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钟英中学教育集团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钟英中学教育集团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钟英中学教育集团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钟英中学教育集团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钟英中学教育集团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钟英中学教育集团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1.《礼记》中记载,太公望受封于齐,去世后归葬于周,世人皆称太公望“礼不忘其本”,之后的五代齐国国君皆如此。但从第六代开始,齐国因君死后葬在齐国。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

A.社会等级秩序遭到颠覆B.天子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力减弱C.政权面临严重统治危机D.同姓亲族间血缘关系逐渐弱化(★★)2.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成为宋朝政治的基本特色。宋朝的御史台和谏官合一,既牵制宰相,也约束皇帝,有时还与宰相合作对抗皇帝。材料旨在说明宋朝

A.文官政治发达B.监察体系完备C.中央集权加强D.皇权相权冲突(★★★)3.1901年,清政府宣布将“通商惠工”作为基本国策;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商部,同时参照英、日商法,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具有商法性质的《商律》,还根据商人出资办实业的情况给予相当的官衔。这说明

A.朝廷开始放宽民间办厂限制B.清末新政中进行了政策调整C.晚清政府用法治取代了人治D.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4.在《大宪章》中,“liberties”(复数)是“特权”的意思,指贵族对“国王权力的限制”。后来,为了反对斯图亚特时期的专制统治,“liberty”(单数)被赋予“自由”的含义,《大宪章》成为反对专制的武器。这反映了

A.《大宪章》的性质发生了变化B.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C.历史解读不可避免带有主观性D.国王专制的合法地位受质疑(★★★)5.秦代选官主要实行军功入仕,军功以在前线杀敌多少来计算。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由地方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给中央,被察举的人必须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这反映了()

A.入仕通道趋向多元化B.中央集权不断弱化C.治国理念的显著变化D.选官的客观性增强(★★★)6.宋神宗即位后,对西北偏远地区的士子额外照顾,保障其名额比例,降低考试难度。对西北地区士子不擅长“诗词歌赋”的情况给予特殊照顾,“东南多取进士,西北多取经学者”。对家住偏远地区的应试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这些举措()

A.扩大了国家权力机构成员的区域分布B.保证了科举取士的公平C.旨在打破豪门士族势力对政治的垄断D.改变了科举取士的标准(★★★)7.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当时()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8.北洋政府文官普通考试分为行政职和技术职两大类,其中技术职又细分为商业、农业、林学、蚕业、化学、土木工、物理、机械、医学、电工、机织、地质、铁道、数学、染色、采矿、图案、金丁、制丝、邮电等30个专业。这一划分

A.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B.表明北洋时期官僚机构膨胀C.有利于提升施政的科学化D.说明实践经验是考试的重点(★★★)9.《唐律》《宋刑律》均规定“亲亲可以相隐”,指可以袒护、隐瞒亲人的罪行。但谋反叛逆等重大涉及社会安全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司法()

A.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B.体现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C.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意义D.德治法治互补的治理模式(★★★)10.在中国,人们喜欢用家训的方式传承家风。如表是唐宋家训相关内容的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唐宋家训内容(单位:篇)唐宋1处己(修身、励志)5372勉学、治学3293睦亲(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3144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6245处世(包括交友、尊师、尊敬长辈、礼仪)5266从政11177治国248女诫52教子原则26

A.唐朝家训数量少于宋代说明唐人忽视家庭建设B.唐朝“女诫”数量多反映了女性政治地位的提升C.宋朝家训数量的增多反映了门阀士族崛起D.宋朝家训“处己”数量最多是受到理学的影响(★★★)11.“民主是一个陀螺:它只有像陀螺那样运转起来才有意义。……关键是要使民主的程序和机制运转起来,以便使那些在宪法和法律中规定的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的实现。”推动我国“陀螺”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是

A.中共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共领导下法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12.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执政子产顺应时势,铸刑书于鼎,公布于众。公元前452~451年.古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牌上,分布于罗马广场。由此可见

