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三校联考高二语文命题学校:广州市铁一中学命题人:审题人: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共28分)(一)信息类文本阅读I(本题共4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今年7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三周年纪念日。在疫情防控中,《中医药法》为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中医药法》第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的作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相比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中医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的参与度、介入程度前所未有,第一时间有组织成建制地投入到抗疫斗争中,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的系统方案,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中西医结合的中国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国粹需要国法来保障。《中医药法》的实施,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有了法治保障,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中医药法》将中医诊所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经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要,凭处方炮制市场上没有供应的中药饮片,或者对中药饮片进行再加工;对医疗机构仅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品种和委托配制的中药制剂,由现行的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实践证明,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传承好、发展好、运用好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实打实的法律支撑。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中医药法》实施以来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也要看到,依法发展中医药的理念和思维还有待强化,一些地方的中医药管理体系不健全,《中医药法》的一些改革创新制度还需加大落实力度,法律明确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还需进一步压紧压实。发挥好法治引领、保障和规范的作用,才能让《中医药法》的规定落到实处。实现中医药创新性发展,除了深入实施《中医药法》,还要从多方面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以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为例,实施《中医药法》,要与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规同步推进,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中医药及时参与进来、发挥作用,实现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全方位彰显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我们理当拥有与法同行、捍卫法治的坚定信念,让《中医药法》落到实处,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王君平《人民日报·时评》2020年07月02日05版)材料二:最近,在美国纽约一家中药房,店员正忙着用中药秤为顾客称金银花、桂枝等草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以来,国际社会日益关注中医药抗疫功效,中医药在海外市场升温。抗击新发传染病是没有硝烟的战争。非典、甲流、埃博拉出血热……人类面对新发传染病,每一次都可谓遭遇战,而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的研发却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同样面临相似难题。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中医药筛选出了临床证实有效的“三药三方”,在中医药介入早、参与度高的地方,患者的病亡率相对较低。据统计,我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7万余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实践证明,中医药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在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让中医药瑰宝惠及世界,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中国及时主动同世卫组织合作,分享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经验,并把最新版本的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翻译成英文,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全文公开。