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吉尔伽美什》讲述了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英雄故事,《摩诃婆罗多》描写婆罗多族的后裔围绕王位继承权的斗争,两者都包含大量神话传说。就历史研究价值而言,这两部史诗()A.出现时代较早,无法辨别真伪 B.包含神话故事,内容荒诞不经C.属于文学作品,缺乏历史依据 D.承载丰富信息,反映时代风貌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藏匿奴隶者要被处死;捉到逃奴送还原主有赏银;理发师私下剃去作为奴隶标志的奴隶发式,惩以断指。这表明该法典()A.维护等级秩序 B.形成完备体系 C.带有神权色彩 D.保护奴隶权利3.苏美尔地区雕刻、埃及金字塔、赫梯帝国城门雕刻和古希腊艺术中,都有狮身人面、长有翅膀的形象,并被赋予善或者恶的属性。据此可知,这些地区()A.具有相同的文明起源 B.形成相似的道德标准 C.存在一定的文化交流 D.出现统一的发展趋势4.如图反映了古代某一帝国的扩张过程。该帝国的扩张()A.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 B.阻断了欧亚大陆的商贸往来C.推动了罗马法律的完善 D.结束了欧洲文明的多元面貌5.实物地租是农民将产出中的一部分交给领主,劳役地租则是农民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13世纪,西欧许多国家的实物和劳役地租逐渐被货币地租取代,因此农民必须把一部分产品出卖。这一现象的出现()A.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 B.冲击了封建庄园经济 C.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巩固了封君封臣制度6.13世纪时,法国佛兰德尔伯爵对于领地几乎拥有绝对的司法权。巴黎高等法院在成立之后,便不断强调其王国最高法院的地位,反复重申并裁定伯爵辖区内的民众有上诉的权利。这表明当时()A.王权有所强化 B.封建社会走向解体 C.教会影响下降 D.司法公正得到保障7.日本大化改新时将土地、山林收归国有,把氏族贵族私民变成了国家编户齐民的“公民”,原来掌控国家的氏族豪强成为为国家服务的官僚。此举旨在()A.学习唐朝制度 B.打击幕府统治 C.加强中央集权 D.发展农业生产8.有历史家指出,“考古证据显示,东非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至公元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他意在强调()A.历史考古证据的重要 B.亚非经济联系的密切 C.西亚冶铁技术的领先 D.非洲文明的独立发展9.安第斯山脉地区的印加帝国兴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以治理国家;没有文字,结绳记事。中美洲地区的玛雅人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发明了文字,采用20进制。这反映出美洲文明具有()A落后性 B.多样性 C.延续性 D.包容性10.15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制造出多桅轻便帆船,配备了罗盘、观象仪和风向仪等导航工具,并改进了绞盘、铁锚和锚链等装置。这()A.证实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B.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来临 C.导致了贸易中心的转移 D.促进了西葡两国成为霸主11.如图是15世纪某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示意图。该航海家是()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12.16~17世纪,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仅16世纪,欧洲的黄金数量大约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2万公斤,白银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这一现象()A.推动了欧洲商业格局的变化 B.引发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革C.拉开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序幕 D.促进了欧洲阶级关系的变动13.有学者在评价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发掘和研究,其实不过是15、16世纪人文主义者借以表达自己的兴趣、思想和目的的途径和手段,在这种对古典文化的发掘和研究中,深深地寄托着他们的情感和希望。”该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14.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在国民财富增加的过程中,应当取消政府的不适当干预,让经济活动依其天然秩序运行。据此可知,他()A.注重增加国民财富 B.号召推翻专制王权C.要求提高行政效率 D.主张发挥市场作用15.如图是对近代西方某历史文献的描述。据此推断该文献是()

由制宪会议制定,是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和宪法的指导原则

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起到了动员、组织群众参加反封建斗争的作用

推动了世界宪政和民主的发展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法国民法典》16.近代某一事件源于国内不同地域间的深层矛盾,发展过程中奴隶制逐渐走向瓦解,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该事件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内战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德国统一战争17.如图是德国人卡尔·本茨以奔驰公司的名义为汽车申请的发明专利证书,该专利于1886年获得。这份专利证书反映了()A.蒸汽时代的开启 B.工业时代的技术革新 C.信息时代的到来 D.垄断时代的组织变革18.下表是1801~1901年英国的劳动力就业分布(占就业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据此判断,乙项为()年份甲乙丙丁180135.929.312.623.3183123.640.812.422.1185121.742.915.819.7188112.643.521.322.719018.746.321.424.0A.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 B.家庭和个人服务、公共事业和其他C.农业、林业和渔业 D.商业和交通业19.下表是圣西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论述节选。