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应用方案TOC\o"1-2"\h\u25582第一章引言 3170591.1研究背景 3112101.2研究意义 327971.3内容安排 324171第二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技术概述,主要介绍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43887第三章:农作物生长环境调控技术概述,主要介绍农作物生长环境调控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416734第四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体系构建,重点分析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集成与应用。 419146第五章:典型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应用案例,以几种主要农作物为例,介绍其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应用。 417993第六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分析该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的效果。 425977第七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探讨如何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推广与应用该技术。 42070第八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发展前景与挑战,分析该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 416422第九章:结论与展望,总结本书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研究提出展望。 45869第二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技术 4147522.1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4124482.2光照监测技术 4291222.3温湿度监测技术 5127112.4土壤监测技术 518183第三章农作物生长环境调控技术 5109863.1环境调控技术概述 5270493.2光照调控技术 6109813.2.1光照强度的调控 6309003.2.2光照时长的调控 6319843.2.3光照质量的调控 61823.3温湿度调控技术 6306313.3.1温度调控 6125343.3.2湿度调控 6316983.4土壤调控技术 68543.4.1土壤水分调控 638913.4.2土壤养分调控 7133873.4.3土壤结构调控 76953第四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集成 750074.1系统集成概述 7217704.2硬件系统设计 7152324.2.1传感器 7180754.2.2数据采集卡 7277144.2.3通信模块 7243464.2.4执行器 8289544.3软件系统设计 8311494.3.1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 8270534.3.2环境监测模块 8277014.3.3调控策略模块 8240534.3.4人机交互模块 825214.4系统集成测试 831539第五章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978745.1数据采集技术 923475.2数据传输技术 9222415.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1025184第六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10204036.1案例一:小麦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 10202796.1.1项目背景 10218586.1.2技术应用 10253846.1.3应用效果 1035116.2案例二:水稻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 11134036.2.1项目背景 11101566.2.2技术应用 11187996.2.3应用效果 1173446.3案例三:蔬菜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 11138876.3.1项目背景 11145456.3.2技术应用 12265756.3.3应用效果 122407第七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12247947.1投资成本分析 1235807.2运营成本分析 12295897.3经济效益评价 139598第八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环境效益分析 14109018.1节能减排效益 14169008.2生态环境保护效益 14251008.3农药减量效益 1532679第九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5234709.1技术推广策略 15243859.1.1建立健全推广体系 15110079.1.2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15112849.1.3开展技术培训与宣传 1512439.1.4实施项目示范与推广 1529759.2技术应用模式 1652419.2.1集成技术应用模式 16289759.2.2模块化技术应用模式 16187379.2.3个性化技术应用模式 16150889.3政策支持与扶持 16275999.3.1完善政策体系 16114029.3.2加大资金投入 16325799.3.3优化推广环境 16234319.3.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620448第十章结论与展望 16104910.1研究结论 162804610.2研究不足 171254610.3研究展望 17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作物生产已经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但是受气候变化、土壤退化、水资源短缺等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生长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开展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业技术不断涌现。其中,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作为一种高效、智能的农业管理手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该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对环境因子进行调控,为农作物生长创造最佳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1.2研究意义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通过实时监测与调控农作物生长环境,为农作物提供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养分等条件,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过量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3)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农业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4)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提高农业经济效益。1.3内容安排本书共分为九章,以下为各章内容安排:第二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技术概述,主要介绍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发展趋势。第三章:农作物生长环境调控技术概述,主要介绍农作物生长环境调控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发展趋势。第四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体系构建,重点分析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集成与应用。第五章:典型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应用案例,以几种主要农作物为例,介绍其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应用。第六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分析该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的效果。第七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探讨如何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推广与应用该技术。第八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发展前景与挑战,分析该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第九章:结论与展望,总结本书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研究提出展望。第二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技术2.1环境监测技术概述环境监测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农民及时了解作物生长环境的变化,为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光照、温湿度、土壤等方面的监测。2.2光照监测技术光照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光照监测技术旨在实时获取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长等信息。