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pagenumber"pagenumber页,共NUMPAGES"numberofpages"numberofpages页江苏省常熟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物弧线”或曰“人物弧光”,译自英文CharacterArc,在罗伯特·麦基看来,“是人物的路线,是人物本身性格的发展轨迹或是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从出发点到目的地,人的发展和变化将形成一条轨迹”。以成长励志、救赎重生、畸变黑化等为主题的影视作品,既需要展现人物个性,也需要勾勒人物心理变化和性格变化的轨迹,因此人物弧线表现的顺畅完美与否,就决定着人物形象立得住或崩塌,决定着影视叙事的成败。“人物弧线”的理念滥觞于文艺复兴时期,成长于启蒙文学时期,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中日渐成熟,在20世纪被电影人所吸纳,由罗伯特·麦基予以总结后被广泛应用于创作实践和影视批评中,对塑造富有艺术魅力的丰盈人物形象至关重要。在西方文学史上,人物塑造经历了从扁平人物到圆形人物的蜕变。在古希腊时期,《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奥德修斯等英雄形象,其性格往往是刻板定型的。而在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等作品中,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和美狄亚等都是性格鲜明但一成不变的。在文艺复兴时期,作家们开始关注人物性格的流动性。如在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悲剧《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由一个单纯而充满理想的人文主义者,到父亲被杀后由于局势不明,犹豫多疑延宕,及至通过“戏中戏”证实了叔父确是杀父仇人,误杀恋人奥菲莉亚的父亲波罗涅斯,及至恋人自杀,被迫与其兄决斗,中毒临死时杀死仇敌克劳狄斯。哈姆雷特的复仇心路变化,仿佛是一道令人信服的弧线。在此基础上,18世纪德国启蒙主义戏剧理论家菜辛,也认识到了戏剧创作中人物性格流动的意义,《浮士德》等典作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人物形象单一的局面,塑造了半满立体、性格复杂多变的人物形象。至近代,美国戏剧理论家B·贝克曼综合前人理论,在《戏剧动力》中提出了类似于“人物弧线”理论的“动态人物”理论,及至德国“成长小说”以及福斯特“圆形人物”理论的出现,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物弧线”理论的完善。在今天,表现“人物弧线”已是小说家和剧作家们司空见惯的写作技巧。百年电影发展史中,“人物弧线”备受重视,特别是当罗伯特·麦基在1997年出版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对电影弧线做出界定后,是否表现了人物性格发展轨迹或变化,就成为衡量很多作品优秀与否的圭臬。人物弧线的唯一特征就是变化,而性格单一刻板缺乏变化的人物被称为扁平人物。扁平人物几乎是大多数商业类型电影的标配,如《007》和《碟中谍》系列等冒险片、《侏罗纪公园》等恐怖片,主角都是被事件和矛盾冲突推着往前走的扁平人物。而与之相对的圆形人物,强调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可分为静态的圆形人物和有人物弧线的动态的圆形人物。静态的圆形人物尽管性格丰富立体,但在同一部作品中,他的性格基本没有变化,如电影《复仇者联盟》系列中的反派灭霸等。而有弧线的动态圆形人物,指人物随着遭遇的不公际遇与处境而随之发生变化。“文似看山不喜平”,人物的塑造也一样,弧线人物因为性格的峰回路转,从而使故事产生跌宕起伏的叙事魅力。人物弧线变化要有内在联系与逻辑,否则会使人物的弧线流畅性和完整性受损,以致角色行为浮夸失真,剧作叙事线断裂,结构坍塌,成为有硬伤的作品。给人物弧线变化要符合人性遭变的逻辑,真实可信。也就是说,要用充足的铺垫来逐步地表现人物心路历程,细腻而有层次地表现其变化缘由,不能让它一蹴而就。国产现象级作品如《大鱼海棠》《长津湖》等,由于迫使主角性格转化的原因铺垫牵强甚至不足,致使人物弧线顺畅度令人失望而成阿喀琉斯之踵。人物之所以有“弧线”,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复杂多变,在时时刻刻改变和雕塑着人的性格。如《小丑》中小丑由善良纯真变得癫狂残酷,充满暴力和仇恨,就是因为哥谭市冷漠的生存环境、社会的疏离和病态的文化氛围导致他好梦成灰。需要注意的是,人物弧线的变化要与环境影响合辙,恩格斯就提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一现实主义文论的主张。就此而言,影视作品塑造个性突出、有弧线的“圆形人物”,即是对现实环境促使人性变化的展示和描摹。(摘编自杨晓林《影视人物弧线论》)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物弧线”是指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流动轨迹,关系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叙事的成败,是许多优秀作品的标配。B.发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弧线”理念在20世纪被电影人吸纳,经罗伯特·麦基总结,被应用于创作实践和影视批评。C.