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题库-诗词与哲学思想交融解析试题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题库-诗词与哲学思想交融解析试题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题库-诗词与哲学思想交融解析试题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题库-诗词与哲学思想交融解析试题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题库-诗词与哲学思想交融解析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题库——诗词与哲学思想交融解析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田园风光。B.“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反映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C.“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D.诗的结尾“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2.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是(3分)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B.“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C.“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3.下列对这首诗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3分)A.描绘田园风光B.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C.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D.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思考4.诗中的“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这句话,对后文有什么作用?(3分)5.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4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牵挂。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D.诗的结尾“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2.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是(3分)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3.下列对这首诗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3分)A.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B.表达对友情的珍视C.表达对未来的担忧D.表达对亲情的感慨4.诗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对后文有什么作用?(3分)5.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反映了春天江水的美丽。D.诗的结尾“能不忆江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怀念。2.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是(3分)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D.“能不忆江南?”3.下列对这首诗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3分)A.描绘春天景象B.表达对春天的喜爱C.表达对江南美景的怀念D.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4.诗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话,对后文有什么作用?(3分)5.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4分)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B.“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反映了诗人对远大抱负的追求。C.“风烟望五津,客路青山外”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D.诗的结尾“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2.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的是(3分)A.“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B.“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风烟望五津,客路青山外”D.“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3.下列对这首诗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3分)A.描绘自然景观B.表达对远大抱负的追求C.表达对旅途的感慨D.表达对过往时光的怀念4.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对后文有什么作用?(3分)5.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4分)五、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D.诗的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祝福。2.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是(3分)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下列对这首诗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3分)A.描绘夜晚景象B.表达对家乡的思念C.表达对人生的感慨D.表达对亲人的祝福4.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话,对后文有什么作用?(3分)5.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4分)六、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反映了春天江水的美丽。D.诗的结尾“能不忆江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怀念。2.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3分)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D.“能不忆江南?”3.下列对这首诗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3分)A.描绘春天景象B.表达对春天的喜爱C.表达对江南美景的怀念D.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4.诗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话,对后文有什么作用?(3分)5.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4分)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解析:选项A、B、D都是对这首诗的正确赏析,但选项C中的“拟人”说法错误,因为“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并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而是直接描写了秋天叶子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所以答案是C。2.解析:对比手法是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或不同之处来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在这首诗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与“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形成了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所以答案是D。3.解析: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和秋天的衰败,诗人抒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所以答案是C。4.解析:“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这句话对后文的作用是引出诗人对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的赞美,为下文对秋天衰败的描写做铺垫。5.解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包括:-对比:通过对比春天和秋天的景象,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拟人:通过“常恐秋节至”等句子,赋予了秋天一种生命体的特质,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描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解析:选项A、B、D都是对这首诗的正确赏析,但选项C中的“拟人”说法错误,因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并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而是通过想象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所以答案是C。2.解析:对比手法是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或不同之处来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在这首诗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形成了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所以答案是A。3.解析: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人的牵挂,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所以答案是A。4.解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对后文的作用是引出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为下文对家人的描写做铺垫。5.解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包括:-对比:通过对比异乡的孤独和家乡的温馨,突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拟人:通过“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句子,赋予了家人一种情感化的形象。-描写:通过对异乡和家乡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三、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解析:选项A、B、D都是对这首诗的正确赏析,但选项C中的“借景抒情”说法错误,因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并没有直接借景抒情,而是通过表达对友情的珍视来抒发情感。所以答案是C。2.解析:对比手法是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或不同之处来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在这首诗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形成了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所以答案是A。3.解析: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情的珍视,通过描绘异乡的孤独和对友情的依赖,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深深感激。所以答案是B。4.解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对后文的作用是强调友情的珍贵,为下文对友情的描写做铺垫。5.解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包括:-对比:通过对比异乡的孤独和友情的温暖,突出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拟人: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句子,赋予了友情一种超越距离的特质。-描写:通过对异乡和友情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解析:选项A、B、D都是对这首诗的正确赏析,但选项C中的“借景抒情”说法错误,因为“风烟望五津,客路青山外”并没有直接借景抒情,而是通过表达对旅途的感慨来抒发情感。所以答案是C。2.解析:对比手法是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或不同之处来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在这首诗中,“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与“风烟望五津,客路青山外”形成了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所以答案是C。3.解析: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旅途的感慨,通过描绘登高远望的景象和对旅途的思考,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悟。所以答案是C。4.解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对后文的作用是引出诗人对远大抱负的追求,为下文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做铺垫。5.解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包括:-对比:通过对比登高远望和旅途的艰辛,突出了诗人对远大抱负的追求。-拟人:通过“风烟望五津,客路青山外”等句子,赋予了旅途一种情感化的形象。-描写:通过对登高远望和旅途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五、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解析:选项A、B、D都是对这首诗的正确赏析,但选项C中的“借景抒情”说法错误,因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并没有直接借景抒情,而是通过表达对人生的感慨来抒发情感。所以答案是C。2.解析:对比手法是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或不同之处来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在这首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形成了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以答案是B。3.解析: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人生的感慨,通过描绘夜晚的明月和对人生的疑问,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所以答案是C。4.解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话对后文的作用是引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为下文对家乡的描写做铺垫。5.解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包括:-对比:通过对比明月和故乡,突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拟人:通过“把酒问青天”等句子,赋予了明月和青天一种情感化的形象。-描写:通过对夜晚明月和故乡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六、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解析:选项A、B、D都是对这首诗的正确赏析,但选项C中的“借景抒情”说法错误,因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并没有直接借景抒情,而是通过描绘春天江水的美丽来抒发情感。所以答案是C。2.解析:拟人修辞手法是通过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质来增强表达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