目前光照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光照强度监测:通过使用光照强度传感器,实时测量太阳辐射强度,为作物生长提供光照数据。(2)光照时长监测:通过光敏传感器,监测光照时间的长短,以判断作物光照是否充足。(3)光照分布监测:利用光学仪器,对农作物生长区域的光照分布进行监测,分析光照均匀性。2.3温湿度监测技术温湿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温湿度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温度监测: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温度,为调控提供依据。(2)湿度监测:通过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湿度,以判断土壤水分状况。(3)温湿度耦合监测:通过温湿度耦合传感器,同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提高调控精度。2.4土壤监测技术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土壤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土壤水分监测:通过土壤水分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含量,为灌溉提供依据。(2)土壤温度监测:通过土壤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温度,分析土壤热量状况。(3)土壤肥力监测:通过土壤肥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为施肥提供参考。(4)土壤质地监测:通过土壤质地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颗粒组成,分析土壤质地。(5)土壤病虫害监测:通过病虫害监测仪器,实时监测土壤中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通过以上土壤监测技术,可以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全面、准确的土壤环境数据,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第三章农作物生长环境调控技术3.1环境调控技术概述环境调控技术是指通过对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的光、温湿度、土壤等关键因素进行监测与调控,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优化,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环境调控技术主要包括光照调控、温湿度调控、土壤调控等方面,这些技术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于农作物的生长过程。3.2光照调控技术光照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光照调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2.1光照强度的调控通过遮阳网、反光膜等材料对光照强度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作物对光照强度的需求。在光照强度较低的地区,可以采用补光设备如LED植物灯等进行人工补光。3.2.2光照时长的调控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光照需求,合理调整光照时长。在自然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人工光源进行补光,保证作物充分吸收光能。3.2.3光照质量的调控通过选用合适的光源,改善光照质量,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例如,采用LED植物灯对蓝光、红光等光谱进行优化,以满足不同作物对光谱的需求。3.3温湿度调控技术温湿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温湿度调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3.1温度调控通过通风、遮阳、加温、降温等措施,使作物生长环境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在低温季节,可以采用温室、大棚等设施进行保温;在高温季节,可以通过喷水、遮阳等方式降低温度。3.3.2湿度调控通过喷水、通风、加湿、除湿等措施,使作物生长环境湿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在干旱季节,可以通过喷水、加湿器等方式增加湿度;在潮湿季节,可以通过除湿器、通风等方式降低湿度。3.4土壤调控技术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土壤调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4.1土壤水分调控通过灌溉、排水等措施,保持土壤水分在适宜范围内。在干旱地区,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湿润地区,要注意排水防涝,防止土壤湿度过大。3.4.2土壤养分调控通过施肥、土壤改良等措施,保证土壤养分供应。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3.4.3土壤结构调控通过深翻、松土、镇压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孔隙度、通气性和保水性。同时注意防治土壤侵蚀、盐碱化等土壤质量问题。通过对光照、温湿度、土壤等关键环境因素的调控,可以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佳环境条件,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在实施环境调控技术时,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作物种类和生长需求,合理选择和运用各项技术。第四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集成4.1系统集成概述本章主要阐述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的集成设计。系统集成是将各个独立的子系统通过技术手段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实现农作物生长环境的高效监测与调控。本系统主要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通过两者的紧密结合,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分析和调控。4.2硬件系统设计硬件系统是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的基础,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卡、通信模块、执行器等部分。4.2.1传感器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含水量等。根据不同参数的监测需求,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4.2.2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卡用于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采集卡应具备足够的采样速率和分辨率,以满足监测精度的要求。4.2.3通信模块通信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监控中心,同时接收监控中心下发的调控指令。通信模块可以选择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根据实际需求和环境条件进行选择。4.2.4执行器执行器根据监控中心的调控指令,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调节,如调节灌溉系统、通风系统等。4.3软件系统设计软件系统是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环境监测模块、调控策略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等。4.3.1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传感器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数据滤波、数据压缩等,以满足后续分析和调控的需要。4.3.2环境监测模块环境监测模块根据实时采集到的数据,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监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的实时显示和历史数据查询。4.3.3调控策略模块调控策略模块根据环境监测模块的数据,制定相应的调控策略,如灌溉策略、通风策略等,以保证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稳定和优化。4.3.4人机交互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用于实现用户与系统的交互,包括系统参数设置、数据查询、调控指令下发等功能。4.4系统集成测试系统集成测试是对整个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的功能和功能进行验证。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传感器测试:验证传感器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数据采集卡测试:验证数据采集卡对传感器信号的转换和传输功能。(3)通信模块测试:验证通信模块在不同环境下的通信效果。(4)执行器测试:验证执行器对调控指令的响应和执行效果。(5)软件系统测试:验证软件系统各模块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通过系统集成测试,保证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第五章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5.1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是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中的基础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实时获取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的各类参数。