有关组织和机构已经向意大利、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捐赠了中成药、饮片、针灸针等药品和器械。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有实力为全球战疫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世界范围内,中医药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去年5月,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但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中医药容易被误读。疫情期间,为避免因滥用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尽管中医药已经传播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中药在一些发达国家还未能以药品身份面世。以此次抗击疫情为契机,与其他国家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加强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中医药将发挥更大作用,助推民心相通。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应对全球卫生挑战、推进国际卫生合作、推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医药潜力无限,必将日益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王君平《人民日报·时评》2020年04月08日05版,有删改)1.我国在将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的过程中,还面临诸多问题。下列各项中,就这些问题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依法发展中医药的理念和思维有待强化,并需多方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B.长期以来,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中医药容易被其他国家及民众误读。C.在防治新发传染病过程中,还不能独当一面,须与西医结合才有作用。D.中药在一些发达国家还未能以药品身份面世,全面走向世界任重道远。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到今年防控新冠病毒,中医药的参与度与介入程度前所未有,为抗击非典、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B.《中医药法》将中医诊所以及仅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品种和委托配制的中药制剂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从法律上切实保护了中医药。C.只有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压紧压实法律明确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才能让《中医药法》的规定落到实处,从而使中医药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D.在今年新冠状肺炎阻击战中,中国及时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分享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经验,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大国担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中医药法》已实施三年,但各级地方政府都或多或少存在落实不力的问题,我们应该要深入实施此法。B.习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凝聚着民族的智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从民族复兴的高度来看,我们必须依靠法律保护中医药。C.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其它国家与地区肆虐,这与他们不接受中医药,没有采纳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密不可分。D.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但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中医药容易被误读,作者对中医药能得到世界的认可表示担忧。4.中医药要走向世界,宣传与推介必不可少。请结合材料内容,以精简的文字拟几条推介的理由。(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II(本题共3小题,共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鱼汪曾祺从侉奶奶家旁边向南伸出的后街到往螺蛳坝方向,拐了一个直角。庞家就在这拐角处,门朝南,正对越塘。庞家兄弟三个,各有分工。老大经营擘划,总管一切。老二专管各处收买生猪。他们家不买现成的肥猪,都是买半大猪回来自养。老二带一个伙计,一趟能赶二三十头猪回来。因为杀的猪多,他经常要外出。杀猪是老三的事,——当然要有两个下手伙计。每天五更头,东方才现一点鱼肚白,这一带人家就听到猪尖声嚎叫,知道庞家杀猪了。猪杀得了,放了血,在杀猪盆里用开水烫透,吹气,刮毛。杀猪盆是一种特制的长圆形的木盆,盆帮很高。二百来斤的猪躺在里面,富富有余。杀几头猪,没有一定,按时令不同。少则两头,多则三头四头,到年下人家腌肉时就杀得更多了。因此庞家有四个极大的木盆,几个伙计同时动手洗刮。