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知识精研】高一历史下册教学课件(统编版2019)_第1页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知识精研】高一历史下册教学课件(统编版2019)_第2页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知识精研】高一历史下册教学课件(统编版2019)_第3页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知识精研】高一历史下册教学课件(统编版2019)_第4页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知识精研】高一历史下册教学课件(统编版20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

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利津县高级中学郭继华大概念教学20世纪初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拐点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战是一个历史拐点。在这个拐点,历史上出现了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立的、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消灭阶级剥削为特征的社会主义世界。思考1:材料中这个世界的拐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俄国十月革命

“列宁已经成为二十世纪的政治试金石。”

——英国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夫·里

列宁用纸和笔在满目疮痍的俄国土地上勾勒出一个全新的理想国,而这之后他更身体力行,披荆斩棘地为无产阶级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

—叶卫平:《西方列宁学研究》

他的理论和实践开创了现实社会主义。思考1:请用一句话概括列宁之所以能成为二十世纪的政治试金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革命道路的探索二、建设道路的探索革命理论的探索——列宁主义革命实践的探索——十月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

到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

—斯大林模式目

录探索........1234(一)革命理论的探索——列宁主义思考3:请根据材料说明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列宁主义从国情出发,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

材料一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资本主义最发达、无产阶级数量最多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实现,然后带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实现,当然寄希望于英国、法国、德国等。

——马克思《国家与革命》

材料二由于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所以“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选集》多国同时---一国首先资本主义高度发达---薄弱环节能胜利继承:发展:领导阶级暴力形式革命目标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在于其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二)革命实践的探索——十月革命思考4:上述材料力图告诉我们什么?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偶然性也具有必然性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根植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材料二

俄国作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不仅有垄断资本的无情剥削,而且有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的残酷压榨。由于外国资本在俄国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俄国对外国资本有某种依赖性,备受西方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制约。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1、革命之缘起探究:战争与革命(1)战争引发革命:①国内:战争引起革命:战争失利,经济濒崩溃,革命频发,冲击沙皇专制统治,革命时机成熟。②国际:战争削弱帝国主义,使无产阶级有可能在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突破而取得革命成功。(2)革命结束战争:国内革命,迫使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一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但在有战争的情况下,这在客观上就不可能了。”

请说明材料中战争与革命的关系。(二)革命实践的探索——十月革命思考5:(1)根据材料说明俄国革命有何特点?材料

二月革命倒皇,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2、革命之历程①革命道路:在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②革命阶段: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③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夺权④革命理论:在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提示:如何分析“特点”?提示: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二)革命实践的探索——十月革命思考5:(2)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材料

二月革命倒皇,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2、革命之历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革命任务革命性质革命力量结果联系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参加,并起到积极作用无产阶级、广大人民群众结束封建专制统治;两个政权并存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二月革命是十月革命的基础,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发展和延伸提示:区分革命的性质最主要的是看革命任务、革命对象,其次是领导阶级和主要革命力量。(二)革命实践的探索——十月革命思考6:根据材料二、三、四,谈谈对材料一的理解。材料一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托洛茨基《俄国革命史》3、革命之意义材料二

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漫画中的列宁:弯着腰,紧握扫把,眼睛直盯地球上的污秽,用力清扫。。反动势力的代表们:上面两位身披裘皮大衣、头戴皇冠;左下边那位已被扫出地球,神态慌张,右下边的那位,逃离时头上的帽子在惊慌中已经脱落,而他的双手紧抓钱袋子。材料三苏联工业增长示意图材料四

1919年匈牙利革命

中国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为社会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是工业化实现的前提。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打击帝国主义,鼓舞无产阶级的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对人类历史对世界对俄国新纪元

新方向

新道路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托洛茨基《俄国革命史》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打击帝国主义,鼓舞无产阶级的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为社会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是工业化实现的前提。甲说:“是革命,也是救赎”乙说:“是革命,也是创新”丙说:“是革命,也是指引”思考6:请选取任一观点,简要谈谈你的理解。材料五对于十月革命的意义,甲乙丙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谋福利促发展理论、制度鼓舞斗争二、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思考8: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1、填写下面表格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形势严峻巩固苏维埃政权,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农民利益)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军事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直接过渡积极:保证前线粮食供应,缓解城市饥荒;消极:损害农民利益,导致经济政治危机国内战争结束,政权面临经济政治危机解决经济政治,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一定限度内恢复发展资本主义,逐步过渡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思考8:这一提法说明列宁()A.认识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脱节

B.仍旧坚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明确了把苏联建成工业国的任务

D.准备放弃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材料一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提到“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思考10:材料二列宁针对哪一历史事件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新经济政策A二、建设道路的探索(二)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斯大林模式材料一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张伯伦提出要“和共产国际做斗争”。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材料二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经济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材料三俄国是一个有沙皇专制统治传统的国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没有民主共和国的传统。文盲占总人数的80%,群众中有十分浓厚的、落后的小农思想,骨子里有着很深厚的尊君意识。——孙立国《新世纪以来中国对“斯大林模式”研究综述》思考11:根据材料一~材料三,苏联为何放弃“新经济政策”?二、建设道路的探索(二)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斯大林模式材料四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思考12:根据材料四---材料五,分析斯大林模式有着怎样的特点?材料五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

——《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七十年》二、建设道路的探索(二)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斯大林模式材料六

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占比思考13:结合材料六—材料九,对斯大林经济体制进行评价。材料八

斯大林模式是落后国家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在很长时期内,斯大林模式被很多落后国家的人民当做振兴国家和民族的样板。—陈怡《斯大林模式与执政党的现代化》斯大林模式材料九

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

—《全球通史》材料十在列宁格勒生产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全球通史》

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为后来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材料七

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工业化模式为他国提供借鉴。压制了生产积极性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农业工业贸易分配特点余粮收集制固定的粮食税农业集体化企业国有化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模式,直接管理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平均主义)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按劳分配)工资制(平均主义)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排斥市场调节,国家统一调拨、计划供应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国有为主,私有并存知识归纳“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思考】我们能从苏联的建设中吸取怎样的经验和教训,请大家畅所欲言?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1)经验:①计划经济模式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2)教训:①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国民经济应按比例协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