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5年高中历史专题讲座主讲人:李小白
2025年4月15日高三备考感悟:
方向比努力重要!
方法比汗水重要!
双向奔赴成就可能!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2
第一部分观往知来(一)关注顶层设计,明确命题功能(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
第二部分研精致思
(一)深谋“研”虑,目标引领教学
(二)精思“研”磨,科学特色备考3第一部分观往知来(一)关注顶层设计,明确命题功能(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45(一)关注顶层设计,明确命题功能1、了解考向命题纲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教学纲领《历史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为什么考
一核:高考核心立场。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考什么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考查目标)怎么考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考查要求)中国高考报告
(蓝皮书)6(一)关注顶层设计,明确命题功能7(一)关注顶层设计,明确命题功能8(一)关注顶层设计,明确命题功能9(一)关注顶层设计,明确命题功能10(一)关注顶层设计,明确命题功能2、教育部关于高考试题命题要求:11(一)关注顶层设计,明确命题功能《高考试题分析》(文科综合)(2025年版)汇编了2024年高考全国卷(甲卷、新课标卷)的全部试题,提供了参考答案,而且针对每一个题都详细编写了考查目标、解题思路和试题亮点,我们可以参考《高考评价体系》并结合刘芃、徐奉先撰写的相关论文,研究2025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趋势及指导复习备考。
12(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思考一:关注课标变化:课标变化在教材体现一: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增强“四个自信”之制度自信。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在讲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一目中,写道:“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在北京举行……大会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它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又用一整段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最后总结道:“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专门讲述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相关内容,其中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三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一直讲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度的最大优势,高度评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1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13(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系统介绍
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中新增一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分为三目,系统概述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包括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民国时期的改革措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开启、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及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目标的提出等重要改革。课标变化在教材体现二:思考一:关注课标变化14(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课标变化在教材体现三:弘扬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
在必修《中外历史纲耍(上)》中介绍隋朝工匠李春、"铁人"王进喜等人物,在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书渗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等内容。如"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单元导语中写道:"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经验,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的技术发展,给人们的劳作与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大量劳动实践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并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在人类劳动实践过程中劳动工具与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与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劳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思考一:关注课标变化15(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思考一:关注课标变化16(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思考二:关注学术热点云南大学历史学院的著名学者与教授罗群: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教授、院长,中国边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西南边疆史、云南地方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个人专著:著有《近代云南商人与商人资本》《云南经济发展史》《话说滇商》、《王炽与晚清云南商业社会》等,主编《边疆与中国现代社会研究》。科研项目:主持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民国时期云南垦殖与边疆开发研究”、“南方丝绸之路研究”、“晚清时期清廷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二十世纪的云南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述论”、“近代云南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及转型”、“云南货币史”、“云南经济发展史”等17(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云南大学历史学院的著名学者与教授赵小平: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中国商品经济史、区域经济史、盐业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段丽波: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中国西南民族史、南方民族历史文献研究。杨德慧:白族,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近代军事中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西南分会理事、云南近现代史学会理事。