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训练8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分值:75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5·湖南长沙多校联考高三测试)公元961年,宋太祖下诏要求藩镇提升精锐兵士的等级,藩镇精锐兵士越多,便可自留更多财税。广大藩镇节度使积极响应,登记了大量精锐兵士。宋太祖此举意在()A.为削藩镇军力做准备 B.谋求与藩镇达成妥协C.应对巨大的边防压力 D.解决中央冗兵的问题2.(2025·江西省重点高中高三大联考)北宋时,中枢政务决策与运行机构大体分为主管民政之中书门下与主管军政之枢密院,二者分掌文武大政。南宋初期,中枢机构出现了三省副相与枢密院副长官长期互相兼任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A.军事形势的紧张 B.冗官现象的加剧C.君主权力的扩大 D.决策机制的异化3.(2025·河南开封模拟)宋太祖将二十余万禁军的一半部署在京师,其余一半分散到外地驻扎;驻屯京师的禁军和驻扎外地的禁军经常调动,轮流换防;军队将领也须经常更换。这些举措()A.分散了中枢机构的权力 B.体现了崇文抑武C.遏制了藩镇势力的坐大 D.强化了中央集权4.(2025·湖南长沙模拟)宋真宗时期,王禹偁上疏提到:“臣本鲁人,占籍济上,未及第时,一州止有刺史一人、司户一人,当时未尝阙事。自后有团练推官一人,太平兴国中,增置通判、副使、判官、推官,而监酒、榷税算又增四员。曹官之外,更益司理。”材料意在强调当时北宋()A.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B.地方事务日益繁杂C.官僚体系庞大臃肿 D.行政官员相互制约5.(2025·广东深圳模拟)北宋设置了许多路级机构,主要有转运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和提点刑狱司等。四司中的转运司又称“漕司”,主管一路的财政;安抚司又称“帅司”,主管一路的军政,除安抚司外,其余统称“监司”。此外,各司都有一个职能,即分别监察本路官员,又彼此监督,互不统摄。这说明宋初体制的特点是()A.事权分化,集权加强 B.军权独立,形成割据C.军政统一,效率提升 D.吸取教训,崇文抑武6.(2025·福建厦门模拟)如图为北宋粮食运输示意图。据此可推知,北宋()A.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 B.朝廷赋税主要来自江南地区C.西北边防面临着严峻压力 D.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较为兴盛7.(2025·北京海淀区模拟)王安石在变法中推行募役法,其原则是“计产赋钱,募民代役”,政府宣布老百姓交纳免役钱后即免除充当差役的负担。同时规定原来不必承担差役的官户等,都要按照免役钱定额的半数交纳“助役钱”。募役法的推行,意在()A.增加财政收入,均平赋役 B.强化人身控制,稳固统治C.抑制土地兼并,发展生产 D.限制高利借贷,缓和矛盾8.(2025·云南昆明模拟)宋神宗问唐代河北州县设置,安石曰:“唐时或是藩镇欲张虚名,纵唐州县亦不足问,但计方今利害何如尔。”他主持变法期间,政府对地方行政区进行了调整,河北西路撤去19个县。这说明北宋中央政府()A.并未实行崇文抑武政策 B.认为社会伦理纲常失序C.治国理念发生剧烈变动 D.力图改变积贫积弱局面9.(2025·山东聊城模拟)自中唐以后,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一旦占据广大中原农耕区甚或入主全国,便会立刻将都城迁至北京,或将北京作为陪都。这种做法主要是基于,北京()A.具有独特优越的战略价值 B.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C.是南北漕运海运的集成端 D.是中原农耕文明的代表地10.(2025·福建福州模拟)据《辽史·太宗本纪》载:辽太宗在消灭后晋时,凡“诸司僚吏、嫔御、宦寺、方技、百工、图籍、历象、石经、铜人、明堂刻漏、太常乐谱、诸宫县、卤簿、法物及铠仗,悉送上京”。这一举措有助于()A.促进区域文明的发展 B.消除民族差异的界限C.改变文化中心的分布 D.推动区域文化的统一11.(2025·辽宁锦州模拟)辽政权在其统治区域内,在契丹以及其他草原民族居住地实行部族制,设节度使管理。在汉人和渤海人居住地设置州县。这是因为()A.草原民族居住地区不适合设立州县 B.吸取了唐代设立节度使的经验教训C.因俗而治更有利于维护辽的统治 D.辽政权统治下民族问题较为严重12.(2025·山东青岛高三调研)近年来,史学研究者通过对《辽史·百官志》编纂过程的研究,提出元修《辽史·百官志》主体骨架和核心条目改编自《亡辽录》所载辽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南面官”“北面官”体系,而历来被深信不疑的“南北面官制”概念可能存在很大漏洞。这反映出()A.辽代未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 B.元代编纂的史书缺乏可信度C.新研究有助于深化历史认知 D.史料是史实重现的唯一依据13.(2025·江苏徐州模拟)金朝进入中原后,统治者以华夏正统自居,奉行尊孔崇儒政策,宣扬“四海之内,皆朕臣子”;同时又禁“女真人改称汉姓,学南人衣装”,保持女真骑射传统。这些举措()A.意在缓和与南宋的对立 B.形成了南北分治的格局C.推动了华夏认同的深化 D.阻碍了女真族的封建化14.(2025·湖北省百校大联考)金代初年,朝政由皇帝和少数国相级别的贵族共同讨论决定。金熙宗时期,改前殿听政为主要奏事方式:皇帝前殿听取奏事官对军国大事的跪奏,陪奏官则陪奏待命。这一调整()A.保证了政治稳定运行 B.强化了皇帝的政治权威C.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 D.减少了政府决策的失误15.(2025·安徽合肥高三段考)藏文史料《汉藏史集》认为,吐蕃地区相当于元朝的“第十一个行省”。元廷在吐蕃地区执行较全面的清查户口、收取赋税、驻守军队、建立官府、设置驿传等治理工作。这体现出元代()A.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 B.民族间的隔阂得以消除C.民族习俗的日益趋同 D.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16.