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历史上没有一种人事制度,延续时间之漫长、在国内外影响之巨大,能与科举取士制度相比。科举取士制度,起源于隋,自隋唐至明清,沿用了1300多年之久,承担起为中国官僚政府源源不断输送管理人才的使命与责任。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科举制持续推行的动力;“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是科举制能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唯一不可取代的铨选制度的根本;科举制以儒家“斯文”作为取士标准,应举者慨然以从政、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中国科举制具有塑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立身治国形象、打造中国大一统和合文化形态、构建东亚儒家文化圈与催生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基本价值。历经朝代更迭、社会动荡和战乱,统治者仍然重视科举制度,坚持举行科举考试。唐代后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止,但是科举考试没有中止。五代军阀争斗不息,政权更迭如走马灯,科举考试没有中断。两宋三百年间,宋辽、宋金、宋蒙战争,未曾打断三年一举的科举考试。南宋高宗在自家性命难保的险境下,也未曾中断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宋度宗咸淳十年,南宋临近灭亡,还进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辽、金、西夏、元朝,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实行过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清末,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出逃,次年仍下令补考乡试和会试。科举与国运相联,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皇帝权力的象征之一,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重要标志,是调节国家政策的杠杆,是士大夫梦想所寄,是凝聚民心的纽带。科举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经济、风俗、人心之影响,无与伦比,至今在海内外犹不绝余响。中国科举制度也是世界文明的一个辐射源。日本最先仿行中国科举制度,时间在公元7—8世纪。《日本诗纪》中载有《贺诸进士及第》,其中《贺野达》诗云:“登科二字值千金,孝养何愁无斗储?”可见日本科举及第即授官,所得俸禄可供养父母。朝鲜是海外实行科举制时间最长的国家。从公元958年起至1894年止,实行了936年。其制既学习唐宋,又有自己的创造。越南推行科举制长达844年(1075—1919)之久,仅次于朝鲜,然其废罢科举时间比中国还要晚14年。中国科举考试的先进文化,为西方欧美国家所学习、所效仿。西方人把中国科举考试,与中国四大发明相比。英国东印度公司采用了中国科举考试的竞争原则,其实行的文官考选制度为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积累了经验、开辟了道路,英国实行的考试选才机制像一桶火药轰开了政党分肥制的大门,科举制最终对西方各国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科举选拔人才,通过科目考试实现。唐代科目众多,常选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孝廉、明法、明算、三史、开元礼等;制举科目名目更多,如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博学宏词科、军谋宏达材任边将科等,达63科。宋代是科举制完善期,也是高峰期,两宋共举行118榜,录取登科人达11万,是历朝录取人数最多的一朝。其后,元、明、清三朝,进士科成为科举考试唯一科目(临时开科除外)。明代最初一级考试称乡试,所谓“三年一大比”。乡试之年为“大比之年”。明代生员要参加乡试,须经资格试,这就是提学官主持的科考。科考为乡试预备考试,也就是参加乡试的资格考试。科考成绩列入一、二等的生员,就获取了参加乡试的资格。乡试录取的举人将参加礼部的会试,录取者称贡士。清代乡试制度,大体沿明而有所变化,更加完善。(摘编自龚延明《科举:世界文明的一个辐射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举取士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在国内外影响最大的一种人事制度。B.无论是唐代后期社会动荡的时期,还是宋辽、宋金等战争期间,科举考试都没有中止。C.日本最先仿行中国科举制度,朝鲜实行科举制时间长,越南废罢科举时间比中国晚。D.中国科举考试的竞争原则被英国借鉴,中国科举制度轰开了英国政党分肥制的大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从科举制度的悠久历史和深远影响说起,主要阐述了科举制度持续推行的动力和取士标准,重点突出。B.文章列举清末朝廷在八国联军攻进北京的次年仍举行科举考试的例子,论证了统治者在社会战乱时期仍然重视科举制度。C.文章引用《日本诗记·贺诸进士及第》中《贺野达》的诗句,是为了论证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文明的一个辐射源。D.文章最后一段先提出“科举选拔人才,通过科目考试实现”的观点,然后阐述了唐代等朝代科举考试的科目等内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科举制度从隋朝起源,一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步完善,沿用了1300多年之久,承担起输送管理人才的使命与责任。B.辽、金、西夏、元朝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为了选拔人才、收买人心和稳定社会秩序,都实行过科举考试制度。C.西方人把中国科举考试跟中国四大发明相提并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各国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D.明代生员只有通过了提学官主持的科考,科考成绩列人一、二等,才能获得乡试的资格,乡试录取者称贡士。