学术成果:出版爱国主义丛书《中共云南地下党的早期斗争》、《机法英雄项崇周》和专著《杨杰将军思想研究》获省政府2等奖,《杨杰将军传》。18思考二:关注学术热点(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著名专业3个本科专业历史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10个教研室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民族史、中国经济史、历史地理、世界史、考古文博、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图书情报6个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所、考古学与文物评估中心、欧美史研究中心、西南古籍研究所、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等目前,在中国经济史、中国民族史、中国边疆学及西南边疆史研究、历史地理学、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关系史等领域形成学科优势特色。(命题方向)19(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思考二:关注学术热点云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著名学者与教授朱端强,1951年生,男,四川万县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方向为明清史学史)、云南地方文献研究。学术专著:《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纪年》、《布衣史官——万斯同传》、《孔子素描》、《出使琉球——萧崇业》《人间正道——云南廉政史话》、《明清状元别传》、《废后易储》、《云南考试史》上卷等。先后发表有关明清史学和云南地方文献的研究文章若干。先后独立或主持完成中国史学史论纲、云南近代农村及农业文献研究、云南历代汉族移民问题研究、云南史料笔记研究方龄贵,1918年生,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蒙古族,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侧重蒙古史、元史文献学和史料学,特别是对《元朝秘史》、《通制条格》、元曲以及元代云南碑刻的研究。何跃,博士生导师,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院长。长期从事世界史、国际关系史教学。主要研究英国在东南亚的非殖民化;冷战史、英国的城市化、东南亚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国际关系史。代表性成果:《二战后英国对缅甸山区民族的分治政策》,世界民族,2005/3;《论太平洋战争中英、法、荷的东南亚政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1;《论战后英国在缅甸独立态度上的转变》,西南师大学报,2004/3;《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伊朗问题》,复旦学报,2000/4;《论西亚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西亚非洲,2000/6;《关于马共在马来亚独立问题上的争论》,史学月刊,2005/6/20。何跃,博士生导师,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院长。长期从事世界史、国际关系史教学。主要研究英国在东南亚的非殖民化;冷战史、英国的城市化、东南亚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国际关系史。代表性成果:《二战后英国对缅甸山区民族的分治政策》,世界民族,2005/3;《论太平洋战争中英、法、荷的东南亚政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1;《论战后英国在缅甸独立态度上的转变》,西南师大学报,2004/3;《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伊朗问题》,复旦学报,2000/4;《论西亚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西亚非洲,2000/6;《关于马共在马来亚独立问题上的争论》,史学月刊,2005/6/20。20思考二:关注学术热点关注史学研究综述类文章;史学研究热点的代表性文章。
《历史研究》(中国社科院)《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国家人文历史》《新华文摘》《2024年历史学研究发展报告》《新旧教材对比分析》《高考试题分析2025版》微信公众号:《历史园地》《历史如何考高分》《历史教育家》《历史试题研究史老师》21思考二:关注学术热点思考三:关注七大主题22(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新高考云南省首次命题,一定具有明显的云南特色。1)教师应该关注云南省的古今历史(云南印、茶、盐、矿、烟、药、学、民族等),云南本省的著名高校的著名学者及学术成果,全国其他高校云南籍的著名学者及学术成果,外省籍但曾经在云南工作和游历的著名学者及学术成果,更应该关注可能成为云南省高考命题的少壮派历史教师的学术背景、学术成就及命题特点。2)教师还应该注意少数民族地区、边疆治理、政令传达、中央控制、交通建设、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历史。3)还应该关注云南与东南亚、云南与一带一路等方面的历史。23思考四:关注云南地方史(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例题:(昆明市2025届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材料一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使至滇,“滇王尝羌乃留”。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此后,滇王和滇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历史文献记载了。——摘编自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材料二“后二十三岁,孝昭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益州廉头、姑缯民反,杀长吏。牂牁、谈指、同并”等二十四邑,凡三万余人皆反。遣水衡都尉发蜀郡、犍为奔命万余人击牂牁,大破之。后三岁,姑缯、叶榆复反……明年,复遣军正王平与大鸿胪田广明等并进,大破益州,斩首捕虏五万余级,获畜产十余万。”该事件之后,单从文献记载来看,从公元前122年至公元前86年,滇国前后也不到40年,再往前、往后就模糊不清了。——摘编自班固《汉书》等材料三滇国到底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滇国至迟到战国中期已经建立。理由有三:第一,继续保持早期的大墓中心、小墓围绕大墓分布的格局,墓葬规模相差十分悬殊;第二,财富高度集中,大墓中的随葬品占全部总和的60%以上;第三,标志其权力、地位和象征财富的铜鼓和贮贝器等已经出现。据此,我们认为公元前5世纪中叶(相当于按中原地区的战国中期)在中国西南的云南滇池地区已经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滇国在滇池地区延续了300余年时间,而不是短短的几十年。——引自蒋志龙《滇国探秘——石寨山文化的新发现》(1)根据三则材料所述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哪些历史结论?(6分)(2)通过三则材料对比,对滇国时间的存疑进行辨析并说明理由。(1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辨析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5分)24(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答案】(1)古滇国确实存在;古滇国灭亡后融入汉朝大一统王朝,并设益州郡管理;古滇国持续的时间存疑。(2)存疑:材料一、二认为滇国存在约40年;材料三认为滇国存在300余年。辨析:双方都有一定道理,但滇国时间依然无法确定。理由:历史是一门证据学科。根据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前者依据的是《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资料;后者依据的是石寨山考古墓葬、铜鼓贮贝器资料。尽管如此,随着碳—14年代测定法、分子遗传学、神话学、田野调查与图像物证等跨学科方法的运用,滇国时间会逐步确定。(3)史料收集与辨析是历史解释的出发点;史料辨析过程推动史学去伪存真及研究方法的进步;史料辨析的结果有利于历史结论的科学化及史学研究范式的更新。25(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统编高中历史课程解构---通史+专题史相结合思考五:关注教材26(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新教材更突出历史演进的横向联系和全球视野思考五:关注教材27(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特点:
