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讲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_第1页
第34讲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_第2页
第34讲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_第3页
第34讲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_第4页
第34讲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4讲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程标准重要考点1.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2.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及意义2.苏俄(联)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政策与实践的结果及意义知识点一从列宁主义的形成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列宁主义的形成(1)条件经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产业工人组织1898年,俄国宣告成立

思想1900年,列宁创办《》,宣传马克思主义

(2)确立: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即列宁主义)。

(3)内容帝国主义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国情认识俄国是“的一环”

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专政理论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意义①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②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③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相结合的产物。

2.十月革命的胜利(1)历程政权并存胜利后,出现了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指明方向1917年4月,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占领冬宫1917年11月7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成立政权1917年11月8日,成立,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2)意义①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领导的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②打击了对世界的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③两种社会制度的,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读思学用1.必背——重要结论①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2.必知——易错易混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其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3.必考——核心概念①列宁主义: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②布尔什维克:俄文音译,意为多数派。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形成的拥护列宁的多数派政党组织,称“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主义即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思想。4.必练——教材边角①列宁说:“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摘自教材P92“史料阅读”)为什么?试答

②1917年2月,俄国首都彼得格勒面包供应短缺,食品价格猛涨,工人和市民举行罢工抗议。3月8日,示威人群走上街头,革命爆发。(摘自教材P92“历史纵横”)这次革命的结果是什么?试答

知识点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时间1918年夏内容实行,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作用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时间1921年3月内容①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②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作用稳定和恢复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苏联模式(1)背景①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②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上台。(2)措施:苏联先后实施“”和“农业集体化”。

(3)结果: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4)特点①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计划体制。

②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5)意义积极性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巨大的国际声誉

消极性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读思学用1.必背——重要结论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导致了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②列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④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也带来了许多问题。2.必知——易错易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制,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必练——教材边角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一部小说。(摘自教材P94“历史纵横”)他描绘了苏俄(联)哪一时期的社会画面?试答

②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摘自教材P96“学习拓展”)“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什么?试答

主题一理想变现实——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3年5考]考点三年考情创新示例2026高考命题预测列宁主义2024·北京卷:考查列宁主义的内容(1)热考主题: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特点、意义(2)角度预测:①创设情境,考查十月革命的原因、影响②从不同视角考查列宁的理论探索2022·浙江卷:考查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与探索十月革命2024·新课标卷:考查十月革命胜利的组织基础2024·北京卷:以列宁主义考查十月革命的特点2024·湖南卷:以威尔逊的言论为视角,考查十月革命的意义视角1史料证史——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史料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人民继承着1905年的传统),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列宁选集》思考根据史料,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客观原因。试答

视角2史料证史——十月革命的特点史料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列宁选集》第三卷思考根据史料,指出列宁的革命策略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答

视角3问题探史——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史料俄国革命已经过去100年。从导致沙皇俄国崩溃的二月革命发展到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掌握权力的十月革命,应如何评价这一系列动摇全球的大事件呢?在迎来100周年节点之际,全球掀起了讨论热潮。俄罗斯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的舆论调查显示,52%的受访者认为尼古拉二世给俄罗斯带来好影响,而列宁为46%,两人基本不相上下。由于舆论分成两派,俄罗斯政府难以对革命100周年明确表达立场。——摘编自2017年6月《环球时报》思考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十月革命是“动摇全球的大事件”?试答

1.历史解释——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2)从革命的道路看:由中心城市起义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方式。2.唯物史观——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1)从世界历史看,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2)从俄国的现代化看,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为俄国社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3)从民族解放运动看,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为全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新的道路。(4)从对中国的影响看,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主题二创新实践——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3年7考]高考对本主题的考查比较多,利用文献资料、表格、地图、社会现象等情境,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特点及意义。考点三年考情创新示例2026高考命题预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022·湖南卷:以学者的观点为视角,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1)热考主题: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2)角度预测:①通过设置多种情境,考查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②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2023·浙江卷:以油画《农民代表访问列宁》为视角,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2024·浙江卷:以张闻天的一篇译文为切入,考查新经济政策2022·广东卷:以列宁的观点为视角,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斯大林模式2023·河北卷:以国际计划编制问题代表大会为切入,考查苏联模式的影响2022·天津卷:以全苏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为视角,考查苏联模式视角1史料证史——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史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一种非常态的经济体制的表现,它的提出和推行是与战争形势和物资严重短缺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显背离了经济规律,它仍然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即作为“战时经济”的合理性。——摘编自余伟民、郑寅达《世界通史(第三编)》史料二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苏]列宁《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思考(1)依据史料一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答

(2)依据史料二,指出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试答

视角2学者研究——苏联模式的特点及评价史料就苏联模式本质而言,它是在俄国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为回应以西方文明为基础的西方现代化挑战……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模式……苏联模式是落后国家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以10多年时间就初步实现了经济上的现代化,即工业化,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凭借这一成就,苏联模式在当时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很长时期内,苏联模式被很多落后国家的人民当作振兴国家和民族的样板。——摘编自陈怡《斯大林模式与执政党的现代化》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概括苏联模式的历史影响。试答