据此可知,他们()圣西门只要实业家团结起来……就立即会使领导公共事务的大权转移到他们的手里。实业制度是一种可以使一切人得到最大限度的全体自由和个体自由,保证社会得到它所能享受到的最大安宁的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A.持有相同的阶级立场 B.实现目标的途径一致 C.追求自由理想社会 D.倡导无产阶级革命20.1871年5月,巴黎公社发布文件指出,“教育改革将保证每个人都有社会平等的真正基础——全面教育,将使每个人都容易学会他能够胜任和喜爱的职业”。这反映了巴黎公社()A.维护工人阶级的民主权利 B.致力于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C.着手建立坚实的工农联盟 D.培养适应革命和经济发展的人才21.16世纪末开始,西班牙政府在拉美殖民地对和宗主国产业相冲突的农作物,明令禁止生产;对于人民生活必需品而宗主国无法供应的农产品,则限量生产,仅仅满足其自给自足的需要;对于能牟取暴利的各种农作物,则鼓励殖民地大力发展。该政策()A.推动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倾销 B.加剧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C.缓和了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 D.导致了拉美经济结构的单一22.下表是1841~1890年英法等欧洲国家赴非洲探险队数目变化。导致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年份探险队的数目1841~185061851~1860271861~1870291871~1880471881~189084A.种植园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 B.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扩张C.非洲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23.某学者指出,“在长久的殖民地时期,拉丁美洲人,尤其是上层人物的心理状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伊比利亚出生的人面前那些自卑感没有了,产生了平等感和优越感。同时,一种效忠于自己所在地的土著主义思想成熟了”。该学者意在说明拉美地区()A社会阶层出现分化 B.各个种族趋于平等 C.民族独立意识觉醒 D.民族革命任务艰巨24.19世纪末非洲国家的抗争中,埃及成立了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苏丹爆发大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埃塞俄比亚人民则是在国王的领导下,保卫国家的独立。上述民众动员方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A.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 B.反抗的侵略势力不同 C.各自的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D.面临的国际形势不同25.20世纪初,以提拉克为代表的国大党激进派认为,印度自治就是摆脱任何外国的奴役,由印度人全面管理本民族事务。自治后应建立“印度联邦共和国”,各族人民享有充分的自治权。上述主张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族自治权力的扩大 C.武装起义时机的成熟 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波斯、希腊、罗马以及拜占庭的文化遗产融合在一起,消化、吸收并加以发展。他们从中国学会了造纸术,从印度引进了数字符号,并将这些知识传播到欧洲。巴格达的智慧宫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学者,翻译并保存了大量古希腊哲学和科学著作。——摘编自[美]伯纳德·刘易斯《历史上的阿拉伯人》材料二阿拉伯商队的足迹东至中国广州,西达西班牙塞维利亚,北抵波罗的海沿岸。他们在丝绸之路上运输瓷器、香料与珠宝,同时将伊斯兰教传播至东南亚和非洲。《马可·波罗行记》载,泉州港的阿拉伯商人富甲一方,精通多国语言。——摘编自[摩洛哥]伊本·白图泰《伊本·白图泰游记》材料三在阿拉伯帝国时期,无论是巴格达的阿拔斯贵族,开罗的法蒂玛王朝,还是西班牙的后倭马亚王朝都创办图书馆、高等学府,并且派使者到处搜罗古文明的典籍,推进翻译运动,如阿拔斯朝的哈里发麦蒙曾派遣密使不远千里到君士坦丁堡去见利奥皇帝,向他索取希腊语的著作。——摘编自张咏梅《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与文化繁荣》根据材料概括阿拉伯帝国在古代世界交往中的多重角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为15~18世纪世界海上主要贸易路线(部分)示意图。——据[美]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材料二1571年马尼拉市的成立才是太平洋地区贸易的起源。……这种世界贸易依赖于西班牙帝国统治下的墨西哥和秘鲁总督辖区所开采的白银。“秘鲁的白银不仅在欧洲找到了销路,而且从欧洲到中国沿途的各个地区都有其用途。”“就这样,新大陆的白银似乎成为旧大陆两端进行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从很大程度上讲,白银把世界上相隔千山万水的地方相互联系了起来”。——摘编自[美]阿图罗·吉拉尔德斯《贸易:马尼拉大帆船与全球化经济的黎明》(1)在图中画出大西洋贸易的主要路线并列举贸易路线上转运的货物。(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15~18世纪世界海上贸易发展的影响。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每个人生来就享有与他人同等的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在内的一系列自然权利,⋯⋯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权予以损害和剥夺。——洛克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卢梭材料二在世界各国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过程中,无论根据本国历史条件采取哪一条道路,都得从法国启蒙思想中找到理论武器。但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人权”等基本政治口号,尽管在当时是进步的,但含有特定的阶级内容,而且革命后的“理想王国”也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妙。——摘编自黄振等《世界近代史重点和理论问题研究》(1)概括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各自的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体现的精神内核。