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新高考Ⅰ卷02)(考试版)_第1页
2025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新高考Ⅰ卷02)(考试版)_第2页
2025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新高考Ⅰ卷02)(考试版)_第3页
2025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新高考Ⅰ卷02)(考试版)_第4页
2025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新高考Ⅰ卷02)(考试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新高考Ⅰ卷)0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传统的中西绘画区别很多,但最根本的区别是西画注重“目视”,中国画强调“神遇”。西方画因以“目视”,所以,色彩要美、要丰富;而中国画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反对色彩太多,道家认为“五色乱目”,“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是黑,所以中国画以水墨为主。中国画用墨,要在统一中见丰富,虽然是一笔墨色,但却变化多端,内涵丰富。西方画重视视觉冲击力。画面上的笔触出奇,形象险怪突出、灿烂峥嵘,给人十分特殊的印象和力量。而中国画家认为这是不成熟的表现。犹如一个不成熟的青年,横冲直闯,而成熟的长者却沉静而安详。苏轼曾说:“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气象峥嵘、五色绚烂”都具有视觉冲击力,但还不成熟,要再努力,达到平淡,才是高手。可见,“平淡”乃是中国画美的最高标准。当然,平淡是形式上的,而内蕴却必须丰富。画家还必须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很深的中国古典学问知识,画的格调才能高。西方画研究焦点透视,即限定在一个视点、视向和一个视域的一种透视。故传统西方画没有长卷和长轴。这符合目视的规律。而中国画因为是“神遇”,并无焦点透视,因而一幅画可以很长很长。如《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中国画不满足于感官(目)去观察及记录大自然,而是用神思、理性去理解世界,用笔记录自己理解的世界。中国画是用绢或宣纸,用水墨画;西方油画用画布、画板、鸡蛋清,用油调色画。中国是最早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中国用这种丝织品来写字、绘画。中国绘画的“绘”字就是“丝”字旁,说明中国画早期是绘在丝织品上的。中国早期的纸也是棉丝的。这两种作画材料都十分薄,只能用羊毛、兔毛等兽毛做成的笔蘸墨和颜料画,而且只能勾勒出线条,再淡淡地赋点色。如果用鸡蛋清或油调色画,薄薄的丝绸或纸承受不了。所以,中国画的特色是由中国当时的物质条件决定的。西方古代没有丝织品,晚于中国两千三百年,欧洲才有手工机械化的纺织,而且只能生产亚麻布,在这种粗糙的亚麻布上画画,只能用很硬的棕刷蘸蛋彩、油画颜料堆上去,最适用于块面式的作画。西方画画与写字用的笔、墨水、纸完全不同,而中国则完全相同,文人写字之余也画几笔。他们借用写字的方法作画,又在画上题诗,形成了文人画。在西方,画便是画,没有文人画和画家画之区别。而在中国,文人画是最高尚的绘画,文人画的内涵和审美,也是世界上最独特的。西方名画家梵高、马蒂斯、毕加索、莫奈等人的成功,都是借鉴中国画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摘编自陈传席《“目视”与“神遇”——中西绘画的区别》)材料二:中新社记者:您曾借鉴西画中的比例、构成等视觉要素,创新了中国当代水墨画的表现形式,您认为中国画与西画该如何相互借鉴、相得益彰?中国画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坚守自己的“魂”?陈辉:中国画相较于西画的高妙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感悟之下的提炼。中国画讲究以道观象,“道”指个人的修为、积累与境界,不同阅历的人画出来的东西肯定不一样。所以,中国画重气韵的特点不能丢,这是它的命脉。在坚守这个命脉的基础上,我认为西画可供中国画借鉴的有两点。首先是视觉冲击力,中国画需要很近距离地观赏,而西方油画在二三十米开外便能抓人眼球。所以中国画在公共空间陈列时是处于弱势的。其次是光影,其实光线的加入可让画面产生空灵感、空间感与神秘感。中国当代水墨画首先要有中国文化的内涵。艺术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只有具备本土情结,画出的东西才会刻骨铭心。同时,中国画的这种以意韵来表达的方式要保留,这是它走向世界的优势。在世界艺术的大花园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要保持其独特性。其次,作品一定要有当代性。作品要承载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及共同关注的问题,如社会问题、环境问题、都市生活,还有中国的小康生活及农民生活状态的改变等,都可以用中国画的特殊语境去表现。(摘编自中新社《陈辉:从“眼前山水”到“胸中丘壑”,中西绘画如何“不断线”?》)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于西画的注重“目视”,强调“神遇”的中国画可以超越眼前的视野。B.中西方绘画特色的不同既与哲学观有关,也与绘画使用材料的不同有关。C.中国文人画在世界绘画系统中具有独特的内涵和审美,相较西方有更高的艺术价值。D.重气韵的特点是中国画的命脉,以意蕴来表达的方式是中国画走向世界的优势。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用苏轼的话是为了论证中国画具有追求平淡的特点。B.梵高、莫奈、陈辉等人的事例及言论有力地说明了艺术上的创新常常需要中西互鉴。C.“以道观象”的“道”需要一定时间的积淀,阅历对一个人的作品影响较大。D.中国画作品的当代性指的就是要用当代人的特殊语境去表现当代生活。3.(3分)下列选项中,能直接说明中国画需要“很高的文化修养、很深的中国古典学问知识”的一项是(