【答案】1.D2.A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D.“中国科举制度轰开了英国政党分肥制的大门”错误。张冠李戴,轰开了英国政党分肥制大门的是“英国实行的考试选才机制”,而不是“中国科举制度”。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A.“主要阐述了科举制度持续推行的动力和取士标准,重点突出”错误,第一段阐述了科举制度的使命与责任、持续推行的动力、取士标准和基本价值等多方面的内容,没有侧重阐述哪一个方面。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A.“一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步完善”错误,原文说的是“宋代是科举制完善期,也是高峰期”。B.“为了……收买人心和稳定社会秩序”于文无据,原文是“辽、金、西夏、元朝,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实行过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D.“乡试录取者称贡士”理解错误,“贡士”应改为“举人”。故选C。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2020年5月11日,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一定要保护好、发展好黄花这个产业,让它成为乡亲们致富的一个好门路,变成群众的‘致富花’”。小黄花成了大产业。云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庞有军介绍,当地成立服务黄花产业指挥部,生产、加工、销售全方位扶持,2020年全区黄花产业总产值达13.42亿元,同比增长20%。一个个特色产业,联结着千家万户。田间地头话发展,农家院里算收成,农家小账本连着“三农”大账本。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农产品加工,关注农民增收。在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他说:“要延伸产业链,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在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他强调:“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习近平总书记颔首赞许:“这里不仅有‘一产’,还有‘二产’‘三产’,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附加值也上来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全国乡村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2020年,全国农业总产值10.7万亿元,休闲农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村电商等营业收入近4万亿元。各地龙头企业通过产销订单、土地托管等方式,带动1.25亿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摘编自肖家鑫等《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材料二:李海梅家住在贵州省清镇市新店镇鸭甸河村,曾经的穷山沟这几年因为乡村旅游兴起而大变样。李海梅家今年刚改了厕所,把曾经挨着猪圈的旱厕,改为10平方米的卫生间,配有热水器和淋浴。“厕所革命”带动了整个村容村貌的改变。常年在外务工的李海梅和丈夫今年决定留下来开农家乐。“村里条件越来越好,游客愿意来,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各地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河北省提出,2021年全省成线连片建设2000个美丽乡村;到2025年,全省建成1万个以上美丽乡村,继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云南省丽江市今年将深化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力争在5年内创建20个示范乡镇、100个精品示范村、500个美丽乡村……(摘编自《美丽乡村展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关切的乡村振兴新实践》)材料三:当前,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加快构建农业农村新发展格局,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提升乡村产业现代化水平,激发乡村振兴动能。乡村产业发展要聚焦地方主导产业,优化区域布局,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继续加大乡村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力度,开展50个全程试点县建设。推动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促进脱贫地区产业提档升级等。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继续以县为单位开展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项目整合,示范引领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形成梯次发展的格局。另一方面,推进乡村建设和改革工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农业农村部制定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完成53万个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能提供基础条件。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围绕实施“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聚焦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乡村建设等领域,启动一批重大工程。