“一纵一横,一简一繁”与“点、线、面相结合”
高中历史教材通史专题史高一年级学习(合格性考试)选择历史科目的同学高二年级学习思考五:关注教材28(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历史》共10个单元29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共四个单元15课(中国古代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共六个单元14课(中国近现代史)突显(1)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2)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发展史(知史爱国、知史爱党)(3)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
改革开放发展了社会主义)思考五:解读教材29(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世界历史》总的编写体例是通史知识结构,9个单元23课《中外历史纲要》(下)注重揭示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有助于理解唯物史观关于人类历史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相辅相成辩证关系:▶纵向发展:描述社会发展阶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化从而引起社会形态变化;▶横向发展:描述人类历史是如何从原始的相对孤立的分散的人群发展到今天全球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即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
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纵向的重大历史现象会对横向发展形成制约,横向发展也会对纵向发展产生反作用。思考五:关注教材30(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世界古代史,公元前3500年左右—15世纪,讲述古代文明呈现出的多元发展格局;由于农耕文明生产力的发展而促成的欧亚非大帝国的形成以及这些地区文明的相互交往;揭示人类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本过程。世界近代史,15、16世纪—19世纪末,重点讲述新航路开辟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西方人文主义和思想解放运动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间的历史渊源;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意义;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与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和全球联系的不断加强。世界现代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21世纪,重点讲述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国际秩序的演变;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冷战特点以及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关注世界日益联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构成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的复杂局面。思考五:关注教材31(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思考五:关注教材32(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思考五:关注教材33(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第1、2课)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3、4、5课)三、人口迁徙、文化交流与认同(第6、7、8课)四、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10课)五、战争与文化交流(第11、12、13课)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4、15课)地域文化发展交流与传播的途径传承、保护、共享多样性交互性
传承性思考五:关注教材34(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单元导语本课导入学习聚焦思考点历史纵横史料阅读探究与拓展图表内容概括要求整体把握深入思考解读教材35题号考察内容考察知识点考察范围分值24魏晋时期一些文本记载的政治理念道家的政治思想中国古代文化史4分25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史4分26宋朝海外贸易相史实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史4分27康熙年间的一些政治和文化举措清代前期的统治思想中国古代政治史4分281846-1854年上海进口货值的变化晚清对外贸易史中国近代经济史4分29百日维新前梁启超的革命思想维新变法思想中国近代政治史4分30陕甘宁政区的施政方针和政权性质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国近代政治史4分31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现代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现代经济史4分32古代雅典的公民大会相关案例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世界古代政治史4分33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殖民扩张相关史实世界近代经济史4分34雇佣大农场的兴衰史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世界现代经济史4分35美国政府对黑人民权运动的态度黑人民权运动案例世界现代政治史4分思考五:关注试题——2022年全国甲卷(客观题)36(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题号考察内容考察知识点考察范围分值41第(1)问简析明朝的海上实力从明至新中国的海防建设
中国海防发展史8分第(2)问说明中国海军实力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10分第(3)问概括影响中国海军实力的主要因素7分42共1题世界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面向国家发展政策世界政治发展史12分45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概括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的背景及实施方略日本明治维新世界近代政治史6分说明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目标的历史影响9分46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分析黎元洪反对参战的原因中国参加一战的相关史实世界现代政治史6分简述参战之争对中国政局的影响9分47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简析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条件李时珍中国古代文化史6分概括并评价李时珍《本草纲目》所体现出的研究方法9分思考六:关注试题——2022年全国甲卷(主观题)37(