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走了阅读教学设计_第1页
妈妈走了阅读教学设计_第2页
妈妈走了阅读教学设计_第3页
妈妈走了阅读教学设计_第4页
妈妈走了阅读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妈妈走了阅读教学设计第一章妈妈走了故事梗概与教学目标

1.故事梗概

《妈妈走了》是一部关于亲情、成长与面对失去的儿童文学作品。故事讲述了小主人公小明在妈妈因病离世的痛苦中,如何学会与家人共同面对悲伤,逐步走出阴霾,勇敢面对生活的故事。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故事《妈妈走了》的基本情节,感受故事中的亲情与友情。

(2)培养学生面对失去的勇气和信心,学会关爱家人和朋友。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5)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亲情和友情,学会珍惜和感恩。

3.实操细节

(1)在课堂开始,教师简要介绍《妈妈走了》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分段阅读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如小明在面对妈妈离世时的情感变化,以及他与家人、朋友之间的互动。

(3)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如“小明是如何走出失去妈妈的痛苦?”“你觉得故事中的亲情和友情对你有什么启示?”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课堂结束前,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故事中的亲情、友情和面对失去的勇气,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或绘画作品。

第二章故事导入与情感共鸣

1.故事导入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妈妈走了》的故事情境。比如:“同学们,你们有谁曾经经历过亲人离开的痛苦?那时候你们是怎么感受的?”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打开心扉,分享自己的经历,进而引入小明的故事。

2.实操细节

(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道具,比如一朵小花、一张家庭照片,或者一个小玩偶,用来象征故事中的角色或情感。

(2)教师用温和的声音,缓慢地朗读故事的开始部分,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小明,感受他失去妈妈的痛苦。

(3)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语调、停顿等技巧,让学生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如小明的不解、愤怒、悲伤等。

(4)朗读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刚才的感受,有没有被故事中的情感所触动,有没有产生共鸣。

(5)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开头,检查他们是否理解了故事的基本内容,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

(6)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应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向家人和朋友寻求帮助。

第三章情感分析与角色扮演

1.情感分析

在这一章节,教师会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小明在面对妈妈离开时的心路历程。

(1)教师提问:“小明在妈妈离开后,有哪些不同的情绪表现?你们能理解他的感受吗?”

(2)让学生回顾故事中的关键情节,比如小明拒绝吃饭、不愿意上学、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等,讨论这些行为背后的情感原因。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自己遇到类似情况,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反应。

2.实操细节

(1)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故事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小明和爸爸的对话、小明在学校和老师的交流等。

(2)准备时间:给予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让他们构思对话内容,分配角色,并讨论如何通过表情和动作传达情感。

(3)表演展示:每组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引导观众关注演员的情感表达是否到位,是否符合故事情境。

(4)讨论反馈: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表演得很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同时,教师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5)情感体验: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是如何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的。

(6)总结反思:教师总结情感分析的重要性和角色扮演的价值,强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培养同理心。同时,教师也可以提醒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更好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四章情感抒发与创作表达

1.情感抒发

在这一章节,教师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情感的感悟,以及如何通过创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1)教师提问:“读完《妈妈走了》,你们有什么想对小明说的话?或者有什么想对故事中的自己说的话?”

(2)让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对故事的情感反应,可以是几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鼓励他们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实操细节

(1)情感写作:教师让学生以“给小明的一封信”为主题,写下自己对小明的鼓励或者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

(2)创作指导: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比如如何开头,如何表达情感,如何结尾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3)分享交流:学生完成写作后,可以选择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给予反馈和鼓励。

(4)创作展示: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在班级内进行展示,或者制作成小册子,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品被重视。

(5)情感释放:教师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尽可能地释放自己的情感,无论是悲伤、愤怒还是思念。

(6)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创作成果,强调写作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学会如何处理复杂的情感。

(7)延伸活动: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延伸作业,比如画一幅关于亲情和友情的画,或者创作一首小诗,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五章家庭支持与心理疏导

1.家庭支持

在这一章节,教师会着重讨论家庭在帮助孩子面对失去亲人这一重大事件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

(1)教师提问:“当小明感到难过和孤独时,他的家人是怎么帮助他的?你们的家人在类似情况下会怎么帮助你们?”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如何支持他们度过难关,以及他们认为哪些做法是最有效的。

2.实操细节

(1)心理疏导:教师可以邀请学校的心理老师或者专业心理咨询师来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讲解如何正确面对悲伤和失落。

(2)家庭互动:教师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与家人一起完成一项活动,比如一起散步、做饭或者观看一部电影,然后分享彼此的感受。

(3)情感沟通:教师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与家人进行情感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也学会倾听家人的意见和感受。

(4)角色互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的练习,让他们尝试站在家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家人的感受和担忧。

(5)建立信任:教师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建立信任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在困难时刻,家人是最坚强的后盾。

(6)实际案例:教师可以分享一些实际案例,讲述其他孩子如何在家人的支持下走出失去亲人的阴影,这些故事可以给学生以启发和勇气。

(7)总结反思:教师总结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并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如何在家庭中寻求帮助,以及如何为家人提供支持。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一些新的沟通方式,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

第六章同伴互助与社区支持

1.同伴互助

在这一章节,教师会探讨同伴关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朋友之间建立互助和支持。

(1)教师提问:“故事里,小明的朋友是怎么帮助他的?你们的朋友在类似情况下会怎么支持你们?”