(摘编自高云才、郁静娴《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把小黄花发展成了大产业,对其进行全方位扶持,2020年全区黄花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B.习近平总书记关注农民增收,在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他强调要发展好油茶业,努力实现农民增收等目标。C.“厕所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工作,可以带动村容村貌的改变,从而助力乡村旅游发展,李海梅家因此受益。D.推动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和促进脱贫地区产业提档升级等举措,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能提供基础条件。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20年,全国乡村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农业总产值超过10万亿元,有1亿多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B.河北省和云南省都重视美丽乡村建设,重视农村“厕所革命”工作,都在全省提出了未来几年具体的目标。C.当前,提升乡村产业现代化水平,要以县为单位开展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强项目整合,推进农业现代化。D.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并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还将持续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6.三则材料都涉及“乡村振兴”,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4.D5.B6.①材料一侧重从各地乡村产业发展壮大的角度谈乡村振兴。②材料二侧重从各地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的角度谈乡村振兴。③材料三从提升乡村产业现代化水平、推进乡村建设和改革工作两个方面阐述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推动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和促进脱贫地区产业提档升级等举措”错误,不合文意。由原文“另一方面,推进乡村建设和改革工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农业农村部制定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能提供基础条件”可知,“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能提供基础条件”的不是“推动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和促进脱贫地区产业提档升级等举措”,而是“推进乡村建设和改革工作”。故选D。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B.“河北省和云南省都重视美丽乡村建设,……都在全省提出了未来几年具体的目标”错误,扩大范围。由原文“云南省丽江市今年将深化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力争在5年内创建20个示范乡镇、100个精品示范村、500个美丽乡村……”可知,材料二中说的是“云南省丽江市”,不是“云南省”全省。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的能力。由材料一关键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和“小黄花成了大产业。云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庞有军介绍,当地成立服务黄花产业指挥部,生产、加工、销售全方位扶持,2020年全区黄花产业总产值达13.42亿元,同比增长20%”可知,材料一列举云州区有机黄花的例子,论述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可见材料一侧重从各地乡村产业发展壮大的角度谈乡村振兴。由材料二关键句“‘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各地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可知,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可见材料二侧重从各地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的角度谈乡村振兴。由材料三关键句“当前,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加快构建农业农村新发展格局,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提升乡村产业现代化水平,激发乡村振兴动能”和“另一方面,推进乡村建设和改革工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可知,材料三从提升乡村产业现代化水平、推进乡村建设和改革工作两个方面阐述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望北哨所石钟山这是她第一次来望北哨所。望北这个名字,她已经很熟悉了,他分配到部队后的第一封来信,地址上就写着“望北”两个字。望北在她的心里如诗如画,再加上哨所,她莫名地会想到辛弃疾的某些诗句,有着大气、苍凉、凄美之感。他在信中也是如此描绘望北哨所的:高原,陡峭的山石,呼啸的山风,洋洋洒洒的落雪。虽然凄凉了一些,却是那么有韵致。望北哨所,就像她喜欢的他,粗犷、冷峻。他们是同学,高中毕业,他上了军校,她上了一所本省大学。她从小就对军人充满敬仰,青春、热血和英雄这些令她心动的字眼,一直和军人密切相关。也许正是因为他是全班唯一考上军校的同学,呼啦一下,他走进了她的心里。他们就是从那会儿开始通信的,她欣赏他把青春献给了部队。他在信中说:军人就是牺牲,奉献,戍边保家……他描绘了未来的艰苦,也明里暗里地告诉她,未来生活可能会很辛苦和艰难。