1.唯物史观——多角度认识新经济政策(1)从核心内容看:新经济政策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从阶级关系看:新经济政策在于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巩固工农联盟。(3)从经济制度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之后,对多种所有制形式采取的特殊政策,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层次经济结构。(4)从战略策略看:新经济政策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道路失败后所作出的战略退却,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从直接过渡向间接过渡的转变。(5)从社会发展道路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径,即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唯物史观——“苏联模式”的影响(1)从积极方面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是一种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的初步尝试,它使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工业强国,为其二战期间的斗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对保证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2)从消极方面看,由于这种模式的经济体制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不断下降;党的干部和机关特殊化和官僚化日趋严重,越来越脱离群众;最终也成为制约苏联发展的主要因素和苏联最终解体的重要原因。【练·教材改编题】1.[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92“史料阅读”改编]列宁说:“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据此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布尔什维主义从思潮发展为政党B.布尔什维主义是列宁的个人思想C.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903年D.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成立于1903年2.[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92“历史纵横”改编]1917年初的俄国,物资供应短缺,物价飞涨,各地工人和市民的罢工抗议不断,“和平、面包和土地”成为俄国社会民众迫切的共同要求。这表明当时的俄国()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B.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C.推翻资产阶级是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D.通货膨胀加剧了人民困苦3.[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96“问题探究”改编]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指出:“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该记者意在强调()A.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新道路B.二月革命摧毁了资本主义旧制度C.布尔什维克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D.顺应民心民意是革命成功的关键4.[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94“学思之窗”改编]列宁在《论粮食税》中写道: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这说明列宁认为()A.这是适应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B.这个政策可以适合任何一个国家C.必须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苏联靠新经济政策实现了工业化5.[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96“学习拓展”改编]邓小平在《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中说道:“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认为“列宁比较好的思路”是()A.用无产阶级国家命令进行产品分配B.适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现逐步过渡C.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快速实现工业化D.加大政府在公共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6.[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96“学习拓展”改编]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谈道:“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这体现了苏联()A.极度排斥市场经济 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科技发展相对落后 D.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练·高考真题】1.(2024·新课标卷,34)1917年10月8日,新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成立,由13名布尔什维克、6名社会革命党人和3名孟什维克组成,布尔什维克党人当选为苏维埃主席。在莫斯科等大城市的苏维埃中,布尔什维克党人也取得了主导地位。这()A.表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B.奠定了十月革命胜利的组织基础C.加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D.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取代临时政府2.(2024·河北高考,15)苏俄曾发布指令规定:“农业合作社……有权在国内出售和交换自己生产的以及本社社员生产的农产品,拥有必需的农具和材料,开办加工和销售农产品的作坊、工厂以及其他经济企业。”据此可知,当时苏俄正在推行()A.农业集体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新经济体制”改革3.(2023·广东高考,15)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变化()A.源自卫国战争需要 B.导致经济比例失衡C.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D.是引入市场竞争的结果4.(2024·江苏高考,14)1930年,苏联《共青团真理报》以“每个工人都需要强壮的肌肉和敏锐的眼睛”为题刊发文章,号召青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在政府鼓励下,成千上万的苏联人学会了射击、游泳、滑雪、跳伞等运动技能。此时,苏联重视体育旨在()A.弥补技术人才的不足B.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C.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D.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34讲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整合教材夯实必备知识】知识点一1.(1)社会民主工党火星报(2)布尔什维主义(3)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资产阶级(4)①社会主义革命②无产阶级革命③俄国革命具体实际2.(1)二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苏维埃政权(2)①无产阶级②帝国主义③并存与竞争必练——教材边角①1903年,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在俄国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②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知识点二1.余粮收集制农民2.粮食税租让制国民经济3.(2)社会主义工业化(4)①指令性(5)卫国战争国民经济必练——教材边角①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的社会画面。②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命题探究提升关键能力】[主题一]视角1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俄国国内危机,沙皇的腐朽统治加速了革命的爆发。视角2由主张和平夺取政权到通过革命武装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视角3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对国际关系格局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主题二]视角1(1)它是特定环境下的非常措施,适应了战争的需要,是必需的;但不适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在无产阶级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视角2基本特征: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以工业化为核心,优先发展重工业。历史影响: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家工业化;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提供借鉴;为落后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提供样板;积累一系列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随堂演练热考命题对接】[练·教材改编题]1.D[“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实际上是强调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是1903年成立的,故选D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布尔什维主义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排除B项;C项信息材料不能体现,排除。]2.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初的俄国,由于“一战”的影响,俄国社会的物资供应短缺,物价飞涨,各地工人和市民的罢工抗议不断,这为之后的“二月革命”提供了条件,说明俄国社会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A项正确。]3.D[据材料“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可知,美国记者认为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是发动了广大的人民群众,顺应了民意的结果,D项正确。]4.A[据“‘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可知,列宁强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和经济破坏的特殊背景下采取的特殊政策,故选A项;“战时共产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