(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进步性和局限性。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839年英国的419560名工厂工人中,有242296名妇女。她们可以在铸铁业、制钉业、制绳业、铅制品制造业被发现,也可以在衣料漂白厂、造纸厂、丝织厂和成衣厂,以及在玻璃制造车间、陶器制造场、砖瓦场、煤矿井口和石料场被看到。——摘编自宋严萍《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女工的状况》材料二1878年,伦敦大学开始授予女性学位,女性有机会获得除医学以外的所有学位。到19世纪末,女性获准参加荣誉学位考试,女子公立学校开始参加由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代表团管理的地方性考试。剑桥大学的考试于1865年正式对女性开放;牛津大学则在1870年开始对女性开放。——姜麟刘盈君《对19世纪英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再审视》材料三(19世纪后期)随着安全自行车的大量生产和购买人群的增加,伦敦的有闲阶层中掀起了自行车运动的热潮。自行车骑行成为有闲阶级女性们除了网球运动以外最重要的休闲活动项目。对于女性而言,骑自行车不仅可以使她们的行动像男性一样快捷,还可以让她们自己准备食物后到更远的地方去郊游兜风。——车旭升何叙《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休闲活动研究》概括说明19世纪英国女性在社会中的新变化,分析其体现了怎样的社会发展趋势。

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吉尔伽美什》讲述了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英雄故事,《摩诃婆罗多》描写婆罗多族的后裔围绕王位继承权的斗争,两者都包含大量神话传说。就历史研究价值而言,这两部史诗()A.出现时代较早,无法辨别真伪 B.包含神话故事,内容荒诞不经C.属于文学作品,缺乏历史依据 D.承载丰富信息,反映时代风貌【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两部史诗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史书,却承载着文明起源阶段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多重信息,是历史学家解读古代社会“时代风貌”的关键文本,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D项正确;“无法辨别真伪”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包含神话故事,内容荒诞不经”表述过于绝对,现代史学可通过考古发现等手段,剥离史诗中的虚构成分,提炼历史内核,排除B项;C项忽略了史诗作为口述传统或早期文字记录的史料价值,排除C项。故选D项。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藏匿奴隶者要被处死;捉到逃奴送还原主有赏银;理发师私下剃去作为奴隶标志的奴隶发式,惩以断指。这表明该法典()A.维护等级秩序 B.形成完备体系 C.带有神权色彩 D.保护奴隶权利【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拐带、藏匿奴隶者要被处死”“捉到逃奴送还原主有赏银”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严禁拐带、藏匿奴隶,奖励归还逃奴的行为,不允许擅自去除奴隶身份标识等,意在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绝对控制,确保奴隶制度的稳定运行,说明法典维护奴隶制等级秩序,A项正确;材料只列举了三个具体条款,未体现法律结构等体系化特征,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宗教或神权等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法典保护奴隶主的财产权,而非奴隶生存、安全等权利,排除D项。故选A项。3.苏美尔地区雕刻、埃及金字塔、赫梯帝国城门雕刻和古希腊艺术中,都有狮身人面、长有翅膀的形象,并被赋予善或者恶的属性。据此可知,这些地区()A.具有相同的文明起源 B.形成相似的道德标准 C.存在一定的文化交流 D.出现统一的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设问句,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苏美尔地区雕刻、埃及金字塔、赫梯帝国城门雕刻和古希腊艺术中,都有狮身人面、长有翅膀的形象,并被赋予善或者恶的属性”分析可知,材料地区涉及的文明成果都有狮身人面、长有翅膀的形象,且属性相同,是因为他们都受到古埃及文明的影响,说明古代文明存在区域交流,C项正确;材料文明起源不同,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狮身人面、长有翅膀的形象”具有相同的属性,不涉及道德标准问题,排除B项;材料只能看出不同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这些区域并未出现统一的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4.如图反映了古代某一帝国的扩张过程。该帝国的扩张()A.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 B.阻断了欧亚大陆的商贸往来C.推动了罗马法律的完善 D.结束了欧洲文明的多元面貌【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图中“帝国扩张路线覆盖小亚细亚、埃及、波斯波利斯等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过程,亚历山大东征后建立希腊化城市,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可知​​希腊文化随军事扩张与殖民活动传播至西亚、北非​​,​​A项正确​​;地图中帝国疆域横跨欧亚非三洲,亚历山大打通东西商路,促进丝绸之路前身贸易,可知​​扩张客观上促进而非阻断欧亚商贸​​,​​排除B项​​;罗马法律体系完善主要发生于罗马共和国至帝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3世纪),与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4世纪)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欧洲文明多元性体现在希腊、罗马、日耳曼等文明的共存,亚历山大虽推广希腊文化,但未消除其他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5.实物地租是农民将产出中的一部分交给领主,劳役地租则是农民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13世纪,西欧许多国家的实物和劳役地租逐渐被货币地租取代,因此农民必须把一部分产品出卖。这一现象的出现()A.