这地方不兴叫屠户,也不叫杀猪的,大概嫌这种叫法不好听,大都叫“开肉案子的”。“开”肉案子,是掌柜老板一流,显得身份高了。庞家肉案子生意很好,因为一条东大街上只有这一家肉案子。早起人进人出,剁刀响,铜钱响,票子响。不到晌午,几片猪就卖得差不多了。这里人一天吃的肉都是上午一次买齐,很少下午来割肉的。庞家肉案到午饭后,只留一两块后臀硬肋等待某些家临时来了客人的主顾,留一个人照顾着。一天的生意已经做完,店堂闲下来了。店堂闲下来了。别的肉案子,闲着就闲着吧。庞家的人可真会想法子。他们在肉案子的对面,设了一道栏柜,卖茶叶。茶叶和猪肉是两码事,怎么能卖到一起去呢?——可是,又为什么一定不能卖到一起去呢?东大街没有一家茶叶店,要买茶叶就得走一趟北市口。有了这样一个卖茶叶的地方,省走好多路。卖茶叶,有一个人盯着就行了。有时叫一个小伙计来支应。有时老大或老三来看一会。有时,庞家的三妯娌之一,也来店堂里坐着,包包茶叶,收收钱。这半间店堂的茶叶店生意很好。庞家三兄弟一个是一个。老大稳重,老二干练,老三是个文武全才。庞家这三个妯娌,一个赛似一个的漂亮,一个赛似一个的能干。她们都非常勤快。天不亮就起来,烧水,煮猪食,喂猪。白天就坐在穿堂里做针线。都是光梳头,净洗脸,穿得整整齐齐,头上戴着金簪子,手上戴着麻花银镯。人们走到庞家门前,就觉得眼前一亮。到粥厂放粥①,她们就一人拎一个木量子②去打粥。这不免会引起人们议论:“戴着金簪子去打粥!——侉奶奶打粥,你庞家也打粥?!”大家都知道,她们打了粥来是不吃的,——喂猪!因此,越塘、螺蛳坝一带人对庞家虽很羡慕但并不亲近。都觉得庞家的人太精了。越塘边发生了从未见过的奇事。这一年雨水特别大,臭水河的水平了岸,水都漫到后街街面上来了。地方上的居民铺户共同商议,决定挖开螺蛳坝,在淤塞的旧河槽挖一道沟,把臭水河的水引到越塘河里去。这道沟只两尺宽。臭水河的水位比越塘高得多。水在沟里流得像一枝箭。流着,流着,一个在岸边做桶的孩子忽然惊叫起来:“鱼!”不知从哪里来的那么多的鲤鱼。它们戗着急水往上窜,不断地蹦到岸上。桶店家的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奔到沟边来捉鱼。有人搬了脚盆放在沟边,等鲤里往里跳。大家约定,每家的盆,放在自己家门口,鱼跳进谁家的盆算谁的。他们正在商议,庞家的几个人搬了四个大杀猪盆,在水沟流入越塘入口处挨排放好了。人们小声嘟囔:“真是眼尖手快啊!”但也没有办法。不是说谁家的盆放在谁家门口么?庞家桶里的鱼最多。但是庞家这两天没有吃鱼。他家吃的是鱼籽、鱼脏。鱼呢?这妯娌三个都把鱼用盐揉了,肚皮里撑一根芦柴棍,一条一条挂在门口的檐下晾着,挂了一溜。把鱼已经通通吃光了的桶匠走到庞家门前,一个对一个说:“真是鱼也有眼睛,谁家兴旺,它就往谁家盆里跳啊!”正在穿堂里做针线的妯娌三个都听见了。三嫂子抬头看了二嫂子一眼,二嫂子看了大嫂子一眼,大嫂子又向两个弟媳妇都看了一眼。她们低下头来继续做针线。她们的嘴角都挂着一种说不清的表情。是对自己得意?是对别人的鄙夷?(有删改)[注]①放粥;犹施粥,政府、富人、寺院等在灾年向贫民免费供给米粥。②木量子;方言,木桶。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一段对庞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做了简单的介绍,如“拐角处”“门朝南”“正对越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与背景。B.当地人认为把屠户叫“杀猪的”不好听,称“开肉案子的”,这表现出街坊邻居对庞家的敬重,虽然他们并不想亲近庞家人。C.由前文庞家人十分会做生意的特点来看,对于得来的鱼,他们只吃鱼籽、鱼脏,而把鱼都晾晒起来,很有可能是打算拿去卖。D.桶匠对着庞家晒的鱼说“真是鱼也有眼睛,谁家兴旺,它就往谁家盆里跳啊”,表面上他是在夸赞庞家,实则暗含嫉妒之意。6.文章花了大量笔墨介绍庞家杀猪的内容,这样安排有何作用?(4分)7.有评论者认为这篇小说口语化特点明显,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口语化特点的具体表现。(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一)课内古诗文(8~10题,共9分)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B.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C.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前辟四窗,
以当南日
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A.①思厥先祖父②其实亦百倍B.①吾知公长者②江东虽小,地方千里C.①大类女郞也②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D.①几世几年,摽掠其人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项是()(3分)=1\*GB3①项王泣数行下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③朝歌夜弦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⑤李牧连却之⑥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⑦客逾庖而宴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9\*GB3⑨令君知天亡我=10\*GB3⑩吾家读书久不效A.①③④/②⑥⑦=10\*GB3⑩/⑤/⑧=9\*GB3⑨B.①/④/②③⑥⑦=10\*GB3⑩/⑤=9\*GB3⑨/⑧C.①④/②⑥=10\*GB3⑩/③⑤/⑦⑧=9\*GB3⑨ D.①④⑦/②③⑥=10\*GB3⑩/⑤⑧=9\*GB3⑨(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5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夫安平之时,尚宜有节,况当今之世,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不纳。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宫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顷之,征为尚书仆射。