(2)让学生思考并分享朋友在他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朋友是如何帮助他们度过困难的。

2.实操细节

(1)同伴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互助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他们的影响。

(2)互助计划: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一个互助计划,比如成立一个“友谊小组”,在组内成员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3)情感支持:教师强调在朋友之间提供情感支持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有时候仅仅是倾听和陪伴就是很大的帮助。

(4)社区资源:教师介绍社区中可用的资源,如社区中心、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让学生知道在需要时可以寻求哪些帮助。

(5)实际行动:教师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活动,比如志愿服务、社区清洁等,通过实际行动增进与社区的联系,同时也能获得社区的支持。

(6)案例分享:教师分享一些同伴互助和社区支持的积极案例,让学生看到同伴和社区的力量。

(7)总结反思:教师总结同伴互助和社区支持的重要性,强调每个人都不是孤单一人,在困难时刻,我们可以依靠朋友和社区的力量。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共同营造一个支持和鼓励的环境。

第七章面对失去与心理调适

1.面对失去

在这一章节,教师会帮助学生理解面对亲人失去的心理过程,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

(1)教师提问:“小明在故事中是如何逐渐接受妈妈的离开的?你们觉得这个过程难吗?为什么?”

(2)让学生思考面对失去时,自己通常会经历哪些情绪,以及这些情绪是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的。

2.实操细节

(1)情绪识别:教师引导学生识别和命名自己在面对失去时所经历的情绪,如悲伤、愤怒、否认等。

(2)心理调适方法:教师介绍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如写日记、绘画、运动、倾听音乐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调适方式。

(3)情绪释放: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哭泣、倾诉、创作等方式释放情绪,而不是压抑自己的感受。

(4)寻求帮助:教师强调在需要时寻求专业帮助的重要性,如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

(5)心理建设: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建立积极的心态,比如通过正念冥想、积极思考等方式来增强心理韧性。

(6)实际案例:教师分享一些成功调适情绪的案例,让学生看到面对失去并不是孤立无援的,有许多方法和资源可以帮助他们。

(7)总结反思:教师总结面对失去时心理调适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调适,并在必要时寻求帮助。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进步。

第八章生命教育与价值观培养

1.生命教育

在这一章节,教师会结合《妈妈走了》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1)教师提问:“小明在故事中经历了什么让他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你们对生命有什么自己的理解?”

(2)让学生探讨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以及如何珍视每一天和身边的人。

2.实操细节

(1)生命故事分享: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或者家人朋友的生命故事,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故事来感悟生命的价值。

(2)价值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哪些价值观是他们在生活中认为最重要的,如诚实、尊重、责任感等。

(3)角色模拟:教师让学生模拟不同角色,如医生、护士、教师等,讨论这些角色如何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4)生命教育课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命教育的课程活动,如参观医院、养老院或自然保护区,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的多样性和珍贵性。

(5)价值观实践: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自己的价值观,比如通过做志愿服务、帮助他人等方式来体现对生命的尊重。

(6)情感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思考它们如何反映自己的价值观和对生命的态度。

(7)总结反思:教师总结生命教育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珍视生命,培养积极的价值观,并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这些价值观。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设立个人目标,将这些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第九章拓展阅读与主题活动

1.拓展阅读

在这一章节,教师会推荐一些与《妈妈走了》主题相关的书籍和资料,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以加深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1)教师提出阅读建议:“除了《妈妈走了》,还有哪些书籍讲述了关于亲情、成长和面对失去的故事?你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2)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这些书籍的感受,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2.实操细节

(1)阅读清单:教师制作一个拓展阅读的清单,包括书籍、文章、电影等,供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或观看。

(2)主题讨论会:教师定期组织主题讨论会,让学生就拓展阅读的内容进行分享和讨论。

(3)阅读笔记:鼓励学生写阅读笔记,记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以及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4)主题活动:教师设计一些主题活动,如“生命故事演讲”、“亲情主题绘画展”等,让学生通过创作来表达对主题的理解。

(5)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将阅读内容与其它学科知识相结合,如历史、科学、艺术等,以获得更全面的学习体验。

(6)家长参与: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比如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同一本书,然后分享彼此的感受。

(7)总结反思:教师总结拓展阅读和主题活动的意义,强调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和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参与度,调整未来的阅读和活动计划,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持续成长

1.课程总结

在这一章节,教师会对整个《妈妈走了》阅读教学设计进行总结,回顾课程中的亮点和学生的成长。

(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妈妈走了》,你们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改变?”

(2)让学生反思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分享自己最难忘的部分和感悟。

2.实操细节

(1)成果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他们在课程中的成果,如写作作品、绘画、演讲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2)反思分享:学生进行小组反思分享,讨论自己在课程中的成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家长反馈: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总结会议,听取家长对孩子学习过程和成果的看法和建议。

(4)持续成长计划: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