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 B.冲击了封建庄园经济 C.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巩固了封君封臣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可知,13世纪西欧地租形式从实物和劳役转向货币地租,农民被迫参与市场交易换取货币,货币地租削弱了庄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加强,庄园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庄园制度逐渐瓦解,B项正确;货币地租使农民对领主人身依附关系削弱而非强化,排除A项;这一现象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而非阻碍,排除C项;庄园制度逐渐瓦解,导致封君封臣制度也逐渐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6.13世纪时,法国佛兰德尔伯爵对于领地几乎拥有绝对的司法权。巴黎高等法院在成立之后,便不断强调其王国最高法院的地位,反复重申并裁定伯爵辖区内的民众有上诉的权利。这表明当时()A.王权有所强化 B.封建社会走向解体 C.教会影响下降 D.司法公正得到保障【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纪后期(法国)。根据“强调其王国最高法院的地位”“伯爵辖区内的民众有上诉的权利”等信息可知,中世纪后期,巴黎高等法院自称法国最高法院,裁定伯爵领地的民众有上诉权,通过干预和限制地方封建领主司法权,削弱了地方势力,说明当时王权有所强化,A项正确;据所学,13世纪法国的封建制度仍在发展,仅有国王与地方领主的权力博弈,不能直接说明封建制度走向了解体,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教会与王权、城市的斗争,不能得出教会影响下降的结论,排除C项;巴黎高等法院的行为旨在扩张王权,而非单纯保障司法公正,且“司法公正”是中世纪难以实现的,排除D项。故选A项。7.日本大化改新时将土地、山林收归国有,把氏族贵族的私民变成了国家编户齐民的“公民”,原来掌控国家的氏族豪强成为为国家服务的官僚。此举旨在()A.学习唐朝制度 B.打击幕府统治 C.加强中央集权 D.发展农业生产【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古代(日本)。据“土地、山林收归国有”“氏族贵族的私民变成了国家编户齐民的‘公民’”“氏族豪强成为为国家服务的官僚”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大化改新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削弱氏族贵族的权力,把资源和管理权收归中央,其目的在于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C项正确;据所学,学习唐朝制度是大化改新的手段而非目的,排除A项;据所学,幕府统治开始于12世纪末,排除B项;发展农业生产是改革的客观效果,并非日本政府将氏族豪强变为国家官僚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8.有历史家指出,“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至公元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他意在强调()A.历史考古证据的重要 B.亚非经济联系的密切 C.西亚冶铁技术的领先 D.非洲文明的独立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材料可知,因为东非地区在特定时期有早期炼铁活动,且西亚技术尚未传播至此,说明非洲在这方面的文明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立性,D项正确;题干重点强调的是东非地区炼铁活动的情况以及与西亚技术传播的关系,并非在突出历史考古证据的重要性,排除A项;从题干可知此时西亚技术还未传播到埃及,也就意味着亚非之间在这方面联系并不密切,排除B项;题干主要围绕东非地区的炼铁活动展开,没有对西亚冶铁技术是否领先进行相关表述,排除C项。故选D项。9.安第斯山脉地区的印加帝国兴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以治理国家;没有文字,结绳记事。中美洲地区的玛雅人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发明了文字,采用20进制。这反映出美洲文明具有()A.落后性 B.多样性 C.延续性 D.包容性【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材料可知,印加帝国道路系统完善却结绳记事,玛雅人建立众多城市国家且发明文字、采用20进制,不同地区文明特点明显不同,这充分体现了美洲文明具有丰富多样的特征,B项正确;从道路系统、文字发明、进制等文明成果无法看出这些文明落后性,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延续性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时间上的延续、持久或连续性特征,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印加文明和玛雅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吸收和接纳,无法体现包容性,排除D项。故选B项。10.15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制造出多桅轻便帆船,配备了罗盘、观象仪和风向仪等导航工具,并改进了绞盘、铁锚和锚链等装置这()A.证实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B.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来临 C.导致了贸易中心的转移 D.促进了西葡两国成为霸主【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西葡等国对帆船及导航工具等的改进,为航海提供了更有利条件,增加了远洋航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使得大规模航海探索成为可能,有力推动大航海时代的来临,B项正确;地圆说的实践验证是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完成的,晚于题干中15世纪的技术改进时间,排除A项;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是新航路开辟后的结果,题干所述技术是促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而非直接导致贸易转移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的工具和装置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并没有直接促进西葡两国成为霸主,排除D项。故选B项。11.