《大鱼海棠》《长津湖》等作品中人物弧线的顺畅度欠佳,原因是人物弧线的发生变化与环境影响不合拍。D.塑造弧线人物的性格应如创作优秀的文章,弧线人物的性格也应充满变化,让故事跌宕起伏,充满叙事魅力。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专家学者的观点,对“人物弧线”的内涵进行阐释,为后文论述提供了事实论据。B.文章以并列式结构论述“人物弧线”理论的形成过程,让读者见识了文学作品中不多的“鲜活的圆形人物”。C.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来对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进行论述,以凸显“人物弧线”的特征。D.文章结尾通过引述恩格斯的观点,为人物弧线变化需要与环境影响相契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增强了说服力。3.依据文本相关内容,下列选项对教材课文中人物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羽(《鸿门宴》)②小通讯员(《百合花》)③鲁大海(《雷雨》)A.圆形人物:①②③B.圆形人物:①②;扁平人物:③C.圆形人物:①③;扁平人物:②D.圆形人物:②③;扁平人物:①4.为什么说“表现‘人物弧线’已是小说家和剧作家们司空见惯的写作技巧”?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5.“现实生活的复杂多变,在时时刻刻改变和雕塑着人的性格。”请结合《雷雨》中鲁侍萍的性格变化说说该理论的具体体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飞天(节选)海漄崇祯六年,北京。孙元化一死,徐光启在朝中再无牵挂,开始着手将酝酿已久的飞行器设计方案付诸实践。他将制好的轻气用猪脬做成气球储存,尽管保存时间不长,但好在已找到了制备轻气的方法,可以即充即用。考虑到轻气易燃易爆,他寻来工匠,以竹篾编成一个水滴形的巨型竹笼,将数千个轻气球禁锢其中。再以竹笼为骨架,在外层缝上牛皮,制成了一个双层气囊。为防止这巨型气囊飞走,徐光启在气囊四周留有挂钩,通过绳索系于地面,停在后院空地中。到这年入夏之际,徐光启的飞行器终于大功告成,各部分已组装调试完毕,只待试飞了。因飞行器飞行原理来自龙,又以火箭推动,徐光启便将这飞行器命名为“神火飞龙”。徐光启为飞天之梦追寻半生,古稀之年终可得偿所愿,心中快慰,对朝廷里的争斗纠葛更加淡漠,浑然不知自己研制飞行器的行为已被宫中耳目盯上。这日早朝后,崇祯独留下了徐光启。徐光启不闻崇祯发声,正心中疑惑,却听一声脆响,一个卷轴被抛于他面前。“徐光启,你倒与朕说说,这是何物?”崇祯终于开口问道。徐光启连忙捡起卷轴,展开一看——上如巨型水滴,中间略小,下悬吊舱,画的不就是他制造的神火飞龙吗?原来皇帝早已派人暗中监视自己,不但绘下了神火飞龙的图样,还偷偷拿走了一个轻气球,那图样绘制精细,显然耗时不短,自己竞毫无察觉!“回禀陛下,这是臣费数十年光阴研制而成的飞行器,名为神火飞龙。”徐光启如实答道。“神火飞龙?徐光启,你好大的胆子!此奇技淫巧之物,你竟敢妄称为龙!安的是何居心?”崇祯厉喝道。“臣不敢!”徐光启大惊失色,未承想飞行器的名字竟也触到了皇帝逆鳞,自然不可能将命名由来如实相告,便急中生智道:“启禀陛下,这飞行器可载人飞天,同时携带火药数百斤。若大量制造,便可奇袭盛京,于空中将火药投下,不损一兵一卒,即将盛京化为火海。以此扬我大明国威,故称之为神火飞龙。”“徐光启,你可知朕为何非杀孙元化不可?”崇祯目光炯炯,突然问道。“臣……不知。”说到被冤杀的爱徒孙元化,徐光启心中大恸,却不敢在崇祯面前表现出来。“哼,你与孙元化有师徒名分,情义甚笃,在你心里,对朕怕是不满得很吧?朕告诉你,朕最恨不忠之人!”崇祯恨恨说道。“陛下,兵变确因孙元化过失所起,但仅仅因为叛军将他释放就认定其为同党,实在太过冤枉,若是如此,他又何必回京?”徐光启忍不住争辩道。“不久前,孔有德率叛军携火器、船只投降女真,边关局势越发严峻,朕便明白,孙元化没杀错!孙元化所学皆传自你,若不是念你四朝元老,劳苦功高,朕连你也不会放过,你竟然还敢在朕眼皮子底下研制什么神火飞龙?!”崇祯接着说道。话说到这儿,崇祯杀机已露,徐光启飞天之梦尚未完成,便已招来了杀身之祸。想想陶成道和孙元化,如今都已身死名灭,这个世道,容不下他们这等才华横溢、超越时代之人,就连自己追寻一生的飞天,抑或是黄粱一梦?沉默半晌,徐光启迎上崇祯冷厉的目光,说道:“臣死罪,飞天乃臣毕生之梦,如今万事俱备,还望陛下成全。臣保证不将神火飞龙制法流传于世,届时飞抵盛京的除老臣之外,绝无第二人,若是计划失败,臣便引燃火药,断不会让神火飞龙落入敌手,反噬陛下!”“好!徐光启,朕便信你一回,你准备何时动身?”回到府中,徐光启忍痛将自己苦心编写的关于飞行器、龙、轻气、火箭的书稿一一烧毁。他明白,今日为了争得飞天的一线之机,他已经将自己逼上了绝路。后半夜里,他爬上吊舱,转动绞盘,松开空气囊尾部的开口,将它排空后又反向转动绞盘,重新拧紧开口。随后,他挥刀割断了系于地面的绳索,也割断了他与这尘世的最后一丝羁绊。神火飞龙在巨型轻气囊的带动下缓缓升起,熟悉的院落变得越来越小,偌大的北京城在他眼中徐徐展开。他,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终于飞起来了。这一刻,徐光启等待了几十年,这段时间里,利玛窦、孙元化这些能理解他的人相继离开人世,他一个人孤独地走到了最后。他原以为,当这一刻来临之时,自己会欣喜若狂,但此时的他,却出奇的平静,有的只是轻松,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充满了他的心和身体。他总算可以不再理会凡尘俗世中的纷扰,摆脱所有的羁绊,在这无边无际之境中随心畅游。自古以来,人们对天空、对飞翔的向往,就源于此吧?神火飞龙的速度,比他预想的要快。越过山海关之后,便是女真腹地,沿途星罗棋布的要塞,已无狼烟再起,这曾是他和孙元化勉力维护大明的地方,如今却已尽归敌手,大明抛弃了这里,也抛弃了孙元化和自己,徐光启不禁黯然。