但她心中的诗意一直澎湃着,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自从他军校毕业,去了叫望北的哨所,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有手机,却没有信号,他们的联系只能通过信件。有时到了冬天,哨所和山下邮路不通,到了春天,她会一口气收到他写给她的几十封信。她知道,他也是如此。读信的顺序只能依据邮戳的时间,这样读信,时常让她有种时光倒流之感:前一封信他还在描述哨所上看到的夕阳、界碑、边境线,下一封信又是满山大雪,混沌一片了。几十封信,让她在不同的世界里穿梭着,恍若两个世界。他也会出现在她的梦里,便越加魔幻了:他走在崎岖的巡逻线上,刚才还阳光明媚,转过一个山头就暴雪漫天了。一个战士因缺氧晕倒在巡逻路上。哨所的后山上,他们新建的蔬菜大棚正长出油绿绿的蔬菜……她在梦中醒来,心就像荡秋千,高低视线,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她知道,自己做的不是梦,只是还原他信里描述的不同场景而已。有时她觉得离他很近,有时又很远。她最近一次见到他,是他探亲休假,他变黑了,变瘦了,说话也惜字如金。他解释说,哨所人不多,消息又闭塞,信息少,大脑的某根神经就沉睡了,话语自然就少了。假期快要结束时,他似乎才适应了这个嘈杂的世界,粗黑的皮肤也开始变细变白,与人交流的话语也流畅自然了起来。他才恢复到了以前的样子——风趣、幽默、刚毅。两人计划了他们的人生大事,春节一过,就是两个人的“本命年”了。他们要在这一年完成他们的终身大事。她对望北充满了渴望,她还学会了当年流行的一首歌:坐上了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盛开在雪山下……他们计划好了,就在秋天,藏北最美丽的季节,格桑花开遍在雪山脚下,她去望北哨所找他。然后他休假,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她终于来了,先是飞到了日喀则,又坐上了兵站的长途运输车,目的地是望北哨所。公路在悬崖峭壁间盘绕,她果然看到了山间草地上盛开的格桑花,一片又一片,像怒放的生命之火。她的心便也随之燃烧起来。车队在盘山公路上越驶越高,她感到头疼恶心,视线也模糊起来,司机是个老兵,拿出氧气袋让她吸,告诉她,望北哨所的海拔比此地还要高出一千多米。她吸着氧,思绪似乎清晰了一些。雪山一直在她眼前不远不近的地方。两天之后,车队终于行驶到雪山脚下。眼前没了路,到处都是皑皑白雪。老兵在车里失望地告诉她,望北哨所去不成了。大雪封锁了他们的去路。雪消融之时,才是他们上山的时候。山下还是格桑花盛开的季节,望北哨所已经提前进入了冬天。她绝望地站在车下,顺着老兵的指引,看到了山顶一排石头房子,在视线里遥远而又模糊。“那就是望北哨所”,老兵的话也仿佛变得遥远模糊起来。她看见石头房子外聚集了一排士兵,他们一起向山下招手。她知道,他一定会在人群中。之前他们已经说好了,她在秋天会上山来看他,然后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她想起了她的腰带,这是“本命年”买的腰带,红绸布制作的,是上次他探亲回家时,她买的。两条红腰带,每人一条。春节一过,她给他写信还提醒过他:把红腰带系上。红色代表着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她从腰间解下那条红色的绸带,冲着山上挥舞着,在大雪皑皑的一片白色中,那条红绸带是那么醒目鲜艳。突然,她看到山上人群中也飘起了一条红绸带。两人隔着雪地,一个山上,一个山下,就那么挥舞着。那一次,她“无功而返”,尽管哨所近在咫尺。她回去后,给他写了很多信,却没收到一封回信。她知道,大雪仍然封山,他们的信都在邮路上。她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时,雪已经融化了,一封电报却先期而至。他在巡逻路上……她再次来到望北哨所时,只看到了他的墓地。守护边防,是他心之所向。他将长眠于此,守护着这里,他在践行自己的理想追求。她来了,他却失约了。不,他在履行自己的约定,永远在望北哨所等她。(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她第一次来望北哨所”,小说开头点题,由望北哨所自然引出下文的故事,最后一段再次写“望北哨所”,首尾呼应。B.“他变黑了,变瘦了,说话也惜字如金”,通过她的观察交代了他在驻守边防后的变化,他很难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了。C.“她终于来了……她果然看到了山间草地上盛开的格桑花……她的心便也随之燃烧起来”,通过心理活动写出了她对望北哨所的向往。D.“两天之后,车队终于行驶到雪山脚下。眼前没了路……大雪封锁了他们的去路”,交代了望北哨所极其艰苦的生活环境。8.小说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请简要分析插叙的情节的作用。,9.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7.B8.①插叙部分叙写了他和她交往的经历,交代了她为什么要去望北哨所,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②写他和她通信的艰难,为她去望北哨所路上遭遇大雪封山的情节做了铺垫。③再现了他们昔日的一些生活场景,有助于塑造他奉献青春、献身边防的形象特点。④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有波澜,结构富于变化。9.①他们相约在本命年完成终身大事,秋天在望北哨所相见,然后开启新婚之旅。如今,她如约而来,他却牺牲了。②他将青春和热血献给了边防事业,他将长眠于望北哨所,永远守护着这里,践行着自己的理想追求,他将永远在这里等着她。【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他很难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了”错误,原文是“假期快要结束时,他似乎才适应了这个嘈杂的世界,粗黑的皮肤也开始变细变白,与人交流的话语也流畅自然了起来。他才恢复到了以前的样子——风趣、幽默、刚毅”,由此可知“很难恢复”错误。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由题干可知,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首先找到插叙的部分,概括插叙的内容。文章主要是从她的角度来写她来到望北哨所,插入部分主要是三、四、五、六、七段,这几段主要讲述了二人交往的过程,写二人通信之间的艰难,借助信件以及她的想象再现他在望北哨所的生活场景。然后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作用。比如第三段写二人之间的交往,第七段写“计划好了,就在秋天,藏北最美丽的季节,格桑花开遍在雪山脚下,她去望北哨所找他。