(2025·江西南昌调研)元世祖于中统元年(1260年)设立燕京行省,总领汉地政务,1262年该行省并入中书省。忽必烈设十路隶属中书省的宣抚司,由中书省官员出任其长官,于是复有行省的设置,先后有了西夏中兴、北京等行省。这时的行省多是为统一指挥军队作战而设的。可见,这一时期行省的特征是()A.职权明确、军事控制 B.中央外派、遇事而设C.制度完善、效率甚高 D.央地分权、羁縻地方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7分。17.(2025·江西九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朝“积弱”之说本自宋人,也是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较为一致的看法。当代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宋与辽夏金元历次大型战役胜败统计类型进攻型战争防御型战争结果失败成功失败成功宋辽战争3次0次2次6次宋夏战争6次0次0次2次宋金战争2次3次5次2次宋元战争0次0次8次6次——据李华瑞《宋朝“积弱”说再认识》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久以来宋朝“积弱”说流行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在研究历史问题时应坚持哪些原则。(5分)18.(2024·甘肃高考,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辽朝设南、北面官,太祖将皇族分为近亲组成的南面与远亲组成的北面,并任命南、北府宰相。太宗令北面官穿契丹服装,南面官着汉式服装。南、北面并非严格按地理划分,北面官掌治契丹与诸部,不管他们生活在哪里;南面官掌治汉人。世宗正式确立按地域划分的南、北两套职官系统,南面包括汉人与渤海人居住的南部和东部地区,北面为契丹及其属部居住的地区。北面官本质上是部落领袖的私人扈从,南面官相比更加成熟,模仿了唐和五代的官制。——摘编自《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材料二西夏职官建置,大多效仿宋朝。朝贺礼仪,杂用唐、宋制度。李元昊仿宋置尚书令,设十六司,官制渐备。毅宗李谅祚设各部尚书、侍郎、南北宣徽使及中书学士等官,增设昂聂、昂星、谟个、阿泥等本族官号。——摘编自《宋史·夏国传》等材料三天会四年,建尚书省,遂有三省之制。至熙宗颁新官制及换官格,除拜内外官,始定勋封食邑入衔,而后其制定。然大率皆循辽、宋之旧。——《金史·百官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辽代职官制度的发展历程。(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辽夏金职官制度的共同特点及其意义。(9分)训练8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1.A[由“藩镇节度使积极响应,登记了大量精锐兵士”和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方面的表现可得,藩镇登记自身的精锐之士,就为宋太祖将地方军队中的精锐之士编入禁军做了准备,所以等于为削藩镇军力做准备,故选A项;宋太祖上述举措意在削弱藩镇的军事力量,并未与藩镇达成妥协,排除B项;宋太祖即位之初,并未面临巨大的边防压力,排除C项;冗兵问题是在北宋中期出现的,排除D项。]2.A[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南宋初期中枢机构出现了三省副相与枢密院副长官长期互相兼任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与北宋相比,南宋边境形势更为紧张,特别是面临金军南下的威胁,为了更好地应对前线的战事,提高行政效率,使得南宋出现了行政权、财政权和军权相互兼任的情况,故选A项。]3.D[据材料“经常调动,轮流换防”“军队将领也须经常更换”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举措是为了达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效果,从而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选D项。]4.C[由“一州止有刺史一人、司户一人,当时未尝阙事”到“自后有团练推官一人……曹官之外,更益司理”可知,当时北宋增加了相当多的官职,这是想强调北宋时期官僚体系庞大臃肿,故选C项。]5.A[据材料“各司都有一个职能,即分别监察本路官员,又彼此监督,互不统摄”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实行地方分权,而且各部门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和制约,这体现了事权分化的特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A项。]6.C[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北宋粮食运输的主要方向是向北方,特别是西北方向,结合所学可知,在西北地区,有辽、西夏少数民族政权,其不断骚扰北宋,北宋西北边防压力大,需要更多的粮食来保证军事需求,故选C项;北宋的政治中心在东京,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正在进行,南宋才完成南移,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显示的粮食主要来自中原和江淮地区,并非江南地区,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仅是“北宋粮食运输”概况,与“长途贩运较为兴盛”不等同,排除D项。]7.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王安石变法后,原有差役由民户按户等分摊经费,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官户等缴纳的助役钱属于新增的额外收入,由此可得王安石此举旨在增加财政收入,故选A项。]