)A.唐·李嗣真《续画品录》:“顾生思侔造化,得妙悟于神会。”B.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C.明·董其昌《题倪迂画二首其一》:“毫端百卷书。”D.清·郑燮《郑板桥集·题画·竹》:“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4.(4分)材料一除了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5.(6分)两段材料都提到中国画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请分别简要说明。(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红色的布包伍延秀在偏僻的山城的旁边,有一间破烂的房子,歪斜的站在泥泞和荒草中间。房子的前半部快塌了,用几根树干撑着。在离房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小路,穿过草丛伸入山中去。这里不是引人注意的地方,但偶尔路过这里的人,总禁不住说道:“这是谁家的房子呀?为什么这样凄凉?”十三岁的时候,我流浪到这里来,因为没有钱,天又下着雨,黑夜中我爬出了城,找到了这间黑黝黝的房子。起初,我以为这是绝了香火的人家,我大胆的把门推开,想走进去。当我的右脚,刚跨过腐蚀的门槛,一个老妇人惊愕地叫了起来:“呶呀?”这使我感到又高兴又惊奇,赶快用使话轻轻地说:“伯妈!是我,落难人。想在你这里住一夜,可以吗?伯妈!我没有钱。”我说着,慢慢地摸进去。“好娃娃!你来吧!”她说,将我抱住,坐在炉边的木桩上。我走了一天,没有吃饭,衣服也汗湿透了,很疲倦,就躺在她的怀中。她因为我是僮族,很高兴问了我许多事情,也说了她自己的身世。我才知道,这是一个姓唐的,六十多岁的寡妇。她丈夫在的时候,靠卖柴草过活。生了个孩子,叫刚宁。刚宁刚刚四岁,她丈夫就患疟疾死了。她就在给人缝针线、卖柴草的饥饿日子里,把孩子养大。她满想靠着孩子度过晚年:但是孩子刚刚十八岁,就被县上抓去,用来堵击当时北上抗日的红军。这样,就永远地埋葬了她的希望。为了不使他们受红军的影响,她也被强迫地集中在这一个偏僻的山谷里。从此以后,她就常常关着门,流着泪,动也不动、悄悄地坐到深夜。有时候,她也常常站在窗前,好像盼望着什么似的,从破烂的窗框中,眺望着荒芜的旷野……后来,我朦胧的睡着了,不知道她在说些什么。突然,我觉得她离开了我,便惊醒了。朦胧中,我看见她自己正从火炉中,扒出一颗火,吹燃着松香;房子亮了起来。一对哭红了的眼睛,黄瘦的、皱纹满面的脸,和那披在肩膀上的灰白的长头发,使我很自然地感觉到,这是一个遭受苦难折磨的不幸的老人。她慢慢地,从玄色的破烂衣服中,掏出一个小红布包来,正要把它打开,突然发现我已经醒来,正好奇地看着她,又急忙把小包包收起来,只是看着我微笑着。一种孩子的好奇心,使我走过去抱着她说:“伯妈!给我看看是什么!我不要你的。”她甩脱我的手,哄着我说:“小娃娃看不得,看了会瞎眼哩!”“不,你哄我,你哄我。”我顿着脚向她要,几乎爬到她的身上。而她很快把拿着小包包的那只手,高高地举起来。后来,我和她讲好:不弄坏,不要她的,不告诉旁人,才给我了。我接过小红布包包,一层一层地解开。当我快要解到最后一层的时候,她突然走到门口,用身将门板堵住,嘴唇微微地颤动着。显然的,她怕我拿走这个东西。“慢点呀!慢点呀!狗崽儿,不要弄坏啦!”她见我解得很快,就喊起来。我性急,很快地把七八层布包解完了,最后现出一个鲜红的纸包,看见了一张很平整的红军用的一元钞票,钞票的后面;摺放着一张红纸条。纸条上面,横写着歪歪斜斜的汉字:亲爱的苗、瑶、僮、侗的同胞:你们不知道我们是怎样的人吧?让我告诉你们,我们是工人、农民自己的武装。是你们民族的真正的兄弟。为了你们,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必须联合起来!打倒日本鬼子!打倒压迫我们的敌人……现在,我们北上抗日去,昨天在你们这里住,用了你们柴草二十斤。谢谢你们!此致亲爱的敬礼!中国红×方面军士兵一九三四年十二月我刚刚看完这字条,她又忙着从我的手中抢过去。向我说:“懂了吧?我的好娃娃,你讲一讲!”于是,我把钞票和我所知道的红军的情形告诉她。她听了后,紧紧地抱着我,兴奋地说:“要没有他们,我这小窝窝,早就倒下啦。”说完,她拿着灯,拉我到窗前,指着窗外的撑着房子的几根大树干说,“是红军给我撑的呀!我的好娃娃,告诉我吧,他们在哪里?”“在——北——方!”我想了一会,快乐地伸出一个小指头,指着北边,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说。但是,她还是很不满足,又张着没有牙齿的嘴巴问:“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呀?”