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程标准重要考点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1.魏晋至隋唐思想领域变化的原因、特点2.魏晋至隋唐时期文艺、科技成就的表现和影响3.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及意义知识点一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思想1.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魏晋南北朝(1)道教:主张“贵儒”和“尊道”(2)佛教: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
(3)儒学: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唐时期发展(1)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
(2)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最受尊崇
(3)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有很大发展,对后世影响最大
儒学复兴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内容:用儒家的天命论和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2.反佛斗争(1)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2)表现①南朝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②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3)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读思学用1.必背——重要结论①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思想活跃,儒学、道教与佛教都有新发展,且相互吸收,呈现出多元特征。②魏晋玄学的出现反映了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佛道思想冲击儒学思想正统地位的时代特征。2.必知——易错易混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并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3.必练——教材边角阅读教材P45“历史纵横”:根据史料,概括魏晋玄学盛行的原因,并归纳玄学的思想主张。试答
知识点二三国至隋唐的文艺与科技1.文学艺术(1)文学:从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唐朝诗歌创作进入。
(2)艺术书法①东晋:世称“书圣”
②唐代:的颜体和的柳体最为有名
绘画①东晋:顾恺之提出“”,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②隋唐: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代表人物是,被尊为“画圣”
雕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2.科技魏晋南北朝数学南朝精确地算出圆周率
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地理西晋裴秀绘制出《》,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隋唐建筑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印刷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火药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天文唐朝天文学家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
医学孙思邈完成《》;唐高宗时编修的《》,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3.中外文化交流(1)以佛教为载体的中外交流①中印交流:如东晋的法显、唐朝的曾西行天竺取经。
②中日交流:唐朝东渡日本,日本空海来长安求法。
(2)其他方面的中外文化交流①唐都城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②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③唐朝后期,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读思学用1.必背——重要结论①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景象。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日渐衰落的社会景象。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果。隋唐时期的科技走在世界前列。③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2.必考——核心概念《齐民要术》:北魏时期中国农学家贾思勰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齐民”即有户籍的农民,“要术”即谋生的主要技术,其意思是平民百姓谋生的主要技术。它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是北方民族大交融的成果。3.必练——教材边角①阅读教材P46“史料阅读”:史料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概括唐诗的史料价值。试答
②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摘自教材P48)这段话反映了贾思勰怎样的思想?社会根源是什么?试答
主题一多元交融——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3年2考]高考对本主题内容的考查频度不是很高,但地方卷多有涉及,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家思想的认同和儒家思想的变化以及体现的多元交融。考点三年考情创新示例2026高考命题预测儒家思想的发展2024·黑、吉、辽卷:以女性墓志为情境,考查北魏对儒家伦理的认同(1)热考主题:儒家思想的变化(2)角度预测:通过社会现象考查这一时期思想的变化及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家思想的认同2023·北京卷:南北朝到隋唐政局变化对儒学的影响视角1史料证史——魏晋南北朝的思想史料一北魏之际,寺塔林立,僧尼广布。仅京师洛阳就“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所”,至孝静帝元善“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洛阳余寺四百二十一所。——摘编自[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史料二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唐]韩愈《原道》思考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的特征,说明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试答
视角2问题探史——唐代儒学的发展史料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做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唯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依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学发展的作用。试答
1.历史解释——魏晋隋唐时期儒道佛融合的特点(1)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2)儒佛关系: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屈从到隋唐时期取得坚实的理论基础,形成独立的宗派体系的过程。(3)道佛关系:从魏晋南北朝时的道佛互用转为隋唐时期道佛相争,并最终形成三家交融现象,孕育并推动了理学的产生。2.历史解释——唐代儒学复兴的影响(1)韩愈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他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以继道统自任,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所有这些都启发后来的儒者产生一种复兴儒学的意识。(2)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3)韩愈、柳宗元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汇“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道的愿望,为宋代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题二开放兼容——魏晋至隋唐的科技、艺术与中外交流[3年5考]高考对本主题内容的考查频度适中,多利用书法、绘画、诗歌等文艺作品或文化现象创设情境,蕴含文化自信的价值导向。考点三年考情创新示例2026高考命题预测科技和艺术成就2023·辽宁卷:以唐收录魏晋画家人数为情境,考查纸张的运用(1)热考主题:书法、绘画、壁画(2)角度预测:①通过不同时期书法艺术的对比,考查唐代书法的变化②通过物种、思想交流等考查唐朝文化的特点及对周边的影响2022·江苏卷:六朝书法对唐书法的影响2024·江西卷:以西凉乐为情境,考查北魏的华夏观念中外文化交流2024·安徽卷:以段成式父子对新物种的记载为情境,考查唐朝文化的特点2024·甘肃卷:以李素家族的经历为情境,考查唐代文化交流视角1学者观点——魏晋时期的艺术史料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思考概括史料中的“魏晋风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思想、绘画、书法方面的体现。试答
视角2名家说史——隋唐文化的繁荣及特点史料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霓裳羽衣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摘编自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思考根据史料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试答