8.D[根据材料“唐时或是藩镇欲张虚名”“河北西路撤去19个县”可知,唐朝时河北州县较多,王安石变法期间撤去19个县,有利于减少冗官,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和控制,反映了北宋政府力图对积贫积弱局面进行改变,故选D项;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建立后,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实行了崇文抑武的方针,排除A项;材料“河北西路撤去19个县”反映了北宋政府对地方政区的调整,与社会伦理纲常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北宋统治者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地方政区与这一目的并不冲突,无法说明其治国理念的变动,排除C项。]9.A[据所学可知,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游牧民族的发源地都位于中国边疆地区,一旦它们占据广大中原农耕区甚或入主全国,“便会立刻将都城迁至北京,或将北京作为陪都”,这是因为北京的战略地位(“进可攻,退可守”)比较重要,故选A项。]10.A[材料表明,当契丹族凭着劲弓强弩进入中原农耕区后,汉文化的君臣秩序、伦理观念、文物制度、礼仪习俗乃至于审美情趣等,都以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力逐渐征服这些征服者,从而促进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逐渐走向深层的“汉化”,故A项正确。民族差异客观存在,经济文化交流可以淡化但不可能消除民族差异,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汉文化的北移,但文化中心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而南移,相对而言文化中心仍在南方,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契丹族对汉文化的认同,而非统一北方文化,D项错误。]11.C[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辽在草原民族居住地区设立了节度使,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民族问题严重,排除D项。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民族采用不同的治理方式,使得各民族分布的地区都能获得发展和更好的治理,这有利于维护其统治,故选C项。]12.C[史学研究者通过对《辽史·百官志》编纂过程的研究,提出新观点,质疑了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南北面官制”概念。这表明新的研究能够打破传统认知,有助于人们从新的角度去认识辽代的官制,深化对辽代历史的理解,故选C项。]13.C[根据材料可知,少数民族政权金进入中原后,统治者强调华夏正统的同时又允许保留少数民族的特色,说明其具有较大的政治格局,少数民族和汉族和而不同,推动了华夏认同意识的深化,故选C项。]14.B[从共同讨论决定到皇帝单独听取奏事,这一变化明显加强了皇帝在决策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从而强化了皇帝的政治权威,故选B项;皇帝直接听取奏事可能增强决策的集中性,但仅凭这一点并不能直接保证政治的稳定运行,因为政治稳定涉及多方面因素,排除A项;文化素养的提升通常与教育、文化政策、官员选拔制度等因素有关,而与皇帝听取奏事的方式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决策的正确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信息的准确性、皇帝的判断力、官员的建议质量等。仅凭皇帝听取奏事的方式改变,并不能直接减少政府决策的失误,排除D项。]15.D[元廷在吐蕃地区执行较全面的清查户口、收取赋税、驻守军队、建立官府、设置驿传等治理工作,这相当于在吐蕃地区行使行省的各项职权,体现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故选D项;题干所述为元朝对吐蕃地区的有效治理,与华夏认同观念不是同一范畴,排除A项;题干所述为元朝对吐蕃地区实行有效治理,并未体现民族间的关系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营养师职业资格考试专项训练:营养师职业素养与沟通能力
- 民法典普法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Python项目管理专项训练试卷 技能提升
-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试题山西省怀仁市重点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会理县第一中学2026届化学高三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王利明民法总论课件
- 天津市蓟州等部分区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校园食堂设备维护与食品安全管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智能化车位租赁与增值服务综合管理协议
- 2025年保安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专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废气处理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麻醉师进修汇报
- 基坑监测评审汇报
- 2025-2026年秋季学期各周国旗下讲话安排表+2025-2026学年上学期升旗仪式演讲主题安排表
- 物业公司电瓶车管理制度
- GB/T 45875-2025精细陶瓷自然烧结条件下陶瓷粉体致密性的测定
- 肺占位性病变护理查房
- 中药足浴课件
- 广告创意与用户体验-第3篇-洞察阐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