八年,代杨秉为太尉。蕃让曰:“齐七政,训五典,臣不如议郎王畅。聪明亮达,文武兼姿,臣不如弛刑徒李膺。”帝不许。中常侍苏康、管霸等复被任用,遂排陷忠良,共相阿媚。大司农刘祐、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为之抵罪。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言及反复,诚辞恳切。帝不听,因流涕而起。窦后临朝,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遂令收蕃,即日害之。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惛俗。而驱驰崄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非不能洁情志也。愍夫世士以离俗为高,而人伦莫相恤也。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1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B.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C.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D.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后被举荐的人亦称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B.刺史,官名,汉始设,本为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宋元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C.七政,是中国古代天文术语,说法不一,可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D.论,也称评、赞、诠、叙、议、述,名称不一;总称论赞,指附在史传后的评语。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蕃为官清峻,士民敬畏。因政绩清明得到执政威严的青州刺史李膺的赏识和挽留;陈蕃不接待宾客,为人清高,故其升迁后送行者不敢出外城以相送。B.陈蕃直陈时政,忠君为国。皇上驾临广成苑打猎,陈蕃认为现在非太平之时,且令百姓为打猎驱禽除路,有违圣明君主体恤百姓之意,上疏表示反对。C.陈蕃敬才礼贤,正直低调。对高洁之士周璆敬重有加,专门为他准备一床榻;皇上让他担任太尉之职时,陈蕃认为自己才能不如王畅、李膺,予以推辞。D.陈蕃不避强权,刚正不阿。拒绝大将军梁冀的请托;主持人才选拔,不偏袒权富;面对宦官掌权、陷害忠良的局面,陈蕃犯颜直谏、以身试险,直至最后遇害。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5分)⑵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5分)15.陈蕃“终取灭亡之祸”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三)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6~17题。题老学庵壁①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②只数椽。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注】①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南宋朝廷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②苫茆:用茅苹遮盖。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首联中,诗人用“架竹”“苫茆”“数椽”描述了老学庵简陋的概况,简洁明了。B.虽然老学庵很简陋,诗人却可以整日在其中饱读诗书,俨然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C.颈联写到自己年老体衰,但是看到百姓的日子过得太平安乐,也就忘记了愁苦哀叹。D.尾联描写诗人的日常生活境况,照应了首联的“萧然”,同时也充满了生活气息。17.诗人“少睡眠”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而成的千古名句是:“,。”(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思考了宇宙和人生,礼赞了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的两句诗是“,。”(3)姜夔的《扬州慢》中“,”两句,将昔日扬州的繁华与今日遍地荒芜的衰败景象进行了对比,深刻表现了“黍离”之悲。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9~21题,共11分。①左边是悬崖峭壁,怪石嶙峋,灌木稀疏,偶尔有黄色、紫色、红色的花影,极细极小,附着在巨大的山石上,迎着飞驰的车子,一掠闪过。右边是金沙江,水呈铁锈红,裹挟着泥沙,黏稠沉重,像一大锅粥,仿佛凝固了。只有江水知道,在水下,金沙江聚拢起多么强大的力量,勇往直前地向东奔流。它有充沛的肺活量,憋不住时就会喊出声,隔着车窗,水声汩汩滔滔地涌了进来。②()牛埋头静静地咀嚼着时光,走着走着就上了公路,开始是三两头,紧接着成群结队,哞哞地叫唤,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堵住了路。有司机性子急,频繁地摁着喇叭,响亮的喇叭声破空穿云,在山与水之上,然而那些牛头都不抬,有的缓缓,几乎看不出在动,有的在原地完全不动,夸张地反刍着青草,嘴角青沫儿。司机无可奈何。一切都那么,时光悠闲如头顶的云朵。澜沧江就像投入了大量明矾,一片湛蓝,露出它一年之中最美的容颜。据说随着四季更替,澜沧江分別有蓝、绿、红、黄、灰、黑六张容颜,仿佛一个女子从年少走向迟暮,从妖娆转而颓败。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飘荡
挪动漾着漫不经心B.飘浮移动挂着习若自然C.飘动挪移溢着自由自在D.回荡