然后他休假,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这是她前往望北哨所的原因,因为这些内容让小说情节更加完整。比如写二人之间通信极为困难,“他们的联系只能通过信件。有时到了冬天,哨所和山下邮路不通,到了春天,她会一口气收到他写给她的几十封信”,这也就为下文她到望北哨所却因大雪封山而未能成功做了铺垫。如插叙部分借助她的想象再现的画面“他走在崎岖的巡逻线上,刚才还阳光明媚,转过一个山头就暴雪漫天了。一个战士因缺氧晕倒在巡逻路上。哨所的后山上,他们新建的蔬菜大棚正长出油绿绿的蔬菜”以及他探亲回家的变化展现了他奉献青春献身边防的形象。同时插叙还有丰富文章内容,让文章情节富于变化的作用。9.本题考查学生品味句子含义的能力。划线句共有两个部分。第一个句子说“她来了,他却失约了”,结合上文“计划好了,就在秋天,藏北最美丽的季节,格桑花开遍在雪山脚下,她去望北哨所找他。然后他休假,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可知,“她来了”是说她按照约定前往望北哨所完成终身大事,开启二人的新婚之旅,由“他在巡逻路上……她再次来到望北哨所时,只看到了他的墓地”可知,“他却失约了”是说他牺牲了。第二个句子“不,他在履行自己的约定,永远在望北哨所等她”,结合上文“他把青春献给了部队”“他在信中说:军人就是牺牲,奉献,戍边保家”“他将长眠于此,守护着这里,他在践行自己的理想追求”可知,他牺牲在边疆,把自己的青春热血献给了边防事业,将会永远守护这里,践行自己的理想追求。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日:“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B.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C.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D.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常与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别名称为字。B.礼部,官署名,隋代始为尚书省六部之一,礼部长官为礼部尚书。C.权知,指代理、兼摄官职。“知”为懂得、了解之意,“权”有代理之意。D.洛阳,历史上多个朝代在此建都,北宋定都汴京,以洛阳为西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仲淹是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他从小有志向节操,因故改姓;他后来考中进士,在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时,迎回母亲并改回原姓。B.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受理朝政,范仲淹认为,在内宫天子和百官站在一起朝拜太后,不能被后世取法。他还上疏请求太后归还朝政。C.吕夷简大量提拔任用自己的门下,范仲淹呈上《百官图》表达自己的意见,吕夷简不高兴。范仲淹关于建都的看法,吕夷简也表示反对。D.范仲淹生活非常简朴,虽然后来显贵了,但不是招待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然而他喜好施舍给予,博爱而乐于行善,深得民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2)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答案】10.D11.C12.A13.(1)范仲淹两岁时丧父,母亲改嫁给长山姓朱的人,(范仲淹)跟从他的姓,名字叫说。(2)范仲淹磕头道谢说:“臣先前议论的都是国家大事,对吕夷简没有怨恨。”【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依戚同文”作“学”的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至”,连词,表示下文是上文引出的结果,一般放在下一句话的开头,排除B。句意:离开(家)到应天府,跟着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冬日里很疲惫的时候,用水洗脸;食物不充足,以至于接连喝稀粥,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却不以之为苦。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知’为懂得、了解之意”错误,应改为“主持、掌管”。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在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时,迎回母亲并改回原姓”理解有误,根据原文,范仲淹是在“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后,才改回原姓,更改自己的名字。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孤”,幼时丧父;“更适”,改嫁;“从”,跟从。(2)“顿首”,磕头;“乡”,同“向”,先前;“憾”,怨恨。参考译文:范仲淹,字希文,是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范仲淹两岁时丧父,母亲改嫁给长山姓朱的人,(范仲淹)跟从他的姓,名字叫说。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出身家世,就伤感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家)到应天府,跟着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冬日里很疲惫的时候,用水洗脸;食物不充足,以至于接连喝稀粥,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却不以之为苦。考中进士,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接他的母亲回来奉养。改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才改回原姓,更改自己的名字。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受理朝政,天子率领百官祝贺。范仲淹极力进言,而且说:“在内宫侍奉母亲,自有家人的礼节,但是和百宫站在一起,向着南面朝拜太后,不能被后世取法。”并且上疏请求太后归还朝政,没有得到答复。不久(范仲淹)担任河中府通判,调到陈州。