数据采集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卡技术以及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等。传感器技术是数据采集技术的核心,其通过将环境中的物理量转换为可处理的电信号,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目前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具有高精度、低功耗、小型化等特点,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的需求。数据采集卡技术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存储和传输的关键设备。数据采集卡具备多通道、高速采样、高分辨率等优点,能够实现对多个环境参数的同时采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数据采集技术,其通过在农作物生长环境中布置大量低功耗、低成本、低复杂度的无线传感器,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具有部署灵活、扩展性强、易于维护等优点,逐渐成为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5.2数据传输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是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中连接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数据传输技术主要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有线传输方式包括光纤通信、电缆通信等,其优点是传输速度快、稳定性好,但部署成本高、扩展性较差。在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中,有线传输方式主要适用于距离较短、环境相对稳定的场合。无线传输方式包括WiFi、蓝牙、ZigBee、LoRa等,其优点是部署灵活、扩展性强、成本较低,但传输速度相对较慢、稳定性较差。在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中,无线传输方式适用于距离较远、环境复杂多变的场合。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可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技术,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安全、可靠、高效。5.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是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调控决策提供依据。数据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等。数据清洗是通过去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等方式,提高数据质量;数据预处理是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归一化等处理,便于后续分析;数据存储是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便于长时间保存和查询。数据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统计分析是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挖掘数据的基本特征;机器学习是通过训练算法,实现对数据的分类、回归等任务;深度学习是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预测。通过对农作物生长环境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可以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预测和调控,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优化方案。第六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6.1案例一:小麦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6.1.1项目背景我国是世界上小麦主产国之一,小麦产量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某地区开展了小麦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6.1.2技术应用本项目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农业气象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小麦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具体措施如下:(1)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小麦田块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2)运用农业气象技术,预测小麦生长期间的气候变化,为调控提供依据。(3)采用智能调控系统,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整灌溉、施肥、遮阳等农业措施,保证小麦生长环境处于最佳状态。6.1.3应用效果通过本项目实施,小麦生长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高。具体表现在:(1)土壤水分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避免了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小麦生长的影响。(2)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得到合理调控,有利于小麦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进行。(3)光照强度得到合理控制,有利于小麦生长和籽粒饱满。6.2案例二:水稻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6.2.1项目背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保障水稻生长环境对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某地区开展了水稻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6.2.2技术应用本项目采用与小麦案例类似的技术手段,对水稻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具体措施如下:(1)实时监测水稻田块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2)预测水稻生长期间的气候变化,为调控提供依据。(3)采用智能调控系统,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整灌溉、施肥、遮阳等农业措施。6.2.3应用效果通过本项目实施,水稻生长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高。具体表现在:(1)土壤水分保持在适宜范围内,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2)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得到合理调控,有利于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进行。(3)光照强度得到合理控制,有利于水稻生长和籽粒饱满。6.3案例三:蔬菜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6.3.1项目背景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保障蔬菜生长环境对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某地区开展了蔬菜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6.3.2技术应用本项目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对蔬菜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1)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蔬菜大棚内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2)运用农业气象技术,预测蔬菜生长期间的气候变化,为调控提供依据。(3)采用智能调控系统,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整灌溉、施肥、遮阳、通风等农业措施。6.3.3应用效果通过本项目实施,蔬菜生长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高。具体表现在:(1)土壤水分和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有利于蔬菜根系生长。(2)空气湿度得到合理调控,有利于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进行。(3)光照强度得到合理控制,有利于蔬菜生长和营养积累。第七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7.1投资成本分析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投资成本主要包括硬件设备投入、软件系统开发与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1)硬件设备投入: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控制器、通信设备等,其投资成本根据设备类型、品牌及功能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情况下,初期硬件设备投入占总投资成本的比例较大。