走动带着无拘无束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山随水走,水围山转,柔软的水与坚硬的山配合得如此默契,带我们一路向前。B.山随水走,水围山转,坚硬的山与柔软的水配合得如此默契,一路送我们向前。C.坚硬的山与柔软的水配合得如此默契,山随水走,水围山转,与我们一路向前。D.我们一路向前,山随水走,水围山转,柔软的水与坚硬的山配合得如此默契。21.划波浪的句子可改成:“右边的金沙江,水呈铁锈红,水中因为有大量的泥沙,所以流得缓慢沉重。但是,水下的金沙江有着巨大的力量,奔腾汹涌,向东流去。”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是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22.下面是深圳交易所和《讽刺与幽默》报举办的以“画出你的股事”为主题的动漫大赛优秀作品。请简述漫画的内容和寓意。(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昨天,扬州大学迎来新学期第一堂课,课堂呈现出了最熟悉又陌生的“上课礼”。大学作为传播、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记者采访获悉,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倡议师生从开学第一课开始重拾课堂礼仪,这一“新鲜”事引起师生热议。
《复兴时报》就此开展“我看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征文活动,请以读者“尚理”的身份,给报社“我看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的专栏编辑李明写一封信,就这一新鲜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畅谈亲身体会。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三校联考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C(C项于原文无据。材料一中表述为“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的系统方案,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中西医结合的中国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材料二表述为“在中医药介入早、参与度高的地方,患者的病亡率相对较低。据统计,我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7万余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实践证明,中医药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两则材料都没有说明中医药能否单独参与防控,以及必须与西医结合才有作用。)2.A(A项“从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到今年防控新冠病毒”有误,原文为“相比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中医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的参与度、介入程度前所未有”,拿两次抗疫作对比,说明2003年抗击非典,中医药的参与度、介入程度,还未达到这次抗疫的“前所未有”的程度。)3.B(A项错误:“各级地方政府都或多或少存在”,材料一是说“一些地方”;C项错误:无中生有,作者并无此意。材料二所说“实践证明,中医药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不能反推“没有采纳中医所以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新冠疫情还在肆虐”;D项错误:中药在一些发达国家还未能以药品身份面世,但“中医药已经传播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因此我们对中医药得到世界的认可应是充满信心,而不是担忧。)4.①中医药是中国国粹,凝聚着中国智慧,是中华文明瑰宝;(或“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②中医药受中国法律保护;③中医药在防治新发传染病中,临床疗效显著;④中医药正在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潜力无限。(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2分,任答其中三点得6分)(命题角度:整合信息能力、综合阅读能力——答案第①③点,两文都有论述,答案第②④点分别是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论述重点。考生有可能只从材料二中找理由。)5.B“对庞家的敬重”错误,街坊邻居对庞家没有敬重的情感。6.①情节、结构上,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表现庞家的富足(内容上1分),为后文庞家媳妇打放的粥喂猪而被邻居议论做了铺垫。(1分)②丰富人物形象,通过描写庞家杀猪的流程(1分),表现了庞家人团结合作、会做生意、勤劳的特点(1分)。③情节、结构上,描写杀猪时强调了大木盆的作用(文本分析1分),为后文庞家用木盆捉鱼,在街坊邻居中收获最多埋下伏笔【铺垫】。(1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7.①叙述中多用短句(特点1分)。如“放了血”“烫透”“吹气”“刮毛”一气呵成的(文本分析1分)动作体现了庞家杀猪技术的娴熟;再如“剁刀响,铜钱响,票子响”表现了庞家生意的兴隆。②小说的叙述语言口语化(或者使用方言词)(特点1分)。作者多用口语词“烫透,吹气,刮毛”“撑一根芦柴棍”“挂了一溜”,以及使用当地的方言词“木量子”,(文本分析1分)增添了口语化特点。③小说中人物对话语言口语化(特点1分)。如“不到晌午”侉奶奶打粥,你庞家也打粥”“真是鱼也有眼睛,谁家兴旺,它就往谁家盆里跳啊”(文本分析1分),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增添了生活气息。