如图是15世纪某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示意图。该航海家是()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西欧)。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的航海家是哥伦布,B项正确;据所学,迪亚士的航海路线是向南到达好望角,并未到达古巴等地,排除A项;达·伽马到达的是印度,而非美洲,排除C项;据所学,麦哲伦船队的远航成果是完成首次环球航行,并非发现美洲大陆,排除D项。故选B项。12.16~17世纪,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仅16世纪,欧洲的黄金数量大约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2万公斤,白银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这一现象()A.推动了欧洲商业格局的变化 B.引发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革C.拉开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序幕 D.促进了欧洲阶级关系的变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16~17世纪,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6~17世纪,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过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日益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不断上升,欧洲的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阶级关系的变动,D项正确;推动当时欧洲商业格局变化的是新航路的开辟而非价格革命,排除A项;引发欧洲商业经营方式变革的原因在于新航路的开辟、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技术进步,并非白银的大量流入,排除B项;据所学,拉开欧洲殖民扩张序幕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C项。故选D项。13.有学者在评价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发掘和研究,其实不过是15、16世纪人文主义者借以表达自己的兴趣、思想和目的的途径和手段,在这种对古典文化的发掘和研究中,深深地寄托着他们的情感和希望。”该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15、16世纪人文主义者借以表达自己的兴趣、思想和目的的途径和手段,在这种对古典文化的发掘和研究中,深深地寄托着他们的情感和希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始14世纪,兴盛于15—16世纪,核心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批判中世纪神学束缚,表达对人性解放、现世幸福的追求,而题干中“借以表达自己的兴趣、思想和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正是指文艺复兴借“复古”之名行“创新”之实的特点,A项正确;宗教改革以宗教教义改革为核心,反对教会权威,与“复兴古典文化”无关,排除B项;科学革命强调科学理论与方法的突破,非以古典文化为载体,排除C项;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在国民财富增加的过程中,应当取消政府的不适当干预,让经济活动依其天然秩序运行。据此可知,他()A注重增加国民财富 B.号召推翻专制王权C.要求提高行政效率 D.主张发挥市场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应当取消政府的不适当干预,让经济活动依其天然秩序运行”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亚当·斯密认为经济活动应遵循自然秩序(即市场机制),政府不应过度干预经济,让国民自主经营、自由竞争,体现出他主张发挥市场作用,D项正确;注重增加国民财富是《国富论》的总体目标,材料强调的减少干预、依靠市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手段,排除A项;推翻专制王权属于政治革命范畴,与材料中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不符,排除B项;材料倡导的是遵守经济的“天然秩序”或市场机制,没有要求提高行政效率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5.如图是对近代西方某历史文献的描述。据此推断该文献是()

由制宪会议制定,是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和宪法的指导原则

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起到了动员、组织群众参加反封建斗争的作用

推动了世界宪政和民主的发展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法国民法典》【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法国)。据“由制宪会议制定,是革命的纲领”“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推动了世界宪政和民主的发展”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以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不可侵犯为核心原则,动员反封建斗争,影响全球宪政和民主运动的革命纲领等描述,与法国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全称《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相吻合,C项正确;据所学,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没有“生来自由”“财产神圣”等内容,排除A项;美国1787年宪法的核心是确立联邦制度,局限在于未明确天赋人权等原则,排除B项;据所学,《法国民法典》属于民法体系,并非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排除D项。故选C项。16.近代某一事件源于国内不同地域间的深层矛盾,发展过程中奴隶制逐渐走向瓦解,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该事件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内战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德国统一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设问句,可知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的美国,南方经济依赖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而北方则逐渐形成工业经济,反对奴隶制,双方矛盾逐渐激化,最终爆发了南北战争。