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插秧歌》的“学习提示”提出,《插秧歌》“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勤奋乐观的精神”。结合文本分析,《插秧歌》所描述的农家未必只有四口人,可能是由多口人构成的一个大家庭;诗歌描述了农耕生活的繁忙和艰辛,生活气息浓郁,但并非有“情趣”;表现了农人的辛劳与勤苦,执着与坚韧,但未必表现了农人的“乐观”精神。关键词:《插秧歌》;主题思想;“一家四口”;“勤奋乐观”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从题目“插秧歌”可以推知这首诗的内容是描述农事“插秧”的,体裁是“歌”。《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最初的“歌”多是演唱的歌词,大多通俗朴质。杨万里写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为宗,终则脱却江西诗派和晚唐诗的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人称“诚斋体”。杨万里的《小池》《初入淮河四绝句》《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竹枝词》《悯农》《农家叹》《田家乐》等都是质朴晓畅之作。“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两句从字面意思看,直接写了四个人,即田夫、田妇、小儿、大儿。写了四个“动作”,即“抛”“接”“拔”“插”。按照劳作的本来程序,应该是“拔”“抛”“接”“插”。诗歌分开写了四人的动作,其实,这里有“互文”的意味。因为农村插秧的常见情景多半是先集体到育秧的秧田里“拔”秧苗,然后把秧苗挑到田垄上,再把秧苗“抛”在水田里,然后再集体并排着“插”秧。至于“接”这个动作,在实际的劳动中,至少有的地方是省略了的,因为直接把秧苗抛在水田里也不会伤害秧苗。所以,从事这“拔”“抛”“接”“插”的劳动,虽然也可能有分工,但未必完全是各行其“事”的。这四个人的四个“动作”表现了劳动的繁忙、紧张有序,也表现了四个人劳动技能的娴熟。“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天插秧,披蓑戴笠,如头戴“兜鍪”身披“铠甲”,笨重,不方便。“雨从头上湿到胛”,雨很大,但是不敢歇息,因为不能耽误农时。还有可能是要栽种的农田面积广大,一天两天也插不完。还有,如果是干田,要趁着下雨有水才能把农田犁开磨平,才能插秧。“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虽是外貌描写,但以“兜鍪”“(铠)甲”比喻“蓑衣”“斗笠”,也是以“作战”比喻“插秧”,隐含表达出劳动的紧张与艰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早起,饿着肚子,就披蓑戴笠,下田插秧。劳动了好半天,叫他们歇一歇,他们依旧“低头折腰”插秧,并不应答。是不是进入了“忘我”的境界呢?应该不是。只是要抓紧时间,赶紧插秧。当然,早早起床,不吃早饭就插秧,而且不停歇,这也体现了农人的“忙”和“累”。“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这两句似乎与“插秧”无关。“莳未匝”意为秧苗还没有插满,刚插的秧苗根未扎根,一定要照看好小鹅小鸭,严防它们来捣蛋。因为小鹅小鸭在刚插了秧的水田里钻来钻去,可能会使秧苗浮起来。这是农人的经验,也表现了耕作的艰辛。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第54页“学习提示”中有这样一段话:《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民歌手法”这里主要是“赋比兴”中的“赋”,就是“敷陈”,平铺直叙,直接叙述故事,描述情景。用西方的文学理论来说,就是“再现”。徐中玉先生在《唐宋诗》一书中有如此评价:“这首诗,通篇用口语、俗语连缀成句,用毫不卖弄甚至毫不修饰的白描手法,写出农家插秧的情景,那么浅显,那么真实,又是那么生动,那么形象,只觉一股活泼泼的生活气息从诗中溢出,向人扑来。”可是,这首诗表现的真的就是“一家四口”吗?从字面上看,只写了四个人,田夫、田妇、大儿、小儿。但是,我们都知道,诗歌很凝练,很简约,常常要“省略”。这里虽然只有四个人出场,但是这一家未必只有四口。再说,“唤渠朝餐歇半霎”,是谁叫他们吃早餐,叫他们歇歇气?是谁在家里做早餐?多半不是外人,自然是“家里人”。那又是谁呢?可能是爷爷奶奶,可能是儿媳妇,可能是女儿,可能是孙子孙女,也可能是大儿小儿之外的“中儿”。比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就写到了“中儿”:“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大体可以肯定,这一家应该不止“四口”,可能是五口、六口、七口,甚至更多。人口越多,越“热闹”,不过负担也会更重,所以,也只有辛勤劳作才能维持生计。“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从诗中,我们看出了“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看出了农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这首诗“富有生活情趣”吗?表现了他们的“勤奋乐观”吗?“情趣”的意思主要有三项:志趣,志向;情调,趣味;情意。情趣有高低雅俗之分。高雅的情趣体现的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反之,庸俗的情趣则使人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精神颓废。这首诗隐含了怎样的“生活情趣”呢?似乎很“朦胧”。“勤奋”与勤劳、勤勉、勤恳、勤苦、辛勤等词语意思相近,大意是克勤克俭,任劳任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这似乎是可以肯定的。“乐观”与“悲观”相对,主要指精神愉快,积极向上。其实,农人为了生计劳作,为了养家糊口忙碌,甚至对“明天”也是不可预料的,未必一定是“乐观”的,甚至,“勤奋”也可能是迫不得已的。从“认识劳动”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以具体“插秧”的情景再现了农人的耕作生活,以“抛”“接”“拔”“插”等四个动作表现了农人“插秧”的劳动技能。从“审美”的角度看,主要表现的是诗人对农人生活的体察,对农人辛劳的同情。淳熙六年(1179年),杨万里时年53岁,由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卸任返回故里吉州(今江西省吉水县)。途经衢州(今浙江省衢州市),适逢农忙,沿途所见皆是农人繁忙春耕,遂作《插秧歌》,记述一农家插秧的辛劳情景。选取一个家庭为典型,与《木兰诗》、杜甫的《石壕吏》等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诗人虽有同情,但也不能改变农人的生活与命运,所以,同情中也隐含着哀矜。且读读杨万里的这首《悯农》吧。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是年闰十一月。杨万里因父病重,由杭州返回老家江西吉水,眼见农田遭灾,农民难以度日,深为忧虑,即时而作。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诗的前两句叙述旱灾,久旱无雨,稻田干裂,秧苗大半枯死,荞麦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市场应对中的战略变化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考设计师全面试题与答案
- 2025年软考软件设计师知识框架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司战略目标与绩效关联试题及答案
- 包装设计课件:包装设计策略
- 2025年网络安全资源管理方案试题及答案
- 外部竞争对战略决策的压力测试试题及答案
- 风险控制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法学概论课程对法律职业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校招产品 笔试题目及答案
- 婴儿气道异物急救评分标准
- 执业医师X线读片教学课件
- 工程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 催乳师职业培训考试试题与答案
- 2023年一般行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护理部运用PDCA缩短门诊患者超声检查等候时间品管圈QCC成果汇报
- 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围手术期防治策略专家共识(2020年)
- 贵港市江南工业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曲阜师范大学毕业论文答辩通用ppt模板
- 2023年高考真题(江苏卷)政治含解析
-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