朝廷授予范仲淹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他回朝,判国子监,调任吏部员外郎、代理开封府知府。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提拔使用的人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呈上《百官图》,按先后次序指着说:“这样是按照次序升迁,这样是不按次序(升迁),这样是公正,这样是偏私。何况提拔或降格任用近臣,凡是超过常规的,不应该都交给宰相。”吕夷简不高兴。后来,讨论建都的事情,范仲淹说:“洛阳地形险要坚固,而汴京是兵家必争之地,太平时期应当在汴京,如果有战事一定要在洛阳。应当逐渐增加物资储备,修缮宫室。”皇帝询问吕夷简,吕夷简说:“这是范仲淹不切实际的议论。”范仲淹于是写了四篇文章呈献(给皇上),大抵批评切中当时的朝政。而且说:“汉成帝相信张禹,不怀疑舅家,所以有新朝王莽的灾祸。臣担心现在也有张禹,败坏陛下的家法。”吕夷简愤怒地驳斥说:“范仲淹挑拨离间陛下君臣关系。他推荐任用的官员,都是朋党。”范仲淹奏对更加恳切,因此被免职而执掌饶州。第二年,吕夷简也被罢免宰相,从此关于朋党的议论兴起了。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诉范仲淹并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范仲淹磕头道谢说:“臣先前议论的都是国家大事,对吕夷简没有怨恨。”范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家中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但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足。(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他人,博爱而乐于行善。死的那天,四方之人听说的,都为他叹息。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浦歌十七首(其一)①李白秋浦②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③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④。[注]①李白怀着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时写下此诗,此时李白因受谗言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此前,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坐大成势,已成朝廷隐患。②秋浦,地名,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区西。③侬,人称代词,我。④扬州,走水路而北上长安的必经之地。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浦长似秋”写秋浦老是像秋天的样子,自然引出下句“萧条使人愁”。B.诗人感受到秋天的萧条,再写愁怀,顺理成章,读来顿生冷落、寂寥之感。C.诗人登上大楼山,站在山顶,向西眺望长安,只见长江之水滚滚东流。D.“汝意忆侬不”,诗人把江水比喻为人,与他对话,问他是否还记得自己。15.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答案】14.D15.含意:请长江水将我的一捧泪水,遥寄给扬州,送达长安吧。(意思答对即可)思想感情:①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和朝廷安危的忧虑,②体现了诗人的悲愤心情和爱国情怀。【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把江水比喻为人”分析不当,是“把江水人格化”,运用了拟人手法。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作者是对江水说的话,是说“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去吧”。联系注释④“扬州,走水路而北上长安的必经之地”,诗人要把忧国之泪寄往扬州,实为寄往长安。联系注释①可知,此处的泪虽只“一掬”,却极有分量。寄寓作者对时局的关切,表达了作者的一片忧国忧民之情,他心忧天下,满怀爱国的热忱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忧愤。六、情景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虽有“未数数然也”的人生态度,但分别存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不足,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境界。(2)杜甫《蜀相》中,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竭尽忠心的称赞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的建筑随着地势高低起伏,使人分辨不清方向。【答案】犹有未树也犹有所待者也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低冥迷不知西东【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犹、待、频、烦、济、冥。七、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前提是人类要做到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在自然界中,微生物与其他生物__________,与生态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在生物圈中,微生物遍布一切生物群落,并在生物群落中作为分解者承担疏导物质循环的关键性作用。一旦生物群落中缺乏微生物对物质的分解处理,将致使有机质相互叠加堆积,__________抑制生物群落自身的生存发展。微生物具有强大的分解,一旦提供相对合适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即可降解一切有机物。因此,人类持续探索通过培植相应的微生物,来净化海洋、淡水以及土壤生态系统的方法。可见,微生物在保护环境与净化被污染的生态系统方面起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微生物技术在应用于生态治理时,(),使微生物资源得以__________利用,将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目标提供助力。