担心错过目标,徐光启不敢休息,待到入夜,前方出现一片灯火,自出关以来,这是见过的最大一座城市,这就是他此趟奔袭的终点,盛京。(选自《第十九届百花文学奖·科幻文学奖获奖作品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对飞行器的详细描写,说明徐光启精通科技原理,痴迷“飞天之梦”。B.崇祯皇帝派人暗中监视徐光启,体现了他对臣下缺乏信任、疑心病重的性格特点。C.孙元化被杀是因为过失引起兵变,也因为叛军释放了他,引起了崇祯皇帝的猜忌。D.徐光启黯然神伤,就是因为他看到曾经的大明土地归入敌手,大明败势几无挽回之地。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飞天”是小说的核心事件,全文围绕“飞天”展开。本文同小说《百合花》一样在结构上十分精巧,都通过清晰的结构让读者迅速把握故事脉络。B.本文在叙事中融入议论和抒情,体现了徐光启对科学、人生、时代的独特思考和深沉喟叹。如同在《故乡》中,鲁迅借此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C.作者运用心理描写,从期待飞天到面对崇祯质问,再到飞天时的平静,细腻地刻画了徐光启的复杂心境,成功塑造了一个忠于理想的人物形象。D.本文中出现了徐光启、孙元化、利玛窦、崇祯皇帝等真实的历史人物,以及孙元化兵变等相关历史事件,从而弱化了小说的故事性。8.在与崇祯皇帝单独相处时,徐光启的心理随着皇帝的言行、神态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9.本文作者海漄的作品曾获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评论界一致认为海漄小说是“执科幻之笔丰富历史书写”,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有不胜。法曰:可胜者,攻也。三国,魏公曹操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故旧,使作内应。吴将吕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难制矣,宜早除之。”乃具陈兵状,于是孙权亲征。一朝夜至,问诸将计策,诸将皆劝作高垒。蒙曰:“作垒必历日乃成,彼城备已修,外援必至,不可图也。且我乘雨水以入,若淹留①数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余观此域不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攻之,不移时可拔。及水而归,全胜之道也。”吴主权从之。蒙乃荐甘宁为升域都督,率兵攻其前,蒙以精锐继之,手执桴鼓,士卒皆腾跃自升。侵晨进攻,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央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加蒙功,即拜庐江太守。(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司马法》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此亦攻守一道乎?”靖②曰:“有国有家者,蜀尝不讲乎攻守也?夫攻者,不止攻其城、击其阵而已,必有攻其心之术焉;守者,不止完其壁、坚其阵而已,必也守吾气而有待焉。大而言之,为君之道;小而言之,为将之法。夫攻其心者,所谓知彼者也;守吾气者,所谓知己者也。”太宗曰:“诚哉!朕尝临阵,先料敌之心与己之心孰审,然后彼可得而知焉;察敌之气与己之气孰治,然后我可得而知焉。是以知彼知己,兵家大要。今之将臣虽未知彼苟能知己则安有失利者哉?”靖曰:“孙武所谓‘先为不可胜’者,知己者也;‘以待敌之可胜’者,知彼者也。又曰:‘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臣斯须不敢失此诫。”(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①淹留:长期逗留。②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之将A臣B虽未知C彼D苟能知E己F则G安有失H利者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凡是、一切,与《琵琶行》“凡六百一十六言”的“凡”意思不同。B.若,如果,与《齐桓晋文之事》“以若所为”的“若”意思相同。C.具,详尽,与《鸿门宴》“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的“具”意思相同。D.坚,使……坚固,使动用法,与《谏逐客书》“却宾客以业诸侯”的“业”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认为,皖城土地肥沃,如果稻谷获得丰收,魏军兵马必定会增加,如此数年后,曹操的军队便难以对付,因此建议孙权及早除掉皖城的魏军。B.吕蒙认为,眼下我军士气旺盛,趁着皖城的防守还不太坚固,现在发起进攻,就能一举攻破皖城,而且还能在江水没有完全退尽之前,胜利回师。C.孙权听从了吕蒙攻城的主张,派遣甘宁率军打头阵,并令吕蒙带领精锐跟随,他亲持鼓槌击鼓助威,吴军士气振奋,到吃早饭时,就攻破了皖城。D.李靖认为,有国有家者都会讲求攻守之道,其中的“攻”不仅仅指攻击敌人的城池和军阵,“守”也不仅仅指保全壁垒和巩固军阵。13.翻译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教材(《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句子。(1)一朝夜至,问诸将计策,诸将皆劝作高垒。