我没有办法回答她。等了一会,我钻进她的怀里说:“伯妈!刚……刚宁哥哥,跟他们去就好罗!”她沉默了一会,突然眼睛里充满了泪……夜深了。狂风扫着窗外的旷野、发出呼呼的啸声。一只老鹰、在古老的枫树上、拍着翅膀“呦呦”地嘶叫着、好像在渴望着黎明的到来。(有删改)6.(3分)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相关“我”的民族介绍和纸条上的称呼推测,故事极可能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B.老妇人同意“我”这个落难人借住一夜,并唤“我”“好娃娃”,表明老妇人慈爱善良。C.丈夫病逝,儿子也被县上抓去了,老妇人希望全无,躲在这偏僻的山谷等红军回来。D.从战士留下的纸条可看出,红军和《百合花》中解放军一样纪律严明,不乱拿群众物品。7.(3分)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巧妙地设置了“红色的布包”这一物象,通过对其设疑、解疑的过程,不动声色地揭示出了人民对红军的赞扬和怀念的主题。B.小说开篇详细描写老妇人所处环境的残破荒芜,深刻表现了老妇人生活的孤苦凄凉,同时也为“我”流浪来到此地作铺垫。C.小说中老妇人向“我”讲述她的身世,这避免在解“红色的布包”这个“疑”的过程中插入过多的补叙,使情节更集中自然。D.小说通过描写老妇人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表现她对“红色的布包”的珍惜,同时也反映红军在百姓心中的重要位置。8.(4分)小说中画线句子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6分)某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小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拥军爱民·鱼水情深。假如你加入该小组,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名者,所以名实也,实立而名从之,非名立而实从之也。故长形立而名之曰长短形立而名之曰短非长短之名先立而长短之形从之也。仲尼之所贵者,名实之名也,贵名乃所以贵实也。夫名之系于实也,犹物之系于时也。物者,春也吐华,夏也布叶,秋也凋零,冬也成实,斯无为而自成者也。若强为之,则伤其性矣。名亦如之,故伪名者皆欲伤之者也。人徒知名之为善,不知伪善者为不善也,惑甚矣!求名有三:少而求多,迟而求速,无而求有。此三者不僻为幽昧,离乎正道,则不获也。固非君子之所能也。君子者,能成其心,心成则内定,内定则物不能乱,物不能乱则独乐其道,独乐其道则不闻为闻,不显为显。故《礼》称:“君子之道暗然而日彰,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徵之显,可与入德矣。君子之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节选自徐干《中论•考伪篇》,有删改)材料二: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虑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悌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有删改)10.(3分)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长形立而名之A曰长B短形立而名之C曰短D非长E短之名先立F而长G短之形从之也。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以……为乐,意动用法,与《岳阳楼记》“后天下之乐而乐”后一个“乐”用法不同。B.其,也许、大概,表示一种推测语气,与《师说》“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意思相同。C.虚,虚浮、不真实的,与《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中的“虚”意思及用法相同。D.让,推辞、辞让,与《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中的“让”意思相同。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与实,就如同形与影,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但实立名才能够随之而来,二者的顺序不可颠倒。B.