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多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多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多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多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多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多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1.某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为一件陶器,这件陶器的介绍语中有“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表述。该陶器最可能出土于()

A.仰韶文化遗址B.红山文化遗址C.龙山文化遗址D.良渚文化遗址(★★★)2.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A“舜通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就其君者也”王位世袭制出现瓦解迹象B大禹治水动员了各部族的人力、物力,实行统一领导早期社会具备一定组织能力C夏朝建立后,禹“会渚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分封制度已经出现D商代设置有专门掌管奴隶买卖的官吏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A.AB.BC.CD.D(★★★)3.史载,自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至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短短5年之间.国家控制的课户减少了约360方,课口减少了约520万。这一现象的出现()

A.是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直接后果B.是黄巢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C.说明国家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成为两税法出台的主要诱囚(★★★)4.北宋最高行政机构中书门下也称作政事堂。中书门下长官为正宰相,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管全国行政事务。在宰相之下,赵宝胤增设参知政事这一职位作为副宰相,参知政事亦被称为“执政”。由此可知,北宋时期()

A.君主专制得到加强B.行政效率显著提高C.宰相制度名存实亡D.中枢机构职责分明(★★★)5.讲史话本作为元代话本之一、又称平话,通常以半常口语讲述历史故事,如《三国志平话》武王伐纣书》等。这些作品大多依据正史创作,但细节多采用民间流传故事,多反映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和矛盾斗争。元代讲史话本的出现()

A.是对传统史书写作方式的革新B.得益于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C.主要目的是批判封建专制统治D.折射出当时阶级矛盾的加剧(★★)6.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其船队所到之处“颁中华正朔,宣敷文教,俾天子生灵旁达于无外”、一些国家因郑和船队的到访产生了对中国的向慕之心,纷纷前来中国朝贡。由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改变了亚非地区的政治格局B.推动了华夷一体观念发展C.开启了中国与西方交往历程D.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7.1842年7月26日,道光皇帝给代表清政府与英国交涉的耆英、伊里布发去密旨,要求他们“务须慎持国体,俯顺夷情。有应行便宜行事之处,即着从权办理,朕亦不为遥制”。据此可推知,当时清政府()

A.中央集权遭到一定削弱B.力图主导中英谈判C.国家主权面临严峻挑战D.积极探索外交转型(★★★)8.广东名儒梁廷枏于1846年所著的《海国四说》对西方物质描写不多,侧重英美政治制度的介绍。福建巡抚徐继畲1848年所著的《瀛环志略》则更详细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并对美国政治制度大为赞赏。这说明二者()

A.具有开眼看世界的意识B.开了中国近代化尝试的先河C.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D.推崇西方国家自由民主观念(★★★)9.有学者指出:“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也。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以后,而甲午一战,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这一自强运动失败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B.领导阶级的软弱C.清朝经济基础的薄弱D.封建制度的腐朽(★★★)10.1895年8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强学会”,许多地方大员纷纷响应﹐成为“强学会"会员。直隶总督李鸿章主动提出捐款2000两银元并提出人会申请,但康有为以其签订了《马关条约》为由拒绝他的入会申请。这反映出当时()

A.民族危机激发民族意识觉醒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剧C.改良主张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维新变法影响范围广泛(★★★)11.20世纪初期,西方列强纷纷投资中国的铁路、矿山。到宣统三年(1911年)为止,中国已修成的铁路总长为9292公里,其中40%被控制在列强手中。另据统计,至清末,西方列强已经控制了中国煤矿开采量的90%以上。这()

A.有利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B.表明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巨变C.是列强经济侵略深人的体现D.暂时缓和了清政府与列强矛盾(★★★)12.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体现为“驱除鞑虏”“异种乱华”等。1912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民族主义,并提出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五族共和”。这一转变主要是基于()

A.社会性质的改变B.《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C.革命形势的发展D.民族矛盾的基本消除(★★)13.1914—1920年,荣氏兄弟(荣宗敬和荣德生)的面粉厂和纺织厂迅速发展壮大,他们被誉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但1920年后,生意锐减,产品滞销,荣氏企业也从盈余变为亏损。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民族工业的发展依赖有利的外部环境B.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支持力度下降C.国内政治动荡导致民族工业迅速衰败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金支持(★★★)14.1923年,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派刘少奇等人与国民党的覃振、邱维震开展湖南国民党组织筹建工作。当年6月,中国国民党第一、第二分部在长沙正式成立,随后又在湖南宁乡,江西萍乡成立第三、第四分部。之后,四个分部联合办事处在长沙设立。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共产党主导国民革命的发展B.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共产党助力国民党组织建设D.国共两党群众基础雄厚(★★★)15.据统计,1927年8月至11月的短短三个月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就有22次,其中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有着独特的地位和意义“代表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这一发展方向指的是()

A.恢复国民革命联合战线B.大力推动工人罢工运动C.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D.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16.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会议否定了博古,李德的军事主张,肯定了毛泽东的红军作战基本原则﹐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据此可知遵义会议()

A.纠正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标志着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C.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D.集中解决了党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二、综合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始皇在治国思路上是信奉法家的,但是他个人的专断以及推行的暴政使严肃的法家也失去了再思考的余地。秦朝的速灭无疑为法家招来了恶名,不过主要由法家设计的政治制度并没有随秦王朝的灭亡而被抛弃。唐代思想家柳宗元说“秦亡于政,非亡于制”。材料二汉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政策,尊奉黄老思想,但是道、儒、法之间又互相攻讦和斗争。汉帝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政治的实践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否则就会陷入“盲目”和“混乱”。因此,寻求一种与帝国政治体制相适宜的理想政治模式便成为当务之急。汉代儒学倡导的“大一统”思想符合汉武帝的心意,儒学被定为一尊。当然,"汉家制度”的精髓也不是纯粹儒学,而是“霸、王道杂之”,但总体上,儒学成为帝国的政治指导思想。——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亡于政,非亡于制”的依据。(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汉治国思想演变的认识。三、材料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宣布撤销江,浙、闽三海关,规定"夷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贸易”。从此,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广东境内,一直延续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这期间广东的对外贸易进入了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对外贸易航线除了原来已经开通的欧洲航线、拉丁美洲航线、印度洋航线、东南亚航线和日本航线外,又新开了北美航线、俄罗斯航线、大洋洲航线。“粤东之海,东起潮州,西尽廉(州),南尽琼崖(海南岛),凡分三路,所在均有出海门户”。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国家都与广东发生直接的贸易关系。据有关资料统计,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欧美各国到中国贸易的商船有312艘,其中经黄埔港入广州的商船为279艘、占89%。而中国经广东出海的商船数量更是不胜枚举。——摘编自黄启臣《清代前期广东的对外贸易》(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前期广东对外贸易繁荣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前期广东对外贸易繁荣发展的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以“拜上帝教"为组织形式,在洪秀全的领导下,广大农民群众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进行了英勇的抗争。太平天国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试困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后期,太平天国颁布了《资政新篇》。然而,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内部矛盾的激化.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摘编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材料二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试图通过光绪帝进行政治改革,以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倡导学习西方,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维新派人士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大力宣传维新思想。但由于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最终遭到残酷镇压,戊戌六君子被杀,变法仅持续了103天便宣告失败。——摘编自汤志钧《戊戌变法史》材料三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通过武装起义的方式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1月l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但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摘编自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史》材料四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力量,积极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开启了中国新的革命征程。——摘编自李颖《中国共产党创建史》(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之处。(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救亡图存道路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