战争期间,北方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废除了奴隶制,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B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与奴隶制等无关,排除A项;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但是这场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不涉及国内不同地域间的深层矛盾,也不涉及维护国家统一,排除C项;德国统一战争与奴隶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7.如图是德国人卡尔·本茨以奔驰公司名义为汽车申请的发明专利证书,该专利于1886年获得。这份专利证书反映了()A.蒸汽时代的开启 B.工业时代的技术革新 C.信息时代的到来 D.垄断时代的组织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6年(德国)。根据材料“卡尔·本茨1886年申请汽车发明专利”并结合所学可知,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重要发明,属于工业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革新,B项正确;“蒸汽时代的开启”对应第一次工业革命(如瓦特改良蒸汽机),与汽车发明无关,排除A项;“信息时代的到来”出现于20世纪后期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与1886年无关,排除C项;“垄断时代的组织变革”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但专利证书反映的是技术革新,而非经济组织形式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8.下表是1801~1901年英国的劳动力就业分布(占就业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据此判断,乙项为()年份甲乙丙丁180135.929.312.623.3183123.640.812.422.1185121.742.915.819.7188112.643.521.322.719018.746.321.424.0A.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 B.家庭和个人服务、公共事业和其他C.农业、林业和渔业 D.商业和交通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1至1901年的英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推动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迅速扩张,劳动力占比应显著上升。数据中“乙”从1801年的29.3%增至1901年的46.3%,增幅最大,与工业革命期间工业劳动力激增的史实吻合,A项正确;丁占比相对稳定(23%左右),反映服务业未成为劳动力主力,符合“家庭和个人服务、公共事业等”的定位,排除B项;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农业劳动力占比持续下降。从1801年的35.9%降至1901年的8.7%,甲符合农业的趋势,排除C项;工业化带动交通(如铁路、航运)和商业发展,劳动力占比缓慢上升(12.6%→21.4%),丙符合“商业和交通业”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19.下表是圣西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论述节选。据此可知,他们()圣西门只要实业家团结起来……就立即会使领导公共事务的大权转移到他们的手里。实业制度是一种可以使一切人得到最大限度的全体自由和个体自由,保证社会得到它所能享受到的最大安宁的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A.持有相同的阶级立场 B.实现目标的途径一致 C.追求自由理想社会 D.倡导无产阶级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圣西门主张实业家团结建立“实业制度”以实现全体自由和安宁,而马克思恩格斯强调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联合体,并结合所学可知,两者都追求以自由为核心的美好社会理想,尽管方法和阶级立场不同,C项正确;圣西门代表实业家(资产阶级),马克思和恩格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阶级立场不同,排除A项;圣西门主张实业家团结起来掌握领导权,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暴力革命,途径不一致,排除B项;圣西门没有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20.1871年5月,巴黎公社发布文件指出,“教育改革将保证每个人都有社会平等的真正基础——全面教育,将使每个人都容易学会他能够胜任和喜爱的职业”。这反映了巴黎公社()A.维护工人阶级的民主权利 B.致力于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C.着手建立坚实的工农联盟 D.培养适应革命和经济发展的人才【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1年(法国)。根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的文件包含对劳动者生产能力的培养,也隐含通过教育凝聚革命力量的意图,反映了为了培养适应革命和经济发展的人才,D项正确;A项是政治方面,虽然表述正确,但题干更强调教育改革是为了培养适应革命和经济发展的人才,排除A项;职业教育体系涉及教育机构、教育内容等建设,而题干中教育改革是为了培养公社需要的人才,排除B项;题干只涉及培养人才的问题,未涉及工农联盟,排除C项。故选D项。21.16世纪末开始,西班牙政府在拉美殖民地对和宗主国产业相冲突的农作物,明令禁止生产;对于人民生活必需品而宗主国无法供应的农产品,则限量生产,仅仅满足其自给自足的需要;对于能牟取暴利的各种农作物,则鼓励殖民地大力发展。该政策()A.推动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倾销 B.加剧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C.缓和了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 D.导致了拉美经济结构的单一【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末(西班牙)。