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思考六:关注试题——2023年全国甲卷(客观题)38(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思考六:关注试题——2023年全国甲卷(主观题)39(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思考六:关注试题——2023年全国甲卷(整体分析)40(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思考六:关注试题——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客观题)41(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思考六:关注试题——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主观题)42(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思考六:关注试题——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整体分析)43(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思考六:关注试题——新课标卷与云南省适应性考试对比(客观题)44(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思考六:关注试题——新课标卷与云南省适应性考试对比(客观题)45(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思考六:关注试题——新课标卷与云南省适应性考试对比(主观题)46(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思考六:关注试题——新课标卷与云南省适应性考试对比(整体分析)47(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48(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2022年广东卷341217121262021年广东卷2528332012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史料实证2022年广东卷约29%约31%约26%14%2021年广东卷约34%约33%约31%2%试卷选择题字数主观题字数总字数2022年广东卷2326244147672021年广东卷2261270649672022年全国乙卷1727247041972022年全国甲卷1686228939752022年山东卷198012363216思考六:关注试题——其他数据49(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
特点一:厚植爱国主义,深化党史教育传承爱国主义红色基因,深化“五史”考查
2024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历史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线索,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50(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
例1:
(2024年全国甲卷)30.表21943年陕甘宁边区佳县城关区公粮负担情况表2可用于说明根据地()A.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巨变B.农民的土地要求已获得满足C.开始出现严重经济困难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全国甲卷第30题:以1943年陕甘宁边区佳县城关区各阶层公粮负担情况创设情境,展现中国共产党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调动社会各阶层支持抗日的坚强决心和不懈努力,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培育爱国精神。阶层人口数粮食收入(石)公粮占总收入(%)人均负担(%)地主91642.016.31.150富农356679.513.50.258中农13521481.88.10.089贫农24961376.82.10.012雇农23558.8
其他214111.32.70.01451
例2:(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卷)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起一些原来没有的工业制造部门,如汽车、重型机器、新式车床等。此后机械制造业获得长足发展,形成东北、西南、西北、中南等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部门,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重大装备研制开发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机械工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十年间创新成果丰硕,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5%,国产“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等成套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机械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中国装备制造业稳居世界第一。——摘编自徐念沙《十年辉煌挺起装备制造的脊梁》等(1)根据材料,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9分)发展:“一五”计划开始建立装备制造业,之后形成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改革开放后,重大装备研制开发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新时代装备制造业取得重大发展,自给率提高,成为世界装备制造大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主要因素: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坚强领导;国家产业政策引导;改革开放的深化;新发展理念;不断的科技创新。新课标卷第44题:以新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为切入点,展现从新中国成立到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了解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奋斗历程,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间的内在联系。5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抓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历史高考试题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特点二:筑牢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53(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
例:(2024年全国甲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北魏献文帝、孝文帝皆年幼继位,冯太后长期主持朝政。她主张“准古典”,即遵从周汉魏晋传统制度文化。鉴于西晋末年以来北方历经动乱、学校不兴,她下令在各郡置博士、助教官,建立官办学校。又因“皇子皇孙,训教不立”,下令在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创立“皇宗学”,专门教育皇室子弟。孝文帝在皇宗学学习期间,“未尝不《书典》在怀,《礼经》为事”。鲜卑人喜欢歌舞,冯太后亲自参与编写浅显易懂的《劝戒歌》300余首,并谱成曲调演唱,以鲜卑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中原文化。这些措施为进一步改革做了准备。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将她的谥号定为“文明”。——据《魏书》等(1)根据材料,概括冯太后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内容:明令地方政府按规定创立官办学校;在京城创立培养皇室子弟的专门学校;以歌谣的形式推广中原文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冯太后教育改革的意义。(9分)
