。

板书设计:山沟的孩子

苦一一乐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按要求积累词语。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受山沟的孩子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

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6、7自然段,知道〃金钥匙〃指的是什么,体会

文中所表达的赞颂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金钥匙〃〃才智的宝库〃的意思,体会文中所表达

的赞颂之情。

教学打算: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山沟的孩子有了哪些了解?(板书:

苦一一乐)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段,然后进行朗读评价。

3、检查1——4段的背诵。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还记得上节课提出的疑问吗?(学生回忆上节课质疑的问题)

2、带着问题读第6段,结合实际说说〃奇妙的钥匙〃、〃才智的宝

库〃的意思,体会孩子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抓〃日日夜夜、夜夜日日〃,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不停地发奋学习

的精神,并试着说几个〃日日夜夜〃这样的词语。)

引读:为多学些学问,变更山沟的穷面貌,孩子们〃日日夜夜,

夜夜日日〃坚持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学习着,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表达出你对他们的赞颂之情!(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3、引读:多好的孩子啊!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吧!齐读最终一个

自然段。

〃绚丽的黎明〃指什么?请你们绽开想象,把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

充出来。

(学生可以说鼓舞的话,可以描述将来山沟的学校,也可以畅想

将来山村发生的巨大变更)

4、导读:或许是山里的风清爽,山里的水干净,才使得山里孩

子的梦更自然;或许是山里的人坚毅,山里的人淳朴,才使得山里孩

子们的梦更恳切真实。让我们和一起来赞美山里的孩子们,一起预祝

他们的幻想快点实现吧!(师生深情齐读第七段。)

三、随文练笔,升华情感

1、读了课文,(指板书〃苦一一乐〃)这两个字肯定让你感受很深,

不要让它溜掉,快拿起笔写下来。你可以以一名读者的身份来写,也

可以以山沟孩子的身份来写,还可以以那些没有露面的山里大人的身

份来写。

2、沟通感受,师生共同评议。

四、听写生词,检查反馈

导:课文学完了,我不知道你们的生字词学得、记得怎样了,快

记一记,一会儿老师检查。

1、自由识记生字新词。

2、听写生字新词:翻过初升覆盖山梁嚎叫钥匙黎明

3、同桌检查,改错。

4、针对典型错字集中订正。

五、布置作业,加强积累

1、生字词;照样子写词语。

2、抄写喜爱的词句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山沟的孩子

苦一一乐

不怕困难刻苦学习

四班级教化语文教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珍贵之处,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试验目标:

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爱它

们的缘由,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打算:

搜集资料,了解宋庆龄的生平。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宋庆龄的生平。

2、驾驭木课的生字词。

3、学会用重点突破的方法为课文分段。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学生沟通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⑴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⑵探讨:课文主要应当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⑶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育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间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⑴轻声朗读课文,画诞生词,圈诞生字。

⑵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⑶通读每个自然段。

⑷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老师进行巡察,刚好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状况。

⑴抽读词语卡片。

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订正字音。

⑶沟通学会的词语。

⑷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探讨解决,

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索每个自然段告知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当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

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索,全文可分

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其次段,

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特点。

2、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

爱它们的缘由,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索探讨: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知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

来的?

2、细读其次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视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依次细致视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画出详细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大、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依次,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一〃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

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珍贵、仍旧、拇指、名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白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

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名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C、指名说说,大家参与评点,相互补充。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