视角3名家说史——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史料隋唐是中华对外交流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前代。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与文化的碰撞,中华文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圈”。——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隋唐时期对外交流在广度和深度上超越前代的表现。试答
1.历史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文化的特点(1)思想界异常活跃: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儒、佛、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2)体现民族交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体现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3)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此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有不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南北民歌风格迥异。(4)科技成就突出: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等。2.历史解释——隋唐文化繁荣的特点(1)辉煌灿烂,世界领先。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僧一行测量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2)博大精深,全面繁荣。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全面繁荣,尤其是唐诗使中国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3)兼收并蓄,充满活力。国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外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交融,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多民族色彩。中国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4)泽被东西,影响深远。隋唐时期繁荣的文化,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文明进步。(5)重现实,不僵守古制。文学上创新诗风,史学修纂上重视人事,艺术创作重活跃自由。【练·教材改编题】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45“历史纵横”改编]魏晋之际,玄学成为封建文人的一种思潮。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周易》,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这种思潮的出现()A.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B.是江南经济开发的结果C.导致了国家走向分裂D.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45—46“教材知识”改编]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中唐时期的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提倡学古文,习古道,特别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可见,韩愈此举()A.推动了唐诗的繁荣 B.存在薄古非今弊病C.意图复兴传统儒学 D.赋予文学教化功能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48“学思之窗”改编]《齐民要术》中记载:“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同‘缺’)而不录。”这说明该书()A.重视商业发展 B.推动了南方农业生产C.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思想 D.反映了民族交融的趋势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47“教材知识”改编]如图为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画中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影响,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特色。这体现了()A.唐朝文化影响世界 B.文人画的典型特点C.统治者主张三教并行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练·高考真题】1.(2024·江苏高考,2)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但世家大族依然尊奉儒家思想,并以儒家经学为家学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以南朝会稽贺氏、北朝范阳卢氏为代表的经学世家。这一时期经学世家的形成()A.源于北方士族南迁 B.影响南北方政权频繁更替C.有利于儒学的复兴 D.导致“三教合归儒”的局面2.(2024·黑、吉、辽高考,2)下表是北魏皇族女性墓志的部分内容。该表反映了当时()人物内容将军冯邕之妻元氏母义三恪,道著二王,肃穆闺闱,见重君子。长乐长公主元瑛六行允备,四德无违,孝友出于自然,柔恭表于天性。乐安郡公主元仲英女节茂于公宫,妇道显于邦国。A.门第观念得到强化 B.因俗而治政策得到推广C.礼仪规范得到传承 D.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认同3.(2024·江西高考,3)后凉、北凉时期,自西域传入的龟兹乐与“胡、戎”音乐相结合形成了西凉乐,当时号称秦汉伎。北魏平定河西之后,认为秦汉伎的乐器“并出自西域”“悉与书史不同”,又将秦汉伎改称为西凉乐。这反映了北魏的()A.地域认同 B.民族政策C.艺术审美 D.华夏观念4.(2024·安徽高考,3)唐朝文学家段成式《酉阳杂俎》所记植物近二百种,包括唐代传入的龙胆香、安息香、波斯枣、巴旦杏、无花果等。其子段公路《北户录》则主要记载了岭南地区的动植物,其中写道:茉莉花“本出外国,大同二年(536年),始来中土,今番禺士女,多以彩缕贯花卖之”。这反映了()A.唐朝文化兼收并蓄 B.大唐风俗远播异域C.市民生活悠闲雅致 D.文学体裁多种多样第7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整合教材夯实必备知识】知识点一1.本土化三教合归儒道教佛教禅宗封建纲常2.(2)①范缜必练——教材边角原因:政治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士人逃避现实政治斗争;思想上,道家思想提供了思想基础;社会上,竹林七贤等士人的提倡推动。主张:哲学上,强调“道”和“无”;政治上,主张“无为”;生活作风上,顺应“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知识点二1.(1)建安文学黄金时代(2)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以形写神吴道子龙门石窟2.祖冲之齐民要术禹贡地域图赵州桥唐末火箭僧一行千金方唐本草3.(1)①玄奘②鉴真(2)①长安必练——教材边角①历史信息:唐诗的发展成就巨大;市民生活与唐诗有关;唐诗对当时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史料价值:唐诗是研究唐朝历史的一手史料,可以反映唐朝社会兴衰、重大历史事件及民众生活等,如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②思想:重农抑商、农本商末的思想。根源: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经济基础。【命题探究提升关键能力】[主题一]视角1特征:多元、融合;佛道盛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原因:社会动乱,大一统遭到破坏,百姓生活困苦,需要心灵慰藉;统治者利用佛道思想麻痹人心,巩固统治;儒学理论本身存在弊病,不适应时代需要。视角2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主题二]视角1特点:崇尚自然、风流自赏;恣意任性,清谈之风。体现:思想方面,道教、佛教盛行;绘画方面,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或《女史箴图》);书法方面,王羲之的行书。视角2特点:多元性。原因: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等。视角3范围广,与东亚的新罗和日本、印度半岛天竺、西亚的波斯和大食、欧洲的东罗马乃至非洲都有往来;领域宽,突出经济交往,涵盖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时间长,几乎贯穿整个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形式多样,有使节往来、宗教往来、艺术交流等多种形式。【随堂演练热考命题对接】[练·教材改编题]1.D2.C[材料中“提倡学古文,习古道,特别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说明韩愈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学玻璃的残余应力分析考核试卷
- 营养知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货运火车站物流设备维护保养与故障排除考核试卷
- 木材加工在建筑维护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矿物加工与无机盐生产考核试卷
- 连续搬运设备数字化设计与仿真考核试卷
- 图书馆绿色建筑设计考核试卷
- 肥料制造工艺改进与新农村建设研究考核试卷
- 医院药剂辅助人员药品研发与知识产权运营合同
- 电商店铺代运营及供应链管理服务协议
- 儿科规培出科小结通用
- 甘肃麻辣烫介绍
- 暴雨天气注意安全课件
- 天然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 供电公司隐患排查总结报告
- 《揭开货币神秘面纱》课件
-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练习题
- 系统云迁移方案
- 山东省医院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细则
- HSK六级真题与答案下载(第一套)
- 工程量确认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