A.中国比西方世界更早进入法治社会B.古罗马的铸铜技术源自中国C.古罗马的习惯法历史比中国更久远D.成文法律体现文明发展诉求(★★★)13.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三条规定:“士兵在和平时期,非经房主许可不得驻扎于任何民房;在战争时期,除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外亦不得进驻民房。”其基本精神是

A.严明军队纪律B.保护私有财产C.维护法律尊严D.调节军民关系(★★★)14.1928年,美、法、英、德、日、意等十五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非战公约》,明确指出:“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这表明,《非战公约》

A.真正保证了所有缔约国家的安全B.使限制和制止战争有了法律依据C.体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意愿D.为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和繁荣(★★★)15.“专制之下无祖国”,其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消灭封建专制,以人民主权取代了君主主权,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激发了民族意识。其说明()

A.近代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民族国家观念古已有之C.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淡化了祖国观念D.专制与祖国是对立的(★★★)16.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拥有42个创始成员国,在1936年至1940年期间,共有12个国家宣布与国联断绝关系,国联已经名存实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

A.美国退出国联的影响B.联合国即将要取而代之C.国联纵容法西斯侵略D.德日法西斯的干扰破坏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1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随着民众对于欧洲局势了解的渴望,新的形式的印刷品——柯兰特出现,意思是有多条新闻组成、共同描述特定时间特定事件的出版物,这种印刷品在当时获得了成功。但是严厉的出版制度对于国内新闻的报道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限制,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只能报道国外新闻。1640年英国革命期间,革命派与保王派唇枪舌战引发了火热的舆论攻势造就了更多的小册子,革命中保皇派与国会派之间的争论为党派报刊小册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出现众多的党派报刊。面对迅速增长的小册子,1662年议会通过《出版许可法》严厉限制报刊的出版自由。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备受压制的新闻出版产业重新复苏,1694年,议会正式废除《出版许可法》后,出现了众多新创办的报刊。——摘编自张英明《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报刊与政治运动(1780-1850)》材料二当传教士将西方媒介传入中国时,造成了对专治以及官报的挑战,马礼逊刚到中国时曾说,“余等在中国之传教及印刷业,均受当局所限”。1833年后,报纸逐步“由外而内生根发芽”,大批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打开中国国门,其中《蜜蜂华报》《广州记录报》等报刊的实践疏通了中西方的信息交换,为中国新闻史上外报的发展提供了先例,其传达的内容以在场的形式影响着时代,是报刊发展由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地区扩散的直接表现,这与社会的变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世纪90年代中期国人办报达到了高潮,“文化救国”“文化强国”的声音越演越烈,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报业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多元化报业发展模式逐步登上历史舞台。——摘编自蒋好著《在场与追忆:中国近代报刊起源与流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报纸发展演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近代中国人创办报纸的影响。(★★★)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足迹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在如图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足迹”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9.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由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初步的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材料二1949一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原因。(2)从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建交的高峰中任选一次,分析促成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有关明朝朝贡制度的部分史料

史料出处凡蕃国遣使朝贡,至驿,遣应天府同知礼待。明日至会同馆,中书省奏闻,命礼部侍郎于馆中礼待如仪。宴毕,习仪三日,择日朝见。陈设仪仗及进表,俱如仪。《明史》卷56《志第三十二·礼十》古里……(永乐)十七年偕满剌加十七国来贡。十九年又偕忽鲁谟斯等国入贡。二十一年,复偕忽鲁谟斯等国,遣使千二百人入贡。时帝方出塞,敕皇太子曰:“天时向寒,贡使即令礼官宴劳,给赐遣还。其以土物来市者,官酬其直。”《明史》卷326《列传第二百十四·外国七》材料二朝贡体系的优点是投入小、回报大,但它也存在一个缺陷,就是抗冲击的能力不太强。在西方殖民列强进入东方之前,这个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