(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4.对于用兵时的“知己”与“知彼”,李靖有怎样的理解?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①。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②,误几回③、天际识归舟。争④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①休:衰残。②顒望:抬头远望。③误几回:语意出温庭钧《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④争:怎。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潇”“洒”二字生动真切,仿佛使人听到雨的声音,看到雨的动态。B.“渐霜风凄紧”三句写风紧日斜,关塞、山河冷清萧条的景象。“紧”字突出了雨后傍晚江边的寒风渐冷渐急。C.“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从对方视角落笔,从己方愁思联想到对方凝望,深化了相思之苦。D.柳词中“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与张词中“肝肺皆冰雪”均以直白语言直抒胸臆,这也体现了豪放词的洒脱率真。16.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有何差异?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不直言其志,而是描绘了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与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子一起“,”,唱着歌回去的图景。(2)窦巩曾在诗中通过“惟见江流去不回”与“日暮东风春草绿”慨叹六朝历史如江流一样逝去,未能给后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与窦诗类似。(3)王维《山居秋暝》中,“,”两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描绘了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15年10月5日,一个名字在中华大地_______,她就是“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屠呦呦获得了该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时光倒流至20世纪50年代。当时,引发疟疾的疟原虫出现强大的抗药性,原有治疗药物失效,疟疾重新开始_______,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1967年5月23日,我国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1969年,年仅39岁却已在中医药研究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的屠呦呦_______,开始带领团队进行抗疟药研究工作。简陋的设备、匮乏的资源、稀缺的人手,摆在屠呦呦面前的,是一个堪比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艰难挑战。3个月里,屠呦呦带领组员从2000多个方药中精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开始逐一排查实验。在经历了190次失败,筛选了300余种中草药后,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一段关于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的启发,终于,1972年,屠呦呦团队成功发现青蒿素。如今,①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在全世界广泛应用,②已经成为许多国家一致公认的抗疟疾标准疗法。③作为青蒿素的重要发现者之一,④屠呦呦的这一成果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家喻户晓
肆虐
临危受命B.家喻户晓
荼毒
临危授命C.脍炙人口
肆虐
临危授命D.脍炙人口
荼毒
临危受命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表达准确严密、有说服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0.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①,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明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不一样的运动规律。②,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数学领域,甚至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明,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2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和教材《哈姆莱特(节选)》中的句子,都有“像……一样”,说说二者在手法和作用上的不同。