意义:在北方复兴儒学教育;为孝文帝改革进行了思想准备、人才支持;推动鲜卑人对华夏文明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全国甲卷第45题:以北魏时期冯太后的教育改革为背景,呈现了冯太后作为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尊崇华夏制度文化,推行儒学、设立郡学、编写《劝戒歌》向鲜卑人传播中原文化等举措,再现了鲜卑与中原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考查学生对鲜卑民族华夏文化认同形成意义的认识,以及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引导学生领悟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和大一统传统,启发他们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4特点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55(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特点四:创新试题设问方式,凸显关键能力考查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增强试题的开放性、综合性,灵活设计设问方式,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56(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例:(2024全国甲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7
图8
——摘编自(美)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等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图7、图8中概括出一种变化趋势,并予以简要阐释。(要求:概括的趋势合理,观点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全国甲卷第42题:通过呈现学者关于20世纪世界城市发展变迁的示意图,构建多视角、多层面的问题任务,涉及的必备知识较为丰富,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基础,又要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全面深刻地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合理阐释的综合能力。57(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特点五:优化试题情境设置,突出思维品质要求
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增加试题情境的生动性、真实性,强调对独立思考、深度分析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58(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例1:(2024年全国甲卷)27.清代,《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数十部小说被翻译成满语印行。另《大清律例》规定,对内容“秽恶”的小说“尽行销毁”,如再制作、售卖、阅读,加以刑处。这使()A.通俗文化发展陷入停滞B.法律体系完成了儒家化C.君主专制统治趋于僵化D.传统社会伦理得到维护全国甲卷第27题:以清代小说的刊印、传播和被禁为素材,通过创设生动且对比强烈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清朝统治者在借鉴和吸收中原文化的同时,不断加强文化控制的历史史实。59(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例2:(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28.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全国新课标卷第28题:围绕清代农业租佃关系创设情境,借佃户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情境贴近生活实际,生动鲜活。学生需从封建制度、土地生产方式、赋税制度变革等多个维度,理解中国传统农耕生产方式的特点,引导学生强化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长时段思考。60(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特点六:对接高中课程标准,落实素养考查目标
高考历史试题始终坚持依标施考、以考促教,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61(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例1:(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27.表1表1所列史书皆涉及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研讨这一问题,首先应信重的是()A.《宋史》B.《三朝北盟会编》C.《建炎以来系年要录》D.《宋史纪事本末》全国新课标卷第27题:考查史料实证,学生需在对宋金关系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辨析题目中的多种类型史料,选取可信的史料重现历史真实,引导学生培养大胆怀疑、多源互证的实证能力。书名基本内容成书时间《宋史》依据宋朝国史、实录等编撰而成的纪传体史书元朝后期《三朝北盟会编》按时间汇编徽宗、钦宗、高宗时期宋金和战史料南宋中期《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据南宋高宗朝国史,文集等编撰而成的编年史南宋后期《宋史纪事本末》汇编《宋史》等书,以事件为中心明朝后期62(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特点七:强化基础主干考查,促进教学提质增效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构成历史学科主体框架和本质内核的重要内容。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增强高考基础性导向,引导教学回归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63(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例1:(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31.16世纪上半叶,航海家在太平洋开发了连接美洲和亚洲的东风带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从菲律宾群岛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纪初,荷兰人利用西风带环球航行。16至17世纪的航海活动()A.激发“地圆说”的形成B.表明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C.导致陆路贸易基本停滞D.促进了贵金属的全球流动全国新课标卷第31题:描述了16、17世纪多条海上航线的开辟活动,涉及美洲、亚洲、菲律宾群岛、太平洋等多地区,学生需熟练掌握“地圆说”、新航路开辟、世界殖民体系等基本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及影响。64(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例2:(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34.1917年10月8日,新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成立,由13名布尔什维克、6名社会革命党人和3名孟什维克组成,布尔什维克党人当选为苏维埃主席。在莫斯科等大城市的苏维埃中,布尔什维克党人也取得了主导地位。这()A.表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B.奠定了十月革命胜利的组织基础C.加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D.标志著苏维埃政权取代临时政府全国新课标卷第34题:通过呈现十月革命前在俄国主要城市苏维埃中布尔什维克党人地位的变化,考查学生对俄国十月革命这一基本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联系。