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休戚相关进而独一无二安妥B.息息相关进而不可替代妥善C.休戚相关从而不可替代妥善D.息息相关从而独一无二安妥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低成本、高效率,且具有无再生性污染的特点。合理发展微生物技术B.合理发展微生物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且无再生性污染的特点C.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且无再生性污染的特点。合理发展微生物技术D.合理发展微生物技术,低成本、高效率,且具有无再生性污染的特点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微生物具有强大的分解,一旦具备相对合适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即可降解一切有机物。B.微生物具有强大的分解能力,一旦提供相对合适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即可降解一切有机物。C.微生物具有强大的分解能力,外界如果提供相对合适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微生物就可降解一切有机物。D.微生物具有强大的分解能力,一旦具备相对合适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即可降解一切有机物。【答案】17.B18.C19.D【分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处,“息息相关”,形容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关系一致。此处语境是指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关系非常密切,没有利害关系,所以第一空选用“息息相关”。第二空处,“进而”,表示递进关系。“从而”,表示因果关系。根据语境,第二空前后应为递进关系,所以选用“进而”。第三空处,“不可替代”,某人或某物是不能够用他人或他物来进行代替的。“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此处语境是指微生物在保护环境与净化被污染的生态系统方面起到了不能够用他物来进行代替的作用,所以第三空选用“不可替代”。第四空处,“妥善”,稳妥完善。“安妥”,平安稳妥。此处语境是指使微生物资源得以稳妥完善的利用,所以第四空选用“妥善”故选B。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合理发展微生物技术”放在后面与后文衔接更紧密,排除B、D两项。再比较A、C两项,A项中“低成本、高效率”与前后文衔接不好,排除A项。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成分残缺,“具有”缺宾语中心语,在“具有强大的分解”后添加“能力”;二是不合逻辑,“一旦提供相对合适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缺少主语,承前省略,以“微生物”为主语,不合逻辑,将“提供”改为“具备”。故选D。八、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鸟类的彩衣是如何形成的呢?原来,羽毛的色彩,主要取决于羽毛①。羽毛含有的色素颗粒可随羽毛的形成进入到不同部位,从而与羽毛内部结构等因素一起决定羽毛不同的颜色。常见的色素——黑色素和类胡萝卜素——是形成鸟类羽毛颜色最主要的色素,②通常是某些物种所特有的,如鹦鹉羽毛中的红、橙、黄色色素,蕉鹃羽毛中的铜尿卟啉红色色素等。用美丽的羽毛来寻求配偶似乎是鸟类的天性,可是为什么雌性鸟类的羽毛相较于雄性鸟类更加“朴素”呢?这就是进化上的“用进废退”原理。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雌性鸟类的羽毛颜色无用武之地,控制羽毛颜色艳丽的基因也就丢失或者失活了。另外,③也有助于自身和幼雏隐蔽,使它们不容易被天敌发现。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请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答案】20.①含有的色素及羽毛内部结构②而非常见的色素③雌性鸟类“朴素”的羽毛21.根据进化上的“用进废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数学题目分析与解题试题及答案
- 经济衰退后的政策选择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件设计师考试的知识应用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
- 跨文化交流与2024年高考作文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重点内容试题及答案2025
- 梳理知识点2025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 法学概论理论问题及试题和答案详解
- 行政法学发展历程中的试题及答案
- 后端架构设计试题及答案
- 高考作文训练的方法与建议试题及答案
- 广西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行业收费参考标准
- 综合布线-r4.1-双绞线链路测试
- 汽车保养与维护实操考核
- 图纸会审会议纪要范本
- GB∕T 17466.1-2019 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的电器附件安装盒和外壳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钻探设备工具材料共12
- 得到上市招股书: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浅谈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桥头跳车几种处理措施
- 机动车检测站授权签字人内部培训考题(含答案)
- 病例报告表(CRF)模板
- 幼儿园:周佳茵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纸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