(1)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2)哈姆莱特:尽管你(奥菲利娅)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往往很难移除。面对这个世界,你会不会经常被成见裹挟而失去主见?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答案】1.C2.D3.B4.①“人物弧线”理念历史悠久,在文学发展中逐渐成熟,为小说家和剧作家提供了创作经验。②“人物弧线”关乎人物形象塑造和叙事成败,能增强故事的叙事魅力。③“人物弧线”符合现实生活中人性变化的逻辑,能更好地反映现实。5.①年轻的侍萍天真善良,对爱情充满憧憬,与周朴园相爱并生下两个儿子。②被周朴园抛弃后,她经历了苦难,生活的磨难使她变得坚强、清醒,对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她对周朴园的认清和对命运的无奈抗争。③在面对周朴园时,她既有对过去的怨恨,又有一丝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变化体现了她性格在现实逼迫下的转变。【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C.“原因是人物弧线的发生变化与环境影响不合拍”错误。根据原文“国产现象级作品如《大鱼海棠》《长津湖》等,由于迫使主角性格转化的原因铺垫牵强甚至不足,致使人物弧线顺畅度令人失望而成阿喀琉斯之踵”可知,这表明《大鱼海棠》《长津湖》等作品人物弧线顺畅度欠佳的原因是性格转化原因铺垫不足,而非“人物弧线的发生变化与环境影响不合拍”。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A.“为后文论述提供了事实论据”错误。文章开篇引用罗伯特·麦基的观点阐释“人物弧线”内涵,这是理论论据,并非事实论据。B.“文章以并列式结构论述”错误。根据原文“在古希腊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18世纪”“至近代”“在今天”等信息可知,这是“纵向”式结构。C.“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来对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进行论述”错误。文章对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进行论述运用了举例论证,如“国产现象级作品如《大鱼海棠》《长津湖》等,由于迫使主角性格转化的原因铺垫牵强甚至不足,致使人物弧线顺畅度差强人意而成阿喀琉斯之踵”,但没有比喻论证。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项羽(《鸿门宴》):项羽在《鸿门宴》中的性格并非单一,他有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等多面性,且在情节发展中有所体现,属于圆形人物。小通讯员(《百合花》):小通讯员从开始的羞涩、忸怩到后来为保护战友英勇牺牲,性格有明显的发展变化,是圆形人物。鲁大海(《雷雨》):鲁大海在作品中性格较为单一刻板,主要体现为直率、鲁莽、有反抗精神等,属于扁平人物。所以圆形人物有①②;扁平人物有③。
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①根据原文“‘人物弧线’的理念滥觞于文艺复兴时期,成长于启蒙文学时期,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中日渐成熟”“在20世纪被电影人所吸纳”“对塑造富有艺术魅力的丰盈人物形象至关重要”可知,这表明其理念历史悠久,在文学发展进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为小说家和剧作家提供了创作参考。②根据原文“人物弧线表现的顺畅完美与否,就决定着人物形象立得住或崩塌,决定着影视叙事的成败”以及“弧线人物因为性格的峰回路转,从而使故事产生跌宕起伏的叙事魅力”可知,这说明其关乎人物形象塑造和叙事成败,能增强故事的吸引力。③根据原文“人物之所以有‘弧线’,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复杂多变,在时时刻刻改变和雕塑着人的性格”可知,这体现出“人物弧线”符合现实生活中人性变化逻辑,能更好反映现实。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和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①根据原文“人物之所以有‘弧线’,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复杂多变,在时时刻刻改变和雕塑着人的性格”可知,年轻的鲁侍萍处于相对单纯的环境,对爱情充满憧憬,这与现实生活中人们在青春年少时往往天真善良、对美好事物有向往是相符的。就像原文中举例《小丑》,在哥谭市环境影响前小丑是善良纯真的,鲁侍萍在未经历被抛弃等变故前,天真善良地与周朴园相爱并生子,这是她性格最初的状态,是在当时相对简单的情感生活现实下形成的。②根据原文“人物随着遭遇的不公际遇与处境而随之发生变化”可知,这强调现实生活的复杂多变会改变人的性格。鲁侍萍被周朴园抛弃后,经历了诸多苦难,这就是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人物的塑造也一样,弧线人物因为性格的峰回路转,从而使故事产生跌宕起伏的叙事魅力”,鲁侍萍在被抛弃后性格发生转变,从天真善良变得坚强、清醒,对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她认清周朴园的真面目,对命运进行无奈抗争,这正体现了现实生活的磨难对她性格的改变和雕塑。