65(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例3:(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24.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D.新石器时代晚期全国新课标卷第24题:考查新增知识点“早期中华文明”,学生需熟练掌握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文明的主要特征,从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特定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共性等角度作答。66(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例4:(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30.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据此可知,当时波斯()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全国新课标卷第30题:以早期波斯帝国的经济现象为切入点,选取地租征收的真实史料,要求学生结合早期西亚北非文明、波斯帝国等相关知识作答。67(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
高中课程标准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准则,历史学科坚持依标施考,注重呈现课标中的基本史实、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线索、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组成的学习内容体系。在考查范围和比例上,注重考查内容的全面性、规范性,引导教师充分认识严格对照课程标准设计和组织教学的重要意义,做到依标施教;同时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突出主干、重点内容考查,考查深度不超过课标规定的层次。
——徐奉先《2022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述评》
68(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
云南新高考——试题分析2025年云南新高考历史“新高考新教材模式”
(云南省自主命题)
1、研究2024年9月云南省新高考调研考试题
2、重点研究云南省2025年1月4日适应考试题
69(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试题结构:16+4选择题:中国史:6+3+2世界史:1+2+2非选择题:17题(古代中西对比,14分),18题(中国近现代史,14分),19题(世界近代史,12分),20题(中国古代史,开放题,12分)
考试时间:75分钟701、试题结构(二)研究三新备考,把握命题方向客观题13石器时代中国境内代表性文化遗存的差异性23早期国家的特征3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崇尚品级评定人才43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53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交融状况63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73地主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83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和具体主张,突出阶段特征93中国抗战的民族性和世界性103建国初期巩固人民政权的举措113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23罗马的政体制度的演变133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产生和演变过程143国民主共和政体的产生和演变过程15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63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主观题17(1)8信息传递体系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17(2)618(1)4货币发行和使用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18(2)819(1)6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19(2)82012从文化传承的视角考查学生的史学综合素养712、试题内容:2025年1月八省联考云南卷历史试题命题细目表第二部分
研精致思
(一)深谋“研”虑,目标引领教学
(二)精思“研”磨,科学特色备考学情分析
学生存在问题:1.阅读能力欠佳:考生的阅读能力;2.重要史事了解不全面。3.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4.独立思考能力欠缺。5.答题技巧的缺乏总结和提升。此外,因为是小科目,学生的重视度还不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不够,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通史体系;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不佳;很多学生对论述题存在畏难情绪。
教师存在问题:对新高考的命题思路、方向和重点内容把握还很不够;缺乏高考复习的经验、策略与技巧;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督促还存在不足,不够严格1、高考一、二、三轮备考建议73(一)深谋“研”虑,目标引领教学
过往教与学存在的局限:新课学习过程中按章节顺序循序而行,割裂了历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宏观历史思维。新课学习历时较长,已学知识出现了较大遗忘。新课学习重视基础乃至历史常识,仅是进行知识点、线的学习。高考重点考查的学科主干知识及学科素养,这些方面还有待强化。新课学习所练题型是全面练习,个别题型缺乏针对性训练,尤其是论述题。同时过往教学中缺乏规律性、技巧性的总结。
74整合纲要和选必融会贯通时空迁移概念规范构建清晰的时空线索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新情境中迁移所学知识研究答题模板,规范表达复习目标1、高考一、二、三轮备考建议75(一)深谋“研”虑,目标引领教学对复习的基本预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夯实和补薄包括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准确掌握和记忆(如均田制、新民主主义),对核心历史概念的精准理解和辨析(如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重要历史结论的深刻理解与运用(如罗斯福新政、列宁主义)。76
一轮复习复习时间:2024年5月初—2025年2月底复习方式:通史复习,以纲要教材为基,整合选必内容,按照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现代史六个模块。复习目标:牢固掌握基本史实;准确理解核心概念;综合概括历史阶段特征;有意识加强同一时段的中外历史阶段特征的横向综合概括与比较,及同一主题古今历史特征表现的纵向综合概括与比较;掌握答题写作基本规范;熟悉高考题的特点和规律。复习计划771、高考一、二、三轮备考建议
二轮复习复习时间:2025年2月底—2025年4月底复习方式:专题复习,以政治、经济、文化、国别、史学研究等各个方面进行主题复习,具体如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等主题,把握同一主题的纵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复习目标: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能够自选角度进行系统地知识整合;补充重要史观、史学方法等学术常识;进一步训练答题技巧与规范;加强创新题训练与学术观点渗透,建立考场应对策略。复习计划781、高考一、二、三轮备考建议