(2)软件系统开发与升级:软件系统是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决策支持等功能。软件系统开发与升级的费用受开发周期、开发团队规模及功能需求等因素影响。(3)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据中心、通信网络等,其投资成本与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技术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4)人员培训:为保障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有效运行,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人员培训费用包括培训教材、师资、场地等费用。7.2运营成本分析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设备维护、数据传输、系统运行及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费用。(1)设备维护: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控制器等设备的定期检查、维修及更换,其费用与设备功能、使用年限及维护周期等因素有关。(2)数据传输:数据传输费用包括通信设备使用费、网络费用等,与数据传输距离、传输速度及传输量等因素相关。(3)系统运行:系统运行费用主要包括服务器租赁、云服务费用等,与系统规模、功能及使用年限等因素有关。(4)人员管理:包括人员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与人员数量、工作强度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相关。7.3经济效益评价经济效益评价是衡量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投入产出效果的重要指标。以下从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实时监测与调控生长环境,使农作物在最佳生长条件下生长,提高产量。(2)节省农业生产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化肥、农药等资源,降低资源浪费。(3)提高农产品品质: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有助于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增加市场竞争力。(2)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农业产值。(2)增加农民就业机会: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定数量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3)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3)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实时监测与调控,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保障农产品安全: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食品安全。(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环境污染,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第八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环境效益分析8.1节能减排效益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节能减排已成为农业生产中关注的重点问题。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应用,对节能减排具有显著的效益。该技术能够精确控制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降低了能源消耗。例如,通过合理调控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可降低空调和加湿设备的使用频率,从而减少能源消耗。监测与调控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据统计,应用该技术后,每亩农作物可节省化肥使用量约10%,减少农药使用量约20%。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还能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例如,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生产生物有机肥,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8.2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应用,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显著效益。该技术有助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降低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板结、水源富营养化和大气污染等问题,影响生态环境质量。通过监测与调控技术,可以精确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压力。监测与调控技术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调控农作物生长环境,有利于各类生物的生长和繁衍,维护生态平衡。例如,通过调控温室内的湿度,可以为昆虫等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8.3农药减量效益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带来以下效益:减少农药使用量有助于降低农药残留风险,保障食品安全。过量使用农药会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增加,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通过监测与调控技术,可以精确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风险。减少农药使用量有助于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农药残留会导致土壤、水源和空气污染,影响生态环境质量。降低农药使用量,有助于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使用量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通过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第九章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9.1技术推广策略9.1.1建立健全推广体系为保障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顺利推广,需建立健全的技术推广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合作组织等多方参与,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推广网络。9.1.2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创新。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研发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作物需求的技术产品,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9.1.3开展技术培训与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演示、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同时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开展宣传,扩大技术影响力。9.1.4实施项目示范与推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和作物,开展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的项目示范,以实际效果引导农民广泛应用。在项目示范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推广范围。9.2技术应用模式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智慧方案驱动水务智慧浙江和达科技
- 2024年振动传感器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保健按摩师合集复习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新八省卷02)(全解全析)
- 职业资格-拍卖师真题库-1
- 2025年工程法规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新入党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银行信贷考试试题及答案
- 防旱抗旱面试题及答案
- iq测试题及答案
- GB/T 33289-2016馆藏砖石文物保护修复记录规范
- GB/T 2506-2005船用搭焊钢法兰
- GB/T 15256-2014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多试样法)
- 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件-10.爱心的传递者-部编版(25张)课件
- GB/T 1095-2003平键键槽的剖面尺寸
- 婴幼儿食品领域:贝因美企业组织结构及部门职责
-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省赛一等奖
- 人工智能的诞生简述课件
- 子宫破裂的护理查房
- 出货检验报告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3章-晶体结构与晶体中的缺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