③根据“人物弧线变化要有内在联系与逻辑”可知,鲁侍萍面对周朴园时复杂的情感,既有怨恨又有一丝复杂情感,这是她在经历了被抛弃等一系列现实事件后性格发生转变的体现。现实逼迫她不得不面对曾经伤害过她的人,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是她性格在现实作用下转变的结果,就如同《小丑》中因哥谭市的现实环境导致小丑性格转变一样,鲁侍萍的性格转变也是现实生活复杂多变影响的结果。【答案】6.D7.D8.①疑惑:早朝后崇祯独留下他,且不说话,让他心中疑惑。②大惊失色:崇祯因飞行器名字发怒,他未料到会如此,感到震惊。③悲愤又无奈:提到孙元化被杀,他心中悲愤,但不敢表露。④决绝:为争取飞天机会,他向崇祯保证,表现出决绝的心理。9.①“执科幻之笔”:小说中徐光启研制的“神火飞龙”这一飞行器充满科幻元素,突破了当时的科技认知,体现了科幻创作的特点。②“丰富历史书写”:故事以崇祯六年为背景,融入孙元化兵变等真实历史事件和徐光启、崇祯等真实历史人物,在历史的框架下展开想象,丰富了对这一时期历史的呈现,让读者从新的角度感受历史。【详解】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D.“就是因为他看到曾经的大明土地归入敌手,大明败势几无挽回之地”错误,徐光启黯然神伤不仅因为看到大明土地归入敌手,还因为自己和孙元化等为大明的付出未得到认可,理想破灭,体现了他对个人命运与时代悲剧的双重悲叹。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从而弱化了小说的故事性”错误,文中出现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没有弱化小说的故事性,反而增加了故事的历史厚重感和真实性。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疑惑:早朝后崇祯独留徐光启,却“不闻发声”,甚至将卷轴“抛于他面前”。徐光启对皇帝的异常行为“正心中疑惑”。这种“疑惑”源于对崇祯意图的未知——他未察觉自己研制飞行器一事已被监视,更未料到皇帝会突然拿出飞行器图纸兴师问罪。②大惊失色:崇祯怒斥“神火飞龙”之名是“奇技淫巧”,指责徐光启“妄称为龙”“居心不良”。徐光启“大惊失色”,完全未料到“龙”字会成为皇帝的“逆鳞”。为保命急中生智,谎称命名源于“奇袭盛京、扬国威”的军事用途,而非“飞行原理来自龙”的真实想法。③悲愤又无奈:崇祯提及孙元化之死,并暗示徐光启“心中不满”“怨恨皇帝”。提到被冤杀的爱徒,徐光启“心中大恸”,但“不敢在崇祯面前表现出来”。孙元化因兵变被牵连致死,徐光启深知其冤,却无法为其辩白,内心充满对朝政昏聩的愤懑。崇祯以“不忠”为由否定孙元化,甚至威胁徐光启“连你也不会放过”,徐光启只能压抑情绪,以“兵变确因孙元化过失所起”委婉反驳,却不敢直言皇帝错杀忠臣。④决绝:崇祯杀机毕露,徐光启为争取试飞机会,主动提出“不将制法流传于世”“失败则引燃火药自毁”。徐光启明知“已将自己逼上绝路”,仍选择以生命为筹码换取飞天机会,“忍痛烧毁书稿”表明他已做好牺牲准备,断绝了后路。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可从“执科幻之笔”和“丰富历史书写”两方面进行分析。①“执科幻之笔”:以科幻元素突破历史局限。小说中,徐光启研制的“神火飞龙”是核心科幻元素。这一飞行器融合了轻气球、火箭推动等超越明代科技水平的设定:以猪脬储存轻气、竹笼牛皮制成双层气囊的构造,在明代现实中并无科学依据,是作者基于现代科学原理(如浮力定律、气体特性)进行的科幻想象,突破了当时对“飞天”的认知局限。徐光启向崇祯描述“神火飞龙”可携带数百斤火药空袭盛京,这种“空中轰炸”的战术在明代战争史上从未出现,是典型的科幻式军事幻想,将现代空战概念植入历史场景。这种科幻元素的注入,为历史人物(徐光启)赋予了“超越时代”的行动目标,展现了科幻文学“以想象突破现实边界”的特质。②“丰富历史书写”:在真实历史框架中展开想象。故事明确设定在“崇祯六年”,此时明朝面临内忧外患(如孔有德叛降女真、边关危机),与历史记载完全吻合。崇祯帝刚愎自用、猜忌多疑的性格特点,在历史文献中亦有充分依据(如滥杀忠臣、刚愎拒谏)。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历史上确有其人,且真实参与了西学东渐、火器研究等重要事件;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弟子,历史上因孔有德兵变被崇祯处死,小说中“孙元化被冤杀”的情节直接取材于史实。小说通过虚构的“飞天实验”,赋予历史人物更复杂的情感层次。徐光启在利玛窦、孙元化相继离世后独自坚持研究,映射了明末西学东渐过程中先驱者的孤独。他烧毁书稿、割断绳索的行为,既是对现实的绝望,也是对理想的殉道,深化了历史人物的悲剧色彩。通过徐光启的视角,小说展现了明末“抛弃忠臣、失地沦丧”的衰败景象,借科幻故事表达了对历史的慨叹,既是个人的悲叹,也是对王朝衰落的隐喻。这种创作方式,既非对历史的简单“科幻化改编”,也非脱离历史的纯粹幻想,而是构建了一个“似真似幻”的历史想象空间,让读者在科幻叙事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与深度。【答案】10.BDF11.B12.C13.(1)(孙权军队)一昼夜就到达(皖城),(孙权)询问众将攻城的计策,众将都劝说(孙权)修筑高垒。(2)(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14.①“知己”是指了解自己一方的情况,做到先使自己不被战胜,保持士气。②“知彼”是指了解敌人的心理和弱点,等待敌人出现可被战胜的时机,采取攻心之术。【详解】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今的将领大臣们,虽然未必完全了解敌人,但如果能做到了解自己,又怎么会有失败的呢?