=4\*GB3④在比喻中用生活中的事物作比(特点1分)。如“每天五更头,东方才现一点鱼肚白”(文本分析1分),将早晨天边的白色比作鱼肚白,用口语描写了生活场景。(每点2分,每点口语化特点概括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8.D(都是“本来”的意思)9.D(“摽掠”,与今义同;其他加点词都是古今异义:A.“祖父”古义:祖辈与父辈;今义:祖辈。B.“其实”古义:他实际上;今义:实际上。C.“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部分。)10.B①泣:动词用作名词,眼泪②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③弦,名词作动词,弹琴④手,名词作状语,亲手⑤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⑥乳:哺育、喂养。名为动⑦宴,名词作动词,吃饭⑧鉴:意动用法:以……为鉴=9\*GB3⑨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10\*GB3⑩效,名词用作动词,有成效11.D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服阕”的主语是陈蕃,“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的主语是“刺史周景”,故“服阕”后要断开,所以排除A、C两项。“太尉李固表荐”的主语是“太尉李固”,“征拜议郎”的主语是朝廷,所以“征拜议郎”前要断开,故排除B项。句意: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剌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授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12.B“本为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错,刺史,汉设立为监察郡县的官员。13.AA项,“因政绩清明得到执政威严的青州刺史李膺的赏识和挽留”错,原文是“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文中无得到李膺赏识和挽留的信息。14.(1)陈蕃一直痛恨这些人,决心诛杀宦官,恰逢(或:正好)窦武也有这个打算,陈蕃于是与窦武一起谋划这件事。(疾:痛恨;志:决心;会:恰逢;大意2分。)(2)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洎:等到;诛:被诛杀;终:坚持到底;大意2分)15.①宫廷争斗,宦官专权;②谋事不密,走漏风声;③宁折不弯,不避强权;④身逢乱世,敢于直言。【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根据原文“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拔刃突入承明门”“夫安平之时,尚宜有节,况当今之世,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分析,陈蕃嫉恶如仇,直言评论沉闷的现实,和宦官同朝较量高低,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最后招致杀身之祸,根据上述内容逐条分析即可。【参考译文】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授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这时,李膺任青州刺史,治政严有威名。属城听了消息的都自己要求离去,陈蕃因为政绩清廉,一个人留下来。郡人周璆,洁身自爱,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非常尊敬他。特别为他安一张床,周璆走了,就把床悬起来。大将军梁冀派人送信给陈蕃,托他办事,没有得到通传。使者用欺诈的方法求得拜见,陈蕃很生气,用竹板打死了使者,因此获罪被贬为修武县令。稍得升迁,被任为尚书。陈蕃性情严肃方正,不接待宾客,士民也敬畏他的清高。征召他任尚书令,送行的人都没走出外城门。延熹六年(163),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疏劝谏说:“天下太平的时候,还要有节制,何况现在用兵不止,四方百姓流离失散,这正是您伤心憔悴,夜不能入睡的时候,又恰逢初秋多雨,是百姓开始播种的时机,反而要他们驱禽赶兽,从事开辟道路的劳役,这不是贤明圣君体恤百姓的心啊。”奏书送上,桓帝没有采纳。自从陈蕃做了光禄勋,他同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举,不偏袒权贵,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不久,被征召为尚书仆射,延熹八年代替杨秉为太尉。陈蕃辞让说:“辨别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政,解说五典,我不如议郎王畅。聪明豁达,文武全才,我不如弛刑徒李膺。”桓帝不许。中常侍苏康、管霸等人再次被起用,他们排挤诬陷忠良大臣,彼此阿谀勾结。大司农刘祐、河南尹李膺,都因违背皇上的意旨而受到惩处。陈蕃借朝会之机,坚决为李膺等人申诉,请求皇上宽免他们,提升他们的官爵。反复申诉,词意恳切。桓帝不理,陈蕃因此流泪起身而出。窦太后执掌朝政后,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天下之士无不伸长脖子盼望天下太平。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陈蕃一直痛恨这些人,决心诛杀宦官,恰逢窦武也有这个打算,陈蕃于是与窦武一起谋划这件事。事情泄露时,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天就杀害了他。史官评论说: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类人,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