徐干认为求取名声有三种行为,这三种行为均是采用了偏离正道的不光彩的方式,为君子所不齿。C.颜之推认为,有了清廉的名声之后就要克制对财富的欲望,有了显耀的信誉之后就不要轻易许诺。D.显贵之人贪名不足,试图以巧伪的手段搏取名声,结果弄巧成拙,这与伯石以及王莽的情况相似。13.(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之道暗然而日彰,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2)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14.(3分)对于汲汲求名者,两则材料给了哪些劝诫?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沈仓曹赴江西白居易落日驱单骑,凉风换袷[注]衣。远鱼传信至,秋雁趁行飞。洛下闲居住,城东醉伴稀。莫辞船舫重,多觅酒钱归。[注]袷,同“夹”。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送”字表明了事件,“沈仓曹赴江西”则为写诗背景。B.首联第二句写出了天气转凉需要换夹衣,同时也渲染了气氛。C.颔联和“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意象使用上有相似之处。D.本诗叙事、描写并用,叙事简洁,语言浅近通俗,情感奔放外露。16.(6分)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推崇“中庸之道”,他在《论语·雍也》中分析“文”与“质”的关系时便说:“,。”在他看来,这两种人都不能算君子。(2)《琵琶行》“,”两句描绘了诗人酒后即将与朋友分别的凄然景象,令人动容。九江甘棠湖上曾依此句典建造“浸月亭”。(3)古诗词中“鸥”这个意象内涵丰富,诗人经常借此表现远离机心、退隐江湖、闲适自在或漂泊无依等情感,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花萼楼建于明万历36年(公元1608年),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因形似花萼,又因“花萼”常比喻兄弟间和睦友爱的情谊,所以取名为“花萼楼”。花萼楼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共有三环,共210个房间。楼的第一层不设窗,第二、三层墙上设有内小外大呈三角的枪眼,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大门框用厚而宽的花岗岩石板组成,大门板钉上坚厚的铁皮,这些门窗设施是为外人侵扰而特意设计的。楼内有面积为283.4平方米的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寓意着人们祈求的心愿。天井一侧有口古井,用于防火和生活。整个土楼布局合理、通风采光、冬暖夏凉。花萼楼显示了客家人圆满团结的生活理念,是目前广东土围楼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是世界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和文化瑰宝。目前,历经400多年风雨的花萼楼,基本保存完好。但因地处,且承载力有限,难以经得住大量游客的。花萼楼并未列入整体旅游开发。18.(3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抵挡

丰衣足食

僻壤

践踏 B.抵挡

锦衣玉食

偏僻

践踏C.抵御

丰衣足食

偏僻

踩踏 D.抵御

锦衣玉食

僻壤

踩踏19.(6分)高三(1)班开展以“保护文物古迹”为主题的家乡文化生活调查,学生小明通过上网搜集资料获得以上信息,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下列表格,每空不超过15个字。历史建筑登记表建筑名称花萼楼建造历史明万历36年(公元1608年),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价值描述(1)外形特色:外形似花萼的土木结构圆形建筑。(2)实用价值:①。(3)历史价值:目前广东土围楼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是世界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和文化瑰宝。建筑现状②基本保存完好但。发展建议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