三轮复习复习时间:2025年5月整个月复习方式:回归考点和教材、由学变考,仿真模拟,以及时政、热点、周年等主题训练,学生总结经验,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时间轴进行查漏补缺,调适状态复习目标:提升手感,把握时间,进行适应性训练,达到高考应考的最佳水平。复习计划791、高考一、二、三轮备考建议现有资料5本教材当代中学生报全套上课课件导学提纲知识清单核心突破卷课堂笔记(积累本)教师新增资料《新坐标》(通史版)《高考试题分析》《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中国高考报告丛书》《衡水金卷》复习资料801、高考一、二、三轮备考建议其他补充材料刷题:天利38套知识梳理:知识清单专项提升:试题调研思维导图:十二节课理性购买、精挑精选教辅材料;购买针对性的材料、让自己感到新鲜的材料、对自己的知识系统有“挑战”的材料。复习资料811、高考一、二、三轮备考建议复习思路与原则一、熟悉《新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把握考试方向,弄清楚考什么。它们是命题的依据,是历史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二、认真研究近5年高考试卷,了解试卷的变化和命题规律。重点研究近几年全国、北京、重庆、山东等地的高考试题,整理高考命题双向细目表,总结高频考点,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掌握每本教材的考试占比,把准复习方向。三、要以课本为主建构体系。整合知识,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体系,学会灵活调用知识。同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比较难的知识点,整理错题和重要题型)四、合理筛选复习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大纲外,还有各种专业杂志、公众号、学习强国等。要认真收集高考信息资料、试题,多做题练题再分析筛选,整合成限时练给学生训练。五、引导学生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针对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课上多抽查知识点吸收情况,课下多督促进行知识点识记。821、高考一、二、三轮备考建议
02课上听讲
01课前预习
03课后复习通读相关教材完成导学提纲知识清单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下补全及时记录疑惑和问题完成试卷、练习绘制思维导图与时间轴背诵默写阶段特征及核心概念整理错题知识清单复习方案831、高考一、二、三轮备考建议总结及时总结单元知识,深化认知,自制思维导图、时间轴等笔记按照要求完成笔记,课后补全,及时补充遇到的知识点、易错点背诵每天背诵相关知识、核心概念、阶段特征等,通过默写进行检测听课使用导学提纲、教材、积累本,听课前预习并标注疑惑练习测试通过练习、考试查漏补缺,补充知识缺漏和发现易错点,补全知识阅读仔细阅读落实课本、地图册,关注正文外的栏目,完成导纲填写添加标题复习方案841、高考一、二、三轮备考建议
模块专题(单元)教学内容课时纲要(上)十个单元(29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40-50个课时纲要(下)八个单元(21课)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37-35个课时选必一六个单元(18课)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政治)10-25个课时选必二六个单元(15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经济)10-20个课时选必三六个单元(15课)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10-15个课时85复习方案
1.主要考点:高中历史主干知识体系——六大板块,84个高频考点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当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当代史86考点呈现序号知识点高考出现次数(近五年)序号知识点高考出现次数(近五年)
17、18世纪的欧洲2444晚清19世纪40年代-189862.戊戌变法2345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63.儒家思想234620世纪20年代-1936年64.明清2047法国大革命65
第二次工业革命1848德意志统一战争66
工业革命154919世纪末6
7一五计划1550明朝的经济58古希腊民主145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59抗日战争1451夏商西周时期510
启蒙运动1453科举制511
秦汉1454三民主义51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455隋唐513
改革开放1356国共十年对峙514
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1257抗日战争时期515
百家争鸣1158魏晋南北朝51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159中国古代的科技417
宋元1160二战4
罗马法1061夏商周四制4
辛亥革命1062文史常识和史论4
小农经济1063新航路的开辟4
新文化运动964欧共体到欧盟4
斯大林模式965西方人文主义的思想4
美国民主共和制966近代中国经济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967一战4
甲午中日战争968国民大革命4
洋务运动869闭关锁国4
英国君主立宪制870第二次革命革命时期4
鸦片战争871古代中国的经济3
中国古代的文化772宋代的商业3
唐朝经济773宋代的经济3
清朝经济
74建国以来的教育3
俄国十月革命77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
解放战争776近代中国的外交3
二战后的世界777近代以来的文化3
20世纪初778隋唐时期的文化和教育3
明朝的商业679十年建设时期(1956-1966)3
殖民扩展680二战后的西方3
汉朝经济681太平天国运动3
近代中国的思想682巴黎公社3
经济大危机683第三次科技革命3
冷战684美苏争霸3
五十年代的外交6
建国初期1949-1956)6
871.题型活泼、表现形式多样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
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桓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89考题呈现(2018新课标1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由2017年的提取信息-----拟定论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更新项目基础设施拆迁补偿及环境修复协议
- 幼儿园高级教师岗位聘用合同(双语教学版)
- 商品标签信息存储与安全管理协议
- 物业管理合同变更确认及服务质量保证书
- 在线教育平台教师聘用与职业发展合作协议
- 抖音短视频IP授权与商业合作开发合同
- 新能源项目融资合作框架及风险评估服务协议
- 高端固态电池生产线运维与技术创新合作合同
- 港澳台青年实习兼职就业指导与实习实训合同
- 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项目建设与运营风险分担协议
- 2025-2030年中国服务器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康复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安全生产月活动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课件
- 2025年新工人入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完整答案(夺冠)
- 河北名校2025届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
- 血站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三模)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宁夏银川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试卷(含解析)
- 浙江浙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年收集、贮存及转运危险废物5000吨的搬迁项目环评报告
- 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