“将臣”是主语,表示强调,其后B处断开;“彼”是“知”的宾语,从“彼”后D处断开;“苟”,表假设,“己”是“知”的宾语,从“己”后F处断开;故选BDF。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凡是、一切;/总共。句意:大凡作战。/总共六百一十六字。B.错误。意思不同。如果;/这样。句意:如果稻禾一旦成熟收割。/用这样的做法。C.正确。句意:于是详细陈述了用兵的形势。/秘密地见了张良,把事情都告诉了他。D.正确。使动用法,使……坚固;/使……成就功业。句意:不仅仅是完善防御工事、加固军阵。/现在却抛弃百姓去帮助敌国,辞退宾客去资助诸侯成就霸业。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孙权听从了吕蒙攻城的主张,派遣甘宁率军打头阵,并令吕蒙带领精锐跟随,他亲持鼓槌击鼓助威”错,原文是“吴主权从之。蒙乃荐甘宁为升域都督,率兵攻其前,蒙以精锐继之,手执桴鼓,士卒皆腾跃自升”,可见,派遣甘宁率军打头阵的是吕蒙,孙权没有命令吕蒙带领精锐跟随,而是吕蒙自己带精锐跟随,拿着鼓槌击鼓助威不是孙权,而是吕蒙。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朝夜”,昼夜;“劝”,劝说;“作”,修筑。(2)“封”,使动用法,使……成为边邑;“肆”,扩张;“阙”,使动用法,使……减少;“焉”,哪里。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①根据“是以知彼知己,兵家大要”“所谓‘先为不可胜’者,知己者也”“守吾气者,所谓知己者也”概括:李靖认为,“知己”是指了解自己一方的情况,做到先使自己不被战胜,保持士气;②根据“夫攻其心者,所谓知彼者也”“‘以待敌之可胜’者,知彼者也”概括:“知彼”是指了解敌人的心理和弱点,等待敌人出现可被战胜的时机,采取攻心之术。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作战,所谓“攻”的含义,在于充分了解敌人。如果发现敌人有可被击破的弱点,就出兵进攻,这样没有不胜利的。兵法说:“敌人有可胜之隙,就进攻他。”三国时期,魏王曹操派遣朱光担任庐江太守,驻守皖城,大规模开垦稻田,又派间谍招诱鄱阳的旧部,让他们作为内应。吴国将领吕蒙说:“皖城一带的田地肥沃,如果稻谷一旦成熟收割,敌军兵力必定增加,这样几年之后,曹操就难以控制了,应该尽早除掉朱光。”于是详细陈述了用兵的形势,孙权便亲自率军征讨。(孙权军队)一昼夜就到达(皖城),(孙权)询问众将攻城的计策,众将都劝说(孙权)修筑高垒。吕蒙说:“修筑营垒必然需要多日才能完成,那时敌人城防已经修缮完毕,外部援兵也必定赶到,就难以谋取胜利了。况且我们是乘雨季涨水时进军,如果停留数日,水位必定下降,回程道路会艰难险阻,我私下认为这很危险。我观察皖城的城防并不十分坚固,凭借我三军的锐气从四面进攻,很快就能攻克。然后趁着水位未退及时返回,这才是全胜的策略。”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吕蒙于是推荐甘宁担任升城都督,率军队攻打皖城前部,自己率领精锐部队跟进,亲自击鼓指挥,士卒们都奋勇登城。凌晨开始进攻,到吃早饭时就攻破了城池。不久,张辽率军到达央石,听说皖城已被攻克,于是撤退。孙权嘉奖吕蒙的战功,当即任命他为庐江太守。材料二:唐太宗说:“《司马法》中讲:‘国家虽然强大,喜好战争必定会灭亡;天下虽然安定,忘记战备必定会危险。’这也是攻守的道理吗?”李靖回答说:“统治国家和家族的人,怎么能不讲究攻守之道呢?所谓‘攻’,不仅仅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击敌人的军阵,还必须有瓦解敌人心理的策略;所谓‘守’,不仅仅是完善防御工事、加固军阵,还必须保持我方的士气并等待时机。从大的方面说,这是为君治国的道理;从小的方面说,这是为将用兵的法则。瓦解敌人心理,就是所谓的‘知彼’;保持我方士气,就是所谓的‘知己’。”唐太宗说:“确实如此!我曾经临阵作战时,先估量敌人的心理与我方的心理哪个更审慎,这样就能了解敌人;观察敌人的士气与我方的士气哪个更旺盛,这样就能了解自己。因此‘知彼知己’,是兵家的关键要领。如今的将领大臣们,虽然未必完全了解敌人,但如果能做到了解自己,又怎么会有失败的呢?”李靖说:“孙武所说的‘先使自己处于不可被战胜的境地’,就是了解自己;‘等待敌人出现可被战胜的时机’,就是了解敌人。又说:‘不可被战胜的主动权在自己,可战胜敌人的时机在于敌人(的失误)。’我片刻也不敢忘记这些告诫。”【答案】15.D16.①柳词表达了游子思乡怀人的愁绪。上阕通过描写秋景渲染凄凉氛围;下阕“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直接点明思乡之情,又从对方角度想象佳人盼归,深化相思。②张词表达了词人高洁的品格和豪迈的情怀。上阕描绘洞庭湖澄澈的美景,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澄澈;下阕“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高洁,“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展现出豪迈的气概。【详解】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均以直白语言直抒胸臆”错误。柳词“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是委婉抒情,不是直白语言直抒胸腹;“肝肺皆冰雪”体现了豪放词的洒脱率真,但不能说二者均如此。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柳词上阕选取了暮雨、霜风、残照、红衰翠减等典型的秋日景象,营造出一种冷落、凄凉、萧瑟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情感做了铺垫。