根据材料信息“西班牙禁止殖民地生产与宗主国冲突的农作物,鼓励暴利作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鼓励牟取暴利的农作物,导致殖民地大量资源被投入到这些领域,其他产业如粮食作物、手工业被抑制,形成依赖出口单一产品的经济结构,容易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长期阻碍了经济多样化发展​​​,​​D项正确​​;“工业产品倾销”与材料中农业政策无关,且西班牙工业水平落后,主要掠夺原料而非倾销商品,​​排除A项​​;“加剧资本主义竞争”时间错位,16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尚未形成,西班牙政策旨在垄断而非竞争,​​排除B项​​;“缓和矛盾”与史实矛盾,经济压迫激化了殖民地的反抗,​​排除C项​​。故选​​D项​​。22.下表是1841~1890年英法等欧洲国家赴非洲探险队数目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探险队的数目1841~185061851~1860271861~1870291871~1880471881~189084A.种植园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 B.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扩张C.非洲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可知,19世纪中后期,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欧洲列强对工业原料和商品倾销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多,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为探险活动提供了条件,为了深入非洲殖民扩张,越来越多欧洲国家的探险队进入到了非洲内陆,B项正确;据所学,种植园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奴隶贸易的原因,其在19世纪中期已废止,排除A项;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是限制而非促进大量探险人员深入非洲内陆的原因,排除C项;据所学,殖民体系形成是探险活动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23.某学者指出,“在长久的殖民地时期,拉丁美洲人,尤其是上层人物的心理状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伊比利亚出生的人面前那些自卑感没有了,产生了平等感和优越感。同时,一种效忠于自己所在地的土著主义思想成熟了”。该学者意在说明拉美地区()A.社会阶层出现分化 B.各个种族趋于平等 C.民族独立意识觉醒 D.民族革命任务艰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拉丁美洲)。根据材料可知,上层人物产生了平等感、优越感,并且忠于自己所在地的土著主义思想成熟。“忠于自己所在地”这种思想的成熟,体现了对自身所处地区的认同和归属感增强,是民族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而民族独立意识是民族意识觉醒的一种重要体现和目标指向,C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的是上层人物心理状态的变化,重点并非社会阶层是否出现分化。社会阶层分化一般是指不同阶层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差异与变化,排除A项;虽然提到产生了平等感,但仅仅平等感的产生不能就此得出各个种族趋于平等。题干没有足够信息表明所有种族在实际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等多方面都已经趋于平等,“趋于平等”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上层人物心理状态中平等感、优越感以及忠于所在地的思想,题干未提及革命的任务或困难(如武装斗争、殖民者镇压等),属于过度推断,排除D项。故选C项。24.19世纪末非洲国家的抗争中,埃及成立了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苏丹爆发大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埃塞俄比亚人民则是在国王的领导下,保卫国家的独立。上述民众动员方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A.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 B.反抗的侵略势力不同 C.各自的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D.面临的国际形势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近代(非洲)。据“埃及成立了祖国党”“(苏丹)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埃塞俄比亚人民则是在国王的领导下,保卫国家的独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埃及资产阶级成立政党、苏丹宗教领袖“马赫迪”和埃塞俄比亚封建国王分别组织、领导了各自的民族解放运动,动员方式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三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即社会发展程度不同,C项正确;地理环境可能影响抗争形式,但与题干中政党、宗教、君主制的权威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虽然埃及、苏丹主要反抗英国,埃塞俄比亚反抗意大利,但侵略势力的差异并未直接导致动员方式的差异,排除B项;据所学,三国均面临欧洲殖民压力,国际形势是相似的,排除D项。故选C项。25.20世纪初,以提拉克为代表的国大党激进派认为,印度自治就是摆脱任何外国的奴役,由印度人全面管理本民族事务。自治后应建立“印度联邦共和国”,各族人民享有充分的自治权。上述主张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族自治权力的扩大 C.武装起义时机的成熟 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印度)。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初,印度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实现印度自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国大党激进派提出“印度自治”等主张的主要原因,A项正确;当时印度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民族自治权力并没有扩大,这种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出武装起义时机成熟,且这也不是提出建立“印度联邦共和国”等主张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以提拉克为代表的国大党激进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波斯、希腊、罗马以及拜占庭的文化遗产融合在一起,消化、吸收并加以发展。