下阕“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不忍”二字体现出词人害怕登高望远后,因故乡遥不可及而引发更浓烈的思乡之愁;“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转换视角,从佳人在妆楼盼望着自己归来的角度入手,想象佳人多次错把远方来的船只当作自己归家的船,从对方思念自己的情状来反向烘托自己对佳人以及故乡的思念之深沉、浓郁。②张词上阕描绘洞庭湖湖面平静、广阔无垠,月光皎洁、水天相映的澄澈美景,实则是词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照,暗示着词人内心如同这洞庭湖景一般纯净、高洁、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心境。下阕词人用“肝肺皆冰雪”的比喻表明自己的内心晶莹高洁,尽管经历了诸多事情,但依然坚守清正廉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想要邀请天地间的万物作为宾客,自己则在这广阔的洞庭湖上扣舷独啸,沉浸在当下的美妙情境之中,全然忘却了时间,展现出一种豪迈、豁达、潇洒自在的情怀。17.【答案】浴乎沂风乎舞雩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沂、舞雩、凝、喧、浣。【答案】18.A19.①列举具体数字,如“2000多个”“640个”“190次”“300余种”,准确地展现了屠呦呦团队筛选方药的工作量之大,突出研究过程的艰难。②“逐一排查实验”等表述,详细说明了研究的方式,增强了说服力,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团队的努力和成果的来之不易。20.②删去“一致”;④“这一成果”改为“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这一成果”。【详解】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家喻户晓”指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喜爱。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所称。亦用作反语,讽刺坏事传于众口,深受斥责。第一空根据前文“一个名字在中华大地”和后文“她就是‘屠呦呦’”可知,此处是指屠呦呦的名字大家都知道,用“家喻户晓”。“肆虐”意思是不顾一切地任意残杀或迫害;自然界事物放肆侵扰或残害;任意干残暴的事情。“荼毒”指毒害,残害,亦指悲痛。第二空根据前文“当时,引发疟疾的疟原虫出现强大的抗药性,原有治疗药物失效,疟疾重新开始”可知,此处是指疟疾蔓延,用“肆虐”。“临危受命”意思是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临危授命”意思是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第三空根据前文“年仅39岁却已在中医药研究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的屠呦呦”和后文“开始带领团队进行抗疟药研究工作”可知,此处是指屠呦呦在危难之际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用“临危受命”。故选A。19.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①数据量化科研艰辛:通过“2000多个、640个、190次失败、300余种”的递减式数据,既直观展现巨大的工作量,又以“漏斗模型”形象,呈现研究层层推进的艰难过程,使抽象科研具象化。②方法凸显严谨性:“逐一排查实验”中“逐一”强调无遗漏的全面性,“排查”体现问题导向的思维,共同构成科学研究的系统性方法论,增强说服力。从初期筛选到反复失败,再到古籍启发,最终在1972年取得成功,形成“铺垫——冲突——突破”的经典叙事,突出科研成果的来之不易。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重复啰嗦。②“已经成为许多国家一致公认的抗疟疾标准疗法”中的“一致”和“公认”语义重复,删去“一致”。二是指代不明。④“屠呦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模具制造工艺改进与保密及售后服务协议
- 抖音内容创作者法律顾问服务协议
- 国际科研合作外籍专家工作合同
- 高端国际旅游房车营地租赁及景区门票合作合同
- 定制化私人飞机机组人员劳动合同范本
- 跨境电商分销渠道合作协议
- 专属定制海外旅游方案合同
-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与室内空气质量改善实施合同
- 虚拟商品交易及佣金抽成费用协议
- 影视动画动作数据服务器租赁与数据安全审计服务合同
- GB/T 19277.1-2011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第1部分:通用方法
- 2023年甘肃省特岗教师理科综合真题
- 2023年芜湖融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酒店VI设计清单
- (食品经营许可-范本)申请人经营条件未发生变化的声明
- 高频变压器作业指导书
- 事业单位招聘人员体检表
- 公司钥匙移交单
- Visio图标-visio素材-网络拓扑图库
- 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课件
- 腾讯微博VS新浪微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