他们从中国学会了造纸术,从印度引进了数字符号,并将这些知识传播到欧洲。巴格达的智慧宫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学者,翻译并保存了大量古希腊哲学和科学著作。——摘编自[美]伯纳德·刘易斯《历史上的阿拉伯人》材料二阿拉伯商队的足迹东至中国广州,西达西班牙塞维利亚,北抵波罗的海沿岸。他们在丝绸之路上运输瓷器、香料与珠宝,同时将伊斯兰教传播至东南亚和非洲。《马可·波罗行记》载,泉州港的阿拉伯商人富甲一方,精通多国语言。——摘编自[摩洛哥]伊本·白图泰《伊本·白图泰游记》材料三在阿拉伯帝国时期,无论是巴格达的阿拔斯贵族,开罗的法蒂玛王朝,还是西班牙的后倭马亚王朝都创办图书馆、高等学府,并且派使者到处搜罗古文明的典籍,推进翻译运动,如阿拔斯朝的哈里发麦蒙曾派遣密使不远千里到君士坦丁堡去见利奥皇帝,向他索取希腊语的著作。——摘编自张咏梅《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与文化繁荣》根据材料概括阿拉伯帝国在古代世界交往中的多重角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答案】角色: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东西方贸易的推动者。成因:统治者重视文化;善于学习和吸收不同文化;阿拉伯帝国地理位置特殊,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处;阿拉伯帝国疆域辽阔,征服了埃及、印度等古代文化发达地区;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商业发达。【解析】【详解】本题是特点题、原因题。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角色:据材料一“把古代印度、波斯、希腊、罗马以及拜占庭的文化遗产融合在一起,消化、吸收并加以发展”可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据材料二“阿拉伯商队的足迹东至中国广州,西达西班牙塞维利亚,北抵波罗的海沿岸”可知,东西方贸易的推动者。成因:据材料三“开罗的法蒂玛王朝,还是西班牙的后倭马亚王朝都创办图书馆、高等学府”可知,统治者重视文化;据材料一“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波斯、希腊、罗马以及拜占庭的文化遗产融合在一起,消化、吸收并加以发展”可知,善于学习和吸收不同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疆域辽阔,征服了埃及、印度等古代文化发达地区;据材料二“他们在丝绸之路上运输瓷器、香料与珠宝,同时将伊斯兰教传播至东南亚和非洲”结合所学可知,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商业发达。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为15~18世纪世界海上主要贸易路线(部分)示意图。——据[美]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材料二1571年马尼拉市的成立才是太平洋地区贸易的起源。……这种世界贸易依赖于西班牙帝国统治下的墨西哥和秘鲁总督辖区所开采的白银。“秘鲁的白银不仅在欧洲找到了销路,而且从欧洲到中国沿途的各个地区都有其用途。”“就这样,新大陆的白银似乎成为旧大陆两端进行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从很大程度上讲,白银把世界上相隔千山万水的地方相互联系了起来”。——摘编自[美]阿图罗·吉拉尔德斯《贸易:马尼拉大帆船与全球化经济的黎明》(1)在图中画出大西洋贸易的主要路线并列举贸易路线上转运的货物。(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15~18世纪世界海上贸易发展的影响。【答案】(1)货物:贵金属、甘蔗、烟草等。(2)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经济掠夺,造成了亚非拉的贫困,阻碍了近代亚非拉地区的社会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刺激了当时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路线:根据所学可知,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出程(欧洲→非洲)‌:欧洲商船装载工业品(纺织品、枪支、金属制品、朗姆酒等)运往非洲,用于交换奴隶、黄金、象牙等。‌中程(非洲→美洲)‌:奴隶贩子将非洲黑奴运至美洲,贩卖给种植园主以换取蔗糖、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归程(美洲→欧洲)‌:美洲的种植园产品和金银等原料被运回欧洲,完成贸易循环。货物:结合所学可知,贸易中运输的货物主要是贵金属、甘蔗、烟草等。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时空是近代世界。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可从对欧洲、对亚非拉国家、对世界及对中国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世界而言:15~18世纪世界海上贸易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欧洲:根据材料“秘鲁的白银不仅在欧洲找到了销路,而且从欧洲到中国沿途的各个地区都有其用途”及所学可知,欧洲主导了近代世界贸易,在其中获利丰富,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而言,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亚非拉国家:根据“这种世界贸易依赖于西班牙帝国统治下的墨西哥和秘鲁总督辖区所开采的白银”等信息可知,对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经济掠夺,造成了亚非拉的贫困,阻碍了近代亚非拉地区的社会发展。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每个人生来就享有与他人同等的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在内的一系列自然权利,⋯⋯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权予以损害和剥夺。——洛克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卢梭材料二在世界各国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